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第46章 轻松搞定江北四镇
活捉了豫亲王多铎,杀死了刘泽清,攻下了淮安府,朱由检在山阳城休整了一日。
淮安府这个位置很重要,朱由检打算把这个总兵的位置留给投诚过来的刘大虎。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大家看到,跟我朱由检混,有出路,有前程,只要投降,既往不咎。
而刘大虎看到朱由检的任命也是喜笑颜开。
刘大虎从来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官封总兵,这个可是实权,不是普通京官可比。
朱由检又把李过调进天策军,通过对豫亲王多铎一战,朱由检已经可以对李过放心使用了。
休整一天后,朱由检率大军继续向南进发,很快进入广昌伯刘良佐的地盘。
刘良佐外号“花马刘”,这个人经常骑着一匹毛色相当杂乱的马,比较喜欢出风头,实际上什么本事都没有。
这个人之所以你能当上总兵,并且活的这么久,就是为人圆滑,此外就是命好。
运气好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刘良佐一辈子没上过辽东,他打的也就是流民草寇而已。还总能时不时的混个小胜仗。
就靠摸鱼和捏软柿子,一路高升到总兵,最后见风使陀跟了马世英,又混了一个广昌伯的爵位。
此人看到朱由检大军来到他的辖区,哪里敢出战呀。
刘良佐的消息可是很灵的,这个年代消息不灵通,死的会很早。
淮安府刚刚被打下来,刘良佐就知道了朱由检活捉豫亲王多铎和刘泽清嗝屁的消息。
所以刘良佐早早的就在凤阳地界迎接朱由检的大军了。
他是知道自己根本就打不过朱由检大军的,太明智了。
赶紧投降吧,还能保命。
对于刘良佐这种人,还有他手下的兵马,朱由检早有耳闻,根本就看不上。
结果一见了刘良佐和他的部队,那是相当失望,比刘泽清的部队还垃圾。
刘良佐除了长了一个大个子以外,就是一个耍嘴皮子的。然后就是好出风头。
迎接仪式搞的花里胡哨的,但是一看刘良佐的军队,穿的那是一个寒酸。
破衣烂衫的,和农民军也没啥两样,就一点好,当官的穿的都不错。
对于刘良佐这种人,朱由检自然是没啥好脸色,升官是不可能了。
但是像高杰一样继续任用绝对不成,他刘良佐没有高杰那两下子,手下没能人。
于是让刘良佐解甲归田,回家养老,算是既往不咎了。
刘良佐也不敢说一个不字,乖乖的交出兵权,收拾家眷,回了北直隶老家养老去了。
不过朱由检也没难为他,任由他把这几年搜刮的钱财带走了。
临走的时候,朱由检让刘良佐交出东林勾结江北四镇的证据。
朱由检对于武官一般还是比较仁慈的。毕竟武将要靠玩命才能升官发财,和文官玩嘴皮子,动动笔头子不一样。
解决了刘良佐,朱由检任命新的官员接管凤阳府,然后就把刘良佐的部下解散了一半 ,只留下一部分强壮的继续守城。
朱由检认为这些兵太多,徒耗军饷罢了。
离开刘良佐的凤阳府,朱由检下一站就是黄得功的地盘。
滁州。
黄得功,明靖南伯,辽东人,多次击败张献忠,大明的勇将。
黄得功跟其余三镇不同,他可是真刀真枪和当初的后金打过的。
他能有今天都是靠朱由检的赏识和提拔。
所谓的江北四镇参与东林党和福王反叛,其实朱由检是心知肚明的。
真正参与的只有刘泽清和刘良佐,至于高杰和黄得功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
毕竟朱由检夺取京城后,一系列的战斗表明,如今的朱由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再敢和朱由检作对就是死路一条。
刘泽清参与谋反是因为投靠了满清,巴不得南明和大明干起来,而刘良佐是zz投机。
而高杰根本就不敢背叛朱由检,他是带着李自成的老婆邢氏投过来的,在南明高清的东林眼里就是人渣。
在知道朱由检仍然活着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跟着东林玩。
而黄得功就更不可能了,这位大明猛将之所以支持福王,只是因为当初以为崇祯皇帝挂了,只能推举福王,这本无过错。
当朱由检率大军,征讨江北四镇的时候,黄得功肯定无条件投奔朱由检。
而这一切朱由检早就胸有成竹,只是众将士不明了而已,朱由检下江南真正的目的,就是借铲除福王的机会,彻底解除东林在江南的根基。
所以朱由检根本就不担心江北四镇的抵抗,朱由检真正关心的就是东林党反叛的名单。
等到黄得功出城迎接朱由检的时候,朱由检破天荒的夸奖了黄得功。
“虎山(黄得功的字号),快快请起,别来无恙乎?”
“自闯贼破京城,臣无时无刻不思念皇上,今得知陛下安然无恙乎,特来归队!”
“福王一派的招揽文书,臣已经收集,待陛下御览。”
这态度太诚恳了,朱由检不由得有一些感动。
“好了,虎山不必多言,朕已经明了,仍封你为靖南伯,节制四镇兵马,专一防张献忠兵马东进。”
“此外,左良玉已有不臣之心,虎山务必要注意防范。”
黄得功连声称是后,交出东林一党勾结黄得功的证据和名单。
有了这些东西,朱由检是胸有成竹,准备进了金陵,按图索骥,把东林一党,江南豪富,一网打尽,连根拔起,永绝后患。
笔者按(大明实亡于东林党误国,非武将之无能,将士忍饥挨饿,怎能抵御外辱)。
淮安府这个位置很重要,朱由检打算把这个总兵的位置留给投诚过来的刘大虎。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大家看到,跟我朱由检混,有出路,有前程,只要投降,既往不咎。
而刘大虎看到朱由检的任命也是喜笑颜开。
刘大虎从来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官封总兵,这个可是实权,不是普通京官可比。
朱由检又把李过调进天策军,通过对豫亲王多铎一战,朱由检已经可以对李过放心使用了。
休整一天后,朱由检率大军继续向南进发,很快进入广昌伯刘良佐的地盘。
刘良佐外号“花马刘”,这个人经常骑着一匹毛色相当杂乱的马,比较喜欢出风头,实际上什么本事都没有。
这个人之所以你能当上总兵,并且活的这么久,就是为人圆滑,此外就是命好。
运气好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刘良佐一辈子没上过辽东,他打的也就是流民草寇而已。还总能时不时的混个小胜仗。
就靠摸鱼和捏软柿子,一路高升到总兵,最后见风使陀跟了马世英,又混了一个广昌伯的爵位。
此人看到朱由检大军来到他的辖区,哪里敢出战呀。
刘良佐的消息可是很灵的,这个年代消息不灵通,死的会很早。
淮安府刚刚被打下来,刘良佐就知道了朱由检活捉豫亲王多铎和刘泽清嗝屁的消息。
所以刘良佐早早的就在凤阳地界迎接朱由检的大军了。
他是知道自己根本就打不过朱由检大军的,太明智了。
赶紧投降吧,还能保命。
对于刘良佐这种人,还有他手下的兵马,朱由检早有耳闻,根本就看不上。
结果一见了刘良佐和他的部队,那是相当失望,比刘泽清的部队还垃圾。
刘良佐除了长了一个大个子以外,就是一个耍嘴皮子的。然后就是好出风头。
迎接仪式搞的花里胡哨的,但是一看刘良佐的军队,穿的那是一个寒酸。
破衣烂衫的,和农民军也没啥两样,就一点好,当官的穿的都不错。
对于刘良佐这种人,朱由检自然是没啥好脸色,升官是不可能了。
但是像高杰一样继续任用绝对不成,他刘良佐没有高杰那两下子,手下没能人。
于是让刘良佐解甲归田,回家养老,算是既往不咎了。
刘良佐也不敢说一个不字,乖乖的交出兵权,收拾家眷,回了北直隶老家养老去了。
不过朱由检也没难为他,任由他把这几年搜刮的钱财带走了。
临走的时候,朱由检让刘良佐交出东林勾结江北四镇的证据。
朱由检对于武官一般还是比较仁慈的。毕竟武将要靠玩命才能升官发财,和文官玩嘴皮子,动动笔头子不一样。
解决了刘良佐,朱由检任命新的官员接管凤阳府,然后就把刘良佐的部下解散了一半 ,只留下一部分强壮的继续守城。
朱由检认为这些兵太多,徒耗军饷罢了。
离开刘良佐的凤阳府,朱由检下一站就是黄得功的地盘。
滁州。
黄得功,明靖南伯,辽东人,多次击败张献忠,大明的勇将。
黄得功跟其余三镇不同,他可是真刀真枪和当初的后金打过的。
他能有今天都是靠朱由检的赏识和提拔。
所谓的江北四镇参与东林党和福王反叛,其实朱由检是心知肚明的。
真正参与的只有刘泽清和刘良佐,至于高杰和黄得功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
毕竟朱由检夺取京城后,一系列的战斗表明,如今的朱由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再敢和朱由检作对就是死路一条。
刘泽清参与谋反是因为投靠了满清,巴不得南明和大明干起来,而刘良佐是zz投机。
而高杰根本就不敢背叛朱由检,他是带着李自成的老婆邢氏投过来的,在南明高清的东林眼里就是人渣。
在知道朱由检仍然活着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跟着东林玩。
而黄得功就更不可能了,这位大明猛将之所以支持福王,只是因为当初以为崇祯皇帝挂了,只能推举福王,这本无过错。
当朱由检率大军,征讨江北四镇的时候,黄得功肯定无条件投奔朱由检。
而这一切朱由检早就胸有成竹,只是众将士不明了而已,朱由检下江南真正的目的,就是借铲除福王的机会,彻底解除东林在江南的根基。
所以朱由检根本就不担心江北四镇的抵抗,朱由检真正关心的就是东林党反叛的名单。
等到黄得功出城迎接朱由检的时候,朱由检破天荒的夸奖了黄得功。
“虎山(黄得功的字号),快快请起,别来无恙乎?”
“自闯贼破京城,臣无时无刻不思念皇上,今得知陛下安然无恙乎,特来归队!”
“福王一派的招揽文书,臣已经收集,待陛下御览。”
这态度太诚恳了,朱由检不由得有一些感动。
“好了,虎山不必多言,朕已经明了,仍封你为靖南伯,节制四镇兵马,专一防张献忠兵马东进。”
“此外,左良玉已有不臣之心,虎山务必要注意防范。”
黄得功连声称是后,交出东林一党勾结黄得功的证据和名单。
有了这些东西,朱由检是胸有成竹,准备进了金陵,按图索骥,把东林一党,江南豪富,一网打尽,连根拔起,永绝后患。
笔者按(大明实亡于东林党误国,非武将之无能,将士忍饥挨饿,怎能抵御外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