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第112章 大小金川作乱
这一日,朱由检难得的上了一次早朝,兵部尚书雨青云奏报,大小金川出事了。
雨青云当场念了来自四川的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听完后满朝文武震惊。
原来是大金川头领莎罗奔攻打小金川,四川巡抚王国栋派人去调和,反被鞭笞,又派秦良玉的白杆兵去镇压,也被击败,故而派人向朝廷千里求援。
朱由检听了奏报,极为重视,当即命人拿出地图,与文武百官研究对策。
哪知道,地图打开后,文武百官那是惊诧不已,纷纷说打不得,还是息事宁人算了。
原来这大小金川在西藏高原边缘一带,临近四川,后面又是横断山脉,海拔在四千米左右,这种地方,别说打仗了,人上去了,呼吸都困难。
大小金川就是在今天四川省西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两个不太出名的县——金川县和小金县。距离成都也就二百里地。是川藏边境的咽喉,它牢牢扼守着西藏的大门!
明朝开国那阵子就设有宣慰司,管理那里的土司们。由于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明朝政府也就没有改土归流,仍然让当地的土司管理着这里的少数民族,任其自生自灭。
这也是没有办法事,这里在大唐全盛时期,唐军都没打进来,更别说宋元了,到了明,也只能这样了。
但是这个地方极其重要,这是进出西藏和青海甘肃新疆的重要通道,在近代,只有控制了这里,才能彻底掌控西藏和新疆,否则的话,到了近现代,大明王朝的国土连现在的一半都没有,谈何崛起,谈何称霸世界?
机会,终于来了!莎罗奔这小子自己送上门来了。
大小金川这片土地,人烟稀少,地势险峻复杂,崇山峻岭环绕其间,导致这里交通极为不便,与外界联系甚少。正因如此,该地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水平更是远远滞后于其他地区,可以说是一片被遗忘的角落,长期以来都处于“化外之区”的状态。
为了对这一偏远之地实施有效的管理,大明王朝采取了一种独特的策略——分封土司制度。朝廷在当地册封了十几个土司,赋予他们管理本族人民的权力,并允许其官职世袭相传。这种方式既充分尊重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社会结构,又能借助土司们在本地的威望和影响力实现间接统治。
然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尽管大明王朝给予了土司们相当大的自治权,对于各土司内部事务并不加以干涉,也不会向他们征收赋税或派遣军队驻守,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他们完全放任自流。
首先,所有土司都必须郑重地宣誓效忠于大明王朝,表示永远忠诚不二;其次,如果土司之间发生了重大纠纷或者冲突等事件,就需要上报给四川巡抚,由他出面进行公正的仲裁和调解,以维护当地的和平稳定以及王朝的统治秩序。此外,当土司族人面临粮食短缺或食盐匮乏等生活必需品不足的情况时,地方衙门会按照一定标准提供相应物资援助,确保他们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
当时大明王朝的意思就是养着这帮人,让他们混吃等死,不闹事就完了,反正那阵子,不管是明成祖还是万历爷,都没打算攻下西藏,也不想进取新疆,能保住两京一十三省就不错了。
这些土司各有封地,官职又是世袭,又不用缴纳赋税,其中一些人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酒足饭饱之后便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搂着娇妻美妾,真的是爽的不行,可有混吃等死的,就有胸怀天下的。
这里面的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就死活看不上这些吃的脑满肠肥的土司,这小子心怀壮志、野心勃勃。莎罗奔现在最大希望就是想统一所有土司,由他的家族世袭统一管理,成为可以和大明王朝相抗衡的金川王。
莎罗奔看过满清13副铠甲起兵的剧本,也通晓古今大事,最爱看什么铁木真如何起家,完颜阿骨打如何建立大金国那些故事了,这人天生就不是一个省心的主。
大金川土司莎罗奔想说就干,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要想统一川西嘉绒,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大金川的近邻——小金川。
这金川地区多年来,各土司平安相处,非常和睦,如今战事一起,就彻底乱了。
四川巡抚王国栋赶紧命令秦良玉的白杆兵出战,结果却中了莎罗奔的埋伏,损兵折将。
听了兵部的奏报,朱由检决定剿灭莎罗奔,彻底解决大小金川的土司问题,施行改土归流,为未来大明王朝统一西藏和新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这种事好说不好干,后世的乾隆皇帝两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花费6000万两银子军费,13万大军死伤惨重,并且乾隆搭进去一个宰相,两个总督。
不过朱由检也不怂,大明王朝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多年来的训练让大明军队实力大增,是骡子是马该拉出来遛遛了。
朱由检可不是乾隆,干就干个大的,打就彻底把大小金川打服。
朱由检命定王朱慈炯和李过率天龙军五千人进军大小金川。
另外命令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等率本部人马一同进发大金川,协同定王朱慈炯,一起攻打莎罗奔。
此时的天龙军驻扎在京师训练,朱由检和定王朱慈炯点起五千人马,通过传送门很快就来到了成都,提前抵达了大金川前线。
此时的小金川已经被大金川攻下,小金川的土司扎旺,杀了父亲札木合,投奔了莎罗奔,大小金川如今合兵一处,气势正盛,根本就不把大明王朝的天龙军放在眼里。
小扎旺为了立头功,率领一千多族人下山攻击天龙军,哪知道如今的天龙军可是有机枪、步枪的存在。
这些少数民族土兵虽然骁勇善战,但是血肉之躯终究抵不过机枪,这玩意讲究众生平等,送了不少人去了天国,见活佛去了。
在当时,通过缅甸的传播,大小金川一带已然出现了燧发枪这种相对先进的武器装备。然而,面对强大的机枪火力,那些手持燧发枪的土兵瞬间便意识到自己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
当机枪那如同暴雨般密集而凌厉的子弹呼啸而来时,一阵猛烈的扫射过后,大批族人惨然倒下。刹那间,鲜血四溅、哀号四起,原本气势汹汹的队伍顿时陷入一片恐慌之中。此时,这些人才真正领略到马克沁机枪的恐怖威力,吓得腿直打哆嗦,胆战心惊。
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边开枪还击边迅速向后撤退。慌乱中,众人纷纷朝着自家所在的山寨狂奔而去,生怕跑慢了丢掉性命。这些人逃回寨子里,便紧闭寨门,龟缩其中,再不敢轻易露头下山攻击天龙军。
这些山寨皆建于险峻高山之上,地势险要、居高临下,形成了天然的防御优势。而且,生活在此地的土人擅长打猎,长期以来练就了一手精准的枪法和娴熟的箭术,这让他们在防守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
正因如此,朱由检所率领的精锐天龙军尝试着攻击几次,都被打了回来,一时间对这些山寨也是束手无策。
定王和李过都不建议继续猛攻,而是等孙可望和李定国他们到来之后,再想办法。
雨青云当场念了来自四川的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听完后满朝文武震惊。
原来是大金川头领莎罗奔攻打小金川,四川巡抚王国栋派人去调和,反被鞭笞,又派秦良玉的白杆兵去镇压,也被击败,故而派人向朝廷千里求援。
朱由检听了奏报,极为重视,当即命人拿出地图,与文武百官研究对策。
哪知道,地图打开后,文武百官那是惊诧不已,纷纷说打不得,还是息事宁人算了。
原来这大小金川在西藏高原边缘一带,临近四川,后面又是横断山脉,海拔在四千米左右,这种地方,别说打仗了,人上去了,呼吸都困难。
大小金川就是在今天四川省西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两个不太出名的县——金川县和小金县。距离成都也就二百里地。是川藏边境的咽喉,它牢牢扼守着西藏的大门!
明朝开国那阵子就设有宣慰司,管理那里的土司们。由于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明朝政府也就没有改土归流,仍然让当地的土司管理着这里的少数民族,任其自生自灭。
这也是没有办法事,这里在大唐全盛时期,唐军都没打进来,更别说宋元了,到了明,也只能这样了。
但是这个地方极其重要,这是进出西藏和青海甘肃新疆的重要通道,在近代,只有控制了这里,才能彻底掌控西藏和新疆,否则的话,到了近现代,大明王朝的国土连现在的一半都没有,谈何崛起,谈何称霸世界?
机会,终于来了!莎罗奔这小子自己送上门来了。
大小金川这片土地,人烟稀少,地势险峻复杂,崇山峻岭环绕其间,导致这里交通极为不便,与外界联系甚少。正因如此,该地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水平更是远远滞后于其他地区,可以说是一片被遗忘的角落,长期以来都处于“化外之区”的状态。
为了对这一偏远之地实施有效的管理,大明王朝采取了一种独特的策略——分封土司制度。朝廷在当地册封了十几个土司,赋予他们管理本族人民的权力,并允许其官职世袭相传。这种方式既充分尊重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社会结构,又能借助土司们在本地的威望和影响力实现间接统治。
然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尽管大明王朝给予了土司们相当大的自治权,对于各土司内部事务并不加以干涉,也不会向他们征收赋税或派遣军队驻守,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他们完全放任自流。
首先,所有土司都必须郑重地宣誓效忠于大明王朝,表示永远忠诚不二;其次,如果土司之间发生了重大纠纷或者冲突等事件,就需要上报给四川巡抚,由他出面进行公正的仲裁和调解,以维护当地的和平稳定以及王朝的统治秩序。此外,当土司族人面临粮食短缺或食盐匮乏等生活必需品不足的情况时,地方衙门会按照一定标准提供相应物资援助,确保他们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
当时大明王朝的意思就是养着这帮人,让他们混吃等死,不闹事就完了,反正那阵子,不管是明成祖还是万历爷,都没打算攻下西藏,也不想进取新疆,能保住两京一十三省就不错了。
这些土司各有封地,官职又是世袭,又不用缴纳赋税,其中一些人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酒足饭饱之后便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搂着娇妻美妾,真的是爽的不行,可有混吃等死的,就有胸怀天下的。
这里面的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就死活看不上这些吃的脑满肠肥的土司,这小子心怀壮志、野心勃勃。莎罗奔现在最大希望就是想统一所有土司,由他的家族世袭统一管理,成为可以和大明王朝相抗衡的金川王。
莎罗奔看过满清13副铠甲起兵的剧本,也通晓古今大事,最爱看什么铁木真如何起家,完颜阿骨打如何建立大金国那些故事了,这人天生就不是一个省心的主。
大金川土司莎罗奔想说就干,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要想统一川西嘉绒,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大金川的近邻——小金川。
这金川地区多年来,各土司平安相处,非常和睦,如今战事一起,就彻底乱了。
四川巡抚王国栋赶紧命令秦良玉的白杆兵出战,结果却中了莎罗奔的埋伏,损兵折将。
听了兵部的奏报,朱由检决定剿灭莎罗奔,彻底解决大小金川的土司问题,施行改土归流,为未来大明王朝统一西藏和新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这种事好说不好干,后世的乾隆皇帝两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花费6000万两银子军费,13万大军死伤惨重,并且乾隆搭进去一个宰相,两个总督。
不过朱由检也不怂,大明王朝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多年来的训练让大明军队实力大增,是骡子是马该拉出来遛遛了。
朱由检可不是乾隆,干就干个大的,打就彻底把大小金川打服。
朱由检命定王朱慈炯和李过率天龙军五千人进军大小金川。
另外命令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等率本部人马一同进发大金川,协同定王朱慈炯,一起攻打莎罗奔。
此时的天龙军驻扎在京师训练,朱由检和定王朱慈炯点起五千人马,通过传送门很快就来到了成都,提前抵达了大金川前线。
此时的小金川已经被大金川攻下,小金川的土司扎旺,杀了父亲札木合,投奔了莎罗奔,大小金川如今合兵一处,气势正盛,根本就不把大明王朝的天龙军放在眼里。
小扎旺为了立头功,率领一千多族人下山攻击天龙军,哪知道如今的天龙军可是有机枪、步枪的存在。
这些少数民族土兵虽然骁勇善战,但是血肉之躯终究抵不过机枪,这玩意讲究众生平等,送了不少人去了天国,见活佛去了。
在当时,通过缅甸的传播,大小金川一带已然出现了燧发枪这种相对先进的武器装备。然而,面对强大的机枪火力,那些手持燧发枪的土兵瞬间便意识到自己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
当机枪那如同暴雨般密集而凌厉的子弹呼啸而来时,一阵猛烈的扫射过后,大批族人惨然倒下。刹那间,鲜血四溅、哀号四起,原本气势汹汹的队伍顿时陷入一片恐慌之中。此时,这些人才真正领略到马克沁机枪的恐怖威力,吓得腿直打哆嗦,胆战心惊。
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边开枪还击边迅速向后撤退。慌乱中,众人纷纷朝着自家所在的山寨狂奔而去,生怕跑慢了丢掉性命。这些人逃回寨子里,便紧闭寨门,龟缩其中,再不敢轻易露头下山攻击天龙军。
这些山寨皆建于险峻高山之上,地势险要、居高临下,形成了天然的防御优势。而且,生活在此地的土人擅长打猎,长期以来练就了一手精准的枪法和娴熟的箭术,这让他们在防守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
正因如此,朱由检所率领的精锐天龙军尝试着攻击几次,都被打了回来,一时间对这些山寨也是束手无策。
定王和李过都不建议继续猛攻,而是等孙可望和李定国他们到来之后,再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