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阴尸,镇鬼祸 第6章 鬼迎亲
热门推荐:
末世种田:全家重生在废土
重生回到1984年
缘为仙
我的技能没伤害
英格兰热刺王朝
原神:我有一家符箓店
七零小后妈:大叔日夜抱在怀里宠
爱劫重生:姜辞忧的逆袭传奇
家族修仙,我真是剑仙
女尸的眼珠像两颗浑浊的玻璃球。
灰蒙蒙的色泽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充满了无尽的幽怨与恨意,冷冷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幸好我不知道恐惧,要不然光是和这双眼睛对视,魂都要吓飞。
我试着用手盖在女尸的眼皮上,却发现怎么都闭不上。
就算是强行闭上,也会马上睁开。
这情况我见过。
在我五岁的时候,住在村头的泥瓦匠看到自家媳妇偷人,就和奸夫打了起来,结果被奸夫用镰刀一刀砍断了脑袋。
在我爷爷给他缝脖子的时候,他眼睛怎么都合不上。
不过那时候有我爷爷在,我自己碰到还是头一遭。
我学着当年爷爷的样子,来了招先礼后兵。
先将一小撮茶叶混合着香灰撒在女尸的眼皮上,又往她嘴里塞了一块噙口钱。
见眼睛还是没闭上,我抬起手对着女尸的脸就是几个大嘴巴子。
“你个臭娘们儿,死都死了还不安分,在这儿瞎折腾个啥?你有冤有怨,那是你的事儿。”
“你要是被人害死的,就去找杀你的杂种,或者去找那个糟蹋你的刘老倌,别他妈的来找我们这些苦哈哈打工的麻烦。”
“老子他妈的好酒好肉祭拜你,对你够意思了吧?别他娘的给脸不要脸。”
“你要是再敢兴风作浪,我就去找阎王老儿,让他把你的舌头连根拔了,再用铁链子把你锁在地狱最底层,让你永世不得超生,臭婊子!”
总之是什么话难听我就骂什么。
说来也神奇,之前无论怎么都闭不上的眼睛,刚骂完就缓缓闭上了。
果然和爷爷说的一样。
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
它凶,你就得比它更凶!
随着女尸缓缓闭上眼睛,苏明扬仿佛从一场噩梦中惊醒,狠狠地打了个哆嗦。
眼神从混沌逐渐变得清明。
他低头看了眼手中还未燃尽的香,一脸迷茫:“这酒瓶咋变成香了?我这么敬业的吗?”
我刚要说你被那女尸搞了。
可话还没到嘴边,外边突然传来一阵吹唢呐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
苏明扬被这唢呐声吓得一个激灵,手中的香差点掉落在地。
但细听了会儿,我们就听出来了。
这吹的是《哭五更》,出殡时候比较常见的唢呐曲。
“奇怪,谁家大晚上的出殡啊?”
苏明扬说着把手中未烧完的香插在香炉里,站起身拍拍屁股出去看热闹。
我也起身跟在他身后,倒不是好奇,就是单纯的想透透气。
先前苏明扬梦游的时候点了好几把香,现在停尸房里乌烟瘴气的,让我有些喘不上气。
出门前,我回头看了眼棺材里的女尸。
眼睛闭得好好的,香也刚换上,没半个小时烧不完。
刚踏出停尸房,里面的暖意瞬间被抽离,取而代之的是路边如刀割般刺骨的寒风。
我所在的殡仪馆并不偏僻,周围就是居民楼。
现在才凌晨一点,平时说不上灯火通明,但也有二三十户人家亮着灯。
特别是那些租房的小年轻,灯亮到天亮都是常有的事。
可现在却没一家亮灯。
我回头看向停尸房,那昏黄的光线在黑暗中显得颇为诡异。
“奇怪,怎么突然起雾了?”
我回头一看,还真是。
刚才还好好的,四周不知道什么时候升起了一片白雾。
白雾茫茫中,一队人影若隐若现。
《哭五更》的曲调愈发清晰了,唢呐声如泣如诉。
“这送葬队是走错道了吧?要出城也应该往交三桥那边走啊,咋走到青龙山来了。”
苏明扬咂咂嘴,掏出支烟叼在嘴上,眯着眼睛往那边看。
我也觉得奇怪。
交三桥原名“交丧桥”。
传说交三桥是三界交汇之地,灵车经过这里,意味着灵魂从此地离开人间,走向该去的地方,所以一般送丧队伍都会在这走一圈。
谈话间,前方那支队伍渐渐从白雾中浮现,缓缓向我们靠近。
起初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但随着距离的拉近,已能分辨出他们的穿着打扮。
只见一队身着红色喜服的人从远处徐徐走来。
不是送葬队?
我和苏明扬都是一愣。
在这行干了这么久,从未见过有人在结婚的时候,用送葬才用的哀乐。
这是哪里的风俗?
走在最前面的是两排穿着大红色喜服,拿着唢呐,铜锣的仪仗队。 仪仗队伍后边跟着个约摸七八岁的小男孩。
他身着大红色锦缎童装,头戴小巧的红色圆帽,双手虔诚捧着相框。
在这孩子身后,是两排身着大红色喜服,手提灯笼的男女,浩浩荡荡有数十个左右。
男的头戴黑色乌纱帽,女的梳复杂发髻。
再往后,八个轿夫抬着一顶巨型轿子。
轿子朱红如血,轿身龙凤呈祥图案精致,龙鳞凤羽栩栩如生。
可龙凤之眼却透着一股邪气,直勾勾看向前方。
轿帘是暗红色绸缎绣,上边绣满了往生咒文。
随着队伍越走越近,我和苏明扬能清楚地看到他们双脚悬空,脚后跟微微踮起,身体如幽灵般在半空轻飘飘地移动。
这哪是活人!
“卧槽!”
苏明扬惨叫一声,牙齿不受控制地咯咯作响,身体也剧烈颤抖起来。
鬼迎亲!
我曾听爷爷提及,鬼迎亲似为大凶。
遇到得马上低下头,眼睛死死盯着地面,绝对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对视。
因为鬼迎亲的队伍里全是怨念重得吓人的冤魂厉鬼。
要是和它们对上眼,就等于在阎王爷的生死簿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就会被拉进它们的队伍,再也没法脱身。
正当我准备照做时,眼角余光瞥见了那个走在最前面的小男孩。
他的脸上敷着厚厚的粉,两颊却涂着鲜艳的腮红,脸上流露出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扭曲表情。
令人很诡异的是,我竟从他这扭曲的表情中看到了几分熟悉感。
他手中捧着的那张黑白照片格外醒目。
照片上有一个大大的 “奠” 字挽联。
在 “奠” 字下方,是一个看起来约莫几岁的小男孩照片。
我瞳孔猛地一缩!
这是我五岁时拍的照片!
灰蒙蒙的色泽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充满了无尽的幽怨与恨意,冷冷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幸好我不知道恐惧,要不然光是和这双眼睛对视,魂都要吓飞。
我试着用手盖在女尸的眼皮上,却发现怎么都闭不上。
就算是强行闭上,也会马上睁开。
这情况我见过。
在我五岁的时候,住在村头的泥瓦匠看到自家媳妇偷人,就和奸夫打了起来,结果被奸夫用镰刀一刀砍断了脑袋。
在我爷爷给他缝脖子的时候,他眼睛怎么都合不上。
不过那时候有我爷爷在,我自己碰到还是头一遭。
我学着当年爷爷的样子,来了招先礼后兵。
先将一小撮茶叶混合着香灰撒在女尸的眼皮上,又往她嘴里塞了一块噙口钱。
见眼睛还是没闭上,我抬起手对着女尸的脸就是几个大嘴巴子。
“你个臭娘们儿,死都死了还不安分,在这儿瞎折腾个啥?你有冤有怨,那是你的事儿。”
“你要是被人害死的,就去找杀你的杂种,或者去找那个糟蹋你的刘老倌,别他妈的来找我们这些苦哈哈打工的麻烦。”
“老子他妈的好酒好肉祭拜你,对你够意思了吧?别他娘的给脸不要脸。”
“你要是再敢兴风作浪,我就去找阎王老儿,让他把你的舌头连根拔了,再用铁链子把你锁在地狱最底层,让你永世不得超生,臭婊子!”
总之是什么话难听我就骂什么。
说来也神奇,之前无论怎么都闭不上的眼睛,刚骂完就缓缓闭上了。
果然和爷爷说的一样。
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
它凶,你就得比它更凶!
随着女尸缓缓闭上眼睛,苏明扬仿佛从一场噩梦中惊醒,狠狠地打了个哆嗦。
眼神从混沌逐渐变得清明。
他低头看了眼手中还未燃尽的香,一脸迷茫:“这酒瓶咋变成香了?我这么敬业的吗?”
我刚要说你被那女尸搞了。
可话还没到嘴边,外边突然传来一阵吹唢呐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
苏明扬被这唢呐声吓得一个激灵,手中的香差点掉落在地。
但细听了会儿,我们就听出来了。
这吹的是《哭五更》,出殡时候比较常见的唢呐曲。
“奇怪,谁家大晚上的出殡啊?”
苏明扬说着把手中未烧完的香插在香炉里,站起身拍拍屁股出去看热闹。
我也起身跟在他身后,倒不是好奇,就是单纯的想透透气。
先前苏明扬梦游的时候点了好几把香,现在停尸房里乌烟瘴气的,让我有些喘不上气。
出门前,我回头看了眼棺材里的女尸。
眼睛闭得好好的,香也刚换上,没半个小时烧不完。
刚踏出停尸房,里面的暖意瞬间被抽离,取而代之的是路边如刀割般刺骨的寒风。
我所在的殡仪馆并不偏僻,周围就是居民楼。
现在才凌晨一点,平时说不上灯火通明,但也有二三十户人家亮着灯。
特别是那些租房的小年轻,灯亮到天亮都是常有的事。
可现在却没一家亮灯。
我回头看向停尸房,那昏黄的光线在黑暗中显得颇为诡异。
“奇怪,怎么突然起雾了?”
我回头一看,还真是。
刚才还好好的,四周不知道什么时候升起了一片白雾。
白雾茫茫中,一队人影若隐若现。
《哭五更》的曲调愈发清晰了,唢呐声如泣如诉。
“这送葬队是走错道了吧?要出城也应该往交三桥那边走啊,咋走到青龙山来了。”
苏明扬咂咂嘴,掏出支烟叼在嘴上,眯着眼睛往那边看。
我也觉得奇怪。
交三桥原名“交丧桥”。
传说交三桥是三界交汇之地,灵车经过这里,意味着灵魂从此地离开人间,走向该去的地方,所以一般送丧队伍都会在这走一圈。
谈话间,前方那支队伍渐渐从白雾中浮现,缓缓向我们靠近。
起初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但随着距离的拉近,已能分辨出他们的穿着打扮。
只见一队身着红色喜服的人从远处徐徐走来。
不是送葬队?
我和苏明扬都是一愣。
在这行干了这么久,从未见过有人在结婚的时候,用送葬才用的哀乐。
这是哪里的风俗?
走在最前面的是两排穿着大红色喜服,拿着唢呐,铜锣的仪仗队。 仪仗队伍后边跟着个约摸七八岁的小男孩。
他身着大红色锦缎童装,头戴小巧的红色圆帽,双手虔诚捧着相框。
在这孩子身后,是两排身着大红色喜服,手提灯笼的男女,浩浩荡荡有数十个左右。
男的头戴黑色乌纱帽,女的梳复杂发髻。
再往后,八个轿夫抬着一顶巨型轿子。
轿子朱红如血,轿身龙凤呈祥图案精致,龙鳞凤羽栩栩如生。
可龙凤之眼却透着一股邪气,直勾勾看向前方。
轿帘是暗红色绸缎绣,上边绣满了往生咒文。
随着队伍越走越近,我和苏明扬能清楚地看到他们双脚悬空,脚后跟微微踮起,身体如幽灵般在半空轻飘飘地移动。
这哪是活人!
“卧槽!”
苏明扬惨叫一声,牙齿不受控制地咯咯作响,身体也剧烈颤抖起来。
鬼迎亲!
我曾听爷爷提及,鬼迎亲似为大凶。
遇到得马上低下头,眼睛死死盯着地面,绝对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对视。
因为鬼迎亲的队伍里全是怨念重得吓人的冤魂厉鬼。
要是和它们对上眼,就等于在阎王爷的生死簿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就会被拉进它们的队伍,再也没法脱身。
正当我准备照做时,眼角余光瞥见了那个走在最前面的小男孩。
他的脸上敷着厚厚的粉,两颊却涂着鲜艳的腮红,脸上流露出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扭曲表情。
令人很诡异的是,我竟从他这扭曲的表情中看到了几分熟悉感。
他手中捧着的那张黑白照片格外醒目。
照片上有一个大大的 “奠” 字挽联。
在 “奠” 字下方,是一个看起来约莫几岁的小男孩照片。
我瞳孔猛地一缩!
这是我五岁时拍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