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 > 第202章 穷也不过三代

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 第202章 穷也不过三代

    第 202 章 穷也不过三代

    见胤礽没回话,那精壮汉子脸色更警惕了,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我听不懂……”

    眼见着再不回答,那汉子就要拉着同伴冲上来了,胤礽连忙回道。

    汉子听到胤礽的口音,愣神了片刻,身后有个眉目清正的年轻人拉了拉他的衣袖,

    “大牛哥,他们不是本地人。”

    “我听出来了,问题是他们是哪的人,你知道这口音是哪里的?”

    年轻人挠了挠头,

    “……不知道。”

    大牛瞪了一眼年轻人,

    “里长曾讲过,那些行商都讲官话,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不是官话……”

    村民们当着胤礽等人的面嘀咕起来。

    胤礽满头的问号。

    不多时,村里的里长脚步匆匆的赶来了。

    里长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皮肤黝黑,满脸沟壑。

    大牛等人连忙迎上去。

    里长简单了解事情原委,又打量了胤礽的穿着,心中有了底之后,才走到胤礽等人面前,用不怎么标准的官话问道,

    “敢问贵人何方人士?来小山村有何贵干?”

    这话听着生硬,像是极不欢迎生人,胤礽眸子闪了闪,侧过头,看了一眼达春。

    达春会意,上前与里长交涉,

    “吾等自京都而来,要去翼林寻亲,但我家主子晕船,只能走陆路,几日前上山打猎之时迷了路,今天才绕出来,想来贵地借宿一晚,不知里长大人可否行个方便?”

    他常年身居高位,面对里长之时,即便做了伪装,态度也难免有些生硬。

    里长蹙了蹙眉,心中有些不大乐意,但瞧着胤礽身边的人都全副武装,他又不敢拒绝。

    得罪权贵的代价,是他们这些升斗小民付不起的。

    “既如此,你们随我来吧。”

    里长沉吟了片刻,最终打算将人带到自家去。

    麻烦已经到家门口了,他推拒不了,如今就只能寄希望于,这些人是真心想来借住的。

    听闻里长答应了,周围的村民们有些不淡定,连忙开口叫住他,

    “老雷叔……”

    “不想得罪贵人,就闭上你们的嘴!”

    里正横了众人一眼,而后晃晃悠悠的往村子里走去。

    那小公子身后跟随的侍卫,身上的武器可不像寻常人家能够用的,要是得罪了他们,死了也白死。

    余下的村民闻言,互相对视一眼,也都识趣的让出了道路。

    入住里长家之后,胤礽就带着两三个人,去山脚下转悠去了。

    剩下的人将这不大的村落团团围了起来,里长见此情形,脸上的沟壑看着都比以往更深了一些。

    负责安顿马匹的卫旭东,看着里正的儿子帮着拌完草料,从怀里取出一锭银子,约莫二两的样子,塞到了陈大郎手中,

    “喏,赏你们的!”

    陈大郎只在当年成婚之时,才见过银子,此刻只觉的手里的银子拿着烫手,

    “贵人,不用银子!只是一些草料和豆子,不值这么多。”

    草料山上到处都有,黄豆是家里积攒下来,打算换豆腐用的,方才拿出来的时候,阿爹就已经做好了要吃些亏的准备了。

    倒是没想到,贵人居然会给银子。

    卫旭东听不懂他说的方言,于是笑嘻嘻的摆了摆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陈大郎见状,捧着银子火急火燎的去寻自己的父亲。

    胤礽走累了,站在半山坡上居高临下的看着村民们劳作。

    太阳只差一个缝隙的距离就能落下去,可水田里插秧的百姓们都没有回家的意思,村子里的炊烟袅袅,应是妇人们开始做饭了。

    胤礽负手而立,看了一会儿,转头问达春,

    “你可曾听过一句话,叫做富不过三代?”

    达春愣了一下,而后老老实实回道,

    “听过。”

    “那可曾想过,为何这句话的后头没有穷不过三代?”

    “奴才未曾想过。”

    “因为穷人传到第三代,就绝后了…”

    胤礽声音淡淡的,听不出情绪,却叫达春背脊一凉。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确实没有穷过第三代。”

    达春无言以对。

    胤礽也没指望他能共情此地的百姓,其实他一直都清楚,达春来他身边的任务不止是保护他,还有监视他的意思。

    但他一直都装作不知情。

    就算挑明了又如何呢?

    在康熙没死之前,他若是不想被困在毓庆宫,当一个囚犯,他就只能顺着康熙。

    至于康熙死之后……

    到那时他已经将近五十了,死不死的,其实也无所谓了。

    若是兄弟们上位了,肯放他出去做一个富家翁,固然是好的,可若是新帝容不下他,硬要他去死,那他也不会觉得有什么落差。

    他可以做到身边没有亲信,没有党羽。

    唯独只有一个瓜尔佳氏,是他两辈子都亏欠的人。

    想到瓜尔佳氏,胤礽深深的叹息了一声,

    “唉…”

    随即,他转身朝山下走去。

    达春连忙跟上。

    七拐八拐回到村长家之后,胤礽躺到被侍卫铺设好的床榻上眯了一会儿。

    没多久,就听见外头嘈杂声一片。

    胤礽推开房门出去,也恰逢去打猎的侍卫进入院落。

    六个人,打了一头野猪,一只獐子。

    村民们此时也都从田里回来了,趴在外头探头探脑地看着猎物。

    胤礽叫达春留下那只獐子,野猪拖去给里长,让他看着处理。

    里长起初有些不敢置信,反复确认了之后,脸上的表情轻松了下来。

    打从马队进村开始,他就一直紧绷着神经,生怕哪里做的不对惹怒了他们。

    这群人上到衣着打扮,下到那标志性的发髻,无一不在证明他们的身份不简单。

    这为首的小公子,虽然看着不像个好人,但心性还是不错的。

    今日天色已晚,分肉有些迟了,他便叫了几个青壮将野猪收拾了出来,留待明日再分。

    晚上,里长的几个儿媳合力将那獐子寻了,味道不是很好,但胤礽也吃了不少。

    其实单看着里长家的摆设、吃的用的,他心中便有了些定论。

    此地的百姓过得应该还是不错的。

    否则不会用白米来招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