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第86章 严明东洋海军军纪,斩朱大火
热门推荐:
穿越时空的爱恋:楚云
终极:绝世武尊
原神多托雷是我老师
老师嘿嘿一笑,鬼怪生死难料
总裁绝嗣?孕吐后她一胎多宝了
元薇的快穿之旅
丧尸爹,炮灰妈,末世冤种凑一家
长生,从被女修蹭灵脉开始
一把砍刀一把枪,手握系统去逃荒
千里海疆一旦开,金戈铁马入梦来。
牵动君王兴衰事,一将功成万骨哀。
这重开海禁,打击海盗,涉及大明的万里海疆,稍有不慎,我大明子民几百年后将沦陷在半殖民地社会将长达百余年,承受巨大的屈辱,不仅皇室不保,百姓涂炭,文章典籍也尽落洋人之手。想到这里,朱由检感觉到责任重大。
“圣上,这海牛号二副奉国中尉朱大火抢夺战舰里的银两,该如何惩治?”
此时的东洋海军提督黄龙的一句话,把朱由检从思绪不宁的状态中拉了出来。
对于宗室,朱由检是寄予厚望的,既想他们立功,又想他们听话。
“把朱大火拉上来,朕要问话再做定夺。”
很快,一个壮硕的军官被押了上来。
见了崇祯,直接扑通跪倒在地,高呼:“皇上圣明,臣有辱皇上重望,犯了军纪,万死难辞其咎,请皇上治罪。”
真会来事,朱由检还没审,这朱大火全招了。
朱由检问道:“你既是宗室,为何不用祖宗的火字取名,而单单是一个火字。”
朱大火回答到:“回皇上,到我这一代,宗室同辈已经是几百人了。很多带火的字已经被别人用上了,就连生僻的字都没有了。臣这个绍字辈家道中落,已经没办法和别人抢名字了,只能以火为名,老大叫朱大火,老二朱二火,依此类推。”
朱由检听了一阵苦笑,宗室如此之多,取名字都成了难题。
“朕问你,为何要抢船上的白银?”
朱大火回到道:“禀皇上,臣一时糊涂,被猪油蒙蔽了初心,想我第一个登上贼船,立下首功,合该拿这些银子,不想犯了军规。”
“其次,家道中落,积贫依旧,为了皇家体面,葬父大操大办,借了高利贷,欠了巨债,突然见了如此多大银子,以为是海盗的,拿点不算事。”
“臣知错了,但凭皇上圣裁。”
这朱大火乃周王后裔,是一个绍字晚辈,为人博学肯干,又会来事,参加东洋海军,很快就提拔成了二副,虽然是百吨小船,但品级也不小,六品武官。
此人人缘不错,趁朱由检没有开口,东洋海军副将沈梦溪来说情来了。
“圣上,朱大火首登有功,只是一时糊涂,犯了军法。念其是初犯,又是宗室,可功过相抵,不宜严惩。”
这副将沈梦溪看朱由检迟迟不发话,以为朱由检对宗室下不了手,既然这样,赶紧卖朱大火一个人情,毕竟人家是宗室,一笔写不出两个朱字,事后,皇上和朱大火都得念沈梦溪的人情。
这些事情朱由检岂能不知,朱由检之所以没发话,那是琢磨怎么样才能威慑东洋海军,否则这些宗室骄横跋扈,东洋海军就乱了。
第一次出海打仗,就有人不听号令,如果不严惩,东洋海军势必沦为后世的北洋海军,当时的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败给了小日子,从此一蹶不振,新生的北洋海军就此夭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朱由检严肃的说道:
“朱大火你家道中落,家境贫寒,朕知道!你为葬父借了高利贷,朕知道,你家兄弟五人,全靠你一人支撑,朕也知道。”
“你在东洋海军日夜操练,为了重振家族荣耀,苦练杀敌本领,朕知道。你奋勇杀敌,立下先登之功,朕也知道。”
“有功必赏,朕今日封你为海牛号大副,五品武官。但是有过必罚,也是东洋海军的军法。朕命令把你按军法从事,斩首示众,号令三军。你可有怨言。”
朱大火当场跪拜,哭泣道:“臣遇明主而不得事之,是臣一时糊涂,不敢有任何怨言,但求一死,以正大明军威。”
朱由检叹息到:“朱大副,你虽然是虎将,但你犯我东洋海军军法,朕虽然怜惜你一身武艺,但也不得不把你正法,严明军纪。
来人!把朱大火推出去,三日后斩首,号令三军!”
为了严明军纪,为了震慑宗室,也为了东洋海军的未来,朱由检此刻必须拿朱大火立威,而朱大火又恰好及时的出现了。
这个典型,可遇而不可求,恰当的时间,又立下先登之功,又有声望人情,这种人,杀一儆百,太适合了。
这简直就是为朱由检量身打造的机会。如果抓不住,那太对不起老天爷了。
为了把戏演足,三天后朱由检亲赴法场,为朱大火送上三杯饯行酒。
“朱将军,容朕叫你一声大侄子,喝了这三杯饯行酒,你就上路吧!”
朱大火感激涕零,毫无怨言的赴死,那场面显得又悲壮,又感人。
君臣告别的场面,令无数东洋海军官兵感动,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朱由检今天做到了。从此以后东洋海军,无人再敢违法乱纪。
这天下万物都是朕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
朕要给你,朕自会给你,何须抢夺。
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朱大火的人头落地,随即就被号令三军。
朱由检随后发布命令:“我东洋海军,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言出法随,军纪严明。不要以为你们是宗室,就可以在东洋海军之中胡作非为。朕对违命者,将军法从事,毫不容情。”
“朱二火英勇善战,从今日起,赐名朱绍烨,提拔朱绍烨,弟继兄职,担任东洋海军海牛号大副,正五品武官。”
朱由检这一手玩的相当高明,既展示了作为皇帝的冷酷无情的一面,又展示了老朱家温情的一面,人情味十足。
本来心里还有一些怨言的宗室见此情景,也被感动了,整个法场开始高呼:“大明王朝万岁!经武大帝万岁!”
那声音是震耳欲聋,此起彼伏。
内圣外王,刚柔并济,果然是帝王治理国家的不二法门。
朱由检对此道已经颇为精通了。
牵动君王兴衰事,一将功成万骨哀。
这重开海禁,打击海盗,涉及大明的万里海疆,稍有不慎,我大明子民几百年后将沦陷在半殖民地社会将长达百余年,承受巨大的屈辱,不仅皇室不保,百姓涂炭,文章典籍也尽落洋人之手。想到这里,朱由检感觉到责任重大。
“圣上,这海牛号二副奉国中尉朱大火抢夺战舰里的银两,该如何惩治?”
此时的东洋海军提督黄龙的一句话,把朱由检从思绪不宁的状态中拉了出来。
对于宗室,朱由检是寄予厚望的,既想他们立功,又想他们听话。
“把朱大火拉上来,朕要问话再做定夺。”
很快,一个壮硕的军官被押了上来。
见了崇祯,直接扑通跪倒在地,高呼:“皇上圣明,臣有辱皇上重望,犯了军纪,万死难辞其咎,请皇上治罪。”
真会来事,朱由检还没审,这朱大火全招了。
朱由检问道:“你既是宗室,为何不用祖宗的火字取名,而单单是一个火字。”
朱大火回答到:“回皇上,到我这一代,宗室同辈已经是几百人了。很多带火的字已经被别人用上了,就连生僻的字都没有了。臣这个绍字辈家道中落,已经没办法和别人抢名字了,只能以火为名,老大叫朱大火,老二朱二火,依此类推。”
朱由检听了一阵苦笑,宗室如此之多,取名字都成了难题。
“朕问你,为何要抢船上的白银?”
朱大火回到道:“禀皇上,臣一时糊涂,被猪油蒙蔽了初心,想我第一个登上贼船,立下首功,合该拿这些银子,不想犯了军规。”
“其次,家道中落,积贫依旧,为了皇家体面,葬父大操大办,借了高利贷,欠了巨债,突然见了如此多大银子,以为是海盗的,拿点不算事。”
“臣知错了,但凭皇上圣裁。”
这朱大火乃周王后裔,是一个绍字晚辈,为人博学肯干,又会来事,参加东洋海军,很快就提拔成了二副,虽然是百吨小船,但品级也不小,六品武官。
此人人缘不错,趁朱由检没有开口,东洋海军副将沈梦溪来说情来了。
“圣上,朱大火首登有功,只是一时糊涂,犯了军法。念其是初犯,又是宗室,可功过相抵,不宜严惩。”
这副将沈梦溪看朱由检迟迟不发话,以为朱由检对宗室下不了手,既然这样,赶紧卖朱大火一个人情,毕竟人家是宗室,一笔写不出两个朱字,事后,皇上和朱大火都得念沈梦溪的人情。
这些事情朱由检岂能不知,朱由检之所以没发话,那是琢磨怎么样才能威慑东洋海军,否则这些宗室骄横跋扈,东洋海军就乱了。
第一次出海打仗,就有人不听号令,如果不严惩,东洋海军势必沦为后世的北洋海军,当时的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败给了小日子,从此一蹶不振,新生的北洋海军就此夭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朱由检严肃的说道:
“朱大火你家道中落,家境贫寒,朕知道!你为葬父借了高利贷,朕知道,你家兄弟五人,全靠你一人支撑,朕也知道。”
“你在东洋海军日夜操练,为了重振家族荣耀,苦练杀敌本领,朕知道。你奋勇杀敌,立下先登之功,朕也知道。”
“有功必赏,朕今日封你为海牛号大副,五品武官。但是有过必罚,也是东洋海军的军法。朕命令把你按军法从事,斩首示众,号令三军。你可有怨言。”
朱大火当场跪拜,哭泣道:“臣遇明主而不得事之,是臣一时糊涂,不敢有任何怨言,但求一死,以正大明军威。”
朱由检叹息到:“朱大副,你虽然是虎将,但你犯我东洋海军军法,朕虽然怜惜你一身武艺,但也不得不把你正法,严明军纪。
来人!把朱大火推出去,三日后斩首,号令三军!”
为了严明军纪,为了震慑宗室,也为了东洋海军的未来,朱由检此刻必须拿朱大火立威,而朱大火又恰好及时的出现了。
这个典型,可遇而不可求,恰当的时间,又立下先登之功,又有声望人情,这种人,杀一儆百,太适合了。
这简直就是为朱由检量身打造的机会。如果抓不住,那太对不起老天爷了。
为了把戏演足,三天后朱由检亲赴法场,为朱大火送上三杯饯行酒。
“朱将军,容朕叫你一声大侄子,喝了这三杯饯行酒,你就上路吧!”
朱大火感激涕零,毫无怨言的赴死,那场面显得又悲壮,又感人。
君臣告别的场面,令无数东洋海军官兵感动,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朱由检今天做到了。从此以后东洋海军,无人再敢违法乱纪。
这天下万物都是朕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
朕要给你,朕自会给你,何须抢夺。
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朱大火的人头落地,随即就被号令三军。
朱由检随后发布命令:“我东洋海军,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言出法随,军纪严明。不要以为你们是宗室,就可以在东洋海军之中胡作非为。朕对违命者,将军法从事,毫不容情。”
“朱二火英勇善战,从今日起,赐名朱绍烨,提拔朱绍烨,弟继兄职,担任东洋海军海牛号大副,正五品武官。”
朱由检这一手玩的相当高明,既展示了作为皇帝的冷酷无情的一面,又展示了老朱家温情的一面,人情味十足。
本来心里还有一些怨言的宗室见此情景,也被感动了,整个法场开始高呼:“大明王朝万岁!经武大帝万岁!”
那声音是震耳欲聋,此起彼伏。
内圣外王,刚柔并济,果然是帝王治理国家的不二法门。
朱由检对此道已经颇为精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