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16章 下曲阳之战:乱世群雄的崛起之役

我是袁术袁公路 第16章 下曲阳之战:乱世群雄的崛起之役

    广宗之战的硝烟刚刚散去,刺鼻的血腥气息仍在空气中弥漫不散。袁术望着那片满目疮痍的战场,内心毫无轻松之感。他心里清楚,黄巾之乱还未彻底平定,更大的挑战就在前方。

    没过多久,袁术随皇甫嵩、朱儁的大军,朝着巨鹿的下曲阳进发。这时,各地支援部队纷纷向此处汇聚。孙坚、曹操、刘备、公孙瓒、袁绍等一众豪杰,各自带着精锐之师,齐聚下曲阳城下。一时间,下曲阳城外营帐连绵不断,旌旗遮天蔽日,各方势力在此集结,一场决定东汉命运的大战一触即发。

    营帐之中,皇甫嵩和朱儁满脸凝重地商讨作战计划。“如今,张宝率领黄巾军最后十余万大军据守下曲阳,这是我们平定黄巾之乱的最后一战,必须全力以赴。”皇甫嵩目光坚定地说道。

    “没错,此次各路人马齐聚,正是我们一举消灭黄巾军的绝佳时机。但张宝贼军肯定会拼死抵抗,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朱儁补充道。

    众人围坐在营帐里,认真聆听两位主将的安排。袁术安静地坐在一旁,暗自思索着如何在这场战斗中再次建功立业。他看了看身旁的典韦、赵云、颜良、文丑,这四位猛将好似四座巍峨的山峰,给他带来十足的信心。

    “袁术,你率领本部人马,主攻南门。务必全力进攻,吸引敌军主力。”皇甫嵩突然点到袁术的名字。

    “末将遵命!”袁术站起身,大声领命。他知道,南门是下曲阳重要的防御方向,张宝肯定会在此布置重兵防守,这将是一场硬仗,但他毫无惧意。

    战斗打响那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也在为这场残酷的战争哀伤。随着皇甫嵩和朱儁一声令下,各军如潮水般向下曲阳城涌去。喊杀声震天动地,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整个战场瞬间化作一片血海。

    袁术率领自己的军队,向南门发起猛烈攻击。城墙上,黄巾军士兵纷纷向下投掷石块、箭矢,企图阻挡朝廷大军的进攻。袁术军的士兵顶着如雨的箭矢和飞石,奋勇向前,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城门。

    “杀啊!”颜良文丑冲在队伍最前面。他们的身影犹如魔神,所到之处,黄巾军士兵纷纷倒下。然而,黄巾军的抵抗异常顽强,南门久攻不下,袁术军的伤亡越来越大。

    看着身边士兵不断倒下,袁术心急如焚。他明白,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想办法突破敌军防线。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护卫队。

    “典韦,你带领护卫队加入战斗!务必攻破南门!”袁术大声命令道。

    “遵命!”典韦领命后,立刻召集护卫队。护卫队的副统领周仓和裴元绍,也是两位勇猛之士。周仓身材高大,手持大刀,力大无穷;裴元绍武艺高强,擅长骑射。他们带着护卫队,如猛虎般冲向南门。

    典韦一马当先,手中双戟舞得虎虎生风,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阵腥风血雨。靠近城门时,黄巾军从城墙上推下巨大的滚木,试图砸退他们。典韦却毫无惧色,大喝一声,竟徒手将一根滚木生生接住,手臂上青筋暴起,随后猛地将滚木朝着城墙上的黄巾军掷去,几个黄巾军士兵躲避不及,被砸落城墙,发出阵阵惨叫。

    周仓和裴元绍也不甘示弱,他们带领护卫队士兵,与城门口的黄巾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周仓挥舞着大刀,刀光闪烁,每一刀都能砍倒一名敌人;裴元绍手持长枪,左刺右挑,枪法凌厉,杀得黄巾军士兵连连后退。

    在他们的奋勇拼杀下,护卫队终于靠近城门。典韦飞身跃起,双戟狠狠砸向城门上的铁锁,“铛铛”几声巨响,铁锁竟被他硬生生砸断。城门缓缓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冲啊!”袁术见城门松动,立刻率领后续部队一拥而上。黄巾军见南门被攻破,顿时阵脚大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南门被攻破的消息如野火般迅速传遍整个战场。东门的孙坚见状,立刻高呼:“敌军已乱,随我杀进去!”他手持古锭刀,身先士卒,带领江东子弟兵如潮水般冲向城门。城墙上的黄巾军士兵本就士气低落,此时见南门已破,更是无心恋战,被孙坚军轻易突破防线,打开了东门。

    西门的曹操也抓住战机,他冷静地指挥士兵,利用投石车不断攻击城墙,压制住黄巾军的反击。同时,派出精锐骑兵绕到城门后方,前后夹击。黄巾军腹背受敌,难以抵挡,西门也很快被攻破。

    而在北门,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并肩作战。关羽挥舞着青龙偃月刀,刀光霍霍,无人能敌;张飞手持丈八蛇矛,怒吼连连,吓得黄巾军士兵胆战心惊。刘备则在一旁指挥士兵,鼓舞着士气。在他们的努力下,北门的黄巾军也渐渐抵挡不住,城门被攻破。

    此时,赵云也在城中奋勇拼杀。他手持亮银枪,左冲右突,无人能挡。在混乱之中,他终于发现张宝的身影。

    “张宝,拿命来!”赵云大喝一声,纵马向着张宝冲了过去。

    张宝见赵云杀来,心中大惊。他连忙挥舞手中的兵器,抵挡赵云的攻击。然而,赵云的武艺实在太高强,张宝根本不是对手。几个回合下来,张宝便露出败象。

    “受死吧!”赵云瞅准张宝的破绽,手中银枪猛地一抖,枪尖如毒蛇吐信,直刺张宝的咽喉。张宝躲避不及,被赵云一枪刺中,当场毙命。

    城中的黄巾军得知张宝被杀,顿时士气低迷,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至此,下曲阳之战以朝廷大军的胜利告终。

    随着下曲阳的攻克,黄巾军最后的主力被消灭,黄巾之乱终于平定。得胜的消息传来,全军一片欢腾。皇甫嵩和朱儁开始着手安排军队返回洛阳。

    军队启程那天,阳光洒在大地上,给这支凯旋之师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士兵们精神抖擞,虽然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但胜利的喜悦让他们步伐轻快。队伍最前方,军旗烈烈作响,“汉”字大旗随风飘扬,彰显着朝廷的威严。

    袁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与典韦、赵云等人并驾齐驱。他看着身边这支历经战火洗礼的军队,心中满是感慨。这一路,他们历经生死,终于迎来了这场胜利。

    行军途中,各路人马相互交流着战斗中的见闻。孙坚的江东子弟兵们聚在一起,兴奋地谈论着破城时的英勇表现;曹操的军队则纪律严明,整齐地行进着,曹操偶尔与身边的谋士低语,似乎在谋划着未来;刘备、关羽和张飞骑着马走在队伍中间,刘备神色平和,关羽一脸威严,张飞则时不时大声说笑,引得周围士兵侧目。

    经过多日的跋涉,大军终于抵达洛阳城外。洛阳城早已得到消息,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这支胜利之师。街道两旁摆满了瓜果酒水,人们欢呼雀跃,对这些平定黄巾之乱的将士们充满了感激与敬意。

    军队缓缓进入洛阳城,城中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士兵们整齐地走过街道,接受着百姓们的欢呼和祝福。皇甫嵩和朱儁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前列,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荣耀。

    进入洛阳城后,大军在指定地点扎营整顿。士兵们忙着清洗盔甲、擦拭兵器,将战争的疲惫暂时抛在脑后。而将领们则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封赏仪式做准备。

    这个消息传到洛阳,汉灵帝大喜过望。他立刻下令在洛阳的德阳殿举行盛大的封赏仪式。

    仪式当天,德阳殿内庄严肃穆,文武百官整齐排列。汉灵帝高坐龙椅,脸上洋溢着喜悦与得意。

    首先,皇甫嵩被宣上殿。他身着华丽的朝服,步伐沉稳地走到殿中,跪地叩拜。汉灵帝高声说道:“皇甫嵩,此次平定黄巾之乱,你战功赫赫,居功至伟。朕封你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赐爵槐里侯,食邑八千户。”皇甫嵩再次叩谢皇恩,起身退到一旁,脸上虽保持着恭敬,但难掩自豪之色。

    接着,朱儁被宣召上前。他同样跪地行礼。汉灵帝宣布:“朱儁,你在平叛中亦是劳苦功高,朕封你为右车骑将军,赐爵钱塘侯,食邑五千户。”朱儁谢恩后,站到皇甫嵩身旁。

    随后轮到袁术。袁术身着崭新的官服,昂首挺胸走进殿内,跪地参拜。汉灵帝看着他,说道:“袁术,你在广宗和下曲阳之战中表现出色,朕封你为庐江太守,望你日后继续为朝廷效力。”袁术心中一阵激动,大声谢恩。他深知,这庐江太守之位,是他在乱世中崛起的重要基石。

    袁绍被宣上殿,汉灵帝念道:“袁绍出身名门,此次平叛也多有功劳,朕封你为渤海太守,望你守土有责。”袁绍叩谢后,眼中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光芒。

    曹操上前参拜,汉灵帝道:“曹操,你足智多谋,作战英勇,朕封你为济南相,望你到任后整饬吏治。”曹操领命谢恩,心中暗自思索着未来的发展。

    孙坚也被召至殿前,汉灵帝宣布:“孙坚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朕封你为别部司马,日后多加历练。”孙坚谢恩起身,他知道,这只是他在江东崛起的开端。

    公孙瓒上殿后,汉灵帝封他为奋武将军,蓟侯。公孙瓒谢恩,想着如何在北方巩固自己的势力。

    就连之前被诬陷下狱的卢植,也被赦免。汉灵帝念其曾经的功绩,恢复了他的官职。卢植叩谢皇恩,感慨万千。

    封赏仪式结束后,众人退出德阳殿。袁术望着殿外的天空,心中明白,黄巾之乱虽平,但天下即将大乱。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在庐江太守的位置上,扩充军队,发展经济,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