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主 第181章 总是添麻烦
热门推荐:
原神模拟:开局美露莘之友
九个姐姐宠溺我独爱
特工奶爸的田园日记
离谱!谁说我老婆贪慕虚荣?!
小侍郎重生后被戏精王爷叼回家啦
千道无常
撕婚书时你心高气傲,我成神医你哭什么
一人流浪
女处长都市危情
姐弟俩跟江易谈了一会儿,看得出他不会轻易帮忙。
除非拿出足够让他满意的条件,心想这个任务很难完成。
“事情慢慢谈,这么大的事。他也要跟大臣们商议,你们就在汉王宫住下。”
沈蓉让人给他们准备好了房间,这几天好好招待他们。
不能让别人说夫妻俩怠慢了客人,又显得他们小气。
江潇确实有点累了,觉得沈蓉说得对,谈判就得慢慢来。”
江澄内心真不是滋味,这座汉王宫原本是他的永安王宫。
认为是他们夫妻俩鸠占鹊巢,让他又气又恨。来到这里,让他有一种陌生感。
“这汉王宫原本是你的,你却没有守住,从那以后,这些宫殿就是我们的。”
沈蓉看出了对方的心思,也不在乎对方心里怎么想。
没本事守住自己的财产,又能怪得了谁?
“就当我送给你们,只要你们喜欢就好。我们有些累了,请给我们安排住处休息。”
自从占据永安王宫,并改了名字,对一些宫殿进行修缮。
而且计划扩建,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宫。
沈蓉让人带他们去休息,等吃饭的时候,会派人叫他们。
等两人走了之后,“夫君不要在意他们说的话。帮不帮大梁?你跟丞相和御史大夫商议。”
“我正有此意,想着如何从大梁那边获得更多好处。”
自从自己崛起以来,哪次吃过亏。
永康帝派他的子女来谈判,就感觉事情不简单。
在想大良境内诸多问题,不是能通过一两种手段解决的。
而是把大量的秩序推翻,制定新的秩序。
“听说大梁各地百姓揭竿而起,你说他们能成吗?”沈蓉问道。
江易摇了摇头。“估计很难,细想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真正从底层百姓成为一国之君的,也只有两个。一个是大宁王朝,一个是大梁王朝。”
江易就算建立新王朝,不算是从底层崛起,他本就是大梁皇室。
“我先去书房,让刘峥他们来商议这事。你要不要去听听?”
沈蓉微微摇头,只要江易在长安,他就不想参与国事。
“我就不去了,希望你们能商议出好计策。”
江易离开了成安店,让人去把刘真等人叫过来。
过了许久,他们来到了书房,并坐下来一起商议。
“永康帝让江澄和江潇来求助我,让我出兵帮助大梁镇压那些起义的百姓。并借给大梁五亿两银子,粮食五千万石,你们怎么看?”
刘峥他们一听非常震惊,居然要借这么多。
“陈反对。”
刘峥第一个反对,他认为这是要掏空汉国所有财力。
借出去的可能打水漂,更不要相信永康帝的承诺。
“臣也反对!”邓守辉等人同样反对。
“所以我跟你们商议,当时我也不同意,你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这可是从大梁获得好处的好机会,也等于解救大梁部分百姓于水火之中。
“若是大梁愿意拿州县来交换,最多给一千万两,粮食一百万石。”
陈默向江易提议,这也是汉国财政所能承受的。
众人感到很欣慰,江易遇到大事,会跟他们商议。
“臣觉得大梁朝廷这一招有阴谋,大梁地广人多。再怎么缺钱粮,只要向百姓征收,还是能解决的。他们却想着来汉国借钱粮,怎么想都觉得有问题。”
刘峥做出了详细的分析,还要向汉国借兵。
一旦进入大梁境内作战,若是被重重围困,又得不到补给。
参战的汉军可能会全军覆没,对汉国来说是不小的损失。
借那么多钱粮,若是拿州县来抵押,而有些州县有百姓揭竿而起。
就算把那些州县割让给汉国,江易必然派兵解决当地起义。
“大梁把我们视作威胁,就想用这招来消耗我们的国力财力,大王可不能上当。”
邓守辉劝江易不要轻易答应对方,虽然汉国的国力日益增强。
也不能随意消耗,要知道北边还有辽国,西边有莫黎和高戎国虎视眈眈。
汉国现在比较强,周边几个国家不敢轻易入侵。
“大汉有兵力三十余万,目前自保有余。若是在他国作战,兵力损失过大。新招募青壮年参军,训练需要很长时间。”
江迪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帮不帮大梁,要考虑自身利益。
但绝不能做吃亏的事,不然,汉国有亡国之危。
“诸位所言极是,我采纳你们的建议。这件事非同小可,我才召见你们来商议。”
“臣认为可以在大汉东边增派兵力,防止那些乱民达到大汉境内,给大汉治安造成危害。”
邓守辉提建议,有必要加强汉国东边各城防御。
可以借少量的钱粮给大梁,要用领土来换。
若永康帝不答应,那双方就没必要谈下去了。
谈判就要掌握主动权,要达到符合自己的利益上限。
众人商议一致决定,可以借给大梁一千万两,粮食一百万石。
条件就是拿十个州抵押,这只是合作的开始。
若大梁朝廷不答应,对汉国来说,没什么损失。
“永康帝若是知道我们就给这么点钱粮,肯定会很生气,可惜我们看不到。”
这也只是江毅随口一说,真不想把永康帝气死了。
不然别人会说他不孝,说他有意弑父。
“永康的总是给我添麻烦,好烦啊!估计有不少人在背地里说我坏话,可惜我听不到。”
“大王不必忧虑,他没治理好大梁。不是大王的错,也不用负责。”
陈默安慰着江易,也知道他内心挺难受的。
摊上这么一个父皇,又不能继承大梁皇位,还会被一些人唾骂。
“大王所做的一切没有对不起任何人,而是有些人对不起你。大王不必把此事放在心上,我们会为大王分忧解难。”
刘峥也能理解疆毅的心情,只要大梁那边有重要的事,都会派人来向他求助。
若答应,会损害韩国的利益。若不答应,就会让一些人怨恨。
“事情就这么定了,在实行之前,你们随时可以补充。”
制定的计划实行需要一段时间,还有机会补充细节。
“臣等告退,大王要保重身体。”
众人告退了,江易坐在椅子上发呆。
他很清楚舆论的可怕,对他的事业发展多少有些影响。
“真不知道永康帝他们在想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事。却想着让我帮忙,就是不想让我消停。”
真的感到累,现在灭掉大梁还不是时机。
大梁各方势力借此机会扩大领地,在一步步分解大梁。
江易只想坐收渔翁之利,还要盯着北边的辽国。
细想这几年,可没少帮大梁解决问题,拿了一些领地也是应该的。
“永康帝,你这个皇帝当的也太差劲了。连几个权臣都解决不了,地方的事更是解决不了。”
江易不由得感叹,若他遇到这种事,会以雷霆手段解决。
除非拿出足够让他满意的条件,心想这个任务很难完成。
“事情慢慢谈,这么大的事。他也要跟大臣们商议,你们就在汉王宫住下。”
沈蓉让人给他们准备好了房间,这几天好好招待他们。
不能让别人说夫妻俩怠慢了客人,又显得他们小气。
江潇确实有点累了,觉得沈蓉说得对,谈判就得慢慢来。”
江澄内心真不是滋味,这座汉王宫原本是他的永安王宫。
认为是他们夫妻俩鸠占鹊巢,让他又气又恨。来到这里,让他有一种陌生感。
“这汉王宫原本是你的,你却没有守住,从那以后,这些宫殿就是我们的。”
沈蓉看出了对方的心思,也不在乎对方心里怎么想。
没本事守住自己的财产,又能怪得了谁?
“就当我送给你们,只要你们喜欢就好。我们有些累了,请给我们安排住处休息。”
自从占据永安王宫,并改了名字,对一些宫殿进行修缮。
而且计划扩建,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宫。
沈蓉让人带他们去休息,等吃饭的时候,会派人叫他们。
等两人走了之后,“夫君不要在意他们说的话。帮不帮大梁?你跟丞相和御史大夫商议。”
“我正有此意,想着如何从大梁那边获得更多好处。”
自从自己崛起以来,哪次吃过亏。
永康帝派他的子女来谈判,就感觉事情不简单。
在想大良境内诸多问题,不是能通过一两种手段解决的。
而是把大量的秩序推翻,制定新的秩序。
“听说大梁各地百姓揭竿而起,你说他们能成吗?”沈蓉问道。
江易摇了摇头。“估计很难,细想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真正从底层百姓成为一国之君的,也只有两个。一个是大宁王朝,一个是大梁王朝。”
江易就算建立新王朝,不算是从底层崛起,他本就是大梁皇室。
“我先去书房,让刘峥他们来商议这事。你要不要去听听?”
沈蓉微微摇头,只要江易在长安,他就不想参与国事。
“我就不去了,希望你们能商议出好计策。”
江易离开了成安店,让人去把刘真等人叫过来。
过了许久,他们来到了书房,并坐下来一起商议。
“永康帝让江澄和江潇来求助我,让我出兵帮助大梁镇压那些起义的百姓。并借给大梁五亿两银子,粮食五千万石,你们怎么看?”
刘峥他们一听非常震惊,居然要借这么多。
“陈反对。”
刘峥第一个反对,他认为这是要掏空汉国所有财力。
借出去的可能打水漂,更不要相信永康帝的承诺。
“臣也反对!”邓守辉等人同样反对。
“所以我跟你们商议,当时我也不同意,你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这可是从大梁获得好处的好机会,也等于解救大梁部分百姓于水火之中。
“若是大梁愿意拿州县来交换,最多给一千万两,粮食一百万石。”
陈默向江易提议,这也是汉国财政所能承受的。
众人感到很欣慰,江易遇到大事,会跟他们商议。
“臣觉得大梁朝廷这一招有阴谋,大梁地广人多。再怎么缺钱粮,只要向百姓征收,还是能解决的。他们却想着来汉国借钱粮,怎么想都觉得有问题。”
刘峥做出了详细的分析,还要向汉国借兵。
一旦进入大梁境内作战,若是被重重围困,又得不到补给。
参战的汉军可能会全军覆没,对汉国来说是不小的损失。
借那么多钱粮,若是拿州县来抵押,而有些州县有百姓揭竿而起。
就算把那些州县割让给汉国,江易必然派兵解决当地起义。
“大梁把我们视作威胁,就想用这招来消耗我们的国力财力,大王可不能上当。”
邓守辉劝江易不要轻易答应对方,虽然汉国的国力日益增强。
也不能随意消耗,要知道北边还有辽国,西边有莫黎和高戎国虎视眈眈。
汉国现在比较强,周边几个国家不敢轻易入侵。
“大汉有兵力三十余万,目前自保有余。若是在他国作战,兵力损失过大。新招募青壮年参军,训练需要很长时间。”
江迪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帮不帮大梁,要考虑自身利益。
但绝不能做吃亏的事,不然,汉国有亡国之危。
“诸位所言极是,我采纳你们的建议。这件事非同小可,我才召见你们来商议。”
“臣认为可以在大汉东边增派兵力,防止那些乱民达到大汉境内,给大汉治安造成危害。”
邓守辉提建议,有必要加强汉国东边各城防御。
可以借少量的钱粮给大梁,要用领土来换。
若永康帝不答应,那双方就没必要谈下去了。
谈判就要掌握主动权,要达到符合自己的利益上限。
众人商议一致决定,可以借给大梁一千万两,粮食一百万石。
条件就是拿十个州抵押,这只是合作的开始。
若大梁朝廷不答应,对汉国来说,没什么损失。
“永康帝若是知道我们就给这么点钱粮,肯定会很生气,可惜我们看不到。”
这也只是江毅随口一说,真不想把永康帝气死了。
不然别人会说他不孝,说他有意弑父。
“永康的总是给我添麻烦,好烦啊!估计有不少人在背地里说我坏话,可惜我听不到。”
“大王不必忧虑,他没治理好大梁。不是大王的错,也不用负责。”
陈默安慰着江易,也知道他内心挺难受的。
摊上这么一个父皇,又不能继承大梁皇位,还会被一些人唾骂。
“大王所做的一切没有对不起任何人,而是有些人对不起你。大王不必把此事放在心上,我们会为大王分忧解难。”
刘峥也能理解疆毅的心情,只要大梁那边有重要的事,都会派人来向他求助。
若答应,会损害韩国的利益。若不答应,就会让一些人怨恨。
“事情就这么定了,在实行之前,你们随时可以补充。”
制定的计划实行需要一段时间,还有机会补充细节。
“臣等告退,大王要保重身体。”
众人告退了,江易坐在椅子上发呆。
他很清楚舆论的可怕,对他的事业发展多少有些影响。
“真不知道永康帝他们在想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事。却想着让我帮忙,就是不想让我消停。”
真的感到累,现在灭掉大梁还不是时机。
大梁各方势力借此机会扩大领地,在一步步分解大梁。
江易只想坐收渔翁之利,还要盯着北边的辽国。
细想这几年,可没少帮大梁解决问题,拿了一些领地也是应该的。
“永康帝,你这个皇帝当的也太差劲了。连几个权臣都解决不了,地方的事更是解决不了。”
江易不由得感叹,若他遇到这种事,会以雷霆手段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