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寒门枭主 > 第180章 求助

寒门枭主 第180章 求助

    陈默预估大梁一年财政收入四十多亿两,江易听了之后感到非常震惊!

    大梁初期到中期,一年的财政收入由一亿两增长到五亿两。

    “大梁苛捐杂税,百姓确实民不聊生。我也不一定能救他们,大梁各地百姓揭竿而起,永康帝肯定会派人向我们求助。”

    有可能借钱粮借兵,帮助大梁镇压那些起义百姓。

    “臣认为不该帮他们,也不要相信永康帝给的承诺。大王应该专心治理国内之事,对国外所发生的事静观其变。”

    陈默向江易提议,汉国财政充盈,首先要考虑国内发展。

    “臣也赞同陈侍郎所言,永康帝必然会派使者来求助,请大王慎重决定。”

    一旦派兵进入大梁境内,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可抗因素,会造成损兵折将。

    对付那些起义的百姓容易,当地势力也会暗中耍手段,让汉军付出更大的损失。

    “我会采纳你们的建议,大梁使者来访,我也会见的。”

    江易听完了两人的汇报,继续处理公事。

    一天天的过去,十二月更冷了,下雪的次数更多了。

    江易考虑明年正月定年号,暂缓**,现在用的是汉王二年。

    十二月的长安银装素裹,城内一如既往繁荣。

    大梁派使者来访,真的被陈默和江迪说中了。

    这次派来的使者是庐阳王江澄和平阳公主江潇。

    当年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封地,永康帝给他们新的封地。

    江澄和江潇是不想来的,永康帝下决心让他们来,一定要求江易答应帮助大梁解决内忧。

    他们来到了长安,看到城内的繁华,出售的商品琳琅满目。

    “父皇让我们来求助,他会答应吗?”

    江潇坐在马车里,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她比江易大几岁,但两人的感情很淡。

    整洁宽敞的街道,看起来并不拥挤。

    “长安城比镐京还要繁华,有人行道,有车行道,各走各的。”

    江澄也是震惊不已,看到不少人排队到商铺购买商品。

    没有争吵打闹,更没有人插队,这种情况在大梁各城不会出现。

    看大多数行人衣服用料虽然不是上乘的,但很少能看到补丁。

    城内更没有乞丐,人们面色红润饱满,那说明他们吃得饱。

    “感觉这很像大梁当年的盛世,他是怎么做到的?”江潇震惊又好奇。

    按理说,建国之初能让百姓吃饱就已经很不错了。

    看他们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大梁百姓跟这些人没法比。

    “照此发展下去,汉国的实力必然全面超越大梁。”

    江澄心中认为大梁已经没救了,更不可能认为江易会帮忙。

    离开镐京之前,张信德叮嘱他们。无论出使任能否务完,都不要激怒江易。

    让江澄出使汉国,因为他的身份足够高贵。

    马车来到了汉王宫门前,下了马车。

    “劳烦通报一声,大梁使者江澄与江潇前来拜访汉王。”

    江澄真的怕江易故意晾着他们几天,那就要在长安多待几天了。

    “你们稍等,我这就去向大王禀报。”

    汉王宫校尉转身走了进去,向江易禀报。

    过了片刻,汉王宫校尉出来了。

    “大王在承安殿接见你们,请随我来。”

    汉王宫校尉带着他们去承安殿,并叮嘱他们谨言慎行。

    两人走得一会儿,来到了承安殿,殿内坐着江易和沈蓉。

    江易看着二人,“永康帝派你们来,难道大梁就没有人了?”

    也许是那些大臣怕了,都不敢接初始任务。

    江澄作揖行礼向江易和沈蓉行礼,“我们这次来有重要的事与你商议,派其他人来不合适。”

    “二位一路舟车劳顿,坐下说吧。”

    沈蓉知道他们要来,提前准备了茶点,用来招待他们。

    “你们来这里所谓何事?就直说吧。”

    江易猜到对方无非就是借钱粮,借兵,帮忙解决大梁一些地方问题。

    “我们奉父皇之命前来向你借钱粮,还请你出兵镇压那些造反的乱民。”

    果然,跟江易所猜的一样,这事还得慎重考虑。

    “韩国小钱少,兵力不足。大梁至少还有兵力八十万,财政收入应该很充盈,你们确定不是来耍我的?”

    “我们没有戏耍大王之意,大梁那些将士不堪用。如今国库入不敷出,还请大王帮帮忙。”

    江澄言语诚恳,为了能顺利借到前梁和兵马,永康帝愿意拿一些州县作为抵押。

    “我们父皇说了,只要你答应出兵。并借钱粮,愿意割让十个州作为抵押。”

    反正大梁国土很大,让出几个州,也没多大损失。

    “你们远道而来,肯定很辛苦。就在长安住几天吧,我会考虑的。”

    出兵是不可能的,若是借钱粮。让大梁拿州县来抵押,怎么算都不亏。

    也许接收的是几座空城,对江易来说无所谓,大不了把汉国的百姓迁过去。

    再慢慢发展,三年内必然让当地繁荣起来。

    “我们父皇说很想念你,希望有机会跟你见个面。”

    永康帝确实是这么跟姐弟俩说的,让他们转告江易。

    “可我不想念他,一国之君却把国家治理得一团糟,说他是昏君都不为过。”

    确实不想永康帝,对他的恨有增无减。

    大梁一出问题,就会派人来求助。若是轻易答应,那只会麻烦不断。

    大梁自上而下烂透了,自己不想办法解决,还想着向外国势力求助。

    “我若是不答应,永康帝有可能向周边国家求助,给他们很诱人的条件。”

    永康帝派他们来借钱粮,可汉国国库所存的钱粮根本就不够大梁消耗。

    “你们打算借多少钱粮?”沈蓉问道。

    “父皇要借五亿两,粮食五千万石。”

    江澄说的话显然底气不足,真的怕江易发怒。

    “要借这么多,我们可没有。若是借五百万两,五十万石粮食还是有的。”

    就算国库里有这么多钱粮,也不可能借给大梁。

    用十个州抵押,显然有点不够。江易原先以为对方只是借几千万两银子,几百万石粮食。

    “就算把大汉所有的钱粮凑一凑,也不够啊。你们回去告诉永康帝,让他另想办法。”

    沈蓉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大梁地广人多,按理说不缺钱粮。

    “今年大量各地闹灾,有不少地方百姓造反。税收不上来,国库有些空虚。”

    江澄也知道个大概,希望江易帮忙。

    “我最多只能借一千万两,一百万担粮食,大梁要拿十个州来抵押。”

    江易可不做吃亏的事,十个州也就值这些钱粮。

    江澄与江潇对视一眼,看来这次谈不成了。

    看得出,江易不那么好忽悠,更不会帮忙。

    “不管怎么说,你也是父皇的儿子,也算是一家人。大梁有难,你多少帮助一点。”

    江易听江萧这么说,被气笑了,但忍住了发怒。

    他很清楚,永康帝从始至终没有待见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