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九,我要娶祖孙三代的女神 第8章 藏宝
热门推荐:
虫族之我的分配雌君,要杀我!
逆世灵霄:诸域神话
遇见国二
别人修武我修仙,一拳干爆天地间
天选搭档,谈恋爱不耽误搞事业
人在江湖:一个电力工程师的奇遇
末世:努力活的更好啊
能力是变身镜流,但压制不住魔阴
便利店古通今,我娇养失宠小皇子
只有后院还保存完整,只是被人建了一道两米多高的砖墙,把烧毁的地方隔了开来。
看这衰败院落的规模,原来应该也是一家大户人家,只是这被烧毁的前院,就有四百多个平方。
周知装作好奇的样子,站在门口东张西望,眼见两边无人,便跨过掉落的砖块进了台门,绕过地上杂物,扒开杂草,向厅堂右侧走去。
一进来便闻到一股淡淡的屎尿味,四处看了看,稍微隐秘点的地方有几坨干了的粪便。
谁特么那么不讲究,跑这拉屎来了。
周知捏着鼻子又往里走了一段,那股味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陈腐的霉味。
据亲爹说,这宅子以前是一户姓陈人家的祖宅,后人在沪城做生意赚了大钱,把周围几户人家的地买了下来建成了现在的规模。
再往后,小日子打过来,这一户人家跑到西南去了,再也没有消息。
他十二岁的时候,亲眼看到这个地方挖出了几百条大黄鱼,几千个大洋,还有一个宣德炉和一个青花梅瓶。
当时周知刚刚考了个教师事业编,打算在上班的学校附近买房子,把父母几十年的积蓄抠了七成出来付首付和装修。
亲爹心疼的嘴直抽抽,当时便把此事说了出来。
还说道:要是当时知道那里埋着东西,暂且不说那些黄白之物。
只要拎着那个青花梅瓶回家,即便换不了粤江新城颐德公馆的房子,但换一套星汇御府335平方的房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要是连那个宣德炉也拿了,颐德公馆的房子也是能想一想的。
可惜那个青花梅瓶被人拿出来的时候掉地上摔碎了,那个时候的青花瓷瓶根本不值钱,碎了就碎了,也没人在乎。
最后那破梅瓶和宣德炉被丢给县文化馆了,而黄金大洋则是上缴县里。
要知道,星汇御府在22年时的房价可是8万多一平,而颐德公馆的则是十二万左右一平,并且没有小面积的,都是三四百平的。
听亲爹那样说,周知很有兴趣的打听了那两个古董。
亲爹说,那梅瓶是一个永乐青花梅瓶,后来被修复了,和那宣德炉一起陈列在市博物馆里;
前两年有一个同款梅瓶拍出了四千多万,宣德炉至少也能拍出一千多万。
那会亲爹越说越后悔,就如祥林嫂一般,不断埋怨自己,小时候怎么就不抬着锄头去挖挖那地方,就在青石板下十多公分。
后来,亲妈实在听不下去了,揪着亲爹腰间的赘肉问道:“怎么?你要是有了那东西,是不是连老婆都打算换成那个姓周的绿帽王?”
亲爹一滞,讪讪的道:“哪能呢,就是说着玩玩。”
现在周知来了,指望的就是那几百条大黄鱼和几千袁大头,至于那两个古董现在还真卖不上什么价。
据周知了解到的情况,现在银行收购袁大头是两块五一个;黄金是95块一两,一条大黄鱼是十两,那就是950元。
几百根大黄鱼和几千块袁大头,那得值多少钱?
光是想想,周知就兴奋的不行。
仔细看了看周围的房屋布局,那东西应该就在眼前这堵塌了大半的墙下。
亲爹当年讲到兴奋时曾经画了图,跟他详细描述过挖出东西的地方,亲爹的记性他还是相信的。
回头看了看周围,自己被一堵半塌的土墙挡住了,加上院内杂草灌木丛生,即便自己站着,不到一米五的身高,外面路过的人也看不到自己。
只要自己动静小一点,根本就不会发现。
便蹲在那堆倒塌下来的砖石前,轻手轻脚的开始清理。
只要听到外面有人路过的声音,就会停下手,待没了动静才有继续清理。
就这样干干停停,一直清理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天色暗了下来,才将上面杂乱的砖石清理开。
周知伸手将一些碎土扒开,凑近仔细看了看,下面果然都是青石板,记得亲爹说过,是从墙边数过来的第二块。
伸手比划了一下,青石板大约长50公分宽30公分,也不知道有多厚?
这块青石和周围几块石板间缝隙非常小,只比后世家里贴的瓷砖缝隙略宽一点,这铺砖的手艺确实不错。
要单独把这块青石板抠出来有点难,只能看看附近有没有比较大的石缝,从那里下手,应该就轻松多了。
扒开地上浮土仔细找了一会,终于在离目标砖两块砖的地方找到一条砖缝,缝隙大约有个七八毫米,并且青石板上还还有条裂纹。
从书房空间的工具箱里找了把平口螺丝刀,伸进去使劲撬了几下,青石板能微微撬动,却没办法弄出来。
忽然想起有次上街看到一种提窨井盖的提钩,那玩意应该可以,只是钢筋太粗塞不进这道缝隙,要改一下。
如果用八号铁线在尖端一公分处弄个直角,再弄个提手,应该很容易就能把青石板翻开。
想到这里,周知从书房空间里端出个装满水的小收纳盒洗了手,拿出个馒头;
又忍痛把书桌上只剩了五分之一的大瓶肥宅快乐水,倒出一半在罐头瓶里端了出来。
这不冰的快乐水一点都不快乐,贼特么难喝;
不过想到这玩意用来增肥是好东西,一瓶500ml的快乐水里大约有一两糖,还是忍着喝完了。
还是得想个法子把电牵进空间去,书房里没电,电脑、手机啥都用不了。
反正明天要去五交化商店买铁线,顺带买个插板,买几米花线试试。
空间里倒是有插板,可惜这抗电涌能定时关闭的插板过于先进,拿不出来。
馒头才吃完,周知就被肆虐的蚊虫叮得受不了。
原本周知还打算坚持到晚上把东西挖出来,现在想想,夜深人静的时候挖掘,动静只会更大。
加上那么多蚊虫,根本扛不住,只得回去明天再来。
这破地方应该不会有人来,亲爹说这里烧死过人,他们都不会来这里玩,大人更没有理由来这里瞎逛。
想到这里曾经烧死过人,周知心里顿时有点发毛,爬起来拍拍屁股走了。
回去时,路过大柳树,只见一群大人坐在那里摇着扇子乘凉,聊着家长里短,一个孩子都没见到,也不知道去干啥了?
就着旁边屋里透出的灯光,仔细看了看那几个人,没看到爷爷奶奶,也许是在家里批改作业吧。
第二天一早,在旅馆附近的饭店点了两笼亲爹念念不忘的豆腐小笼包,果然味道非常好,比后世吃到的好吃了无数倍。
在五金商店里买了20米花线、两个插板、两个插头、八号十号十二号铁线各买了两米,想了想,又买了一把扁锉。
又分别去土产日杂店和劳保用品店买了一把锅铲、一根镐把和两双帆布手套。
把其他东西都放挎包里,提着锅铲、镐把和铁线往那幢被烧毁的废宅走去。
穿过一条偏僻的巷道时,见两头无人,把这几样东西丢进了书房空间。
看这衰败院落的规模,原来应该也是一家大户人家,只是这被烧毁的前院,就有四百多个平方。
周知装作好奇的样子,站在门口东张西望,眼见两边无人,便跨过掉落的砖块进了台门,绕过地上杂物,扒开杂草,向厅堂右侧走去。
一进来便闻到一股淡淡的屎尿味,四处看了看,稍微隐秘点的地方有几坨干了的粪便。
谁特么那么不讲究,跑这拉屎来了。
周知捏着鼻子又往里走了一段,那股味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陈腐的霉味。
据亲爹说,这宅子以前是一户姓陈人家的祖宅,后人在沪城做生意赚了大钱,把周围几户人家的地买了下来建成了现在的规模。
再往后,小日子打过来,这一户人家跑到西南去了,再也没有消息。
他十二岁的时候,亲眼看到这个地方挖出了几百条大黄鱼,几千个大洋,还有一个宣德炉和一个青花梅瓶。
当时周知刚刚考了个教师事业编,打算在上班的学校附近买房子,把父母几十年的积蓄抠了七成出来付首付和装修。
亲爹心疼的嘴直抽抽,当时便把此事说了出来。
还说道:要是当时知道那里埋着东西,暂且不说那些黄白之物。
只要拎着那个青花梅瓶回家,即便换不了粤江新城颐德公馆的房子,但换一套星汇御府335平方的房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要是连那个宣德炉也拿了,颐德公馆的房子也是能想一想的。
可惜那个青花梅瓶被人拿出来的时候掉地上摔碎了,那个时候的青花瓷瓶根本不值钱,碎了就碎了,也没人在乎。
最后那破梅瓶和宣德炉被丢给县文化馆了,而黄金大洋则是上缴县里。
要知道,星汇御府在22年时的房价可是8万多一平,而颐德公馆的则是十二万左右一平,并且没有小面积的,都是三四百平的。
听亲爹那样说,周知很有兴趣的打听了那两个古董。
亲爹说,那梅瓶是一个永乐青花梅瓶,后来被修复了,和那宣德炉一起陈列在市博物馆里;
前两年有一个同款梅瓶拍出了四千多万,宣德炉至少也能拍出一千多万。
那会亲爹越说越后悔,就如祥林嫂一般,不断埋怨自己,小时候怎么就不抬着锄头去挖挖那地方,就在青石板下十多公分。
后来,亲妈实在听不下去了,揪着亲爹腰间的赘肉问道:“怎么?你要是有了那东西,是不是连老婆都打算换成那个姓周的绿帽王?”
亲爹一滞,讪讪的道:“哪能呢,就是说着玩玩。”
现在周知来了,指望的就是那几百条大黄鱼和几千袁大头,至于那两个古董现在还真卖不上什么价。
据周知了解到的情况,现在银行收购袁大头是两块五一个;黄金是95块一两,一条大黄鱼是十两,那就是950元。
几百根大黄鱼和几千块袁大头,那得值多少钱?
光是想想,周知就兴奋的不行。
仔细看了看周围的房屋布局,那东西应该就在眼前这堵塌了大半的墙下。
亲爹当年讲到兴奋时曾经画了图,跟他详细描述过挖出东西的地方,亲爹的记性他还是相信的。
回头看了看周围,自己被一堵半塌的土墙挡住了,加上院内杂草灌木丛生,即便自己站着,不到一米五的身高,外面路过的人也看不到自己。
只要自己动静小一点,根本就不会发现。
便蹲在那堆倒塌下来的砖石前,轻手轻脚的开始清理。
只要听到外面有人路过的声音,就会停下手,待没了动静才有继续清理。
就这样干干停停,一直清理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天色暗了下来,才将上面杂乱的砖石清理开。
周知伸手将一些碎土扒开,凑近仔细看了看,下面果然都是青石板,记得亲爹说过,是从墙边数过来的第二块。
伸手比划了一下,青石板大约长50公分宽30公分,也不知道有多厚?
这块青石和周围几块石板间缝隙非常小,只比后世家里贴的瓷砖缝隙略宽一点,这铺砖的手艺确实不错。
要单独把这块青石板抠出来有点难,只能看看附近有没有比较大的石缝,从那里下手,应该就轻松多了。
扒开地上浮土仔细找了一会,终于在离目标砖两块砖的地方找到一条砖缝,缝隙大约有个七八毫米,并且青石板上还还有条裂纹。
从书房空间的工具箱里找了把平口螺丝刀,伸进去使劲撬了几下,青石板能微微撬动,却没办法弄出来。
忽然想起有次上街看到一种提窨井盖的提钩,那玩意应该可以,只是钢筋太粗塞不进这道缝隙,要改一下。
如果用八号铁线在尖端一公分处弄个直角,再弄个提手,应该很容易就能把青石板翻开。
想到这里,周知从书房空间里端出个装满水的小收纳盒洗了手,拿出个馒头;
又忍痛把书桌上只剩了五分之一的大瓶肥宅快乐水,倒出一半在罐头瓶里端了出来。
这不冰的快乐水一点都不快乐,贼特么难喝;
不过想到这玩意用来增肥是好东西,一瓶500ml的快乐水里大约有一两糖,还是忍着喝完了。
还是得想个法子把电牵进空间去,书房里没电,电脑、手机啥都用不了。
反正明天要去五交化商店买铁线,顺带买个插板,买几米花线试试。
空间里倒是有插板,可惜这抗电涌能定时关闭的插板过于先进,拿不出来。
馒头才吃完,周知就被肆虐的蚊虫叮得受不了。
原本周知还打算坚持到晚上把东西挖出来,现在想想,夜深人静的时候挖掘,动静只会更大。
加上那么多蚊虫,根本扛不住,只得回去明天再来。
这破地方应该不会有人来,亲爹说这里烧死过人,他们都不会来这里玩,大人更没有理由来这里瞎逛。
想到这里曾经烧死过人,周知心里顿时有点发毛,爬起来拍拍屁股走了。
回去时,路过大柳树,只见一群大人坐在那里摇着扇子乘凉,聊着家长里短,一个孩子都没见到,也不知道去干啥了?
就着旁边屋里透出的灯光,仔细看了看那几个人,没看到爷爷奶奶,也许是在家里批改作业吧。
第二天一早,在旅馆附近的饭店点了两笼亲爹念念不忘的豆腐小笼包,果然味道非常好,比后世吃到的好吃了无数倍。
在五金商店里买了20米花线、两个插板、两个插头、八号十号十二号铁线各买了两米,想了想,又买了一把扁锉。
又分别去土产日杂店和劳保用品店买了一把锅铲、一根镐把和两双帆布手套。
把其他东西都放挎包里,提着锅铲、镐把和铁线往那幢被烧毁的废宅走去。
穿过一条偏僻的巷道时,见两头无人,把这几样东西丢进了书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