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 第153章 你们究竟收了他多少好处?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第153章 你们究竟收了他多少好处?

    柳叶给他们解释了什么叫‘投稿’之后,就把书房留给他们了。

    柳叶对《大唐周刊》的版块设置总共就那么多想法,想要夹带的私货,也全都融合在里头了。

    一本周刊,自然不可能只有四五个版块。

    反正纸张和印刷的成本,都在柳叶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自然是想印多少页就印多少页。

    剩下那些版块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吸引读者。

    一开始,四人还能好商好量,可说着说着,就变得激烈了起来。

    都是很有想法的优秀年轻人,谁也不愿意自己的想法被别人驳斥。

    柳叶坐在院子里的桂花树底下,听着书房里激烈的商讨声,不由得心中感叹。

    “年轻人,想法是真多啊...”

    他拂去刚刚落在石头桌子上的枯叶,给自己沏了一壶茶,慢慢品饮了起来。

    ...

    皇宫,紫宸殿!

    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直到吃完午膳,李世民才终于想好活字印刷术的安排问题。

    “徐徐图之!一定要徐徐图之!”

    “朕打算将印刷作坊开设在皇宫的掖庭局内,这一批打算外放的太监先留下来,专门用于印刷作坊的生产,这等技术目前绝对不能外漏!”

    李世民不断的跟张阿难嘱咐。

    活字印刷一经出现,就等同于朝着那些世家门阀的祖坟上刨,李世民都不知道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

    先在宫里将印刷作坊运转起来,等以后时机成熟之后,再推广到民间,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陛下高瞻远瞩,奴婢叹服,这就去安排在掖庭局建立印刷作坊的事情!”

    宫里的效率还是很快的,天黑之前,不光在掖庭局找到一处隐蔽的院落充当印刷作坊,连人手都凑齐了!

    一百个本来要出宫,却得到意外之喜,在宫里重新找到立身之本的小太监,外加上一批从少府监秘密调集过来的工匠,整整齐齐的站在印刷作坊的院落门前,等待着皇帝的检阅。

    张阿难跟在李世民身后,不断的向他介绍这些人的来路。

    “陛下,少府监调集来的工匠,都给朝廷印制过邸报,属于老手之中的老手,技艺上没问题,这是下午的时候,几位工匠烧纸出来的泥模子,请陛下查验!”

    说着,张阿难把一枚刻着‘天’字的泥模子,拿给李世民看。

    李世民看了一眼,嘴角忍不住微微抽搐。

    “有了这活字印刷术之后,阴刻雕版彻底成了笑话,那些出阴版的大儒们,又该要死要活的了...”

    出版书籍有阴版,也有阳版。

    比如,在石碑上拓字,就属于阴版的印刷方式,在篆刻雕版的时候,字是凹进去的,而阳版的字则是凸出来的。

    印刷出来之后,阳版的字是墨色,其余地方留白,阴版的字是白色的,其余地方都用墨汁侵染。

    这就意味着,雕刻阳版的难度,至少是阴版的十倍以上,不仅工时更长,拥有阳刻技艺的工匠也很少。

    因此,只有那些真正名满天下的大儒,才有资格出阳版书籍。

    有时候,那些大儒为了争抢阳版,甚至会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

    而活字印刷术一出现,阴版书籍就成了笑话...

    连普通百姓看的书籍,都是阳版,让那些出阴版书籍的大儒可怎么活?

    读书人最爱争一时之气,可偏偏朝堂之上的读书人最多,大儒也最多。

    一想起未来要面对无数大儒的聒噪,李世民就感到格外的头疼。

    检阅完印刷作坊之后,李世民坐在掖庭宫门前的小凉亭里,又开始揉太阳穴。

    “柳叶把问题抛给朕之后,他倒是乐得逍遥,朕却要替他承担代价,这叫什么事!”

    李世民的语气有些幽怨。

    张阿难陪着笑,道:“陛下,反过来想想,柳公子又何尝不是给您送了一份大礼呢?只是这份大礼,目前还用不着,可是以陛下的雄才大略,用上也是迟早的事情。”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不管是房玄龄、薛万彻、韦圆德他们几个,还是你,似乎只要跟柳叶打过交道之后,都会为他说尽好话,今早虞世南入宫奏对,话里话外也是给柳叶抬轿子。”

    “你们究竟收了他多少好处?”

    张阿难心中一突,脸色讪讪的说道:“陛下明鉴,奴婢拳拳之心,可都是为了您啊!”

    李世民又低头揉起了眉心,揉了片刻,才幽幽的说道:“你说的倒也没错,活字印刷术称得上是一份大礼,只是现在用不上罢了,朕要做好以后用上的准备。”

    “让少府监的工匠,全力培养那一百名小太监,一定要将各种工艺流程熟稔于胸,说不得什么时候,朕就会拿他们派上大用场!”

    张阿难连忙俯身道:“奴婢遵旨!”

    将李世民送回紫宸殿之后,张阿难又匆匆跑回紫宸殿。

    大宝正在监督着工匠和小太监们干活。

    目前他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先制作出几套完整的雕版,只要柳叶的稿子一到位,就要立刻开始印刷。

    张阿难也监督了一会儿,把大宝叫到一边,道:“柳公子说,最晚一周的时间,稿件就会到位,在此之前,至少要制作出十套雕版!”

    “你这些日子就不要忙活别的了,留在印刷作坊监工,不要让他们有丝毫懈怠。”

    大宝挠了挠头,道:“干爹,别的我都懂,可一周...是多少日子?之前柳公子把刊物命名为《大唐周刊》的时候,我就想问来着...”

    张阿难一巴掌拍在大宝的后脑勺上。

    “让你平日多读些书,就是不听话!”

    “所谓一周,就是七曜之日,古书上又称之为‘七政计日’,乃是按照日月水火木金土,这七颗星辰的运转规律而定,不管是在《尚书》之中,还是在《晋书》的天文志中都有记载!”

    大宝捂着后脑勺,委委屈屈的说道:“我整天跟着干爹伺候陛下,哪有时间读书...”

    张阿难叹了口气,道:“不读书不行啊,陛下说的明明白白,以后印刷的差事就交给咱们内侍省了,不好好读书,印刷的时候出了差错,谁都担待不起!”

    “杂家迟早有退下来的一天,以后这可都是你的差事,况且多读点书也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