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671章 格局上的差距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671章 格局上的差距

    本来要参与会盟,想在会盟现场人前显圣的吴君寿梦,他看到机会率军入侵楚国的江淮一带。

    其实,晋国和楚国高层都想得没有错,根本不用有人去鼓动,只要吴国君臣发现有可乘之机,吴军就会入侵楚国。

    这是吴国君臣目前有了明确的目标,想要取代楚国成为南方的霸主。

    从吴国现有的实力来判定,吴君寿梦想要取代楚国在南方的霸主地位很有雄心壮志,只是多次对楚国大举用兵就显得极其没有理智了。

    前面提到过了,吴国没有几座城池。

    倒不是说没几座城池就代表没有实力。

    然而,以当前的时代而论,城池的数量多寡,还真的就涉及到实力强弱。

    吴国不光没有多少座城池,他们的生产水平也是相当一般。

    历史上的吴国可以得到壮大,完全是晋国从全方位进行扶持。

    什么叫全方位?也就是晋国从文化到生产技术全面照搬,又拿晋军的看家本领在全面训练吴军,几乎拿吴国当成自己在进行发展。

    就这样,吴国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内几乎脱胎换骨,随后北上兼并了数个国家,使得势力范围和人口得到极大的增强。

    而当时的楚国正陷在中原战场,屡屡败在晋军手中,导致陷入了衰弱。

    等晋国与楚国举行第二次“弭兵会盟”之后,晋国不再与楚国爆发大战,楚国调头开始针对吴国,一下子让吴国虚假的强大被戳破了。

    楚国开始拿吴国当回事,直接导致三位吴国之君战死疆场,势力范围也一度龟缩到五湖周边。

    结果又是晋国开始针对楚国,双方陆陆续续展开大战,使得吴国获得喘息之机,等来了伍子胥与孙武投奔吴国,吴国面对的是一个与晋国打得半残的楚国,并且楚国屡屡发生内乱,才让吴国攻破“郢”让楚国一度亡了国。

    这一次,吴君寿梦率军入侵楚国的江淮一带,当地各家族的精锐几乎被抽调一空,结果吴军先尝试攻打“息”城,打了十来天发现啃不下来,导致放弃攻打所有城池,专心一意去劫掠没有城墙保护的村庄了。

    “寡人听说晋军只用两天便攻克‘湛板’,消息有误吗?”吴君寿梦总觉得是假的。

    怎么说呢?楚国入侵宋国每一次都有爆发城池攻防战,十万楚军围攻一座小城都要打几个月才可能攻破,面对大城则是一次攻破的例子都没有。

    吴君寿梦可是知道“湛板”乃是一座大城,认定晋军不可能两天之内攻克。

    “听闻率军破城的乃是晋国上军将。”季札对楼氏之主楼令的名声可谓是如雷贯耳。

    吴君寿梦说道:“是那个看不起我们的楼氏之主吗?”

    看不起?

    怎么个说法?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楼令在多次会议上表示没有必要扶持吴国,其它难听话可是一句没有说过。

    吴君寿梦的理解是,楼令由衷瞧不起吴国,以至于连扶持吴国找楚国麻烦的想法都欠俸。

    “楼氏之主乃是当世名将,歼灭楚军将近二十万的‘杨梁之战’便是由楼氏之主实际指挥。”季札不谈其它,只讲事实。

    吴君寿梦也就是喜欢季札这个儿子,要不该勃然大怒了。

    “父王,孩子认为我们必须获得晋国的扶持。”季札老调重弹。

    还是那一句话,吴君寿梦异常喜爱季札,换作其他儿子或大臣老是跟自己唱反调,早就埋于地下了。

    吴君寿梦自己主动转移话题,提起了晋军南下,当前正在“犨”与楚军交锋的事情。

    他们认为己方是在帮晋国的大忙,晋国对此决不能没有表示。

    有话讲的季札选择憋着,清楚再受宠也不能老是讲大实话。

    这是吴国在帮晋国的忙吗?单纯就是看到有便宜占,迫不及待就实施行动而已。

    季札认定晋国不会忍耐吴国太久,只是包括一国之君在内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晋国进行讨伐的概率无限大。也好……,吃一次亏才能让父亲知道差距,明白晋国的强大。希望在那之后,父亲愿意侍奉晋国,争取晋国进行扶持。”季札不是愿意看到吴国被教训,更害怕的是自己这位父亲不知道天高地厚。

    看看这一次吴国得到绝佳机会,到了江淮一带怎么办事就知道了。

    明明能打的楚军几乎被抽调去跟晋军大战,结果吴军连一座城池都无法拿下,干得是一些劫掠的操作。

    这样打,有可能控制江淮一带吗?不可能的事情啊!

    “不相信楼氏之主只用两天就攻克‘湛板’,总要认清晋国一年之内占领郑国北部、西部和南部的事实。连这一点都不承认,跟遮住自己的眼睛没有区别。”季札觉得吴国上下都迷失了,尤其大臣只光挑好听的话在讲,一定要出大事。

    入侵了江淮一带的吴军,不管起先有什么战略目标,到最后变成了一支土匪。

    相关的消息传到“犨”这边的楚军高层,他们对吴军正在做的事情,既是气愤又打从心里看不起。

    “那帮贱婢养的!”

    能够让公子罢这般破骂的人只会是吴人了。

    事实上,楚国一直看不上吴国,哪怕是正面被击败了一次,仍旧还是看不起。

    倒不是因为楚国比吴国强大,主要是上到吴国君臣,下到吴国黎庶,透着一股不配当人的贱样。

    以为楚人是在诋毁吴人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真的不是。

    吴国一直以来都在袭扰楚国,并不是近年来才那样。

    近年来,吴国偷袭了楚国两次。这两次的偷袭规模很大,增加了楚人对吴国的厌恶程度而已。

    吴国对楚国规模更小的袭扰次数多不胜数,这是最令楚国讨厌的地方。

    没有国家会喜欢一直侵扰自己的邻国,不是吗?

    楚国也不是没有报复过吴国,只是吴国根本没有几座城池,多数吴人居住在山林之中。这让楚国的报复难度很大,每每投入很大的成本,收益方面却是几近于无。

    真的,吴国的城池满打满算也就四座,村庄则是又多又散。

    这样的吴国打下来,多数地方都是荒地。

    楚军攻打吴国的麻烦之处有许多,最为重要的就是占领了没有价值,想劫掠也抢不到太多东西。

    另外,楚国注重的事情是北上争霸,对于吴国就变成懒得搭理了。

    事实也是那样,楚国打了吴国又怎么样,抢不到多少东西,几乎没有占领价值,需要长时间跟吴人在山林里面玩捉迷藏。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楚国坐视了吴国的壮大,搞到现在变得异常难受了。

    “是晋国授意吴国偷袭吗?”子庚问完,自己露出了嘲弄的表情。

    楚国并非不知道晋国两次邀请吴国会盟,吴国口头上答应却没有去的事情。

    讲真话,得知发生那种事情的楚国君臣,他们没有笑话晋国的心思,乃至于对晋国产生了同情。

    毕竟,对于吴人的不当人,楚国已经不止看到一次两次了。

    “晋人至少还是人,吴国的贱婢真不是人。”公子罢的意思很明显,根本不用晋国去指示,吴国发现有机会才不肯放过。

    他们现在面临一个老大难题。

    楚国可以动用的部队皆尽北上,其它区域虽然还能够组建出军队,但是需要时间的同时,估计无法与吴军正面交锋。

    这是各个家族真拿出精锐北上,后方再组建军队只会是乌合之众拼凑而成。

    当然了,吴军的质量好不到哪去,真正能够称得上精锐的部队也就两三千,其他压根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由于楚国高层知道吴军是什么构成,他们其实并不担心江淮一带会很快陷落,比较心疼的事情是一定会有很多村庄遭到吴军的洗劫。

    那么也就是说,楚国高层并没有晋国高层所猜测的那样,得知吴军入侵江淮一带而感到心急如焚。

    只不过,楚国高层现在确实出现了动摇。

    所谓的动摇是,楚国高层本来带着玉石俱焚的心态北上要跟晋军拼命,出现江淮一带被吴军偷袭的事情,顾虑方面变得更多了。

    “南下的晋军,你们发现问题了吗?”蒍以邓问道。

    公子罢没好气地说道:“想说什么就说。”

    “南下的晋军变得好打了。”蒍以邓说道。

    同一个国家的军队,自然也是要区分强弱的。

    以当前时代来说,大家族的军队装备会更好,训练程度也是比较高,硬件和软件搭得上,气势显得更足,战斗力自然也就很强;中小家族碍于财力的限制,加上清楚家族的现状,从装备、训练度以及心态,肯定是无法与大家族相比。

    这一次南下的晋军,不再是来自各个卿位家族的私军占多数,变成中小家族数量居多。

    那样一来,知道什么情况的晋军,卿位家族的私军心态可能不变,来自中小家族的私军则是会心里发虚。

    中小家族的部队,他们为什么会心虚?讲难听点就是因为知道实情,知道无法狐假虎威了。

    这样的晋军,兵源素质加上心态的变化,展现出来的战斗力自然就比较一般。

    因为实际较量了几天,看出晋军比之以往战斗力下降很多的关系,搞得楚国高层陷入了极大的犹豫心态。

    “我们好像能够击败这一支晋军啊?”蒍以邓想说的是这个。

    子庚眨了眨眼睛,环视了在场所有人一圈,看到多数人从懵逼到怀疑,最后脸上带着希冀。

    要比数据的话,当前楚国的薳氏和蒍氏在实力上相当于晋国的卿位家族,也就是薳氏和蒍氏无论从封地面积到人口,乃至于家族私军的战斗力与晋国卿位家族相当。

    楚军之所以一直在正面交战中输给晋军的次数较多,一来是实力与晋国卿位家族相当的家族数量较少,再来就是中坚力量不足了。

    直白来说就是,一个国家不是力量集中到极少数的家族,比拼的就是中坚力量,一旦高尖端比不过,中坚力量再无法抗衡,赢的次数少也就不显得太奇怪了。

    了解楚国的话,会知道这是一个大而散的国家,对上同等实力的国家,多数时候就是打不过。

    蒍以邓说的是击败当前的晋军,没有将在北面的晋军算进来。

    听懂的人在希冀的同时,不免担忧北面的晋军会南下增援,心态上比较矛盾。

    “不大打一场是不行的。”子庚很清楚这一点。

    他们抱着玉石俱焚的心态北上,结果小小打了几场就退缩,以后还有底气跟晋国争锋吗?

    很多时候鼓起了勇气,事到临头却又退缩,其实才是最为致命。

    楚国只是太散装,并不是没有明白人。

    要命的地方在于,在楚国当一个明白人会活得很痛苦。

    “那就大打一场,不管胜负退到‘方城’后方。”公子罢进行表态。

    其他有话语权的封君,他们接受了公子罢的规划。

    从格局上来看,决定打一场就退却的楚军高层,他们在态度上很有问题。

    抱着这样的心态,打赢了不思扩大战果,战争也就变成了意气之争。

    两个强国进行交锋,打意气之争的战争,打赢了就只赚到面子,损失就是真的损失了。

    类似的战争多打几次,不管战争的结果是胜是负,实际的好处没有占到半点,高层可能觉得很爽,中基层不知道会有多么哀声哉道。

    子庚没有耽误,派人去请见郤锜,约定明日的出兵数量。

    两军之前可没有进行沟通,碰上了直接就开打,打了几天还没有展开过对话。

    子庚突然间派人去请见郤锜,一来是摆明阵仗,再来也是出现了管控的心思。

    约定出战的兵力数量,类似的事情在楚军与晋军的交锋中,已经是三年来的第一次。

    郤锜接见子庚派过来的使者,第一句就问道:“楚子无恙?”

    孙安明显一个愣神,僵硬着脸庞答道:“寡君无恙。”

    那是郤锜在问楚君招的情况,怀疑楚国众臣是不是弑君了。

    晋国虽然是楚国的敌国,但过问楚国之君的现状却是显得合情合理。

    孙安那么回答,只证明楚君招还活着。

    至于楚君招到底是什么具体的现状,反正楚人才会不向外透露。

    “你是代表楚令尹而来?”郤锜这样问只是再一次在打脸。

    这都不止是打脸,可以说是骑上去捏着脖子在左右开弓扇嘴巴子了。

    在对待国君方面,暂时没有人在欺凌国君之后,还敢理直气壮。

    当前的人,很大一部分很是敬畏君权,做了冒犯的事情,有人一问就会下意识感到心虚。

    心虚的孙安不敢发作,只能直接讲出来意,约定明日双方各自出动三万,使用堂堂正正的方式进行对决。

    “若是我方获胜,贵国可愿去掉王号?”郤锜问道。

    孙安可没有得到授权。

    郤锜见孙安不答,面无表情地问道:“那我们为什么要同意贵方的请求呢?”

    孙安无言以对。

    “难得楚军恢复这样的胆略,本将同意了。”郤锜突然说道。

    孙安听出了郤锜语气中的嘲弄,站起来无声行礼,随后提出告辞。

    翌日。

    两军各自出动三万的部队,互相摆开阵势,一场大战再次爆发。

    在“犨”再一次展开激战的时候,北面的形势对于联军来说一片大好。

    联军成功攻克“城父”、“汜”、“高氏”三座城池,其中的两座分别是楼小白以及楼武率军攻下,另一座则是魏颗率军攻下。

    三座城池的陷落,时间只是相隔两天,速度能够那么快,主要是投入了楼氏打造出来的攻城器械了。

    其他国家或晋国其余家族负责攻打的城池,总得来说就是进展不大,他们没有得到来自楼氏的攻城器械进行支援。

    一些人已经从攻城的进度看出很多东西。

    “我们也要尽快研究怎么攻城了。”士匄不是为了比拼,单纯就是认为落后太多。

    中行偃平淡地说道:“总归是追得上。”

    他们见识到了楼氏出现很多新型器械,款式上稍微改变就不算完全仿造。

    另外,范氏和荀氏确实有心进行钻研,他们相信自己的家族肯定会拿出一些成果。

    连这一点信心都没有,怎么当大家族的家主啊?

    “你……,近来变化很大啊。”士匄将怀疑展露出来。

    中行偃笑着说道:“历经生死考验,看清楚了更多的事情。”

    “上军将的两个意图,你相信吗?”中行偃不等士匄说什么,提出这个问题。

    什么两个意图?

    在之前,他们已经略有耳闻,后来晋君周有所行动,致使楼令透露出来的意图在高层被谈论的次数极多。

    只不过,那个时候多数人也就是随便讨论一下,要么觉得没事找事,不然就是兴趣不大。

    比如范氏和荀氏在之前就更倾向于是楼令故意释放信号,为的是麻痹范氏和荀氏。

    到现在,士匄还是相同的看法,倒是中行偃的心态出现改变了。

    “这一次,上军将可以坐视我病故,他并没有坐视。”中行偃看到士匄脸色大变,赶紧说道:“救命之恩归于救命之恩,事关家族存亡,我怎么可能因此而松懈。”

    士匄赶紧环视周围的情况,看到没有旁人靠近十步之内,才压低声音说道:“事关家族存亡,怎么可以安危寄托在他人想或不想之间。”

    道理就是这样的道理啊。

    范氏联合荀氏一样打不过郤氏加上楼氏,可是知道是有抵抗的实力。

    要是范氏和荀氏分道扬镳,等郤氏和楼氏动手,顶多就是稍微挣扎一下了。

    “从我们互相靠拢的那一刻起,其实就是对郤氏、楼氏宣战了。”士匄容不得中行偃装傻或是退缩:“你不会觉得他们不知道吧?”

    情况其实没有这么严重。

    只是要那么说也行。

    任何的对立只要出现联合,联合本身就是在站队和表态,不存在模糊的界线了。

    中行偃转身看向楼氏的营地,说道:“我当然知道。只是……,上军将明知道是那样,他却一直在调和,怎么来解释他这样的行为?”

    他们确信一点,楼令不可能没有看出范氏与荀氏的联合意味着什么,结果却是提出两个战略目标。

    正是这样,他们才会怀疑楼令是想麻痹范氏和荀氏,乃至于拆散这个联合。

    可是经过救治中行偃这一件事情,怎么看楼令都不像是拿定了主意该有的模样。

    毕竟,坐视中行偃病死,荀氏极可能出现内乱,不发生内乱也会虚弱一段时间,不正是郤氏和楼氏消灭范氏与荀氏的最佳机会吗?

    那种机会包括楚国已经陷入虚弱期,没有足够强大的国家可以联合列国对抗晋国。

    外部没有强敌,一直以来都是晋国各卿位家族试图解决内部麻烦,几乎就没有出现过例外啊。

    “再接着观察吧?”中行偃当时无比的迟疑:“若是邯郸氏可以幸存,就代表上军将是真的要取代周王室。”

    啊?

    范氏和荀氏不是表态乐于邯郸氏列入菜单吗?

    没错。

    只是,有时候进行表态,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态度。

    目前的范氏和荀氏是将邯郸氏视作警戒阈值,一旦邯郸氏真的被灭,注定会发生一连串的大清场。

    真的发生其他有实力的家族都被消灭,接下来一定就轮到范氏和荀氏了。

    这一点他们看得很准。

    晋国的中小家族越多,卿位家族对于要不要展开生死存亡大战就会越存疑,原因是那样展开大战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我说如果,只是如果……”中行偃不再掩饰自己的犹豫,问道:“上军将真的想要取代周王室,你愿意支持吗?”

    士匄没有马上回答,也不知道是什么脑回路,想了好一会说道:“你是认为楼氏不一定跟郤氏利益相同,乃至于楼氏也非常忌惮郤氏?”

    中行偃当然有思考过上面那个问题,看到士匄带着一脸的期盼,一时半会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才好。

    那不是废话吗?

    别看楼氏现在跟郤氏关系极好,不是同一个家族就不可能利益完全一致。一个家族内部也不可能铁板一块。

    只是吧?有些事情心里有数就好,为什么要拿出来说呢。

    哪一天范氏或荀氏觉得没有了外部威胁,以为不会分道扬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