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380章 不深,你想挖就挖挖看
热门推荐:
古今互换,我和老祖宗一起暴富
全球警告,那个男人下山了
圣蓝仙域
科陨天机
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开局大乘期,我不吃牛肉
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
失落文明实验室
妹子太多,很耽误我做反派
“常老板,就是这处老房子,我听我爷爷说,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告诉他,家里埋着的有宝贝。
你今天要是能帮我把它们找出来,找到的东西,还是像之前我们商量好的,对半分。”
腊月初三的上午,常顺跟随着一名年龄四十多岁男人来到了SJ区距离Jt镇不远的一个村子里。
这个村子看上去比较大,据说年后就会拆迁。
随着城市化进程,他知道,未来十几年内,方圆几十里路很多的村子都会搬迁。
让他过来帮忙探测寻宝的男人姓陈,是在渣土场捡铁的高师傅介绍认识的。
毕竟他用机器寻找东西的事,那些捡铁的人都知道。
之前过来的时候,常顺跟他谈论过,老一辈人是否真的藏了东西,如果藏了,会不会就一定是在房子里,有没有被其人弄走都不好说。
为了将利益最大化,他提出的对半分,不然就不去寻找。
免得万一啥都找不到,耽误时间不划算。
也就是说,要么找不到东西,耽误的时间他自己承担,要么找到了就一人一半。
这也算是对寻宝业务的扩展。
后世有机器的人,如果有人寻求帮忙寻宝,分成通常也比较高,大多数也都是对半分的比例。
陈师傅所说的老宅,就像古镇上的老街那些老房子,青砖青瓦青石板,是“历史建筑”。
房子从外面看,是三合院的样式。
主房两层楼木式结构,房子总体占地面积看上去很大,估计有一亩地左右。
看见这规模,对于里面藏了宝物,他多了几分信心。
以常顺个人的观点,祖宅里面如果真藏着东西,肯定还是找出来好。
找出来了才是自己的,不找出来,拆迁了要么不被发现,要么指不定会变成别人的。
“希望你的祖辈真的藏了宝贝,也希望就是藏在了房子的范围之内,那样我们就能把它们找出来!”
陈师傅这样说,常顺转过头对他笑了笑。
对方拿出钥匙打开了院子的大门,两人随后走了进去。
进门后,他观察了一下院子的情况,院子两边是几间侧房。
院子里有一些老石器——石盆、石槽、石础、门墩等。
这些看上去古色古香。
简单看了会儿,他没耽误时间,把背包放下拿出金属探测器组装了起来。
“常老板,你这机器多少钱?”
在他组装时,陈师傅跟他闲聊道。
“一万多!”
他也没有隐瞒。
“一万多啊!真不便宜。
我还以为只要几百块钱呢!
你也真够舍得花本钱的,大多数人听到这价格,肯定不会买!”
这样说,他只是笑了笑,没说啥。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学会吹牛骗不到姑娘,要想混得好,必须会拍马屁写狗屎文章!”
这是他曾经听别人说到过了的。
越是一毛不拔、越是老实、越是正经的人,越是没出息。
“陈师傅,你们这边的房子搬迁是怎样补偿的?”
他随口又问对方道。
“还建房,然后给予一定的安置费,占了的田地,按照土地面积,一亩地补偿多少钱,另外老了有一定的福利待遇,每个月可以领一些生活费。”
陈师傅说的这些,对于搬迁户来说,肯定是很划算的。
不论在任何时候,搬迁都能让人发财。
搬了的人比那些没有搬迁的人,通常过得要好。
“那挺好的,以后你们也是吃商品粮的人了!”
两人聊着,他就把机器组装好了。
拿出一枚铜钱调试好,常顺直接从院子里的地面处开始了扫荡。
地面铺着的是青砖,并没有垫沙石水泥,保持着很多年前原有的风格。
随着探盘的摆动,没过多久机器感应到了金属发出“嘟嘟嘟嘟”的提示声。
他上下左右前后又晃动了几下探测器,发现物件并不大,另外东西埋得也不深。
从数值以及听到的声音分析,是铜钱的可能性比较大。
“常老板,是不是有东西?”
陈师傅同样听到了机器传出的提示声。
“有,一个小物件,可要可不要!”
他淡然道。
“埋得深不深?要是不深就挖出来看看,有东西总比没有好。”
“不深,你想挖就挖挖看。
不过下次有这样的还是不要挖了,很耽误时间。”
据他估计,房子范围内肯定会有很多的小杂件,要是一个个的都挖出来,估计一个星期都挖不完。
自己来的目的是找窖藏,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挖一个个的小杂件上。
“行!那就挖挖看。”
随后,常顺拿着小洋镐,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把砖块撬起来后,用机器把它找了出来。
跟估计的差不多,是一枚铜钱——乾隆通宝,普通钱币不值钱。
“给!这个你拿着,我不要。”
陈师傅把他递到手的铜钱拿在手里后,常顺拿起了机器继续探测了起来。
接下来在整个院子扫荡了一遍,信号小的位置有几处,考虑到还是小件的物品他就没有挖掘。
当他走进侧房一间放东西的杂货房时,眼前就是一亮,只见这处房子靠近墙角的位置放着一件石器。
这个石器是一个石头雕刻的大象。
石象青石材质,高约40公分,长约半米,最大宽度约25公分。
“陈师傅,那大象只有一只吗?”
看了会儿,他问对方道。
通常这样的石器,就像石狮子一样,是成对的。
“是的,我家里只有一只,当年我父亲说本来是两只的,他弄了一只回来,还有一只被别人弄走了。”
“从哪里弄回来的?”
他有些好奇。
“好像是从一处古桥的边上,后来那桥拆了重建,桥上的很多老石雕、石刻都被损坏了。”
这样说,常顺算是明白了。
几十年前,收藏还不被普通人了解,那时的人,绝大多数也没有保护文物的概念。
用拆掉的老物件当地基垫脚石的不在少数。
特别是在特殊年代,打砸的各类石器,破坏的各种文物数不胜数。
“你家的这些石器或者说其它的一些物品卖吗?卖的话,我们可以商量价格!”
“当然卖了!不卖房子拆迁了我也没地方放,这些东西又不能当饭吃!”
看得出来,陈师傅似乎并不喜欢收藏。
“行!等晚点我们探测完商量价格。”
说完,常顺拿起机器,在这处杂物间探测扫荡了起来。
你今天要是能帮我把它们找出来,找到的东西,还是像之前我们商量好的,对半分。”
腊月初三的上午,常顺跟随着一名年龄四十多岁男人来到了SJ区距离Jt镇不远的一个村子里。
这个村子看上去比较大,据说年后就会拆迁。
随着城市化进程,他知道,未来十几年内,方圆几十里路很多的村子都会搬迁。
让他过来帮忙探测寻宝的男人姓陈,是在渣土场捡铁的高师傅介绍认识的。
毕竟他用机器寻找东西的事,那些捡铁的人都知道。
之前过来的时候,常顺跟他谈论过,老一辈人是否真的藏了东西,如果藏了,会不会就一定是在房子里,有没有被其人弄走都不好说。
为了将利益最大化,他提出的对半分,不然就不去寻找。
免得万一啥都找不到,耽误时间不划算。
也就是说,要么找不到东西,耽误的时间他自己承担,要么找到了就一人一半。
这也算是对寻宝业务的扩展。
后世有机器的人,如果有人寻求帮忙寻宝,分成通常也比较高,大多数也都是对半分的比例。
陈师傅所说的老宅,就像古镇上的老街那些老房子,青砖青瓦青石板,是“历史建筑”。
房子从外面看,是三合院的样式。
主房两层楼木式结构,房子总体占地面积看上去很大,估计有一亩地左右。
看见这规模,对于里面藏了宝物,他多了几分信心。
以常顺个人的观点,祖宅里面如果真藏着东西,肯定还是找出来好。
找出来了才是自己的,不找出来,拆迁了要么不被发现,要么指不定会变成别人的。
“希望你的祖辈真的藏了宝贝,也希望就是藏在了房子的范围之内,那样我们就能把它们找出来!”
陈师傅这样说,常顺转过头对他笑了笑。
对方拿出钥匙打开了院子的大门,两人随后走了进去。
进门后,他观察了一下院子的情况,院子两边是几间侧房。
院子里有一些老石器——石盆、石槽、石础、门墩等。
这些看上去古色古香。
简单看了会儿,他没耽误时间,把背包放下拿出金属探测器组装了起来。
“常老板,你这机器多少钱?”
在他组装时,陈师傅跟他闲聊道。
“一万多!”
他也没有隐瞒。
“一万多啊!真不便宜。
我还以为只要几百块钱呢!
你也真够舍得花本钱的,大多数人听到这价格,肯定不会买!”
这样说,他只是笑了笑,没说啥。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学会吹牛骗不到姑娘,要想混得好,必须会拍马屁写狗屎文章!”
这是他曾经听别人说到过了的。
越是一毛不拔、越是老实、越是正经的人,越是没出息。
“陈师傅,你们这边的房子搬迁是怎样补偿的?”
他随口又问对方道。
“还建房,然后给予一定的安置费,占了的田地,按照土地面积,一亩地补偿多少钱,另外老了有一定的福利待遇,每个月可以领一些生活费。”
陈师傅说的这些,对于搬迁户来说,肯定是很划算的。
不论在任何时候,搬迁都能让人发财。
搬了的人比那些没有搬迁的人,通常过得要好。
“那挺好的,以后你们也是吃商品粮的人了!”
两人聊着,他就把机器组装好了。
拿出一枚铜钱调试好,常顺直接从院子里的地面处开始了扫荡。
地面铺着的是青砖,并没有垫沙石水泥,保持着很多年前原有的风格。
随着探盘的摆动,没过多久机器感应到了金属发出“嘟嘟嘟嘟”的提示声。
他上下左右前后又晃动了几下探测器,发现物件并不大,另外东西埋得也不深。
从数值以及听到的声音分析,是铜钱的可能性比较大。
“常老板,是不是有东西?”
陈师傅同样听到了机器传出的提示声。
“有,一个小物件,可要可不要!”
他淡然道。
“埋得深不深?要是不深就挖出来看看,有东西总比没有好。”
“不深,你想挖就挖挖看。
不过下次有这样的还是不要挖了,很耽误时间。”
据他估计,房子范围内肯定会有很多的小杂件,要是一个个的都挖出来,估计一个星期都挖不完。
自己来的目的是找窖藏,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挖一个个的小杂件上。
“行!那就挖挖看。”
随后,常顺拿着小洋镐,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把砖块撬起来后,用机器把它找了出来。
跟估计的差不多,是一枚铜钱——乾隆通宝,普通钱币不值钱。
“给!这个你拿着,我不要。”
陈师傅把他递到手的铜钱拿在手里后,常顺拿起了机器继续探测了起来。
接下来在整个院子扫荡了一遍,信号小的位置有几处,考虑到还是小件的物品他就没有挖掘。
当他走进侧房一间放东西的杂货房时,眼前就是一亮,只见这处房子靠近墙角的位置放着一件石器。
这个石器是一个石头雕刻的大象。
石象青石材质,高约40公分,长约半米,最大宽度约25公分。
“陈师傅,那大象只有一只吗?”
看了会儿,他问对方道。
通常这样的石器,就像石狮子一样,是成对的。
“是的,我家里只有一只,当年我父亲说本来是两只的,他弄了一只回来,还有一只被别人弄走了。”
“从哪里弄回来的?”
他有些好奇。
“好像是从一处古桥的边上,后来那桥拆了重建,桥上的很多老石雕、石刻都被损坏了。”
这样说,常顺算是明白了。
几十年前,收藏还不被普通人了解,那时的人,绝大多数也没有保护文物的概念。
用拆掉的老物件当地基垫脚石的不在少数。
特别是在特殊年代,打砸的各类石器,破坏的各种文物数不胜数。
“你家的这些石器或者说其它的一些物品卖吗?卖的话,我们可以商量价格!”
“当然卖了!不卖房子拆迁了我也没地方放,这些东西又不能当饭吃!”
看得出来,陈师傅似乎并不喜欢收藏。
“行!等晚点我们探测完商量价格。”
说完,常顺拿起机器,在这处杂物间探测扫荡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