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水浒英雄传说 > 第152章 吴用使计

水浒英雄传说 第152章 吴用使计

    吴用心中早有筹谋,当下缓缓开口劝道:“天王哥哥切勿急躁,江州路远迢迢,若贸然调动大军前往,恐会横生枝节。沿途关卡重重,大军难以悄然通过。万一打草惊蛇,我等尚未抵达,公明哥哥的性命便已危在旦夕。依小生之见,此事不宜硬碰硬,唯有智取才是上策。”

    晁盖闻言,眉头微皱,急切地问道:“吴学究定有良策,快快道来。”

    吴用拱手行礼,谦逊道:“小生才疏学浅,但确有一计。只是此计需得戴院长鼎力相助,方能救得公明哥哥性命。”

    戴宗连忙拱手回应:“兄弟此言差矣,若能救得公明哥哥,戴宗自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只是此事涉及蔡家,只怕非官家之力难以解决。”

    吴用轻笑一声,胸有成竹道:“无需如此繁琐。如今蔡九太守派戴院长前往京都送信,讨得蔡太师回复。由此可知,他对宋江之罪尚无十足把握。蔡太师的书信便是解决此事的关键。我等可暗中修改书信,让蔡九太守严加看管宋江,待下月一切准备就绪再押解前往京都。家书私密,少有人敢质疑其真假,更何况此举合乎常理。待公明哥哥路经梁山时,我等下山相救,岂不美哉?”

    晁盖闻言,眉头依旧紧锁,担忧道:“倘若他们不从此处经过,又当如何是好?况且,谁能模仿蔡京的笔迹,还有那私章封印,岂是轻易可得?”

    吴用笑而不语,胸有成竹道:“此事不难。沿途派人打探便是,无论他们从何处经过,我等皆有应对之策。至于书信与私章,更非难事。如今天下,苏、黄、米、蔡四绝之名响彻文坛,文人墨客中不乏模仿高手。小弟曾在济州执教,有幸结识两位高人。一位乃是‘圣手书生’萧让,擅长模仿各家书法,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另一位则是‘玉臂匠’金大坚,精通篆刻玉石印记。若得此二人相助,此事定能水到渠成。”

    晁盖闻言,点头赞许道:“吾对此二人确有印象,先生昔日曾向杨铃辖引荐过他们,虽时隔多日,但他们的才情学究曾经盛赞。”

    吴用接着说道:“现今,只需劳烦戴院长亲自出马,乔装打扮成富贵人家的模样,前往这两位高人的府邸。假说有一桩大买卖需远行,每人赠予五十两银子作为安家之费。待他们离家之后,我等便派人暗中接他们的妻儿老小上山安顿。途中再将他们二人‘请’来,想必定会为我梁山所用。日后,这二位也可在山上发挥所长,负责书写篆刻之事,绝非无用之人。”

    晁盖听后大喜过望,连声称妙:“此计果然精妙绝伦,便依学究之策行事。戴院长,此番有劳您辛苦一趟,我定会派人下山接应。一旦救回宋江兄弟,梁山上下必将对院长感激不尽。”

    戴宗欣然领命,当日,他们设下筵宴盛情款待戴宗。晚宴过后,便安排他歇息。次日清晨,用过早饭后,戴宗依计打扮成太保的模样,身背二百两银子,身骑甲马下山而去。他乘船横渡金沙滩,踏上岸后,便迈开大步,直奔济州方向而去。

    与此同时,晁盖又派遣阮小七携带书信前往青州,送往杨芝褚的府邸。信中言明近日需在山下活动,做些小本生意,以此为掩护,暗中观察动静。

    杨芝褚接到书信,匆匆一览随即置于桌上,随即召来身旁的军师闻焕章,说道:“先生,烦请您为我审视这封信。”

    近来,杨芝褚忙于编练新军,已派遣谋士奚胜前去监督兵士招募之事。同时,因与李俊共同开拓商路,他又指派朱武前去游说沿途的转运使。此刻,身边仅剩义父引荐的闻焕章。

    闻焕章到来已数月有余,平日里沉默寡言,鲜少主动献计。起初,杨芝褚还觉此人似乎有些名不副实。然而,前几日闻焕章一人处理大小事宜,在处理公文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且在操练骑兵时还能设计出多种阵法,由此可见,他无论是文治还是武略都颇为不俗。因此,杨芝褚常常与他深入探讨军政大事。

    闻焕章接过书信,仔细阅读后沉吟片刻,道:“大人,在下才疏学浅,实在难以参透这水泊梁山究竟意欲何为。”

    杨芝褚闻言也摇了摇头,眉头紧锁:“我也是看得一头雾水,完全不明白这些人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闻焕章闻言,拱手一拜,道:“大人,此事背后必然另有隐情,不妨派人前去一探究竟。您麾下有一位极为出色的人才,名叫‘锦豹子’杨林。此人行军时乃是骠骑营的哨探都头,身手敏捷且机警过人。只需派他远远跟随,想必定能探明其中究竟。”

    “先生真是智谋过人,就依先生之计行事。”杨芝褚当即吩咐他迅速去安排,自己则并未将此事过分挂怀。

    然而,世上的事情总是难以遮掩,没过几日,一切便水落石出。原来,在与叶孔目叙旧时,叶孔目不经意间透露了宋江的近况。由于江州发往各地的公文需经驿站传递,自然无法与戴宗的神行速度相提并论,因此慢了几日。

    再加上杨林探回的消息,说水泊梁山有三五十人下山,将济州的两名秀才接上了山。这两件事情之间显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杨芝褚连忙将闻焕章叫来询问,只见闻焕章眉头紧锁,低声斥责道:“这简直是愚蠢至极,完全是多此一举!这梁山上怎么会有如此低智之人?”

    杨芝褚连忙追问:“先生为何如此说?”

    闻焕章拱手回答道:“大人,这不是很明显吗?梁山劫走了写字和刻章的人,而宋江又因反诗被囚禁。据大人所说,宋江对梁山有恩,如今宋江有难,梁山自然应该相救。可是,他们的这个救法实在让人费解。如果是死罪,直接劫法场便是;如果不是死罪,打点上下关系即可。他们劫走这两个人,明显是想伪造公文。可是,这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反而害了宋江。”

    杨芝褚闻言,满心疑惑:“这可真是奇怪了,梁山三番五次邀请宋江上山,晁盖与宋江情同手足,吴用也并非愚蠢之人,他们怎么会做出如此糊涂之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