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第43章 吴三桂随同朱由检平定江南
热门推荐:
分手后,我做临时工让你高攀不起
70年代狼崽子的娇气包
有请剑仙,一剑开天!
少年白马之红尘剑仙
约战,选我当主角?大可不必!
御兽:我的御主是位恶役大小姐
奥特:新生代社死计划
从摆摊卖盒饭开始暴富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因为曹化淳在江南对东林党们抄家问斩,收获了不下十六亿两白银,令朱由检非常开心。
有了这些钱,未来十几年的大明财政开支将非常宽裕,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有了钱,大明官员们也就不用互相推诿,也不用互相扯皮了。
有了钱,军饷做到及时发放,不欠饷,官兵自然会奋勇杀敌,人人争先。
看到这么庞大的数字,十六亿两白银,朱由检动心了。就算东林党不勾结江北四镇造反,朱由检也打算过去看看,亲手整治一番这帮人。
朱由检打算带吴三桂的本部人马,还有雨青云、刘希尧的中军,李若琏的左军前往江南。李过、刘大虎也带在身边。
朱由检为啥要带着吴三桂和这么多降将去江南,就是要这些人手上沾满东林们的鲜血,断了他们的退路,以后想和东林合作,一点门都没有。
此时大明国内局势依然不明朗,虽然打跑了满清,夺了山海关。但是留在关内的豫亲王多铎和刘泽清搞到了一起。
刘泽清本是山东总兵,因支持福王朱由崧上位,封东平伯。
在多铎南下的时候,投奔了满清。
如今多铎攻扬州不下,又被大明断了后路,和刘泽清在淮安一带开始了割据,骚扰山东。
朱由检决定出京城入徐州先打高杰,然后平定多铎和刘泽清,再顺运河南下,直取扬州。
然后顺路解决刘良佐、黄得功等两镇兵马。
朱由检认为四镇兵马,就刘泽清最难以解决。有多铎在,如今的刘泽清不可一世,解决了刘泽清,就可以有效震慑其余三镇兵马。
朱由检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足有四万多人,向徐州进发。
等到了徐州地界,因为徐州离京城最近,清平伯高杰早就听说了朱由检三战三捷的事情。
高杰是无心恋战,早早就派人向朱由检投降了。
清平伯高杰原来是李自成的部将,在南明也不受重视,江北四镇高杰垫底。
如今看见了朱由检大军亲征,又知道李岩、刘希尧、刘芳亮、李过等投奔了朱由检,赶紧过来抱大腿。
要知道人家高杰早年可是第一个投大明的,资格老呀。
朱由检也没有理由拒绝高杰的投诚,何况高杰手下还有一个猛人李成栋。这李成栋太猛了,不次于吴三桂,用好了,这都是锋利的刀。
收了高杰后,调李成栋进天策军,仍然命高杰镇守徐州。
拿下徐州,朱由检等人马不停蹄进入淮安府,淮安府上面是山东,西面是高杰的徐州,南面是扬州。
进入淮安府,吴三桂请战。
“陛下,我对这多铎多次交手,比较熟悉他的打法,此外刘泽清小儿不堪一击,臣请一战。”
这吴三桂太会来事了,主动请战,不需要朱由检发声。
朱由检非常高兴,当场就答应了。
我朱由检就是要让你吴三桂手上沾满满清和东林的血,彻底断了你的后路。
以后东林和你一刀两断,满清和你是世仇,你只能给我朱由检乖乖的当一把锋利的刀。
而吴三桂也是心知肚明,不给朱由检纳投名状,是不会得到朱由检的彻底信任,否则的话就没有前途。
从回到大明的那一天,吴三桂就感觉到了朱由检对他的冷淡,虽然依然是平西伯,辽东总兵,但是只加了一个太子少保的衔,左都督。
但这些都不要紧,吴三桂这一辈子经过的大风大浪多了去了,本事高强咱就不说了。见风使舵,左右逢源那可是看家本领。
在大明朝,当官要是没有这个本事,那可是真的混不下去了。
你可以说吴三桂是一个小人,但是人家是真有本事。大明在辽东对满清发动战役数次,督师、巡抚、总兵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但是人家吴三桂活下来了,而且兵马越来越多,官还越做越大。
就拿上次朱由检击杀英亲王阿济格的时候,吴三桂一看到朱由检新式武器的威力之后,果断的做出人生的抉择,投奔朱由检,投奔大明。
这种敏感的领悟力不是谁都有的,否则吴三桂早就没了。
要不是说,历史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吴三桂手下两万人马,手里只有五千支毛瑟步枪。
吴三桂出于职业的敏感,对于这些枪极度爱护,挑选自己最信任的亲兵和精锐持有。
不会训练怎么办?吴三桂对于养兵那是相当肯花钱,花重金邀请神机营的老兵进行训练。
而且吴三桂这人对领兵打仗相当在行,在打英亲王阿济格的时候,就偷偷把朱由检的打法记下来了。
到了京城又多次虚心请教瓦西里等教官,对于新式战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次吴三桂就是要通过投名状取得朱由检的信任,表忠心。
一旦全歼多铎和刘泽清,吴三桂将取得朱由检的彻底信任,到时候全军列装新式武器,吴三桂的实力将大增。
淮安府的刘泽清得知朱由检的大军到来很是心慌,他不慌不行呀。
刘泽清手里有五万兵马,在运河左右打家劫舍,骚扰百姓还行。平日里最大的本事就是打打山贼。真要他打正规军,他刘泽清自认没这本事。
刘泽清最大的倚仗就是豫亲王多铎手里的两万清军。
他想投降,可是心里没把握,毕竟自己名声太臭了。
跟着豫亲王多铎更没把握,毕竟英亲王阿济格八万人马都被朱由检消灭了。
多铎这两万人马能行吗?
思前想后,刘泽清也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有实力的人反复背叛啥事都没有,没实力的人背叛两次就再也没机会了,这就是命呀!
想到这里,刘泽清开始羡慕起来吴三桂了。
话不多说,多铎命令刘泽清出战,先行消耗吴三桂的实力,然后他多铎等待时机发起骑兵冲锋,好一举击溃吴三桂的主力。
豫亲王多铎常年征战,大多都是这种打法,先用炮灰消耗对方体力,然后自己以逸待劳,多铎是这方面的高手。
有了这些钱,未来十几年的大明财政开支将非常宽裕,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有了钱,大明官员们也就不用互相推诿,也不用互相扯皮了。
有了钱,军饷做到及时发放,不欠饷,官兵自然会奋勇杀敌,人人争先。
看到这么庞大的数字,十六亿两白银,朱由检动心了。就算东林党不勾结江北四镇造反,朱由检也打算过去看看,亲手整治一番这帮人。
朱由检打算带吴三桂的本部人马,还有雨青云、刘希尧的中军,李若琏的左军前往江南。李过、刘大虎也带在身边。
朱由检为啥要带着吴三桂和这么多降将去江南,就是要这些人手上沾满东林们的鲜血,断了他们的退路,以后想和东林合作,一点门都没有。
此时大明国内局势依然不明朗,虽然打跑了满清,夺了山海关。但是留在关内的豫亲王多铎和刘泽清搞到了一起。
刘泽清本是山东总兵,因支持福王朱由崧上位,封东平伯。
在多铎南下的时候,投奔了满清。
如今多铎攻扬州不下,又被大明断了后路,和刘泽清在淮安一带开始了割据,骚扰山东。
朱由检决定出京城入徐州先打高杰,然后平定多铎和刘泽清,再顺运河南下,直取扬州。
然后顺路解决刘良佐、黄得功等两镇兵马。
朱由检认为四镇兵马,就刘泽清最难以解决。有多铎在,如今的刘泽清不可一世,解决了刘泽清,就可以有效震慑其余三镇兵马。
朱由检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足有四万多人,向徐州进发。
等到了徐州地界,因为徐州离京城最近,清平伯高杰早就听说了朱由检三战三捷的事情。
高杰是无心恋战,早早就派人向朱由检投降了。
清平伯高杰原来是李自成的部将,在南明也不受重视,江北四镇高杰垫底。
如今看见了朱由检大军亲征,又知道李岩、刘希尧、刘芳亮、李过等投奔了朱由检,赶紧过来抱大腿。
要知道人家高杰早年可是第一个投大明的,资格老呀。
朱由检也没有理由拒绝高杰的投诚,何况高杰手下还有一个猛人李成栋。这李成栋太猛了,不次于吴三桂,用好了,这都是锋利的刀。
收了高杰后,调李成栋进天策军,仍然命高杰镇守徐州。
拿下徐州,朱由检等人马不停蹄进入淮安府,淮安府上面是山东,西面是高杰的徐州,南面是扬州。
进入淮安府,吴三桂请战。
“陛下,我对这多铎多次交手,比较熟悉他的打法,此外刘泽清小儿不堪一击,臣请一战。”
这吴三桂太会来事了,主动请战,不需要朱由检发声。
朱由检非常高兴,当场就答应了。
我朱由检就是要让你吴三桂手上沾满满清和东林的血,彻底断了你的后路。
以后东林和你一刀两断,满清和你是世仇,你只能给我朱由检乖乖的当一把锋利的刀。
而吴三桂也是心知肚明,不给朱由检纳投名状,是不会得到朱由检的彻底信任,否则的话就没有前途。
从回到大明的那一天,吴三桂就感觉到了朱由检对他的冷淡,虽然依然是平西伯,辽东总兵,但是只加了一个太子少保的衔,左都督。
但这些都不要紧,吴三桂这一辈子经过的大风大浪多了去了,本事高强咱就不说了。见风使舵,左右逢源那可是看家本领。
在大明朝,当官要是没有这个本事,那可是真的混不下去了。
你可以说吴三桂是一个小人,但是人家是真有本事。大明在辽东对满清发动战役数次,督师、巡抚、总兵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但是人家吴三桂活下来了,而且兵马越来越多,官还越做越大。
就拿上次朱由检击杀英亲王阿济格的时候,吴三桂一看到朱由检新式武器的威力之后,果断的做出人生的抉择,投奔朱由检,投奔大明。
这种敏感的领悟力不是谁都有的,否则吴三桂早就没了。
要不是说,历史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吴三桂手下两万人马,手里只有五千支毛瑟步枪。
吴三桂出于职业的敏感,对于这些枪极度爱护,挑选自己最信任的亲兵和精锐持有。
不会训练怎么办?吴三桂对于养兵那是相当肯花钱,花重金邀请神机营的老兵进行训练。
而且吴三桂这人对领兵打仗相当在行,在打英亲王阿济格的时候,就偷偷把朱由检的打法记下来了。
到了京城又多次虚心请教瓦西里等教官,对于新式战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次吴三桂就是要通过投名状取得朱由检的信任,表忠心。
一旦全歼多铎和刘泽清,吴三桂将取得朱由检的彻底信任,到时候全军列装新式武器,吴三桂的实力将大增。
淮安府的刘泽清得知朱由检的大军到来很是心慌,他不慌不行呀。
刘泽清手里有五万兵马,在运河左右打家劫舍,骚扰百姓还行。平日里最大的本事就是打打山贼。真要他打正规军,他刘泽清自认没这本事。
刘泽清最大的倚仗就是豫亲王多铎手里的两万清军。
他想投降,可是心里没把握,毕竟自己名声太臭了。
跟着豫亲王多铎更没把握,毕竟英亲王阿济格八万人马都被朱由检消灭了。
多铎这两万人马能行吗?
思前想后,刘泽清也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有实力的人反复背叛啥事都没有,没实力的人背叛两次就再也没机会了,这就是命呀!
想到这里,刘泽清开始羡慕起来吴三桂了。
话不多说,多铎命令刘泽清出战,先行消耗吴三桂的实力,然后他多铎等待时机发起骑兵冲锋,好一举击溃吴三桂的主力。
豫亲王多铎常年征战,大多都是这种打法,先用炮灰消耗对方体力,然后自己以逸待劳,多铎是这方面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