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水浒英雄传说 > 第147章 反诗事发

水浒英雄传说 第147章 反诗事发

    书生结账后,额外多付了五两银子,面色凝重地对店家嘱咐道:“楼上的诗词切勿抹去,且保留三五日,下次来再赏五两。”说罢,借来笔砚,取纸抄录下来,藏于袖中,步履匆匆地离去。

    此人来到州府衙门,拱手作揖,向差役表明求见司户参军。原来江州司户参军乃其好友,此人虽官居九品,但身负诸多事务,油水颇丰,亦有机会面见太守。唯有求得他的引荐,方有机会。

    司户参军得知好友前来,颇感诧异。他深知好友一心谋求前程,然自己早已言明,自己不过是个九品小吏,仅负责写写抄抄之事。况且,自己亦曾通过乡试,好歹也是个秀才,在州府也使了钱财,才谋得此等差事。无论如何劝解,好友仍无法理解,那日愤然离去后,已数月未曾往来。

    “陈兄,别来无恙,今日我特来请你喝酒赔罪。你我自幼一同读书,官场之事,非我不愿相助,实乃力不从心。你亦知晓,数百贯买个虚职的挂靠之职,意义何在。如今,即便是县里做祭祀的道士,也需三千贯方能买来。若钱不够,确实无能为力。”参军拱手一礼,对书生说道。

    书生微微一笑,道:“兄长此言差矣。小弟此次前来,是要送一场富贵与你,亦可顺遂平生之志。此乃上天赐予你我的机缘,兄长请坐,听我细细道来。”

    参军满脸狐疑,一个赋闲的书生,能有何机遇赐予自己。然仍随他坐下,心中并未抱有丝毫期待。岂料书生取出一张纸,说道:“兄长请看,此人欲谋反,若禀报太守,必是大功一件。”

    参军接过诗稿,仔细端详后,惊讶地说:“‘他年若得报仇雠,血染浔阳江口!’此子狂妄至极,竟敢自比黄巢,真是该死。兄弟,你可知道这首诗现在何处?此人又是谁?”

    书生躬身一拜,回答道:“小弟在浔阳楼偶然间看到,询问店家后得知,作诗之人乃是牢城营的一名贼配军,两颊刺有金印,身材黑矮肥胖,人称郓城县宋江。”

    参军点点头,说道:“若是如此,我便知道是谁了。此人非同小可,京东两路无人不知,人称‘及时雨’。据说他为人仗义,乐善好施,连州府的六案孔目都对他颇为推崇,只可惜他为了义气,替兄弟除了贱妇而身陷囹圄。”

    书生皱眉问道:“兄长,你莫非同情此人?”

    参军叹了口气,说道:“兄弟有所不知,近日京都太史院司千监上报官家,称星相大凶,罡星照临京东,乱云散于吴楚,此乃天下大乱之兆。若不是我军大败西夏,平定边陲之乱,官家恐怕要大动干戈了。这首诗词一旦送上去,宋江被判死罪都是轻的,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凌迟处死,甚至满门抄斩。我心中实在不忍,何必致人死地呢?”

    书生急忙反驳道:“一首乱诗而已,至多流放千里,官家以仁义治天下,怎会轻易满门抄斩?”

    参军取来纸笔,写下一首词:“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然后递给书生,说道:“你看,如今各大州府、京都都在流传这样的谣言。官家已经下令严查。你且看,‘家木’合起来就是‘宋’,‘水工’即为‘江’,宋江又是三十多岁,郓城就在山东,这谣言分明就是指的他。”

    书生大喜,说道:“那岂不是立下大功一件?兄长,你叹那宋江苦,可知小弟更苦。家中薄产,一年也积不下百贯。可你做了一个九品芝麻官,就买房买地。若是你再进一步……”

    参军抬头望天,心中自然明白,再进一步就是推官,有权举荐学子出任刀笔吏,那将是一笔笔的雪花银。他叹了口气,说道:“随我来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们两个也是无门无路之人,只有攀上太守,才有未来可言。”

    有道是:心有贪念误国邦,只因私欲陷忠良,亡身丧命皆因此,百年盛世因此亡。天下读书人若皆如此,宋国岂能昌盛!苦读十余载,只为敛取民脂民膏,于仕途上勒索钱财。目中无锦绣文章,唯有金钱美眷,口称仁义道德,心求步步高升。

    两位伪善之人面见蔡九太守,从袖中取出抄录的诗词,敬呈知府,言道:“大人今日忧心星相之事,又有谣言四起,不想竟在此处得见!”

    蔡九太守阅后道:“此乃反诗!参军从何处得来?”

    他拱手答道:“今日好友来访,言今日无处消遣,遂往浔阳楼寻乐,观闲人吟咏,于白粉壁上见此诗词。”

    又取出自己所作之词,释道:“大人请看,那孩童谣言正应宋江乃祸乱之首!”再向太守阐明缘由。

    蔡九拍案叫好:“家父正追查此事,如此甚好,来人,速往浔阳楼彻查此事,若属实,封了雅间,即刻捉拿宋江!”

    抓捕之人,竟是两院押牢节级戴宗。他闻讯后,大惊失色,心中暗想:“公明哥哥怎会平白无故地被捉拿?”反诗一事,事关重大,一旦落入太守之手,那数十杀威棒、数十水鞭之刑,恐怕是在劫难逃。且不说其他,光是这一套刑罚,即便是铁打的汉子,恐怕也只剩下半条命了,能否熬得过去,都还是未知数。

    戴宗心中叫苦连天,他迅速出府,召集了众节级牢子,神色凝重地吩咐道:“你们各自回家去取器械,然后迅速到我住处隔壁的城隍庙集合。”

    众人听后,领命而去。戴宗则刻不容缓地施展起神行法,匆匆赶往牢城营。见到宋江后,他急切地问道:“哥哥,你在浔阳楼上,可曾留下过什么字迹?”

    宋江微微一笑,回答道:“数日前,我前去寻找你们,却都各自忙碌。于是,我便独自到江边闲游。见那浔阳楼景致颇为宜人,酒兴便大发,多喝了几杯。至于之后的事情,我已经全然忘却了。兄弟为何突然问起此事?”

    戴宗听后,以手掩面,心急如焚地说道:“哥哥,此番你可是闯下了大祸啊!你在浔阳楼上所题的反诗,已经东窗事发了。我此番前来,正是奉命前来捉拿你的!哥哥一定要记住,务必装作痴傻之态,先挨过一顿板子。我自会上下打点,确保哥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