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凤舞银环 > 第298章 办理朝政

凤舞银环 第298章 办理朝政

    戚凤舞想不明白。

    按照时间计算,她娘亲应该在昨日就赶到临天城,再费点功夫,就能进入皇城协助她,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才到。

    难道娘亲是故意等待,看她成功再坐享其成,或是……

    胡杨夫人自殿外走来,身后跟着戚龙扬、还有一名尸行附身的傀儡。

    戚凤舞飞奔下台阶,扑进胡杨夫人怀中,“娘亲,我一直在等你!”

    “小舞,”胡杨夫人轻抚她的背,“我想你成事不易,便把临天城百姓笼络,待你逢难,得到一番磨砺,再入宫援助你。没想到你会成功得如此迅速轻易。”

    戚凤舞虽早有预料,听见胡杨夫人这番话,还是心凉了一截。她面无表情,在这慈爱、柔软的怀抱中靠了一会儿。

    “我已下令封你为‘无垢光明大慈悲渡厄众生圣母娘娘’,不日就于临天城开祭坛,昭告百姓得知,再为你建庙立祠。”

    “如此甚好。”胡杨夫人轻拍她肩膀,“届时,我也能在祭坛上演讲,履行与尸行的约定,让天流火就此身败名裂。”

    戚凤舞心里依旧有担忧,毕竟阿无还没出现,背地里也还有许多敌人在虎视眈眈。

    这种情况下,任何公开对外的行动,都可能会有意外发生。尤其是有大量百姓参与的事项,容易混入来历不明的人。

    她正要下令,让卫稷山去胡杨夫人身边守卫,还未说话,卫稷山便已自己动身。

    他面朝胡杨夫人单膝跪下,拱手行礼,“夫人。”

    胡杨夫人抬手让他不必再说,“我已知晓你的心意,此后,你便跟在我身后,尽心竭力吧。”

    “是。”卫稷山站到胡杨夫人身后去,与戚龙扬并排。

    戚凤舞冷脸看着这一幕,她厌恶卫稷山的自作主张。皇宫内人心未定,她身边不能没有助力。

    她转而向戚龙扬唤了一声,“弟弟,既然卫稷山跟着娘亲,你便跟在我身边吧。”

    戚龙扬顺眼低眉,没有说话,连看她一眼都没有。

    戚凤舞又问了一声,他才沉闷回答:“姐,我想你如今已登高位,不需要旁人佐助。我还是继续跟在母亲身边的好。”

    这个混账弟弟!戚凤舞狰狞着脸,“当初不是你说的,戚龙扬要拥护戚凤舞?”

    这群人到底有没有把她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谁都不听她的话,擅自行动,那她和陆启明又有什么区别?在位时无人信服,被推下时轻而易举?帝王的孤独并非如此吧。

    面对戚凤舞的眼神质问,戚龙扬默默移开视线。他心中自有考量。

    胡杨夫人安抚说:“小舞,不需要为这些无关紧要的事发火。我身边跟着的人都已到了临天城,我想你首要做的,是把你先前允诺的钱财和功名都赐给他们,以稳固民心。”

    戚凤舞咬牙。她记得这件事,只是登基和册封事宜比较重要,她尚未把细枝末节的事安排下去叫人实施罢了。

    她无奈对外叫着:“来人!”对赶来的太监吩咐,“速速派人清点护送财宝的队伍,和跟在圣母娘娘身边的人员名单,把名册于明日早朝时前交给我。”

    太监领命离开。戚凤舞对胡杨夫人道:“明日早朝,我就差人把赏银派发下去,让人记录他们的功名,把表彰册书传及乡里,弘扬他们的功绩。”

    她手捂着头,觉得实在头疼。

    这明明是她一早定下,用来俘获民心的手段,如今娘亲提了这一遭,传出去,人人只会赞颂这位“无垢光明大慈悲渡厄众生圣母娘娘”为民请功的良善和气度。谁还会觉得这是她凤舞皇帝的功劳?

    戚凤舞看着自己身边左右无人。再看胡杨夫人身后,有卫稷山、戚龙扬、还有“尸行”。

    真是讽刺。要不是她知道娘亲无意于皇位,不会和她抢,她真觉得自己上位不到一天,就要被架空了。

    这就是皇权?是身为帝王必须承受的孤独?

    不对。这和她想要的东西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戚凤舞瞬间变得冷酷严厉,她语气冰冷,拿出帝王的威严,“圣母娘娘既已舟车劳顿,那就请先退下休息吧。来人,带圣母娘娘去九宾阁。”

    戚凤舞陡然转变的姿态,是一种伪装。她向来擅长伪装。

    她不能让任何人,尤其是宫里那些才被她镇压住的宫人们知道,她如今并没有坐稳这个位置。否则她所谓的荣耀时刻,就成了昙花一现的梦幻泡影。

    胡杨夫人身为母亲,完全明白戚凤舞强势表面下的恐惧。

    她宠溺一笑,“小舞,你不必担忧。一切都会好的,为娘会帮你把一切事情安排妥当。我会让我的信徒们全力协助你。”

    她带着戚龙扬三人离开,身影消失在日暮的和煦红光中。

    戚凤舞有些感动,却不敢相信。

    她其实知道的,娘亲是那样善良,从未变更过,是真真切切要帮自己的。

    可是坐上这个位子,她就什么也不敢信了。她谁都不敢信了……

    戚凤舞叫人来把东西收拾干净。地砖上打斗留下的血迹,仿佛尘埃被轻轻抹去,摆宴的茶水桌案也被太监宫女们尽数收走……

    偌大麟德殿空空荡荡,仅剩下她一人。她独自坐在最高位上,俯视虚无的众生。

    翌日早朝,戚凤舞高坐在昭明宫的龙椅之上,底下百官按文武位列左右。

    戚凤舞扫了一眼,查看官员名册,把未到者姓名官职记录,平静道:“今日未出席者,按告假处理,扣一日俸禄。此后如有人未能准时出席,需至少提前一日递交奏折上来,予我知道,未能及时处理的事务,由低一级的官员呈交给我。”

    她对此无所谓,毕竟昨天她才推翻了陆启明,自己做皇帝。谁会料到她第二天就开始处理朝政。

    “有事启奏。”

    官员们都有些不自在,看戚凤舞神色如常,只好强逼自己适应,只当是坐在上面的人换了模样。

    他们按旧把各事项一一汇报,其中多是日常汇报,戚凤舞都认真听了。也有少部分关于政策改革调整的事项,需要她进行决策。

    “把奏折呈上来给我看。”

    她接过太监转交过来的奏章,快速过了一遍,“你已提出解决方针,我认为是可行,是需要拨款吗?可以。执行过程中的相应事项都要记录,呈交上来。”

    她把看过的奏折批注后退还回去,命令大司农退朝后发放款项。

    戚凤舞公事公办,处理事务井井有条,应答如流。不一时,朝堂上诸位大臣都十分自然地上奏,不知不觉间认可了她的才情。

    而且她带着许多财宝上贡国库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国库充盈,做事不吝钱财。

    各级官员手中挤压了不少事项涉及费用开销,在太上皇陆启明在位时未被应允,如今就顺势面奏一番。

    戚凤舞全部听了,并没有同意,只是答复,“需要拨款的,要给出对应凭证,递交奏折上来,我确认无误才会批复。”

    时间匆匆流逝,直到宫外钟声响起,众人才知辰时已到(7点),到了退朝的时间。

    可他们仍意犹未尽,还有许多事要启奏。

    戚凤舞让人肃静,把一本厚厚的名册和一封诏令,让人传给大司农。

    “这是清点出来要嘉奖的士兵名单,大司农,你按照我上面说的去办,清点国库下派奖赏。今日朝会到此结束,如若还有事启奏,递交奏折上来。”

    戚凤舞说完,扬长而去。

    百官目送她离去的背影,彼此交谈着,竟都觉得这个年轻皇帝做得不赖。

    御史大夫穆栖桐默默听着,微微点头。

    太尉随陆恒昌一同,前往边境抵抗域外蛮夷。丞相今日未参与早朝。她便成了参与今日早朝的官员中,站在陆恒昌那边的官级最高者。

    事实上,今日会有这么多官员前来,就是因为她在。不为别的,她就是想看戚凤舞的能耐。

    在她看来,戚凤舞狠劲也够、能力也有、办事尽责,毫无疑问,是优秀的掌权者。若是按部就班,从低级官员做起,一定能步步高升。可惜偏要一步登天。

    戚凤舞打从一开始,便败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