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676章 避重就轻
热门推荐:
低调修仙摆不起,老六竟是我自己
我是游戏村长
哥哥好凶猛
穿成星际军校唯一Omega
诛神乾坤
仙子死后,逼我吃了她
恶毒女配被娇宠
hp: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反派认命摆烂,女主全悔恨倒贴?
在郤至看来,现阶段的楚国顶多就是会很忸捏,最终一定会屈服于晋国。
那是站在实力的角度而产生的现实,一旦实力不如人又不肯配合,可不就要遭罪了吗?
当然了,每一个国家的领导班子都不一样,有些领导班子明知实力不如人还是会进行极力的抗争,有的领导班子明明有抵抗余力越会光速认怂。
讲实话,面对处在历史巅峰时期的晋国,楚国会忸捏已经挺不错了。
是的,当下的晋国从实力上来看,确确实实是远比曾经更为强大。
其余国家都弱了下去,只有晋国在不断上升,一定会让晋国看上去更加强大。不是吗?
再者说了,晋国近期在不断开疆拓土,看上去就显得更加的可怕了。
一个寻求扩张的强国,谁不会忌惮?
一个超级强国正在谋求扩张,周边的邻居就该瑟瑟发抖了。
晋国的君臣能够感受到列国君臣近期在情绪上的波动,有些异国君臣甚至在态度上展露了出来。
只不过,多数的晋国贵族非但不觉得是坏事,相反为此而感到骄傲;少数的贵族则是感到了忧虑,认为这种趋势对晋国十分不利。
晋君周就是感到忧虑的人之一,有心进行管控,发现效果并不大。
看看郤至的模样就知道了。
有卿大夫带头不当一回事,他的附庸就会有样学样。这一批人带头这么一搞,怎么可能不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呢。
“上军将?”晋君周知道楼令劝了会很有用,低声说道:“劝一劝中军佐?”
楼令做出稍微愕然的表情,说道:“君上,不同的人表露出不一样的态度,不是显得更为合情合理吗?”
晋君周一听露出深思的表情。
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一个人都是独自的个体。
郤氏的人历来喜欢表现得嚣张跋扈,他们要是突然间变得温润儒雅,有些人可能就要多想了。
“你说得对。”晋君周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说道:“只是……,列国惶恐不安。”
晋君周相信楼令懂得什么意思。
不是楼令率先提出取代周王室吗?
在晋君周的理解中,想要取代周王室的话,肯定是要让诸侯认可晋国,取得了诸侯的认可才算是成功取代了周王室的地位。
“君上。”楼令语重心长地说道:“时代变了。”
以为当初周武王不想从真正意义上的统治天下吗?完全是姬周没有实力去办到。
如果姬周有足够的实力,压根不会留下殷商余孽,到最后也不用使阴谋手段逼反武庚,大可以堂堂正正又彻彻底底消灭所有殷商势力。
同时因为姬周没有那份实力,不得不在后面捏着鼻子,允许了很多东夷体系的国家加入周王朝。
谁说取代周王室就一定要让诸侯进行爱戴呢?
能不能消灭所有不服的诸侯,迫使剩下的诸侯不敢不爱戴啊?
当然了,楼令知道晋国短期内不可能将所有诸侯消灭干净。
楼令更知道一点,晋国正处在最好的历史机遇阶段,有实力又有机会不实施扩张的话,以后想扩张一定没有这么容易了。
晋君周不断呢喃“时代变了”这一句话,到了会盟现场仍旧显得有些魂不守舍。
同样的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所造成的冲击,断然不会是一样的。
身居高位的晋君周早先就意识到很多东西变得不同,只是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
在刚才,楼令明确向晋君周提到时代在变,容不得晋君周不需要慎重进行思考。
一切只因为变化大了的话,对于地位足够高的人影响最大!
普通人可能会因为时代出现改变而影响生活的质量,对于高位者来说却可能意味着失去一切。
上面的说法也不对,普通人缺乏应对风险的实力,一旦时局变坏的话,通常不具备选择的余地,可能不经意间就成了历史车轮滚动下的渣渣;而权贵至少有更多的实力,拥有进行选择的资本,起码可以选边站队。要是站对了队会获得更多,选错了也不至于一无所有。
非一国之君的权贵,他们在大多数时候其实有得选,倒是一国之君真的没得选。
“晋君。”
“楚君。”
晋君周与楚君招会面,双方并没有使用爵位互相称呼。
直接说就是,楚国已经表态愿意去掉王号,晋国一方没有必要再继续刺激楚国,在这样的场合强调楚国之君只是子爵的爵位。
晋君周开始为楚君招引荐其他的诸侯。
晋国的一众卿大夫则是与楚国前来的大臣社交。
甭管谁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在这种场合再是强颜欢笑,起码要笑得有礼貌一些。
晋国的卿大夫处在同一场合,郤锜这位中军将会被称为晋上卿,郤至担任中军佐会被称为晋次卿,从上军将到新军佐则是被称呼为晋下卿了。
子庚分别跟郤锜和郤至聊了几句,来到楼令的边上:“楼氏之主无恙?”
没用正式的称呼啊?
“午令尹。”楼令用名来称呼子庚。
当前楚国令尹,他是芈姓,熊氏,名午,字子庚。
“久闻楼氏之主盛名,今日得见实感荣幸。”子庚将话讲得十分真诚。
这是在奉承吗?看样子不像。
要说当今年代谁最具备传奇色彩,还真是崛起速度超快的楼令了。
而楼令的崛起难得在哪里呢?他不止是用二十年不到的时间爬上高位,坐实了取得的卿位,家族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
取得名位很难得,可以同时将家族壮大起来更为难得,别说楼氏在一些科技上的领先已经被世人所承认难以追上。
楼令对面子庚的态度则是比较冷淡。
那是楼氏好心派去医匠救治,楚国君臣却是没干人事,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事情发生在楚君审当政期间,他现在有了谥号,自然也就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子庚本来很想跟楼令多聊聊,奈何楼令从始至终保持着冷淡的态度,不太好热恋去贴冷屁股,转为去跟中行偃社交了。
“他们的信誉在你这里彻底破产了啊。”郤至刚才看在眼里。
楼令说道:“时至今日,他们还是没有给出一个说法。”
其实,楼令知道当事人薨逝,后续不可能再有说法了。
毕竟,后继之君以及众臣要讲究为尊者讳,怎么可以去说楚共王的不是呢。
也就是,楚共王在世期间没有处理,结子能不能解开的选择权在楼氏这一边,楼氏一直介意就无法让问题得到解决。
在这种场合,想达成什么意向只是初步交流,互相之间都有意愿会在后面继续联系,不可能说一聊就没完没了。
一众诸侯最先寒暄完毕,他们没有招呼其余人,在晋君周的领前之下,一同迈阶向着会盟台的高处走去。
其余够资格的人看到一众诸侯正在登台,他们在郤锜的带领下也开始跟了上去。
真不是谁都有资格登台。
晋国除了晋君周之外,便是一众卿大夫。
其他国家登台的人比较少,只有国君与执政。
硬要说还有哪些人会出现在会盟台之上,负责记录的史官绝对在,再来是负责侍奉的人群了,只是他们的存在会被忽略掉。
在会盟台的附近,列国的军队成队列站立。
晋军全员披甲,以身穿出自楼氏甲胄的人居多。一些靠近会盟台的披甲之人看上去更为精悍,他们显然是甲士。
有意思的情况是,不少列国的披甲之人,他们之中站在最显眼位置的人也是身穿出自楼氏的甲胄。
看到那种景象的人,他们情不自禁会多看楼令几眼,目光里面少不了羡慕。
在其他家族没有破解冶金上的秘密之前,楼氏绝对是独一家,不知道能够因此获得多大的收益。
多数人只羡慕,那是因为他们清楚不能嫉妒。
而不能嫉妒的理由太简单,他们与楼氏的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一众人先后登上平台,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座位分别落座。
这一次会盟是由晋国召开,理所应当各种事宜由晋国一方进行安排。
与此同时,因为是晋国召开会盟,列国是作为应邀的一方,盟主是谁不用多说。
在很多次的会盟之中,晋君与楚君只有一次共同出现。那一次就是在第一次“弭兵会盟”的场合,也是很难得才能够见到两位盟主的一次会盟活动。
在“宛丘”举行的会盟,事先晋国就已经确认了意图,并非是寻常的会盟,更不是弭兵的性质,唯一主题就是确认楚国去掉王号。
既然楚国之君亲临,再加上执政随行而来,不用进行明说,他们不搞幺蛾子就是愿意接受去掉王号的现实,只差一道正式承认的程序而已了。
各自落座之后,列国君臣的目光开始在晋国以及楚国君臣身上来回扫视,等着事态的进一步进展。
“要是楚君搞幺蛾子,会当场打起来吗?”齐君环很期盼会出现那种场面。
高固和国书齐齐一愣,相视之后陷入无语的状态。
作为“二守”的高固和国书都有资格登台,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避免齐君环搞幺蛾子。
“君上,您可以只看着吗?”国书一脸的无奈。
论搞幺蛾子,现场可能搞出幺蛾子的不是谁,极可能是齐君环或卫君衎。
如果说齐君环搞幺蛾子是带着强烈的目的,另一位卫君衎则是属于没事搞事的可能性最大了。
所以,孙林父坐下之后,马上又起身站到卫君衎身后一步的距离。
孙林父这是随时准备制止卫君衎胡闹。
“你干什么啊?”卫君衎察觉吹来的风变小,转头才看到孙林父站在自己身侧。
孙林父面无表情地答道:“臣为君上遮风。”
卫君衎看了看孙林父的站位,简单的“哦”了一声,继续带着看戏的心理,反复注视晋君周和楚君招去了。
在刚才,晋君周和楚君招进行了一些对话,大体上就是纯套话。
郤锜和子庚则是进行最后的沟通,包括接下来郤锜会说一些很犀利的话,确认子庚不会反驳那些批判。
什么玩意?
会盟主题就是楚国去掉王号,召开会盟的晋国肯定要对楚国的一些行为进行批判啊。
子庚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最后确认郤锜的批判是什么用词,再来就是批判力度多大,是不是建立在事实之上。
等于说作为会盟主角的双方,他们其实是一直保持着沟通,呈现于众人的都是互相可以接受的协议,不想搞到强加于人,闹到受欺压方直接掀桌子。
这是都想将事情办成该有的态度。
要说这一场会盟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只能说是没有周王室的代表在场。
事实上,楚国去掉王号这么大的事情,周天子应该亲自到来的。
结果非但周天子不在现场,连一个代表都没有,所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却是选择了噤声。
那可不止是碍于晋国的强大了。
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周王室自己不争气,搞到有心维护的人一想到周王室的不争气先感到丧气。
更多的诸侯连自保都困难,他们就更没有闲心思去管周王室了。
郤锜与子庚沟通完毕。
随后,郤锜走到了平台的中间。
大家看到郤锜站在平台中间,知道进入什么流程,皆是停止交谈注目过去。
郤锜从楚武王擅自称王开始讲起,话题涉及到楚国认为实力足够强大,要求周天子给予升爵。
要是晋国没有要取代周王室的心思,郤锜自然是应该极力的批判。
比如说,即便有了何等的实力,君主不允,臣下不应该硬抢。
可是,郤锜对于楚国为什么称王只是一语带过,尤其是批判并不强烈。
这并不是子庚沟通的成果,完全是晋国内部经过很激烈的争论,楼令首次表态就是要对周王室取而代之,再有晋君周的点头,形成了内部的共识。
达成这种共识的晋国君臣,他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知,也就是楼令提出取代周王室绝不是只说说,乃是完全会付之行动的一件事情。
这样一来,最为起码的事情就是几个卿位家族需要调整重心,一直为最终达成取代周王室而努力。
范氏、荀氏和邯郸氏绝对是大大松了一口。
因为晋国有了那样的目标,所有卿大夫一致认可,与达成盟约没有区别。
存在那种盟约,他们也就有了共同的目标。
某天晋国公室取代了周王室,在任晋君难道不应该论功行赏吗?届时他们这些最大的功臣,少不得裂土封侯啊!
有了那样的前景,不是有生死大仇的话,怎么都该消停吧?
所以,楼令直接讲出未来的目标之后,起码范氏和荀氏的危机感大半消除了。
当听众的列国君臣原本以为郤锜的用词会很犀利,乃至于将楚国的尊严践踏到泥里面,没有想到只是就事论事,尤其是某些事件上的用词比较温和。
齐君环大失所望地嘀咕道:“一点都不霸气啊。”
“大概是不想激怒楚国君臣吧。”国书随口应道。
高固则是说道:“很危险啊!”
“哦?”齐君环好奇地问道:“什么危险,谁危险?”
高固选择了沉默。
还能是谁危险?肯定是周王室啊。
同样是齐国的“守护”之一,高氏是姜姓的后裔,他们对待周王室的感情可以说比较复杂。
另一家齐国的“守护”国氏,他们是仰仗周天子才获得这种特殊地位,比起高氏需要更加尽责。
只不过,还是那一个问题,周王室自己不争气,外臣无外力可借,慢慢疏远是一定的事情。
拿国氏来说,好些姬姓诸侯都不拿周天子当一回事,他们肯定也要跟着改换立场,更加的重视齐国的利益。
郤锜说得差不多了。
在那期间,楚国君臣全程保持沉默。
没有反驳就是认下来,让列国君臣认清一个事实,最为起码就是楚国在当前无法抗衡晋国。
等郤锜做结尾,只要求楚国去掉王号,没有提到让楚君重新效忠周天子,现场出现了哗然之声。
“寡人无异议。”楚君招才不管谁哗然,他知道能够有这样的结果对于现阶段的楚国来说不算事情太糟糕。
晋君周扫了一眼出声的列国君臣,选择性进行了无视,开口说道:“那请楚君与寡人一同焚书?”
会盟嘛,肯定会摆上一个巨鼎,书写会盟的内容进行焚烧,以示禀告上苍。
楚君招很配合地站起来。
只是去掉王号,没有要求楚国之君效忠于谁,等于楚国仍旧可以自成体系。
这一点其实跟赵武主持的第二次“弭兵会盟”没有区别,也就是并未要求楚国重新效忠周天子。
那是历史上的晋国没有实力压服楚国,还是晋国故意没有提出那种要求呢?
知道历史上的晋悼公干了九合诸侯的事业,可以猜测晋国为什么不要求楚国重新效忠周天子了。
同时,历史上的晋国并没有成功让楚国去掉王号。
所以,这个历史版本的晋国起码做到让楚国去掉王号,算是在成就上超过原来的历史版本了。
晋君周带着楚君招布下会盟台,一同前去焚烧祷告文。
“楚国君臣的配合,令人意料不到啊!”士匄总觉得里面存在什么猫腻。
中行偃闻言问道:“这样不好吗?”
“我并没有觉得不好,只是……”士匄想了一下措词,继续说道:“只是他们略微争取就放弃纠缠拿回失地,这一点无比的不对劲。”
中行偃说道:“我们知道楚国只是暂时认输,日后绝对会反扑。”
所以说,那不能算是什么不对劲。
士匄当然知道那一点,补充说明:“他们很笃定我们会跟诸侯离心离德。”
“呵呵。”中行偃不是在冷笑,纯粹就是想笑。他笑了一小会,说道:“你看郤氏之主和楼氏之主在意吗?他们根本不在意。”
在之前,士匄并未太过关注郤锜和楼令的态度,得到提示回过神来,闷声说道:“那接下来就是进行大扩张了。”
在这一方面,范氏会比较吃亏。
主要是范氏到现在都没有彻底解决狄人的迹象,从赤狄抢到的地盘安稳度极差,很难有余力进行扩张。
“是啊,扩张。”中行偃近期就在思考荀氏应该在哪里扩张。
如果是非要封地相连的话,荀氏其实没有太好的扩张方向。
只是,当前大概也只有楼令不喜欢飞地,其他一家之主对此并不是太过排斥。
晋君周和楚君招在众人的见证下一块焚烧完祷告文书,他们携手重新回到会盟台的平台之上。
众人停下交谈,等着听一听晋君周和楚君招会不会再宣告什么事情。
楚君招没有什么话好说,他也将失落摆在脸上。
晋君周倒是很兴奋,只是努力克制着,没有将兴奋表现得太明显。
会盟台之上的风很大,绝对不适合用来举行宴会。
当然,会盟台压根不是举行宴会的地方,正事干完之后,不想受罪就该收场了。
晋君周也就讲了几句场面话,随后宣布挪个地方,大家一块吃吃喝喝。
因为这一次会盟存在太多诡异的地方,多数诸侯越到后面越是沉默,宴会之上的气氛并不热烈。
想通了很多事情的晋君周不再刻意在意诸侯的态度,态度的转变由不得一众诸侯多想,导致宴会上的气氛略显诡异。
晋国君臣面对那种诡异,脾气火爆的郤锜和郤至都没有任何表示。
那不是郤锜和郤至在压制脾气,他们现在看谁都是插标卖首之辈,只等着看哪一个人表现最特殊,事后会优先清算。
要说有什么值得开心,众诸侯想到的就是可算能够归国。
会盟对于晋国来说是圆满完成。
暂时看不到对列国有什么坏处。
不知道消息传到周王室那边,他们将会怎么看待。
有鉴于周王室现如今的实力,加上没有国家可以利用,他们超大概率就是选择装聋作哑。
不少明眼人,他们知道接下来的世道绝对不会因为楚国屈服,变得可以享受太平。
可是,能够看清楚现实的诸侯并不多,甚至说是极少数。
“接下来晋国不会频频召唤了吧?”不止一名诸侯这么想。
那是站在实力的角度而产生的现实,一旦实力不如人又不肯配合,可不就要遭罪了吗?
当然了,每一个国家的领导班子都不一样,有些领导班子明知实力不如人还是会进行极力的抗争,有的领导班子明明有抵抗余力越会光速认怂。
讲实话,面对处在历史巅峰时期的晋国,楚国会忸捏已经挺不错了。
是的,当下的晋国从实力上来看,确确实实是远比曾经更为强大。
其余国家都弱了下去,只有晋国在不断上升,一定会让晋国看上去更加强大。不是吗?
再者说了,晋国近期在不断开疆拓土,看上去就显得更加的可怕了。
一个寻求扩张的强国,谁不会忌惮?
一个超级强国正在谋求扩张,周边的邻居就该瑟瑟发抖了。
晋国的君臣能够感受到列国君臣近期在情绪上的波动,有些异国君臣甚至在态度上展露了出来。
只不过,多数的晋国贵族非但不觉得是坏事,相反为此而感到骄傲;少数的贵族则是感到了忧虑,认为这种趋势对晋国十分不利。
晋君周就是感到忧虑的人之一,有心进行管控,发现效果并不大。
看看郤至的模样就知道了。
有卿大夫带头不当一回事,他的附庸就会有样学样。这一批人带头这么一搞,怎么可能不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呢。
“上军将?”晋君周知道楼令劝了会很有用,低声说道:“劝一劝中军佐?”
楼令做出稍微愕然的表情,说道:“君上,不同的人表露出不一样的态度,不是显得更为合情合理吗?”
晋君周一听露出深思的表情。
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一个人都是独自的个体。
郤氏的人历来喜欢表现得嚣张跋扈,他们要是突然间变得温润儒雅,有些人可能就要多想了。
“你说得对。”晋君周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说道:“只是……,列国惶恐不安。”
晋君周相信楼令懂得什么意思。
不是楼令率先提出取代周王室吗?
在晋君周的理解中,想要取代周王室的话,肯定是要让诸侯认可晋国,取得了诸侯的认可才算是成功取代了周王室的地位。
“君上。”楼令语重心长地说道:“时代变了。”
以为当初周武王不想从真正意义上的统治天下吗?完全是姬周没有实力去办到。
如果姬周有足够的实力,压根不会留下殷商余孽,到最后也不用使阴谋手段逼反武庚,大可以堂堂正正又彻彻底底消灭所有殷商势力。
同时因为姬周没有那份实力,不得不在后面捏着鼻子,允许了很多东夷体系的国家加入周王朝。
谁说取代周王室就一定要让诸侯进行爱戴呢?
能不能消灭所有不服的诸侯,迫使剩下的诸侯不敢不爱戴啊?
当然了,楼令知道晋国短期内不可能将所有诸侯消灭干净。
楼令更知道一点,晋国正处在最好的历史机遇阶段,有实力又有机会不实施扩张的话,以后想扩张一定没有这么容易了。
晋君周不断呢喃“时代变了”这一句话,到了会盟现场仍旧显得有些魂不守舍。
同样的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所造成的冲击,断然不会是一样的。
身居高位的晋君周早先就意识到很多东西变得不同,只是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
在刚才,楼令明确向晋君周提到时代在变,容不得晋君周不需要慎重进行思考。
一切只因为变化大了的话,对于地位足够高的人影响最大!
普通人可能会因为时代出现改变而影响生活的质量,对于高位者来说却可能意味着失去一切。
上面的说法也不对,普通人缺乏应对风险的实力,一旦时局变坏的话,通常不具备选择的余地,可能不经意间就成了历史车轮滚动下的渣渣;而权贵至少有更多的实力,拥有进行选择的资本,起码可以选边站队。要是站对了队会获得更多,选错了也不至于一无所有。
非一国之君的权贵,他们在大多数时候其实有得选,倒是一国之君真的没得选。
“晋君。”
“楚君。”
晋君周与楚君招会面,双方并没有使用爵位互相称呼。
直接说就是,楚国已经表态愿意去掉王号,晋国一方没有必要再继续刺激楚国,在这样的场合强调楚国之君只是子爵的爵位。
晋君周开始为楚君招引荐其他的诸侯。
晋国的一众卿大夫则是与楚国前来的大臣社交。
甭管谁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在这种场合再是强颜欢笑,起码要笑得有礼貌一些。
晋国的卿大夫处在同一场合,郤锜这位中军将会被称为晋上卿,郤至担任中军佐会被称为晋次卿,从上军将到新军佐则是被称呼为晋下卿了。
子庚分别跟郤锜和郤至聊了几句,来到楼令的边上:“楼氏之主无恙?”
没用正式的称呼啊?
“午令尹。”楼令用名来称呼子庚。
当前楚国令尹,他是芈姓,熊氏,名午,字子庚。
“久闻楼氏之主盛名,今日得见实感荣幸。”子庚将话讲得十分真诚。
这是在奉承吗?看样子不像。
要说当今年代谁最具备传奇色彩,还真是崛起速度超快的楼令了。
而楼令的崛起难得在哪里呢?他不止是用二十年不到的时间爬上高位,坐实了取得的卿位,家族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
取得名位很难得,可以同时将家族壮大起来更为难得,别说楼氏在一些科技上的领先已经被世人所承认难以追上。
楼令对面子庚的态度则是比较冷淡。
那是楼氏好心派去医匠救治,楚国君臣却是没干人事,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事情发生在楚君审当政期间,他现在有了谥号,自然也就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子庚本来很想跟楼令多聊聊,奈何楼令从始至终保持着冷淡的态度,不太好热恋去贴冷屁股,转为去跟中行偃社交了。
“他们的信誉在你这里彻底破产了啊。”郤至刚才看在眼里。
楼令说道:“时至今日,他们还是没有给出一个说法。”
其实,楼令知道当事人薨逝,后续不可能再有说法了。
毕竟,后继之君以及众臣要讲究为尊者讳,怎么可以去说楚共王的不是呢。
也就是,楚共王在世期间没有处理,结子能不能解开的选择权在楼氏这一边,楼氏一直介意就无法让问题得到解决。
在这种场合,想达成什么意向只是初步交流,互相之间都有意愿会在后面继续联系,不可能说一聊就没完没了。
一众诸侯最先寒暄完毕,他们没有招呼其余人,在晋君周的领前之下,一同迈阶向着会盟台的高处走去。
其余够资格的人看到一众诸侯正在登台,他们在郤锜的带领下也开始跟了上去。
真不是谁都有资格登台。
晋国除了晋君周之外,便是一众卿大夫。
其他国家登台的人比较少,只有国君与执政。
硬要说还有哪些人会出现在会盟台之上,负责记录的史官绝对在,再来是负责侍奉的人群了,只是他们的存在会被忽略掉。
在会盟台的附近,列国的军队成队列站立。
晋军全员披甲,以身穿出自楼氏甲胄的人居多。一些靠近会盟台的披甲之人看上去更为精悍,他们显然是甲士。
有意思的情况是,不少列国的披甲之人,他们之中站在最显眼位置的人也是身穿出自楼氏的甲胄。
看到那种景象的人,他们情不自禁会多看楼令几眼,目光里面少不了羡慕。
在其他家族没有破解冶金上的秘密之前,楼氏绝对是独一家,不知道能够因此获得多大的收益。
多数人只羡慕,那是因为他们清楚不能嫉妒。
而不能嫉妒的理由太简单,他们与楼氏的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一众人先后登上平台,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座位分别落座。
这一次会盟是由晋国召开,理所应当各种事宜由晋国一方进行安排。
与此同时,因为是晋国召开会盟,列国是作为应邀的一方,盟主是谁不用多说。
在很多次的会盟之中,晋君与楚君只有一次共同出现。那一次就是在第一次“弭兵会盟”的场合,也是很难得才能够见到两位盟主的一次会盟活动。
在“宛丘”举行的会盟,事先晋国就已经确认了意图,并非是寻常的会盟,更不是弭兵的性质,唯一主题就是确认楚国去掉王号。
既然楚国之君亲临,再加上执政随行而来,不用进行明说,他们不搞幺蛾子就是愿意接受去掉王号的现实,只差一道正式承认的程序而已了。
各自落座之后,列国君臣的目光开始在晋国以及楚国君臣身上来回扫视,等着事态的进一步进展。
“要是楚君搞幺蛾子,会当场打起来吗?”齐君环很期盼会出现那种场面。
高固和国书齐齐一愣,相视之后陷入无语的状态。
作为“二守”的高固和国书都有资格登台,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避免齐君环搞幺蛾子。
“君上,您可以只看着吗?”国书一脸的无奈。
论搞幺蛾子,现场可能搞出幺蛾子的不是谁,极可能是齐君环或卫君衎。
如果说齐君环搞幺蛾子是带着强烈的目的,另一位卫君衎则是属于没事搞事的可能性最大了。
所以,孙林父坐下之后,马上又起身站到卫君衎身后一步的距离。
孙林父这是随时准备制止卫君衎胡闹。
“你干什么啊?”卫君衎察觉吹来的风变小,转头才看到孙林父站在自己身侧。
孙林父面无表情地答道:“臣为君上遮风。”
卫君衎看了看孙林父的站位,简单的“哦”了一声,继续带着看戏的心理,反复注视晋君周和楚君招去了。
在刚才,晋君周和楚君招进行了一些对话,大体上就是纯套话。
郤锜和子庚则是进行最后的沟通,包括接下来郤锜会说一些很犀利的话,确认子庚不会反驳那些批判。
什么玩意?
会盟主题就是楚国去掉王号,召开会盟的晋国肯定要对楚国的一些行为进行批判啊。
子庚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最后确认郤锜的批判是什么用词,再来就是批判力度多大,是不是建立在事实之上。
等于说作为会盟主角的双方,他们其实是一直保持着沟通,呈现于众人的都是互相可以接受的协议,不想搞到强加于人,闹到受欺压方直接掀桌子。
这是都想将事情办成该有的态度。
要说这一场会盟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只能说是没有周王室的代表在场。
事实上,楚国去掉王号这么大的事情,周天子应该亲自到来的。
结果非但周天子不在现场,连一个代表都没有,所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却是选择了噤声。
那可不止是碍于晋国的强大了。
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周王室自己不争气,搞到有心维护的人一想到周王室的不争气先感到丧气。
更多的诸侯连自保都困难,他们就更没有闲心思去管周王室了。
郤锜与子庚沟通完毕。
随后,郤锜走到了平台的中间。
大家看到郤锜站在平台中间,知道进入什么流程,皆是停止交谈注目过去。
郤锜从楚武王擅自称王开始讲起,话题涉及到楚国认为实力足够强大,要求周天子给予升爵。
要是晋国没有要取代周王室的心思,郤锜自然是应该极力的批判。
比如说,即便有了何等的实力,君主不允,臣下不应该硬抢。
可是,郤锜对于楚国为什么称王只是一语带过,尤其是批判并不强烈。
这并不是子庚沟通的成果,完全是晋国内部经过很激烈的争论,楼令首次表态就是要对周王室取而代之,再有晋君周的点头,形成了内部的共识。
达成这种共识的晋国君臣,他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知,也就是楼令提出取代周王室绝不是只说说,乃是完全会付之行动的一件事情。
这样一来,最为起码的事情就是几个卿位家族需要调整重心,一直为最终达成取代周王室而努力。
范氏、荀氏和邯郸氏绝对是大大松了一口。
因为晋国有了那样的目标,所有卿大夫一致认可,与达成盟约没有区别。
存在那种盟约,他们也就有了共同的目标。
某天晋国公室取代了周王室,在任晋君难道不应该论功行赏吗?届时他们这些最大的功臣,少不得裂土封侯啊!
有了那样的前景,不是有生死大仇的话,怎么都该消停吧?
所以,楼令直接讲出未来的目标之后,起码范氏和荀氏的危机感大半消除了。
当听众的列国君臣原本以为郤锜的用词会很犀利,乃至于将楚国的尊严践踏到泥里面,没有想到只是就事论事,尤其是某些事件上的用词比较温和。
齐君环大失所望地嘀咕道:“一点都不霸气啊。”
“大概是不想激怒楚国君臣吧。”国书随口应道。
高固则是说道:“很危险啊!”
“哦?”齐君环好奇地问道:“什么危险,谁危险?”
高固选择了沉默。
还能是谁危险?肯定是周王室啊。
同样是齐国的“守护”之一,高氏是姜姓的后裔,他们对待周王室的感情可以说比较复杂。
另一家齐国的“守护”国氏,他们是仰仗周天子才获得这种特殊地位,比起高氏需要更加尽责。
只不过,还是那一个问题,周王室自己不争气,外臣无外力可借,慢慢疏远是一定的事情。
拿国氏来说,好些姬姓诸侯都不拿周天子当一回事,他们肯定也要跟着改换立场,更加的重视齐国的利益。
郤锜说得差不多了。
在那期间,楚国君臣全程保持沉默。
没有反驳就是认下来,让列国君臣认清一个事实,最为起码就是楚国在当前无法抗衡晋国。
等郤锜做结尾,只要求楚国去掉王号,没有提到让楚君重新效忠周天子,现场出现了哗然之声。
“寡人无异议。”楚君招才不管谁哗然,他知道能够有这样的结果对于现阶段的楚国来说不算事情太糟糕。
晋君周扫了一眼出声的列国君臣,选择性进行了无视,开口说道:“那请楚君与寡人一同焚书?”
会盟嘛,肯定会摆上一个巨鼎,书写会盟的内容进行焚烧,以示禀告上苍。
楚君招很配合地站起来。
只是去掉王号,没有要求楚国之君效忠于谁,等于楚国仍旧可以自成体系。
这一点其实跟赵武主持的第二次“弭兵会盟”没有区别,也就是并未要求楚国重新效忠周天子。
那是历史上的晋国没有实力压服楚国,还是晋国故意没有提出那种要求呢?
知道历史上的晋悼公干了九合诸侯的事业,可以猜测晋国为什么不要求楚国重新效忠周天子了。
同时,历史上的晋国并没有成功让楚国去掉王号。
所以,这个历史版本的晋国起码做到让楚国去掉王号,算是在成就上超过原来的历史版本了。
晋君周带着楚君招布下会盟台,一同前去焚烧祷告文。
“楚国君臣的配合,令人意料不到啊!”士匄总觉得里面存在什么猫腻。
中行偃闻言问道:“这样不好吗?”
“我并没有觉得不好,只是……”士匄想了一下措词,继续说道:“只是他们略微争取就放弃纠缠拿回失地,这一点无比的不对劲。”
中行偃说道:“我们知道楚国只是暂时认输,日后绝对会反扑。”
所以说,那不能算是什么不对劲。
士匄当然知道那一点,补充说明:“他们很笃定我们会跟诸侯离心离德。”
“呵呵。”中行偃不是在冷笑,纯粹就是想笑。他笑了一小会,说道:“你看郤氏之主和楼氏之主在意吗?他们根本不在意。”
在之前,士匄并未太过关注郤锜和楼令的态度,得到提示回过神来,闷声说道:“那接下来就是进行大扩张了。”
在这一方面,范氏会比较吃亏。
主要是范氏到现在都没有彻底解决狄人的迹象,从赤狄抢到的地盘安稳度极差,很难有余力进行扩张。
“是啊,扩张。”中行偃近期就在思考荀氏应该在哪里扩张。
如果是非要封地相连的话,荀氏其实没有太好的扩张方向。
只是,当前大概也只有楼令不喜欢飞地,其他一家之主对此并不是太过排斥。
晋君周和楚君招在众人的见证下一块焚烧完祷告文书,他们携手重新回到会盟台的平台之上。
众人停下交谈,等着听一听晋君周和楚君招会不会再宣告什么事情。
楚君招没有什么话好说,他也将失落摆在脸上。
晋君周倒是很兴奋,只是努力克制着,没有将兴奋表现得太明显。
会盟台之上的风很大,绝对不适合用来举行宴会。
当然,会盟台压根不是举行宴会的地方,正事干完之后,不想受罪就该收场了。
晋君周也就讲了几句场面话,随后宣布挪个地方,大家一块吃吃喝喝。
因为这一次会盟存在太多诡异的地方,多数诸侯越到后面越是沉默,宴会之上的气氛并不热烈。
想通了很多事情的晋君周不再刻意在意诸侯的态度,态度的转变由不得一众诸侯多想,导致宴会上的气氛略显诡异。
晋国君臣面对那种诡异,脾气火爆的郤锜和郤至都没有任何表示。
那不是郤锜和郤至在压制脾气,他们现在看谁都是插标卖首之辈,只等着看哪一个人表现最特殊,事后会优先清算。
要说有什么值得开心,众诸侯想到的就是可算能够归国。
会盟对于晋国来说是圆满完成。
暂时看不到对列国有什么坏处。
不知道消息传到周王室那边,他们将会怎么看待。
有鉴于周王室现如今的实力,加上没有国家可以利用,他们超大概率就是选择装聋作哑。
不少明眼人,他们知道接下来的世道绝对不会因为楚国屈服,变得可以享受太平。
可是,能够看清楚现实的诸侯并不多,甚至说是极少数。
“接下来晋国不会频频召唤了吧?”不止一名诸侯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