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第139章 大头币的问世
热门推荐:
少年白马之红尘剑仙
约战,选我当主角?大可不必!
御兽:我的御主是位恶役大小姐
奥特:新生代社死计划
从摆摊卖盒饭开始暴富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玄天镯
四合院:穿越成少年傻柱
婚礼当天,妻子和白月光官宣!
自东瀛国归降大明王朝以后,世界白银通过各种渠道大多流入大明的国库。
当时的世界有两大银矿,秘鲁的波托西银矿和日本的石见银山。这两座世界着名的大银矿的产量占了世界白银百分之八十的产量。
秘鲁盛产的白银由西班牙人通过海运运到大明,通过贸易手段流入大明王朝。
日本的石见银山又被大明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如今的大明王朝根本就不缺银子,成为当时极为富有的国家,市面上流通着大量的白银,市场繁荣一时。
然而钱多也有钱多的烦恼,因为流通的货币是白银,会产生磨损和火耗,一两白银如果过手几十遍,最后到手的也就八九钱银子而已。
磨损这个比较好理解,银子质软,与硬的金属接触,就容易被磨掉一些碎屑,此外经常剪切银两也容易造成磨损,虽然这些磨损份量极小,但架不住岁月悠长,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火耗与磨损恰恰相反,而是熔炼融合白银产生的损失。
火耗的形成,源于白银作为货币的特性。民间缴纳赋税多为零碎银子,成色不一,官府需将其熔铸成统一规格的银锭上缴国库。在熔铸过程中,白银会因高温熔化而产生损耗。一方面,银中杂质在高温下挥发;另一方面,熔化时部分银液飞溅流失,这些损耗便构成了火耗。
如今大明王朝升平日久,百业兴旺,白银大量的流入,使得人们愈发的渴望财富。四海升平表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
那些不甘寂寞的江南巨富和官府的蛀虫开始疯狂的敛财。帝国的财政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这危机的源头,便是“火耗”。
这日,内阁首辅李岩的书房中,气氛凝重。户部尚书徐继祖匆匆而来,手中的账本被他攥得皱了边。“首辅大人,这火耗之弊,已如附骨之疽,再不整治,国库空虚,民怨沸腾,恐生大祸啊!”王国光将账本重重拍在桌上,痛心疾首地说道。
张居正眉头紧皱,翻开账本,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地上报的火耗数据,本应作为熔铸损耗补充的火耗银,如今却远超正常范畴。正常情况下,火耗率约在二三成,可如今有些地方竟高达五成甚至七成。百姓缴纳赋税时,除了足额的正税白银,还需承受这沉重的火耗负担。
“火耗本为弥补熔铸损耗,如今却成了各级官吏中饱私囊的手段。两成征收本是常数,征如此之多,还不是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如此下去,百姓不堪重负,必生乱象,帝国根基将动摇啊!”李岩目光如炬,神色严峻。
火耗问题一日不解决,就会严重威胁着帝国的稳定。对百姓而言,沉重的火耗负担让他们生活愈发艰难。许多农户辛苦一年,除去缴纳正税与火耗,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不少人被迫卖儿鬻女、背井离乡。这导致民间怨气冲天,各地时有小规模的民变发生。
对帝国财政而言,火耗的混乱使得税收无法如实反映实际财政收入。大量火耗银流入官员私囊,国库收入不增反减。而地方为了完成赋税任务,又进一步加重火耗征收,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帝国的军事建设、水利工程等各项开支都将无以为继。
李岩对此事不敢怠慢,和徐继祖深夜进宫,与朱由检商议对策。
对于火耗的危害,朱由检也不是不知,只不过这些年南征北战,忙不过来,忘记此事了。
如今这火耗问题被摆到了台面上,自然是难不倒朱由检。
“李爱卿,朕有一法,可以解决火耗问题,还可以杜绝借火耗贪污的问题,此外就连白银磨损的难题一并解决。”朱由检含笑着望向内阁首辅李岩。
“圣上有何良策,李岩愿意洗耳恭听。”李岩恭敬的答道。
“哦,就是这个!”朱由检说着说着就掏出一枚袁大头,扔给李岩。
李岩接过银元,只见其做工精美,图案清晰,分量十足。再看那“袁大头”,人物浮雕栩栩如生。他不禁惊叹:“此币形制规整,铸造精良,远胜我大明碎银与银锭。若我大明能有如此铸币,不仅交易便捷,火耗之弊亦能大大减轻,实乃利国利民之重器!”户部尚书徐继祖接过银元仔细端详,也赞不绝口。
“李岩果然高见!此银元由百分之八十九的银子,掺进百分之十一的铜铸成,极耐磨损,使用便捷,而且用嘴一吹嗡嗡作响,就连造假都不容易。”
李岩不信,按朱由检所说的办法,两指捏住银元,用嘴一吹,放在耳边,果然嗡嗡作响,好不神奇。
“果然神奇,这等银元可以杜绝造假,定能造福我大明王朝的百姓,令圣上的江山万年永固,臣申请即刻铸造,施行天下。”
户部尚书徐继祖也跟着附议。
“这银元好是好,但是一旦真的施行,恐怕会阻了很多人的财路,要知道很多银庄就靠兑换银子吃火耗和成色便宜,才发了大财的。
遇到这些阻扰的人,就看你们户部的手腕了。不要让朕失望。”
至于这制造银元的机器,我过几天就会购置,在京师和金陵两地分别设立货币制造局。此事就由户部督办吧。
银元上的图案就是朕的头像,以后大明王朝的百姓在用到银元的时候,就可以天天见到朕。
要说在现代社会,购买硬币制造机器并不是什么难事,就连模板也是有钱就能买到。不过这大明的银元的图案,是朱由检亲自设计出来的。背面是两条龙围着一个地球,张牙舞爪,正面是朱由检的头像。
用不了几日,从现代购买的铸币机器就运到了京城和金陵,开始雇佣人员正式铸造银元。
由于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所制造的银元要比民国的袁大头精美多了,老百姓特别喜欢使用,都管这种货币叫做大头币。
通俗一点的叫法就是“朱大头”。
当时的世界有两大银矿,秘鲁的波托西银矿和日本的石见银山。这两座世界着名的大银矿的产量占了世界白银百分之八十的产量。
秘鲁盛产的白银由西班牙人通过海运运到大明,通过贸易手段流入大明王朝。
日本的石见银山又被大明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如今的大明王朝根本就不缺银子,成为当时极为富有的国家,市面上流通着大量的白银,市场繁荣一时。
然而钱多也有钱多的烦恼,因为流通的货币是白银,会产生磨损和火耗,一两白银如果过手几十遍,最后到手的也就八九钱银子而已。
磨损这个比较好理解,银子质软,与硬的金属接触,就容易被磨掉一些碎屑,此外经常剪切银两也容易造成磨损,虽然这些磨损份量极小,但架不住岁月悠长,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火耗与磨损恰恰相反,而是熔炼融合白银产生的损失。
火耗的形成,源于白银作为货币的特性。民间缴纳赋税多为零碎银子,成色不一,官府需将其熔铸成统一规格的银锭上缴国库。在熔铸过程中,白银会因高温熔化而产生损耗。一方面,银中杂质在高温下挥发;另一方面,熔化时部分银液飞溅流失,这些损耗便构成了火耗。
如今大明王朝升平日久,百业兴旺,白银大量的流入,使得人们愈发的渴望财富。四海升平表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
那些不甘寂寞的江南巨富和官府的蛀虫开始疯狂的敛财。帝国的财政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这危机的源头,便是“火耗”。
这日,内阁首辅李岩的书房中,气氛凝重。户部尚书徐继祖匆匆而来,手中的账本被他攥得皱了边。“首辅大人,这火耗之弊,已如附骨之疽,再不整治,国库空虚,民怨沸腾,恐生大祸啊!”王国光将账本重重拍在桌上,痛心疾首地说道。
张居正眉头紧皱,翻开账本,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地上报的火耗数据,本应作为熔铸损耗补充的火耗银,如今却远超正常范畴。正常情况下,火耗率约在二三成,可如今有些地方竟高达五成甚至七成。百姓缴纳赋税时,除了足额的正税白银,还需承受这沉重的火耗负担。
“火耗本为弥补熔铸损耗,如今却成了各级官吏中饱私囊的手段。两成征收本是常数,征如此之多,还不是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如此下去,百姓不堪重负,必生乱象,帝国根基将动摇啊!”李岩目光如炬,神色严峻。
火耗问题一日不解决,就会严重威胁着帝国的稳定。对百姓而言,沉重的火耗负担让他们生活愈发艰难。许多农户辛苦一年,除去缴纳正税与火耗,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不少人被迫卖儿鬻女、背井离乡。这导致民间怨气冲天,各地时有小规模的民变发生。
对帝国财政而言,火耗的混乱使得税收无法如实反映实际财政收入。大量火耗银流入官员私囊,国库收入不增反减。而地方为了完成赋税任务,又进一步加重火耗征收,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帝国的军事建设、水利工程等各项开支都将无以为继。
李岩对此事不敢怠慢,和徐继祖深夜进宫,与朱由检商议对策。
对于火耗的危害,朱由检也不是不知,只不过这些年南征北战,忙不过来,忘记此事了。
如今这火耗问题被摆到了台面上,自然是难不倒朱由检。
“李爱卿,朕有一法,可以解决火耗问题,还可以杜绝借火耗贪污的问题,此外就连白银磨损的难题一并解决。”朱由检含笑着望向内阁首辅李岩。
“圣上有何良策,李岩愿意洗耳恭听。”李岩恭敬的答道。
“哦,就是这个!”朱由检说着说着就掏出一枚袁大头,扔给李岩。
李岩接过银元,只见其做工精美,图案清晰,分量十足。再看那“袁大头”,人物浮雕栩栩如生。他不禁惊叹:“此币形制规整,铸造精良,远胜我大明碎银与银锭。若我大明能有如此铸币,不仅交易便捷,火耗之弊亦能大大减轻,实乃利国利民之重器!”户部尚书徐继祖接过银元仔细端详,也赞不绝口。
“李岩果然高见!此银元由百分之八十九的银子,掺进百分之十一的铜铸成,极耐磨损,使用便捷,而且用嘴一吹嗡嗡作响,就连造假都不容易。”
李岩不信,按朱由检所说的办法,两指捏住银元,用嘴一吹,放在耳边,果然嗡嗡作响,好不神奇。
“果然神奇,这等银元可以杜绝造假,定能造福我大明王朝的百姓,令圣上的江山万年永固,臣申请即刻铸造,施行天下。”
户部尚书徐继祖也跟着附议。
“这银元好是好,但是一旦真的施行,恐怕会阻了很多人的财路,要知道很多银庄就靠兑换银子吃火耗和成色便宜,才发了大财的。
遇到这些阻扰的人,就看你们户部的手腕了。不要让朕失望。”
至于这制造银元的机器,我过几天就会购置,在京师和金陵两地分别设立货币制造局。此事就由户部督办吧。
银元上的图案就是朕的头像,以后大明王朝的百姓在用到银元的时候,就可以天天见到朕。
要说在现代社会,购买硬币制造机器并不是什么难事,就连模板也是有钱就能买到。不过这大明的银元的图案,是朱由检亲自设计出来的。背面是两条龙围着一个地球,张牙舞爪,正面是朱由检的头像。
用不了几日,从现代购买的铸币机器就运到了京城和金陵,开始雇佣人员正式铸造银元。
由于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所制造的银元要比民国的袁大头精美多了,老百姓特别喜欢使用,都管这种货币叫做大头币。
通俗一点的叫法就是“朱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