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 第25章 最低等的位置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第25章 最低等的位置

    他的举动就像一个普通人家的慈祥祖父,在细心地照看自己的孙子。

    见朱政忽然停下脚步,呆立在原地发愣,老朱微微一笑,快步走近,拿起帕子轻轻替朱政擦了擦汗水,笑着说:

    “跑这么急,是不是累了?……咱们找个地方歇会儿,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吧!”

    “好啊!”

    朱政回过神来,笑呵呵地点头。

    于是,老朱环顾四周,带着朱政来到了一个小摊前坐下。

    周围的锦衣卫,在蒋瓛的带领下,化身为普通人紧随其后,悄然分散于二人周围,隐隐形成一个圆形保护圈,把老朱和朱政护在中间,全身肌肉紧绷,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两位客官,请问要点什么?”小摊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您家有鸭血粉丝汤吗?”老朱随口问道。

    “有的有的,客官放心,我们家的鸭血粉丝汤可是最正宗的!”

    掌柜热情推荐,“店里还有羊肉馅饼、包子……配上鸭血汤,绝对让二位满意!”

    朱元璋笑着望向朱政:“麟儿,你是想吃馅饼还是包子?”

    “孙儿听爷爷安排。”

    “好!”朱元璋点头,道:“那就来两碗鸭血汤,葱蒜油都要放足了,再拿几个……”

    话刚出口,他目光一扫,看见小摊旁站着一位穿着粗布麻衣、满脸皱纹的老汉,正吆喝着卖芝麻烧饼,旁边还牵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

    朱元璋顿时停住了话,改口道:“只用两碗鸭血汤就好,其余不用了。”

    然后,他又对着老汉喊道:“老哥儿,来几张芝麻烧饼吧,四张!”

    “哎!您稍等!”

    老汉稍稍一怔,随即反应过来,赶紧应声,动作利索地从篮子里拿了烧饼递过来。

    “多少钱?”

    “两个大钱!”

    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身后的蒋瓛付账。

    后者迅速从袖兜里取出钱交给了老汉。

    “谢谢客官,您慢用!”

    老汉笑着道谢,转身准备离开。

    然而,朱元璋却叫住了他,随口问道:

    “老哥儿,你这平日生意怎么样?日子还能维持得过去吗?”

    此时并无外人在场,而那小摊又近在咫尺,老汉遂站住脚,与朱元璋聊了几句。

    “托洪武爷的福,我这日子还能过得去,挺不错的咧!”

    “是么?”朱元璋脸上泛起微笑,继续问:“老哥儿,我看你年纪比我还大一些。

    这么大岁数还在操劳奔波,想必日子也不容易。

    为何还如此感激洪武爷呢?”

    那卖饼的老汉听了这话,脸上的情绪瞬间起了波澜。

    “您说得对啊,我们的生活虽然还是清贫,但好歹能勉强糊口。

    日子也过得心安理得,不用担忧战火纷飞。

    更不用担心被人欺负!”

    他停下手中的活计,接着说道:

    “只要用心做工,慢慢攒些钱。

    到了节日,或许还能买点肉尝尝!

    这日子,比起元朝那时候,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呢!”

    话至此处,老汉满是皱纹的脸透出一种深深的感慨,叹道:

    “客官看起来年纪不小了,想必也像我这般经历过元朝那段时日。”

    “在那时,我们汉人,尤其是南方的汉人,可都是处于最低等的位置。

    什么叫最低等?就是连猪狗都不如啊!

    更别提存钱买肉吃了,就是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的粮食都会被元人抢掠干净。

    来年耕种的种子都得上交给他们。

    我不瞒您说,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好几个,全都在那时活活饿死。

    谁能想到今日会有这么安稳的生活啊!

    这都是托洪武爷的福气啊!

    您要是不信,在我家的厅堂中,我还给洪武爷立了个长生牌位。

    就是希望洪武爷能长寿百岁,多保佑我们这些年景不好的小民几年呐!”

    “没错,老人家说得一点不错啊!”

    这时,小吃摊的老板端着两碗冒着热气的鸭血汤走了过来。

    听闻二人谈话,立马附合道:

    “我们穷人现在的生活,不是多亏了洪武爷吗?

    不说别的,光是以前做买卖,哪怕累断腰筋,到头来攒下的几个小钱,

    还没等捂热就全被街上的无赖和差役榨去了!

    可自从洪武爷坐龙廷之后啊,那可是大大改观了。

    如今那些差役们再也不敢轻易找我们穷人的麻烦!

    我嘴笨,不知怎么说感谢的话,但心里清楚。

    这一切都是洪武爷在庇护着咱们这些苦命的人啊!

    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洪武爷!”

    “好啊,实在太好了!!”

    老汉与小摊掌柜那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让朱元璋喜形于色,嘴角的笑容绽放开来。

    眉宇之间充盈着一种满足感。

    当上皇帝后,每天都有无数人在他面前高声颂德。

    尤其是一些学识渊博的官员们。

    他们的词藻华丽,说得让人如痴如醉。

    然而,这一切对于朱元璋来说,

    远不如眼前这两个普通百姓质朴的话语让他感到愉悦,让他骄傲!

    而在一旁默默看着这一切的朱政不禁在心底感叹连连。

    为什么这个老朱能够挥动屠刀杀掉那么多个大巨子而江山却仍然稳固不动?

    为什么在老朱活着的时候,连朱棣都不敢轻举妄动,总是谨遵命令?

    这所有的问题的答案就在于民众的拥戴之情。

    仅凭他在民间如此不可动摇的威望就足以说明一切。

    若有人胆敢跟老朱作对。

    恐怕连派遣军队都不必,仅靠那些拥护他的老百姓就能把对手打得体无完肤了!

    再说说他再造中华文化的丰功伟绩,重拾汉族传统的服饰与礼仪。

    维护住中华文化的延续性这件事,实在是功莫大焉!!

    不论后世怎样评价朱元璋的为人。

    不管说是杀伐决断、冷酷无情也好。

    可在朱政当下看来。

    这些都是因为这些人立场有偏见才产生憎恨之心的原因而已。

    从最普通的黎民百姓角度而言。

    毫无疑问,金陵的洪武皇帝称得上千古一帝!!

    毕竟历史的大道之路漫长遥远,并非凭借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成就的奇迹,需万民归心。

    民众就如同浩瀚大海中的风浪一样,既能推舟前行,也能将其倾覆。

    所以谁能流芳千古,成为人们永恒敬仰的对象;

    谁又会罪孽深重,留下遗臭万年的骂名,便可见分晓了。

    信仰历史,依赖民众,终会得到回应!

    “麟儿...”

    老朱转过身来,一手端着鸭血粉丝汤,一边严肃地教导道:

    “记住,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不论你站得多高。

    都必须善待黎民,关怀他们,能懂吗?”

    朱政回过神,郑重地点了点头。

    朱元璋露出欣慰的笑容,接着感慨道:

    “咱朱家几代人,皆是从田间劳作的农民。

    到父亲这一代,更是穷困潦倒,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

    你曾祖、曾祖母就是活活饿死的!

    离世后,甚至找不到一块埋骨之地……

    最后磕头求告许久,才好不容易寻得一隅安宁之所。

    那时的我们,并无宏图大志。

    仅仅是奢望能吃上一顿饱饭,却依然难以企及。

    无奈之下,为了求生……

    便狠下心来与汤和他们一同造反!

    说起幸运,也的确是命运眷顾,最终得这偌大江山。

    可笑的是,登基之后……

    朝堂中不少官员仍对我的出身百般忌讳,绕着弯子轻视。

    更有甚者,还试图为我编排一个所谓的‘朱熹后裔’名号….”

    说到这里,朱元璋脸上浮现出一丝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