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180章 就算全是银元,也没有多少钱
热门推荐:
老祖:为了人族不灭,就从了我吧
隍飞扬之六魄玲珑心
开局道士下山:云游一年家被偷
离婚后,被豪门大小姐倒贴
狂龙出山
异世冒险之勇者米娜
顾爷,沁姐又炸热搜了
修仙之我在玄幻世界当老六
小叔子成了准男友,未婚夫急红眼
随着金属探测器的感应,他很快发现了一处信号强烈、范围较大的区域。
这片区域有大半个平米左右,机器靠近时隔着很远都能发出声响。
“爸!你听听这里的声音,是不是很密集,范围也大!”
常顺把探测到的情况跟父亲说了下。
“好像真是你说的那样!”
常建忠也感觉到了。
“我用机器确定大概的范围,你用小洋镐跟着做下记号。”
说着,常顺又扫描了一会儿,然后用探盘在空中画了个圈,让父亲用小洋镐跟着画圈的轨迹在泥土位置做了标记。
接下来,把整片土堆探测完,又发现了3处信号范围较大的区域。
同样的,都做了标记。
要是有人过来的话,他们也不怕,大不了快速的再把有标记的地方抹平。
土堆位置一共四处信号强烈、范围较大的区域,为了节省寻找时间,他把如何使用探测器告诉了父亲。
其实不用特别说明,机器已经调试好,靠近土层位置就可以了。
父子二人,一人选了一个之前做了标记的地方,用工具开始挖了起来。
当然,这两处区域离得很近,他们把金属探测器放到了中间位置,谁需要用,就把它拿到手里。
四处信号强烈的位置,据常顺猜测,应该是挖机从河道取了淤泥,把它们倒在了土堆的不同地方。
刚用小洋镐扒拉几下,他就看见土层里出现了铜元,除了土层里面的,顺着工具挖出来的泥土里也有。
没有犹豫,他把它们都捡了起来。
重复这种操作,他继续用小洋镐扒拉着。
一边扒拉,一边捡着发现的铜元。
父亲那边也是一样。
土层被挖机堆的有坡度,挖掘并不困难。
怕有漏网之鱼,挖一会儿,他们就会用机器感应一下。
土堆面上以及挖出来的那些混合着钱币的泥土里,常顺偶尔能发现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黑乎乎的腐蚀的很厉害的木头。
这些木头,有的木料稍大,似乎是木船的船体。
有的木头很小很薄,边缘位置平整,看着像是箱子的箱身部分。
一些铜元就跟这种很薄的木片混在一起。
这种情况,就像之前想到过、听说过的,可能是因为战乱导致木船沉水,船上装在箱子里面的铜元,跟着一起沉到了河里。
继续挖着,靠近铜元集中的区域,他发现数量特别多,基本上可以用手一把一把的往袋子里面抓了。
“阿顺!真想不到土堆里面居然藏着这么多铜元!”
父亲一边抓着钱币,一边笑着对他说道。
“是啊!我刚才看了下,这些很可能是船沉了,然后船上的钱币跟着一起掉进了河里。
你发现了没,土里混合着的有一些还没有腐蚀完的木头,有一些小片的木料,边缘位置很平整。”
他把自己想到的情况说了出来。
“你说的很有道理!要真是用箱子装着,一箱子不是要装上百斤吗?也不知道具体装了几箱子。”
“这个还真不清楚,另外河里还有多少没挖起来,我们也是不知道的!”
“你说的对!可惜不是银元,要全是银元,就这一次,我们就发财了。”
“就算全是银元,也没有多少钱!连一辆好点的跑车都买不到。”
看着常建忠,他笑了笑。
相对于父亲的想法,他现在确实是这样想的。
哪怕能发现1万块银元,目前也就一两百万。
还真是连个像样点的跑车都买不到。
就算有1000万,跟那些真正的有钱人相比,差距还是十分的巨大。
“是我格局小了,但怎么都比这些铜元值钱。”
经常听他用“格局”这个词语,现在常建忠也会了,在跟别人说话时,遇到机会,他也会跟着说。
随着常顺的引导,加上在大城市生活,现在父母、常静的见识也跟之前在乡村大不一样。
人,还是要走出去,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没事,遇到啥是啥!”
………………
两人边挖边聊。
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宋芫打过来的,问他啥时候回去吃饭。
常顺看了下时间,已经快六点半了,只差了三分钟。
他说大概二十左右就能到。
这里距离住的地方算不上多远,开车也就10分钟。
晚饭总是要吃的,跟父亲商量了下,说好吃了晚饭再一起过来,二人就收拾东西返回了。
期间常顺试了一下两人挖出来的铜元重量,差不多有60多斤。
另外他还跟父亲强调了几遍,在土场发现某些东西的事情,不要跟任何人说,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最好是烂肚子里。
“哥!晚上是嫂子做的饭!”
到了郑女士的出租房,常静笑着跟他打着招呼道。
宋芫会做饭,这个他知道。
不过之前她都是跟着张翠芬或者孙春荣打下手,她自己没有单独一个人做一顿饭。
“是吗?我们家芫芫的手艺肯定不错!”
跟常静说话时,他看了一眼宋芫,笑着道。
她现在下班后,都比较闲,以后在母亲忙碌的时候,偶尔帮忙做顿饭,还是很好的。
“我做的很清淡,直接用水煮熟的,不过我买的有香辣酱、蒜泥,你们想吃辣,可以自己蘸料。”
宋芫也微笑着看了看他,又看了其他人一眼。
其实她的这个方法很好,适合所有人的口味儿。
菜做成原味的,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口味儿,蘸上不同的调味佐料,这也是后世一些餐馆的做法。
毕竟众口难调,这样做,基本上就能符合所有人的口味。
“那我们吃饭吧!晚上还要去捡一会儿铁呢!”
三舅说着话,坐到了桌旁。
常顺跟父亲去洗了手,也在桌旁找凳子坐下了。
母亲、叶雨晴、常静、宋芫跟着围坐了过去。
这么多人一起吃饭,还是很热闹的。
接下来大家拿起筷子开始吃喝着。
菜比较清淡,基本上是原味。
常顺现在喜欢吃点微辣的,他就把香辣酱弄了少许放在碗里,把它跟菜拌在一起,吃起来很美味。
由于晚上还要加班,他们都没有喝酒。
“哥!你下午拿回来的画,按照你说的,挑选的话,100块钱一张,有人买了5张!”
吃着的时候,常静又对他说道。
“嗯!那就好,卖一段时间,说不定就卖完了。”
虽然画画的人不是名家,但只要画的好,还是有人能够看出来,也会喜欢。
“三舅,你下午在土场捡铁咋样?”
过了一会儿,常顺又问孙德宏道。
“跟前两天差点!不过也捡了一百二十多斤,晚上应该会好点,刚才天快黑那阵,感觉倒过来的渣土,铁多了一些。
另外捡铁的时候,我下午在土里面还捡到了一个碗底很高很特别的碗,可惜碗豁了点口,一会儿饭吃好了,我拿给你看。”
这片区域有大半个平米左右,机器靠近时隔着很远都能发出声响。
“爸!你听听这里的声音,是不是很密集,范围也大!”
常顺把探测到的情况跟父亲说了下。
“好像真是你说的那样!”
常建忠也感觉到了。
“我用机器确定大概的范围,你用小洋镐跟着做下记号。”
说着,常顺又扫描了一会儿,然后用探盘在空中画了个圈,让父亲用小洋镐跟着画圈的轨迹在泥土位置做了标记。
接下来,把整片土堆探测完,又发现了3处信号范围较大的区域。
同样的,都做了标记。
要是有人过来的话,他们也不怕,大不了快速的再把有标记的地方抹平。
土堆位置一共四处信号强烈、范围较大的区域,为了节省寻找时间,他把如何使用探测器告诉了父亲。
其实不用特别说明,机器已经调试好,靠近土层位置就可以了。
父子二人,一人选了一个之前做了标记的地方,用工具开始挖了起来。
当然,这两处区域离得很近,他们把金属探测器放到了中间位置,谁需要用,就把它拿到手里。
四处信号强烈的位置,据常顺猜测,应该是挖机从河道取了淤泥,把它们倒在了土堆的不同地方。
刚用小洋镐扒拉几下,他就看见土层里出现了铜元,除了土层里面的,顺着工具挖出来的泥土里也有。
没有犹豫,他把它们都捡了起来。
重复这种操作,他继续用小洋镐扒拉着。
一边扒拉,一边捡着发现的铜元。
父亲那边也是一样。
土层被挖机堆的有坡度,挖掘并不困难。
怕有漏网之鱼,挖一会儿,他们就会用机器感应一下。
土堆面上以及挖出来的那些混合着钱币的泥土里,常顺偶尔能发现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黑乎乎的腐蚀的很厉害的木头。
这些木头,有的木料稍大,似乎是木船的船体。
有的木头很小很薄,边缘位置平整,看着像是箱子的箱身部分。
一些铜元就跟这种很薄的木片混在一起。
这种情况,就像之前想到过、听说过的,可能是因为战乱导致木船沉水,船上装在箱子里面的铜元,跟着一起沉到了河里。
继续挖着,靠近铜元集中的区域,他发现数量特别多,基本上可以用手一把一把的往袋子里面抓了。
“阿顺!真想不到土堆里面居然藏着这么多铜元!”
父亲一边抓着钱币,一边笑着对他说道。
“是啊!我刚才看了下,这些很可能是船沉了,然后船上的钱币跟着一起掉进了河里。
你发现了没,土里混合着的有一些还没有腐蚀完的木头,有一些小片的木料,边缘位置很平整。”
他把自己想到的情况说了出来。
“你说的很有道理!要真是用箱子装着,一箱子不是要装上百斤吗?也不知道具体装了几箱子。”
“这个还真不清楚,另外河里还有多少没挖起来,我们也是不知道的!”
“你说的对!可惜不是银元,要全是银元,就这一次,我们就发财了。”
“就算全是银元,也没有多少钱!连一辆好点的跑车都买不到。”
看着常建忠,他笑了笑。
相对于父亲的想法,他现在确实是这样想的。
哪怕能发现1万块银元,目前也就一两百万。
还真是连个像样点的跑车都买不到。
就算有1000万,跟那些真正的有钱人相比,差距还是十分的巨大。
“是我格局小了,但怎么都比这些铜元值钱。”
经常听他用“格局”这个词语,现在常建忠也会了,在跟别人说话时,遇到机会,他也会跟着说。
随着常顺的引导,加上在大城市生活,现在父母、常静的见识也跟之前在乡村大不一样。
人,还是要走出去,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没事,遇到啥是啥!”
………………
两人边挖边聊。
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宋芫打过来的,问他啥时候回去吃饭。
常顺看了下时间,已经快六点半了,只差了三分钟。
他说大概二十左右就能到。
这里距离住的地方算不上多远,开车也就10分钟。
晚饭总是要吃的,跟父亲商量了下,说好吃了晚饭再一起过来,二人就收拾东西返回了。
期间常顺试了一下两人挖出来的铜元重量,差不多有60多斤。
另外他还跟父亲强调了几遍,在土场发现某些东西的事情,不要跟任何人说,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最好是烂肚子里。
“哥!晚上是嫂子做的饭!”
到了郑女士的出租房,常静笑着跟他打着招呼道。
宋芫会做饭,这个他知道。
不过之前她都是跟着张翠芬或者孙春荣打下手,她自己没有单独一个人做一顿饭。
“是吗?我们家芫芫的手艺肯定不错!”
跟常静说话时,他看了一眼宋芫,笑着道。
她现在下班后,都比较闲,以后在母亲忙碌的时候,偶尔帮忙做顿饭,还是很好的。
“我做的很清淡,直接用水煮熟的,不过我买的有香辣酱、蒜泥,你们想吃辣,可以自己蘸料。”
宋芫也微笑着看了看他,又看了其他人一眼。
其实她的这个方法很好,适合所有人的口味儿。
菜做成原味的,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口味儿,蘸上不同的调味佐料,这也是后世一些餐馆的做法。
毕竟众口难调,这样做,基本上就能符合所有人的口味。
“那我们吃饭吧!晚上还要去捡一会儿铁呢!”
三舅说着话,坐到了桌旁。
常顺跟父亲去洗了手,也在桌旁找凳子坐下了。
母亲、叶雨晴、常静、宋芫跟着围坐了过去。
这么多人一起吃饭,还是很热闹的。
接下来大家拿起筷子开始吃喝着。
菜比较清淡,基本上是原味。
常顺现在喜欢吃点微辣的,他就把香辣酱弄了少许放在碗里,把它跟菜拌在一起,吃起来很美味。
由于晚上还要加班,他们都没有喝酒。
“哥!你下午拿回来的画,按照你说的,挑选的话,100块钱一张,有人买了5张!”
吃着的时候,常静又对他说道。
“嗯!那就好,卖一段时间,说不定就卖完了。”
虽然画画的人不是名家,但只要画的好,还是有人能够看出来,也会喜欢。
“三舅,你下午在土场捡铁咋样?”
过了一会儿,常顺又问孙德宏道。
“跟前两天差点!不过也捡了一百二十多斤,晚上应该会好点,刚才天快黑那阵,感觉倒过来的渣土,铁多了一些。
另外捡铁的时候,我下午在土里面还捡到了一个碗底很高很特别的碗,可惜碗豁了点口,一会儿饭吃好了,我拿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