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672章 太能折腾了!
热门推荐:
好孕生子后娇娇死遁,男主火葬场
穿书送系统,炮灰脚踩绿茶上位
缘起山海:拐个狐狸当男友
小农民的修真传奇
锦瑟华年之相思错
斩鬼化境
精分太离谱!我角色切换自如
火影梓健传
退伍后,我只想平凡的生活
实际上,楼令已经被范氏和中行氏整得比较不耐烦,只是没有触及到底线而已。
如果楼氏联合郤氏消灭范氏和荀氏,内战的规模不会太小,乃至于可能规模极大。
晋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哪怕是列国坐视没有插手,战后的晋国实力必然骤跌,可能勉强维持住中原霸主的地位,天下霸主的宝座该是不稳了。
那样一来,其实就是又变成了没有横压当世的超级强国,天下格局回到为了争夺天下霸主的景象。
晋国遇到了取代周王室的绝佳时机,玩成了变成强国之一?
错过了这一次机会,晋国不会再有第二次。
然后,以为晋国只剩下郤氏和楼氏这两个超级家族,他们有可能和平共处吗?答案是,绝对不可能!
晋国真的只剩下郤氏和楼氏两个超级家族,连瓜分晋国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只会是两家再次爆发大战,活下去的那个家族篡位取代晋国公室。
且先不论胜出的是郤氏或楼氏,国号到底会是什么,大概没有可能全数继承晋国的财产。
晋国攻占的郑地,大半应该会落到楚国手里。
齐国吞并莱国再向西扩张,吃下晋国攻灭的长狄之地。
届时的格局一定是楚国、齐国、宋国、吴国强大起来,他们与胜出的郤氏或楼氏一同成为当世的强国,而楚国和齐国会成为两个超级大国。
楼令认为一旦郤氏和楼氏开战,楼氏胜出的几率最多只有三成。
明明楼氏的好多科技处在绝对的领先地位,怎么可能只有三成胜率?
是不是忘记楼氏才崛起多久,郤氏又崛起了多久呢?
老牌家族的底蕴之一,便是世人对他们的存在早已经接受,并且潜意识中天然认为强大。
然后,别以为郤氏一直在得罪人就没有人脉,也不要觉得楼令会交朋友等于就是朋友多。
战争这种事情,并不是作为朋友就会相助,乃至于很多时候不去看利益得失。
正是因为楼氏很多科技领先,战胜郤氏的几率才有三成。
要不然的话,楼氏才崛起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一代人都没有过完,家族属民的归属感都没有建设起来呢!
苻坚为什么输了“淝水之战”就让前秦完蛋了?因为他崛起的速度实在是太快,内部都没有梳理完毕。直接说就是人心没有归附。
一些国家为什么一败再败还能够翻身?因为生活在这个国家的多数人,他们认同是这个国家一员的身份。
不正是因为楼令知晓楼氏起码要用三代人来经营,才能够让治下对楼氏的统治根深蒂固,用得着努力维持当前的局面吗?
大病一场的中行偃态度在改变,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楼令维持局面的信心。
晋国整体局势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势力范围的扩张上面。
“占领楚地势必需要长期驻军……”楼令说着看向士匄,继续往下说道:“范氏一直在与狄人交战,能够承担吗?”
范氏不是争夺了郑国南部相当一部分的控制权吗?需要在楚地驻军的话,反正范氏无法推脱,需要多少数量则是看范氏这一次又想吃下多少。
同理,楼氏因为取得了郑国西部的控制权,逃不过派军驻扎楚地的责任。关于这一点很让楼令头疼,郁闷控制郑国西部带来的麻烦。
“君上,可以的话,臣打算移交郑地南部的一部分给荀氏。”士匄对晋君周提出请求。
在分配郑国南部的时候,范氏占了大头,荀氏获得了剩下的那些。
所以,荀氏本来就有义务出兵来楚地驻扎。
“啊?”晋君周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等搞明白怎么回事,心里暗自戒备,脸带疑惑地说道:“新军佐是说,要与荀氏交换封地?”
类似的事情发生得极少,可能数十年都未必会发生一次。
国君非常警惕封臣置换封地,理由之一是做出类似行为会破坏既定的平衡。
事实也是那样,国君赏赐封地都有相关的考虑,哪些家族就是应该当邻居,又有哪些家族的封地不能比邻,真不是随便指着一个地方胡乱赐予封地。
看样子中行偃事先不知道这么一回事,以至于呈现出一脸的错愕。
“如上军将所说,臣需要专注对付狄人,很难承担在南边的驻军义务。”士匄非常诚恳地继续往下说道:“既然这样……,不如将郑地一些城池和土地转交给荀氏。”
不是置换封地,完全就是白送啊?
这一下,可不止是中行偃满脸错愕,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惊诧了。
白送地盘这种事情,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发生过,例如晋国曾经就白送西河的一些地盘给秦国。
某个家族拿自家的地盘白送?这种事情还真的没有发生过。
晋君周疑惑地看向楼令,用眼神询问:这是什么情况?
楼令回以眼神:不知道啊。
难道是范氏害怕荀氏退缩,拿出这样的好处进行拉拢?
或者是,范氏回过神来,确认自家无法兼顾两地,选择放弃南面到手的地盘?
还是说,两个理由都成立?
“请君上允准。”士匄看似很满意所有人的惊讶。
晋君周看向中行偃,问道:“上军佐的意思呢?”
“这……”中行偃面对白要的好处,像是陷入两难之中。
晋君周看着楼令,说道:“若是荀氏与楼氏驻军,可以抵挡楚国的反扑?”
面对这种问题,楼令哪里会打包票,只是又不能什么都不说,只能说道:“短期内没有问题,长期的话……,不好说。”
“上军佐可愿意接手?”晋君周再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都需要过问当事人。
增加地盘?还是位处郑地南部的地盘?一直缺乏扩张方向的中行偃自然乐意。
“臣没有意见。”中行偃先回答晋君周,再对士匄行礼:“荀氏必有回报。”
突然发现的事情让楼令的脑子快速运作起来。
范氏在东北面长期有动作,他们一方面还要应付参与国战,确实是无力担负在楚地驻军的任务。
荀氏缺乏扩张的方向,增加郑地南部的地盘,可算是多了立足点。
“这一下,怕是智氏要倒霉了。”楼令认为中行偃会将驻军的任务交给智氏。
那是楼氏主母娇姬乃是智罃的胞妹,楼氏本身需要在楚军安排驻军,荀氏的小宗智氏与楼氏关系密切,合作起来会更便利。
最主要的事情是,中行偃本身就想削弱智氏,没有比安排在楚地驻军更合适的任务了。
“智氏寻求在三戎的扩张,怕是别想了。”楼令之前给智罃支招,计划显然要破产。
会议的主题歪掉。
确认由荀氏接手范氏在郑地的地盘,话题重新回到正题。
“中军将率军与楚军激战,看战报打得并不顺利。”晋君周有看过相关的战报,显得很担心。
晋君周环顾在场的卿大夫,最后目光停在楼令身上,问道:“是不是应该南下增援呢?”
留在北边的联军暂时还没有完成任务,也就是攻克周边所有的城池。
可是,南下的联军确实是战况不怎么顺利,尤其是近两天传回的战报显示联军有些打不过楚军。
拿昨天传来的战报来说,联军和楚军各自出动三万大军,双方激战了一整个白天,联军几度面临崩盘的局面,还是郤至亲自率军救火才堪堪稳住战局。
打成了那副模样,一点不像是晋国正处在优势地位,反而更像是楚国一旦动真格,晋国招架不住了。
“楚国精锐尽出,我们……”楼令顿了顿,用一副大家都知道的表情,接着往下说道:“这种情况,我们事先早就有所预料。不是吗?”
也就是说,情况并没有太糟糕,起码面对楚军的决死反扑,联军并没有真的崩盘。
“前线并未求援。”楼令认为将态度表达得很清楚。
话又说回来,真的顶不住,郤锜会求援吗?大概率不会。
有些话,楼令没有讲。
吴军已经在江淮一带肆虐,不可能让楚国无动于衷。
北上到“犨”的楚军无法速胜,一旦战局有陷入胶着的迹象,最应该感到心急如焚的一方该是楚国高层。
哪怕是在“犨”的联军真的崩盘,楼令不认为楚国高层敢继续北上。
“如果楚军得胜之后继续北上,真的就是孤注一掷了。”楼令心想。
没有底蕴的小国才会干孤注一掷的事情。
有底蕴的大国历来不会干出孤注一掷的行为。
再者说了,晋国顶多就是占领“方城”之外的地盘,远不到逼得楚国破罐子破摔的地步。
换作晋国带上小弟一副要攻破“郢”的模样,才会逼得让楚国高层非要拼命不可。
时隔三日之后,南边传来消息,说是楚军分成两个部分,一支部队进入“方城”,另一支部队往南边撤退。
去往“方城”后方的楚军,数量约是两万。
向南边撤退的楚军,数量超过了四万。
又是两天之后,郤锜率军返回“湛板”附近。
出发南下的联军原本是十万,回到“湛板”的数量却是八万不到,看上去士气方面也有些低落。
“部队不堪用,只是我们没有输!”郤至在新的会议上,用这句话当开场白。
楚军主动撤离,自然算他们输。
事实也是那样,战争并不是以双方的战损比来定义胜负。
春秋时代的输赢看是谁先跑。
其他王朝大概是看土地得失。
更多的时候,主要是看没有没完成战略目标。
“全回来了?”晋君周不想哪壶不开提哪壶,可是不得不问。
出征十万,回来的不足八万,岂不是战死、被俘、失踪了两万多人?
郤至脸色一黑,强调道:“臣方才说了,主要是部队不堪用。”
全程没有讲话的郤锜脸色也黑了。
中小家族的部队自然无法跟卿位家族的部队相比,只是事先知晓的郤氏堂兄弟并没有改变打法,质量不那么达标,对上精锐的楚军自然损失严重。
能够说郤氏堂兄弟指挥失误,决不能认定他们在故意消耗中小家族的部队。
郤至不会承认自己指挥失误,直接将责任推了出去,讲实话则是显得比较不地道了。
气氛本来略显沉闷,出现指挥失误的郤氏堂兄弟不愿意承认,使得气氛变得压抑。
“接下来攻打‘方城’吗?”士匄问道。
晋君周立刻说道:“还没有举行会盟。”
他们这一次南下的目标是试一试楚国的成色,暂时来看是完成了战略目标。
有一件事情必须讲,攻打并占领“方城”以东并不在晋国高层的计划之内。
只不过,他们既然攻打下来,很难轻易舍弃掉了。
晋国会尽最大的可能守住,当成日后继续攻打楚国的桥头堡。
真要是守不住?那自然是楼氏和荀氏担责。
郤锜了解了情况,说道:“先会盟,之后再继续攻打城池。”
“那等吴国吗?”士匄又问道。
“不等。”郤锜黑着一张脸:“会盟之后,休整半个月的时间。随后……,”说到这里略微迟疑,顿了大概三个呼吸的时间:“挥军向东,先进入陈国地界。”
他们之前对要不要讨伐吴国有过讨论,结果是根据吴君寿梦有没有前来参加会盟进行决定。
那么就是说,正式举行会盟之前,要是吴君寿梦过来,自然不会讨伐吴国,反之则是进行征讨。
问题是什么呢?目前吴军正在入侵楚国的江淮一带,从“犨”撤离的一部分楚军明显是要赶过去救援,晋军不好在这个时候讨伐吴国。
“唉……”智罃低声嘀咕:“冬季之前果然回不去了。”
旁边的人有听到智罃的嘀咕声,只是听不清楚在嘀咕些什么玩意。
在刚才,郤锜和郤至给智罃和士鲂留了颜面,要不然以事实而论的话,下军在“犨”的作战表现很一般。
那是智罃需要保存实力,影响到了士鲂的心态,直接导致下军在战时过于缩手缩脚。
幸亏中小家族的表现更差劲,吸引了郤锜和郤至的怒气,要不他俩可不会因为同是卿大夫而嘴下留情。
会议在压抑的气氛中结束。
楼令出了军帐站在一旁。
果然,郤锜和郤至出来就招呼楼令一块小聚。
他们结伴离开被很多人看见。
范氏和荀氏的几个人并没有凑到一块。这是中行偃跟智罃私下有话讲,而士匄明白这一点。
“还有几座城池没有攻克?”郤锜进入帐篷,没有落座就发问。
楼令说道:“目前只攻克三座城池,另有七座需要攻克的城池没有拿下。”
郤锜皱眉说道:“怎么还有七座?”
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应该是“湛板”只用两天攻克,搞得郤锜出现了认知上的错误,以为攻城很简单。
并且郤锜忽略了一点,他带着将近十万大军南下,留下来攻城掠地的联军只有不到七万。
“不到十天相续攻克‘汜’、‘鄢’和‘函氏’,速度显得很快了。”楼令就实说道。
郤锜还是皱眉,问道:“拿下那七座城池,需要耗费多久?”
果然啊!
真是攻克“湛板”的速度太快,搞得郤锜认知上出现错误。
“兄长,令说得很对,快速拿下城池不是常态。要知道楚军围攻‘商丘’不下于六次,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便是楚军攻打五千宋军驻防的其它城池,哪一次不是耗费一年以上,死伤数万都不一定能够攻陷呢。”郤至说道。
郤锜很明显的一个愣神,嘴角给抽了抽。
认错,那是不可能认错的。
只不过,郤锜倒是不再皱眉:“那前往陈国的安排需要延后。”
“要我说,这一次南下的部队不太能打,不如等明年再重新出兵南下。”郤至显然是真的嫌弃中小家族的战斗力。
郤锜明显是感到迟疑了。
在“犨”交战期间,中小家族的部队跟楚军交战,经常是损失三人才能交换一名楚军。等楚军主动撤退,统计伤亡下来能够维持一比二,完全是比分被郤氏的部队拉回了很多。
“今年的事情,今年解决。”郤锜说话的声音里面带着怒气:“他们不能一直这样没用!”
一直让卿位家族扛,其他家族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之前只是观看战报的楼令,不得不旁敲侧击在“犨”的交锋状况,一阵了解有点无语。
“怎么能够拿中小家族的部队当卿位家族的部队用?没有溃退已经算是强国军队该有的样子,哪能够奢望战斗力一样啊。”楼令也就是心里想一想,不可能说出来。
楼令挺纳闷郤锜或郤至怎么不懂这样的道理。
“也许不是没概念,单纯就是他们小觑了楚军。”楼令觉得这个可能性更大。
毕竟,晋军连续在三年的三次战役重创了楚军,很难不让晋军高层志得意满。
人一旦骄傲自满,必然小觑对手。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实战练兵?上军将提过这个观念。”郤锜停下来看着楼令。
楼令不好承认自己刚才走神,没有听见郤锜前面说了什么,顺着最后听到的半截话,说道:“实战练兵极好。”
“公族的事情怎么说?”郤锜问道。
公族各封君的部队在“杨梁之战”表现极差,后面得到征讨三戎再次证明的机会,他们却是用那一次机会证明自己确实是烂泥。
楼令笑着说道:“他们不是出自封君所在的家族。”
能够一样吗?
晋国的家族,公族和贵族会是两种存在。
公族不怕被吞并,也是明知道不会被吞并,乃至于不会被削减封地,他们可以尽情地摆烂。
什么?
战斗力不行,无法拱卫国君?
自从栾氏、郤氏、韩氏转为卿族,公族封君已经没有拱卫国君的想法了。
非公族的家族不一样,敢摆烂不等着被吞并,首先就会失去封地。为了保住封地,他们只能图强,一方面也是争取壮大家族。
郤锜点头算是接受了楼令的说法。
“一旦吴君不来参加会盟,势必讨伐吴国。届时,吴军与楚军交战,我们讨伐吴国。”郤锜一方面是必须维护晋国的国家尊严,再来也是认为吴国在对他这位晋国中军将进行挑衅。
在之前的会议上,晋国君臣已经商定了会盟的时间,定在当天之后的第十天。
期间,晋国不会再派出使者提醒吴国君臣。
有没有人私下去提醒吴君寿梦,属于是另外算。
如果吴君寿梦要参加会盟,十天的时间足够他赶到“湛板”了。
时间来到会盟的当日,直至晋君周带着一众诸侯登上会盟台,仍旧不见吴君寿梦的身影,甚至是方圆十里之内没有吴国的队伍。
没有人提为什么没有吴国的代表参与会盟,好些国家的君臣其实已经笃定吴国要倒霉了。
会盟的主题不变,仍旧是喊话让楚国去掉王号。
只是呢,缺了周王室的代表参与会盟,搞得以那种主题召开的会盟显得比较诡异。
在会盟结束后的宴会之上,卫君衎不知道是头铁还是被人怂恿,率先提问撤军的时间。
晋君周盯着卫君衎看了好一会。
会盟的主题是敦促楚国去掉王号,对不对?
那样子的话,哪有举行完会盟就解散的道理。
卫君衎能够看得出晋君周很不悦,小心翼翼地问道:“不是要攻打‘方城’吧?”
晋国高层没有攻打“方城”的计划,只是不可能刚举行完会盟就立即解散,哪怕是装样子也要装出攻打“方城”的架势,或者是作势继续南下,逼迫楚国派来使者谈判。
“寡人会安排卫军充作先登。”晋君周出言恐吓。
别看晋君周跟一众卿大夫相处很谦和,面对一众诸侯该有的霸道没有缺少过。
孙林父赶紧补救,说道:“伯国有令,吾等自是遵从。”
有了卫君衎当出头鸟并且被晋君周恐吓,自然没有诸侯再提撤军的那回事。
他们非常郁闷的事情是,晋国要逼迫楚国去掉王号,接下来会讨伐吴国,免不了还要惩戒不参与会盟的鲁国,每一个行动都是兴师动众,一次次都要诸侯会盟,简直是太会折腾人了!
........
气温骤降,中招了!
如果楼氏联合郤氏消灭范氏和荀氏,内战的规模不会太小,乃至于可能规模极大。
晋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哪怕是列国坐视没有插手,战后的晋国实力必然骤跌,可能勉强维持住中原霸主的地位,天下霸主的宝座该是不稳了。
那样一来,其实就是又变成了没有横压当世的超级强国,天下格局回到为了争夺天下霸主的景象。
晋国遇到了取代周王室的绝佳时机,玩成了变成强国之一?
错过了这一次机会,晋国不会再有第二次。
然后,以为晋国只剩下郤氏和楼氏这两个超级家族,他们有可能和平共处吗?答案是,绝对不可能!
晋国真的只剩下郤氏和楼氏两个超级家族,连瓜分晋国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只会是两家再次爆发大战,活下去的那个家族篡位取代晋国公室。
且先不论胜出的是郤氏或楼氏,国号到底会是什么,大概没有可能全数继承晋国的财产。
晋国攻占的郑地,大半应该会落到楚国手里。
齐国吞并莱国再向西扩张,吃下晋国攻灭的长狄之地。
届时的格局一定是楚国、齐国、宋国、吴国强大起来,他们与胜出的郤氏或楼氏一同成为当世的强国,而楚国和齐国会成为两个超级大国。
楼令认为一旦郤氏和楼氏开战,楼氏胜出的几率最多只有三成。
明明楼氏的好多科技处在绝对的领先地位,怎么可能只有三成胜率?
是不是忘记楼氏才崛起多久,郤氏又崛起了多久呢?
老牌家族的底蕴之一,便是世人对他们的存在早已经接受,并且潜意识中天然认为强大。
然后,别以为郤氏一直在得罪人就没有人脉,也不要觉得楼令会交朋友等于就是朋友多。
战争这种事情,并不是作为朋友就会相助,乃至于很多时候不去看利益得失。
正是因为楼氏很多科技领先,战胜郤氏的几率才有三成。
要不然的话,楼氏才崛起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一代人都没有过完,家族属民的归属感都没有建设起来呢!
苻坚为什么输了“淝水之战”就让前秦完蛋了?因为他崛起的速度实在是太快,内部都没有梳理完毕。直接说就是人心没有归附。
一些国家为什么一败再败还能够翻身?因为生活在这个国家的多数人,他们认同是这个国家一员的身份。
不正是因为楼令知晓楼氏起码要用三代人来经营,才能够让治下对楼氏的统治根深蒂固,用得着努力维持当前的局面吗?
大病一场的中行偃态度在改变,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楼令维持局面的信心。
晋国整体局势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势力范围的扩张上面。
“占领楚地势必需要长期驻军……”楼令说着看向士匄,继续往下说道:“范氏一直在与狄人交战,能够承担吗?”
范氏不是争夺了郑国南部相当一部分的控制权吗?需要在楚地驻军的话,反正范氏无法推脱,需要多少数量则是看范氏这一次又想吃下多少。
同理,楼氏因为取得了郑国西部的控制权,逃不过派军驻扎楚地的责任。关于这一点很让楼令头疼,郁闷控制郑国西部带来的麻烦。
“君上,可以的话,臣打算移交郑地南部的一部分给荀氏。”士匄对晋君周提出请求。
在分配郑国南部的时候,范氏占了大头,荀氏获得了剩下的那些。
所以,荀氏本来就有义务出兵来楚地驻扎。
“啊?”晋君周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等搞明白怎么回事,心里暗自戒备,脸带疑惑地说道:“新军佐是说,要与荀氏交换封地?”
类似的事情发生得极少,可能数十年都未必会发生一次。
国君非常警惕封臣置换封地,理由之一是做出类似行为会破坏既定的平衡。
事实也是那样,国君赏赐封地都有相关的考虑,哪些家族就是应该当邻居,又有哪些家族的封地不能比邻,真不是随便指着一个地方胡乱赐予封地。
看样子中行偃事先不知道这么一回事,以至于呈现出一脸的错愕。
“如上军将所说,臣需要专注对付狄人,很难承担在南边的驻军义务。”士匄非常诚恳地继续往下说道:“既然这样……,不如将郑地一些城池和土地转交给荀氏。”
不是置换封地,完全就是白送啊?
这一下,可不止是中行偃满脸错愕,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惊诧了。
白送地盘这种事情,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发生过,例如晋国曾经就白送西河的一些地盘给秦国。
某个家族拿自家的地盘白送?这种事情还真的没有发生过。
晋君周疑惑地看向楼令,用眼神询问:这是什么情况?
楼令回以眼神:不知道啊。
难道是范氏害怕荀氏退缩,拿出这样的好处进行拉拢?
或者是,范氏回过神来,确认自家无法兼顾两地,选择放弃南面到手的地盘?
还是说,两个理由都成立?
“请君上允准。”士匄看似很满意所有人的惊讶。
晋君周看向中行偃,问道:“上军佐的意思呢?”
“这……”中行偃面对白要的好处,像是陷入两难之中。
晋君周看着楼令,说道:“若是荀氏与楼氏驻军,可以抵挡楚国的反扑?”
面对这种问题,楼令哪里会打包票,只是又不能什么都不说,只能说道:“短期内没有问题,长期的话……,不好说。”
“上军佐可愿意接手?”晋君周再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都需要过问当事人。
增加地盘?还是位处郑地南部的地盘?一直缺乏扩张方向的中行偃自然乐意。
“臣没有意见。”中行偃先回答晋君周,再对士匄行礼:“荀氏必有回报。”
突然发现的事情让楼令的脑子快速运作起来。
范氏在东北面长期有动作,他们一方面还要应付参与国战,确实是无力担负在楚地驻军的任务。
荀氏缺乏扩张的方向,增加郑地南部的地盘,可算是多了立足点。
“这一下,怕是智氏要倒霉了。”楼令认为中行偃会将驻军的任务交给智氏。
那是楼氏主母娇姬乃是智罃的胞妹,楼氏本身需要在楚军安排驻军,荀氏的小宗智氏与楼氏关系密切,合作起来会更便利。
最主要的事情是,中行偃本身就想削弱智氏,没有比安排在楚地驻军更合适的任务了。
“智氏寻求在三戎的扩张,怕是别想了。”楼令之前给智罃支招,计划显然要破产。
会议的主题歪掉。
确认由荀氏接手范氏在郑地的地盘,话题重新回到正题。
“中军将率军与楚军激战,看战报打得并不顺利。”晋君周有看过相关的战报,显得很担心。
晋君周环顾在场的卿大夫,最后目光停在楼令身上,问道:“是不是应该南下增援呢?”
留在北边的联军暂时还没有完成任务,也就是攻克周边所有的城池。
可是,南下的联军确实是战况不怎么顺利,尤其是近两天传回的战报显示联军有些打不过楚军。
拿昨天传来的战报来说,联军和楚军各自出动三万大军,双方激战了一整个白天,联军几度面临崩盘的局面,还是郤至亲自率军救火才堪堪稳住战局。
打成了那副模样,一点不像是晋国正处在优势地位,反而更像是楚国一旦动真格,晋国招架不住了。
“楚国精锐尽出,我们……”楼令顿了顿,用一副大家都知道的表情,接着往下说道:“这种情况,我们事先早就有所预料。不是吗?”
也就是说,情况并没有太糟糕,起码面对楚军的决死反扑,联军并没有真的崩盘。
“前线并未求援。”楼令认为将态度表达得很清楚。
话又说回来,真的顶不住,郤锜会求援吗?大概率不会。
有些话,楼令没有讲。
吴军已经在江淮一带肆虐,不可能让楚国无动于衷。
北上到“犨”的楚军无法速胜,一旦战局有陷入胶着的迹象,最应该感到心急如焚的一方该是楚国高层。
哪怕是在“犨”的联军真的崩盘,楼令不认为楚国高层敢继续北上。
“如果楚军得胜之后继续北上,真的就是孤注一掷了。”楼令心想。
没有底蕴的小国才会干孤注一掷的事情。
有底蕴的大国历来不会干出孤注一掷的行为。
再者说了,晋国顶多就是占领“方城”之外的地盘,远不到逼得楚国破罐子破摔的地步。
换作晋国带上小弟一副要攻破“郢”的模样,才会逼得让楚国高层非要拼命不可。
时隔三日之后,南边传来消息,说是楚军分成两个部分,一支部队进入“方城”,另一支部队往南边撤退。
去往“方城”后方的楚军,数量约是两万。
向南边撤退的楚军,数量超过了四万。
又是两天之后,郤锜率军返回“湛板”附近。
出发南下的联军原本是十万,回到“湛板”的数量却是八万不到,看上去士气方面也有些低落。
“部队不堪用,只是我们没有输!”郤至在新的会议上,用这句话当开场白。
楚军主动撤离,自然算他们输。
事实也是那样,战争并不是以双方的战损比来定义胜负。
春秋时代的输赢看是谁先跑。
其他王朝大概是看土地得失。
更多的时候,主要是看没有没完成战略目标。
“全回来了?”晋君周不想哪壶不开提哪壶,可是不得不问。
出征十万,回来的不足八万,岂不是战死、被俘、失踪了两万多人?
郤至脸色一黑,强调道:“臣方才说了,主要是部队不堪用。”
全程没有讲话的郤锜脸色也黑了。
中小家族的部队自然无法跟卿位家族的部队相比,只是事先知晓的郤氏堂兄弟并没有改变打法,质量不那么达标,对上精锐的楚军自然损失严重。
能够说郤氏堂兄弟指挥失误,决不能认定他们在故意消耗中小家族的部队。
郤至不会承认自己指挥失误,直接将责任推了出去,讲实话则是显得比较不地道了。
气氛本来略显沉闷,出现指挥失误的郤氏堂兄弟不愿意承认,使得气氛变得压抑。
“接下来攻打‘方城’吗?”士匄问道。
晋君周立刻说道:“还没有举行会盟。”
他们这一次南下的目标是试一试楚国的成色,暂时来看是完成了战略目标。
有一件事情必须讲,攻打并占领“方城”以东并不在晋国高层的计划之内。
只不过,他们既然攻打下来,很难轻易舍弃掉了。
晋国会尽最大的可能守住,当成日后继续攻打楚国的桥头堡。
真要是守不住?那自然是楼氏和荀氏担责。
郤锜了解了情况,说道:“先会盟,之后再继续攻打城池。”
“那等吴国吗?”士匄又问道。
“不等。”郤锜黑着一张脸:“会盟之后,休整半个月的时间。随后……,”说到这里略微迟疑,顿了大概三个呼吸的时间:“挥军向东,先进入陈国地界。”
他们之前对要不要讨伐吴国有过讨论,结果是根据吴君寿梦有没有前来参加会盟进行决定。
那么就是说,正式举行会盟之前,要是吴君寿梦过来,自然不会讨伐吴国,反之则是进行征讨。
问题是什么呢?目前吴军正在入侵楚国的江淮一带,从“犨”撤离的一部分楚军明显是要赶过去救援,晋军不好在这个时候讨伐吴国。
“唉……”智罃低声嘀咕:“冬季之前果然回不去了。”
旁边的人有听到智罃的嘀咕声,只是听不清楚在嘀咕些什么玩意。
在刚才,郤锜和郤至给智罃和士鲂留了颜面,要不然以事实而论的话,下军在“犨”的作战表现很一般。
那是智罃需要保存实力,影响到了士鲂的心态,直接导致下军在战时过于缩手缩脚。
幸亏中小家族的表现更差劲,吸引了郤锜和郤至的怒气,要不他俩可不会因为同是卿大夫而嘴下留情。
会议在压抑的气氛中结束。
楼令出了军帐站在一旁。
果然,郤锜和郤至出来就招呼楼令一块小聚。
他们结伴离开被很多人看见。
范氏和荀氏的几个人并没有凑到一块。这是中行偃跟智罃私下有话讲,而士匄明白这一点。
“还有几座城池没有攻克?”郤锜进入帐篷,没有落座就发问。
楼令说道:“目前只攻克三座城池,另有七座需要攻克的城池没有拿下。”
郤锜皱眉说道:“怎么还有七座?”
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应该是“湛板”只用两天攻克,搞得郤锜出现了认知上的错误,以为攻城很简单。
并且郤锜忽略了一点,他带着将近十万大军南下,留下来攻城掠地的联军只有不到七万。
“不到十天相续攻克‘汜’、‘鄢’和‘函氏’,速度显得很快了。”楼令就实说道。
郤锜还是皱眉,问道:“拿下那七座城池,需要耗费多久?”
果然啊!
真是攻克“湛板”的速度太快,搞得郤锜认知上出现错误。
“兄长,令说得很对,快速拿下城池不是常态。要知道楚军围攻‘商丘’不下于六次,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便是楚军攻打五千宋军驻防的其它城池,哪一次不是耗费一年以上,死伤数万都不一定能够攻陷呢。”郤至说道。
郤锜很明显的一个愣神,嘴角给抽了抽。
认错,那是不可能认错的。
只不过,郤锜倒是不再皱眉:“那前往陈国的安排需要延后。”
“要我说,这一次南下的部队不太能打,不如等明年再重新出兵南下。”郤至显然是真的嫌弃中小家族的战斗力。
郤锜明显是感到迟疑了。
在“犨”交战期间,中小家族的部队跟楚军交战,经常是损失三人才能交换一名楚军。等楚军主动撤退,统计伤亡下来能够维持一比二,完全是比分被郤氏的部队拉回了很多。
“今年的事情,今年解决。”郤锜说话的声音里面带着怒气:“他们不能一直这样没用!”
一直让卿位家族扛,其他家族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之前只是观看战报的楼令,不得不旁敲侧击在“犨”的交锋状况,一阵了解有点无语。
“怎么能够拿中小家族的部队当卿位家族的部队用?没有溃退已经算是强国军队该有的样子,哪能够奢望战斗力一样啊。”楼令也就是心里想一想,不可能说出来。
楼令挺纳闷郤锜或郤至怎么不懂这样的道理。
“也许不是没概念,单纯就是他们小觑了楚军。”楼令觉得这个可能性更大。
毕竟,晋军连续在三年的三次战役重创了楚军,很难不让晋军高层志得意满。
人一旦骄傲自满,必然小觑对手。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实战练兵?上军将提过这个观念。”郤锜停下来看着楼令。
楼令不好承认自己刚才走神,没有听见郤锜前面说了什么,顺着最后听到的半截话,说道:“实战练兵极好。”
“公族的事情怎么说?”郤锜问道。
公族各封君的部队在“杨梁之战”表现极差,后面得到征讨三戎再次证明的机会,他们却是用那一次机会证明自己确实是烂泥。
楼令笑着说道:“他们不是出自封君所在的家族。”
能够一样吗?
晋国的家族,公族和贵族会是两种存在。
公族不怕被吞并,也是明知道不会被吞并,乃至于不会被削减封地,他们可以尽情地摆烂。
什么?
战斗力不行,无法拱卫国君?
自从栾氏、郤氏、韩氏转为卿族,公族封君已经没有拱卫国君的想法了。
非公族的家族不一样,敢摆烂不等着被吞并,首先就会失去封地。为了保住封地,他们只能图强,一方面也是争取壮大家族。
郤锜点头算是接受了楼令的说法。
“一旦吴君不来参加会盟,势必讨伐吴国。届时,吴军与楚军交战,我们讨伐吴国。”郤锜一方面是必须维护晋国的国家尊严,再来也是认为吴国在对他这位晋国中军将进行挑衅。
在之前的会议上,晋国君臣已经商定了会盟的时间,定在当天之后的第十天。
期间,晋国不会再派出使者提醒吴国君臣。
有没有人私下去提醒吴君寿梦,属于是另外算。
如果吴君寿梦要参加会盟,十天的时间足够他赶到“湛板”了。
时间来到会盟的当日,直至晋君周带着一众诸侯登上会盟台,仍旧不见吴君寿梦的身影,甚至是方圆十里之内没有吴国的队伍。
没有人提为什么没有吴国的代表参与会盟,好些国家的君臣其实已经笃定吴国要倒霉了。
会盟的主题不变,仍旧是喊话让楚国去掉王号。
只是呢,缺了周王室的代表参与会盟,搞得以那种主题召开的会盟显得比较诡异。
在会盟结束后的宴会之上,卫君衎不知道是头铁还是被人怂恿,率先提问撤军的时间。
晋君周盯着卫君衎看了好一会。
会盟的主题是敦促楚国去掉王号,对不对?
那样子的话,哪有举行完会盟就解散的道理。
卫君衎能够看得出晋君周很不悦,小心翼翼地问道:“不是要攻打‘方城’吧?”
晋国高层没有攻打“方城”的计划,只是不可能刚举行完会盟就立即解散,哪怕是装样子也要装出攻打“方城”的架势,或者是作势继续南下,逼迫楚国派来使者谈判。
“寡人会安排卫军充作先登。”晋君周出言恐吓。
别看晋君周跟一众卿大夫相处很谦和,面对一众诸侯该有的霸道没有缺少过。
孙林父赶紧补救,说道:“伯国有令,吾等自是遵从。”
有了卫君衎当出头鸟并且被晋君周恐吓,自然没有诸侯再提撤军的那回事。
他们非常郁闷的事情是,晋国要逼迫楚国去掉王号,接下来会讨伐吴国,免不了还要惩戒不参与会盟的鲁国,每一个行动都是兴师动众,一次次都要诸侯会盟,简直是太会折腾人了!
........
气温骤降,中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