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677章 哪来的消停?继续嗨!
热门推荐:
一万个我纵横诸天
睁眼变逃妻,高冷军汉红眼抓回
低等雌性爆红全星际
肥婆要休夫,养个玉面郎君夺天下
搬空国库,穿成三岁萌宝去流放
飞升失败后,我在星际直播带货
末日生存游戏?我靠捡垃圾当大佬
灵将之说
放弃当校草舔狗后,和京爷HE了
会盟举行完毕之后的第二天,楚君招并没有过多逗留直接回国,作为令尹的子庚倒是留了下来。
大多数人能够理解楚君招为什么不想多逗留。
说到底,无论是真是假,也不管楚国是不是在楚君招的治理下变差,反正就是楚国在楚君招当政期间被迫去掉了王号。
如果楚君招日后没有取得太辉煌的成就,他注定是要被钉上耻辱柱了。
不止公开进行认输,并且还丢了王号,只要接下来晋国不是仍旧持续打击楚国,对于楚国这个国家或各个家族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
毕竟,楚国不单单面临着来自晋国的压力,他们还碰上了一个非常爱偷袭的国家。
楚国强盛的阶段懒得理会吴国,认为顶多只是疥癣之疾。
轮到楚国衰弱下去,有吴国这么一个邻居就显得极其麻烦了。
楚国愿意对晋国服输,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吴国吸引了很大的仇恨。
晋国和楚国争霸了很多年,双方其实是保持了极大的克制,起码没有玩太脏的手段。
之前在东南一隅没有太大存在感的吴国,他们的国君寿梦先称王,随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偷袭楚国。
那是什么情况?楚国与晋国只是进行竞争,双方的手段大体上算是比较堂堂正正;从未被楚国放在眼里的吴国却是一再进行偷袭,尤其是在楚国试图对晋国扳回劣势及的阶段实施偷袭,能够想象到楚人会有多么恼火。
因此,楚国在接下来无疑问就是报复吴国了。
“吴军在得知楚军逼近后,他们会立刻逃跑吗?”士匄用的是‘逃跑’而不是‘撤退’的词汇。
郤锜立刻看向士匄,问道:“你想说什么?”
士匄“呃”了一声,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从做人的风格上来讲,郤锜的的确确是很容意引起他人的不适。
很多时候,郤锜真的不是刻意要针对谁,说得话让人听起来就是会感觉遭到针对了。
士匄跟郤锜成为同僚已经是好几年的时间,哪怕他了解郤锜的风格,讲实话还是会有些怒气。
当然了,士匄一怒之后,也只是一怒,并不会因此翻脸。
要翻脸的话,不止是士匄,好多人跟郤锜交流一次就该翻脸,不用等下一次。
“吴军会立刻撤退的。”楼令选择开口说话。
士匄为了缓解尴尬,看着楼令说道:“我觉得楚军会追击。”
楼令颔首道:“这样子的话,楚军极可能被吴军埋伏。”
“那是第几次了?”智罃问道。
晋国距离楚国和吴国都比较远,以往晋国无视了吴国,他们还真不知道吴军伏击了楚军几次,又是成功了多少次。
关于吴国君臣普遍不当人这一点,晋国君臣是遭遇吴君寿梦三次放鸽子才有了深刻的了解。
讲真话,中原的多数贵族,他们真的没有见识过像是吴国君臣这样的做事风格。
狄人、戎人、夷人、蛮人以及各种杂胡,他们可能是吃了教训,反正做事极力往列国的风格靠。
另外,作为晋国死敌的秦国,两国互相不讲究邦交礼仪是出于历史原因。
晋国可从来没有的罪过吴国,乃至于晋国对吴国的善意很大。
固然是因为晋国出于找楚国不痛快的因素才想接触吴国,可是豪横起来的晋国已经很久没有主动对某个国家释放善意,换来的却是吴国的一再羞辱。
面对这种情况,别说是作为天下霸主的晋国,换成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接受。
郤锜坐上中军将的位置后,得益于楼令的帮忙谋划与各种执行,可以说就没有让郤锜受过太大的气,甚至晋国也取得了远超原版本历史的成绩。
人要是过得太顺利,大概会一点小瑕疵都不会容许存在。
吴国连续三次羞辱晋国,无疑会让郤锜产生极大的受辱感。
所以了,正式举行会盟之前,郤锜已经强调必须讨伐吴国,严厉惩戒吴国对晋国的不尊重。
对此,没有卿大夫认为有什么不对,肯定是秉承支持的态度。
不独郤锜觉得受到了吴国的羞辱,晋国权贵有一个算一个都应该产生那种感觉。
有问题的地方在于,吴国正在与楚国交战,并且晋国君臣依然认为楚国才是最大的威胁,当即进行讨伐的时机可能选得不是那么恰当。
恰是惩戒吴国是一种政治正确,在郤锜明确表态之后,谁敢明确反对就要查一查祖宗十八代了。
不能明确反对,几位卿大夫的聊天不是纯粹闲聊,有些话摆明就是说给郤锜听。
由于郤锜全程面无表情,天晓得有没有听进去,又是听进去了多少。
因为认定楼令劝郤锜有用的关系,导致其他卿大夫对楼令没有劝告感到郁闷。
楼令猜测自己劝了会有效果,只是做人不能这样。
做人一旦仗着他人的信任,什么事都要插一脚,翻车的概率会无限大。
再者说了,晋国确实是需要对吴国实施讨伐,真的面对多次折辱而无动于衷,国家的尊严何在,其他国家如何来看待晋国?
“今年不讨伐,未来也会讨伐。不如趁就在南方将事情办了。”楼令心想。
假设今年不对吴国实施讨伐,以郤锜的性格一定会在来年再次召集军团南下,岂不是明年又要折腾一次?
楼令很不明白一点,其余卿大夫应该了解郤锜才对,怎么会出现不想将事情顺道办了的想法呢。
“主要是累啊!”智罃在会议结束后,讲了这个缘由。
在场的士匄和士鲂苦笑附和。
同样在场的郤至也附和:“连续好几年没有好好休息,尤其是连续四年出兵南下,确实是很累人。”
作为郤氏小宗的温氏之主,说这样的话合适吗?
只不过,那真的是一件事实。
过去的五年之内,晋国每一年都有大动作,其中三次出动四个军团。
真别以为担任军团的主将和军佐只光享受了相关的权益,每一次出征需要负责的事项简直是多到吓人。
这么说吧?多数人管十个人就会显得很是手忙脚乱,一旦需要管理的对象超过百人干脆就放弃挣扎。这还是平时,遇到特殊状况,例如出征期间,状况会显得更加不堪。
大兵团的指挥官并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够担任,后勤上的协调首先就琐碎得足够让人崩溃,别说进入战时状态还需要应对敌军。
其他不提,除非是没心没肺的乐子人,要不然光是可能战败所产生的精神压力,其实就可以将一个人从意志层面给压垮了。
在目下的体制之中,相当的兵力是自己家族来出,哪一名指挥官敢不当一回事?
所以了,起码在春秋时期,丢下一整支军队逃跑的指挥官真不多见。
“多数诸侯已经向君上请示想要离去,以齐君和卫君的意愿最为强烈。”郤至说道。
楼令说道:“宋君倒是按捺得住。”
起先没有多想的人,一听露出了然的表情。
齐国君臣着急回去,他们是担心时间拖得越久,越有可能让事情生变。
要是晋国反悔不让齐国讨伐莱国,对于他们来讲可能跟天塌了差不多。
并非是齐国没有实力讨伐莱国,而是齐国能不能讨伐莱国是由晋国来决定。
如果晋国不允许的话,即便齐国很轻易地占领莱国全境,甚至将莱国之君以及贵族杀光,只要晋国选择进行干涉,信不信莱国可以原地复活,乃至于齐国非但无法扩增疆域,相反是齐国的疆域缩小和实力大损。
类似的现象在任何时代都存在,一直以来都是由霸主来决定多数国家的疆域划分,甚至可以决定哪个国家不得安生。充分将绝大多数的国家囊括进来,他们不存在绝对完整的自主权给摆在了明处。
齐国得到了晋国的默许,他们愿意承担风险对莱国实施吞并。
卫国和宋国则是得到来自晋国的允许,他们可以攻占郑国东部区域。
那么,卫国和宋国肯定想要趁着楚国屈服对郑国君臣造成的打击和压力,抓住这个良好的机会,尽可能攻占郑国更多的城池和土地了。
“卫国和宋国最好知道分寸。”郤至所指的事情是,卫国和宋国别贪心不足想要攻占郑国的‘制田’。
郑国目前的精华部分就是以“制田”为核心的农业区,任是哪个国家能够抢到手都将极大增加粮食的出产量。
要是卫国或宋国占领“制田”的话,他们能够进行良好消化,很快就会有实力角逐一流强国的地位了。
为什么拥有“制田”的郑国却变成现在那副鬼样子?因为晋国和楚国轮流殴打郑国已经有数十年之久。
遭到晋国和楚国轮流蹂躏了数十年的郑国还能够保存实力,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制田”这个在当前很优良的产粮区啊!
士匄眼眸里维持了一段时间的贪婪,掩饰之后笑着说道:“我倒是很期待卫国不知轻重。”
心生贪婪其实就对了,没有人对“制田”会不感到贪婪。
郤至怪怪地看了士匄一眼,有些话到了嘴边没有讲出来。
晋国真的吞并郑国,即便是郤氏拥有“温”地,他们一样会谋求获得“制田”。
“一旦拿到了手,保证获得最大的分配比例,再帮令多占一些。”郤至懒得猜测士匄有什么想法,心里打定了那样的主意。
那是郤至知道“制田”不可能全部归于郤氏,到时候一定是切割分配给几个卿位家族。
真要是郤氏可以完全拥有?什么毛病才会让郤至舍得切割给楼氏。
士匄希望卫国不知好歹,只要卫国敢不知好歹,要提前上演什么叫“怀璧其罪”了。
没有匹配的实力,敢于拥有好东西,跟孩童揣金行走于闹事有什么区别呢?
郤至一琢磨,说道:“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啊。”
卫国真的占领“制田”的话,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宋国,两国就将从友好走向对立。
宋国现阶段跟卫国的关系很好,根本原因是他们对郑国的共同敌视,两国在其它方面的利益冲突上并不少。
“我现在倒是盼着卫国攻占‘制田’,再跟宋国发生争夺了。”郤至说道。
士匄“哈哈”笑了几声,说道:“得看卫卿能不能制止卫君胡闹。”
这一下,楼令没有忍住,随之“哈哈”大笑起来。
在卫国当庙堂之臣是一件风险大又辛苦的差事。
所谓的风险大,指的事情是总有卫国之君或储君瞎胡闹,经常牵连到一大批人。
辛苦说起来就更简单了,他们不但要处理好国家的大小事,并且要肩负起看管国君的任务。
说到卫国,话题也就歪掉,不少卿大夫开始当起了乐子人。
智罃先是看出几位同僚在打什么主意,又眼见着他们当起了乐子人,内心不由变得极度苦涩。
一想到智氏的私军未来不知道要在楚国西北部驻扎多久,智罃就完全变成苦瓜脸了。
荀氏就算是获得“制田”的分配,反正不会有智氏的份,超大概率会被中行偃分给中行氏。
要是晋国开始针对卫国,无论是获得了什么,恐怕一样没有智氏的份。
本就不强大的智氏需要在楚国西北部驻军?治下够资格纳赋的人不需要缴税,出动了“羡”让封地的劳动力减少和增加后勤负担,对于智罃来讲简直就是噩耗。
能够让智罃心里好受一些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智朔的病情没有继续恶化。
听取了楼令建议而让智朔的病情得到缓解,很难不让智罃奢求更多,例如开始奢望起了楼氏的医匠能够找到救治智朔病情的方法。
但凡智朔的病能治,一定不会再让智罃继续颓废下去,乃至于智罃会爆发出更多更大的拼搏意志。
“朔的病,有办法了吗?”智罃凑到楼令边上,带着殷切期盼进行低声询问。
楼令本来还在笑,被问得内心极度无奈,压低声音答道:“医匠们十分努力了。”
还在努力?那就是暂时没有成果,或是成果有限。
智罃每一次见面就会询问,搞得楼令都不大敢主动找智罃社交了。
其实,楼令挺担忧要是找不到治愈的办法,带着希望的智罃会就此恨上楼氏。
以为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吗?答案是会,并且概率很大。
要是完全没有办法,智罃就该认命。
有了希望,哪怕只是一丝,知道对智罃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吗?
这样一来,一丝希望在智罃这里就会被无限放大。
怀揣希望的人,他们一旦希望破灭,原先带着多大的希望就将变得有多么绝望。
人要是处在绝望的状态中几乎没有道理可讲,看到谁都想抱着一起死,导致曾经谁给予了希望,很难不吸引怨恨值。
楼令知道智罃目前最大的执念是什么,更清楚避无可避。
楼氏的主母出自智氏,她是智罃的同胞妹妹,也是智朔的姑姑。
没有以上的关系,单纯就因为智罃是卿大夫,知道楼氏的医术高超,就算楼氏明白又清楚的告知无法治智朔的病,以为智罃很容易就会放弃吗?
注定要发生接触,区别不过是智氏与楼氏没有亲戚关系,将导致智罃显得更为低声下气一些而已。
那是楼令让家族寻求专研医术,决定了智罃会寻求来自楼氏帮助会建立的事实。
别说楼令不知道智朔有那种病,即便是事先知情,不可能说就让家族放弃专研医术啊。
楼令与智罃走到一旁低声交谈,很难不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
他们其实知道智朔的情况,也感到万分的同情。
只不过,他们最多也就只是同情,非必要的情况下没有其它了。
什么叫非必要?其实就是取决于有没有用得上智氏的地方,来决定同情之外做一些什么事情。
“曾经的第一才子已经是令狐之主,第二才子却……”郤至说得满脸唏嘘。
士匄和士鲂默然。
应该说楼令魂穿的时间比较晚,没有见识到智朔与魏相的争奇斗艳。
两人竞争晋国第一才子最激烈的时候,很难分得出一个高下,发生了不少的趣事,到至今都还被人津津乐道。
在智罃获得卿位之后,两位才子的竞争已经停止。
为什么停止?简单因为智罃成了卿大夫,魏相与智朔的地位差距一下子有了鸿沟。
而魏相的老爹魏锜在“邲之战”可不止是害得晋军战败,不是楼令解救的话,智罃都被楚军给俘虏了。
虽然魏相与智朔的竞争停止,但是魏相后来出使秦廷写了《绝秦书》,仍旧让魏相摘取了晋国第一才子的称号。
后面,智朔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输得心服口服,倒是让两人的竞争成了美谈,不是以结仇的方式最终落下帷幕。
楼令与智罃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落座。
众人接着稍微聊了一会,随后一起前去参加晋君周举办的宴会。
这些天,晋君周每一天都会举行宴会。
晋国与楚国的争霸,以楚国认输并且去掉王号,看似出现了结果。
功绩是在晋君周当政时期达成,不显摆是绝对不可能的。
面对晋君周的一再显摆,诸侯要表现出绝对的配合,一点都不敢露出负面的情绪。
毕竟,楚国那可是公开认输,尤其还是以会盟的形式去掉王号。
任是哪一位君主取得那般成就,之前或以后干什么,少不得在史书上以明君的概括扬名于后世。
当然了,那是建立在楚国足够强大的前提之下。
凡事都要进行对比,对吧?
攻灭万乘之国,取得这样成就的国家一定很牛逼。
要是万乘之国灭掉一个全国军队最多两三千的国家,很难让人觉得能够有多么厉害。
一个强国慎重其事地消灭占据一个村庄称王称帝的势力,传出去则是会成为笑话。
吴君寿梦虽然也进行了称王,但是碍于他统治期间的吴国也就那样。无论吴国遭到谁的针对被迫去掉王号,功绩的份量就会显得比较一般了。
在这一次宴会上,有多名诸侯看晋国君臣高兴,再一次请求率军归国。
晋君周将郤锜和楼令一块召唤过来,问道:“接下来惩戒吴国,需要让诸侯率军参与吗?”
作为中军将的郤锜,他必须得到尊重。
捎带上楼令,完全是因为晋国的重大抉择都有楼令参与,尤其是绝大多数的军事行动方面由楼令来策划与部署。
“用得上吗?”郤锜问楼令。
惩戒吴国啊?吴国绝不可能选择跟晋军正面交锋,一定会利用地形进行周旋或是玩战争艺术。
楼令倒是有心继续消耗列国的国力,只是并非堂堂正正的交战方式,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一再故意让列国的军队去送?那样会显得晋国高层很无能,也太容易让列国君臣看出来了。
所以,楼令摇头说道:“不用。”
郤锜立刻对晋君周说道:“不带了。”
多数国家,他们只配充当啦啦队。
晋国带上他们除了壮声势之外,参与的国家够多,怎么也可以表示正义性。
总不至于那些国家参与进来,然后大肆宣扬非正义吧?所以知道用处不大,没有消耗国力的价值,晋国还是很爱喊来凑热闹。
晋君周也不等郤锜和楼令回去落座,当场给了一众请求归国的诸侯答复,表示想回去可以回去了。
得到想要的结果,一众诸侯脸上可算是有了真心诚意的笑容,宴会的气氛开始欢乐起来。
“刚才孙林父特别过来,说是他会率军留下来继续配合我们作战。”郤至等郤锜和楼令回去坐下,讲了这么一句话。
郤锜问道:“还有其他人愿意率军留下吗?”
“还有一个华元。”郤至说道。
郤锜又继续问:“没了?”
真没了。
这几年晋国一直折腾列国,最过分的时候是一年召开两次会盟,搅得好多君臣没有办成本国的一件事情。
他们哪怕是不想干正事,真心不想被晋国君臣继续带着满世界溜着玩,心心念念可以摆烂一段时间。
那么就是孙林父和华元自愿率军留下,其他国家的军队都会随着本国君臣回去。
“要不要向吴国宣战啊?”郤至纠结这个问题很久了。
是啊,晋国要不要向吴国宣战呢?
宣战的话,好像是太看得起吴国。
可是,不宣战就打,好像不合适?
大多数人能够理解楚君招为什么不想多逗留。
说到底,无论是真是假,也不管楚国是不是在楚君招的治理下变差,反正就是楚国在楚君招当政期间被迫去掉了王号。
如果楚君招日后没有取得太辉煌的成就,他注定是要被钉上耻辱柱了。
不止公开进行认输,并且还丢了王号,只要接下来晋国不是仍旧持续打击楚国,对于楚国这个国家或各个家族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
毕竟,楚国不单单面临着来自晋国的压力,他们还碰上了一个非常爱偷袭的国家。
楚国强盛的阶段懒得理会吴国,认为顶多只是疥癣之疾。
轮到楚国衰弱下去,有吴国这么一个邻居就显得极其麻烦了。
楚国愿意对晋国服输,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吴国吸引了很大的仇恨。
晋国和楚国争霸了很多年,双方其实是保持了极大的克制,起码没有玩太脏的手段。
之前在东南一隅没有太大存在感的吴国,他们的国君寿梦先称王,随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偷袭楚国。
那是什么情况?楚国与晋国只是进行竞争,双方的手段大体上算是比较堂堂正正;从未被楚国放在眼里的吴国却是一再进行偷袭,尤其是在楚国试图对晋国扳回劣势及的阶段实施偷袭,能够想象到楚人会有多么恼火。
因此,楚国在接下来无疑问就是报复吴国了。
“吴军在得知楚军逼近后,他们会立刻逃跑吗?”士匄用的是‘逃跑’而不是‘撤退’的词汇。
郤锜立刻看向士匄,问道:“你想说什么?”
士匄“呃”了一声,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从做人的风格上来讲,郤锜的的确确是很容意引起他人的不适。
很多时候,郤锜真的不是刻意要针对谁,说得话让人听起来就是会感觉遭到针对了。
士匄跟郤锜成为同僚已经是好几年的时间,哪怕他了解郤锜的风格,讲实话还是会有些怒气。
当然了,士匄一怒之后,也只是一怒,并不会因此翻脸。
要翻脸的话,不止是士匄,好多人跟郤锜交流一次就该翻脸,不用等下一次。
“吴军会立刻撤退的。”楼令选择开口说话。
士匄为了缓解尴尬,看着楼令说道:“我觉得楚军会追击。”
楼令颔首道:“这样子的话,楚军极可能被吴军埋伏。”
“那是第几次了?”智罃问道。
晋国距离楚国和吴国都比较远,以往晋国无视了吴国,他们还真不知道吴军伏击了楚军几次,又是成功了多少次。
关于吴国君臣普遍不当人这一点,晋国君臣是遭遇吴君寿梦三次放鸽子才有了深刻的了解。
讲真话,中原的多数贵族,他们真的没有见识过像是吴国君臣这样的做事风格。
狄人、戎人、夷人、蛮人以及各种杂胡,他们可能是吃了教训,反正做事极力往列国的风格靠。
另外,作为晋国死敌的秦国,两国互相不讲究邦交礼仪是出于历史原因。
晋国可从来没有的罪过吴国,乃至于晋国对吴国的善意很大。
固然是因为晋国出于找楚国不痛快的因素才想接触吴国,可是豪横起来的晋国已经很久没有主动对某个国家释放善意,换来的却是吴国的一再羞辱。
面对这种情况,别说是作为天下霸主的晋国,换成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接受。
郤锜坐上中军将的位置后,得益于楼令的帮忙谋划与各种执行,可以说就没有让郤锜受过太大的气,甚至晋国也取得了远超原版本历史的成绩。
人要是过得太顺利,大概会一点小瑕疵都不会容许存在。
吴国连续三次羞辱晋国,无疑会让郤锜产生极大的受辱感。
所以了,正式举行会盟之前,郤锜已经强调必须讨伐吴国,严厉惩戒吴国对晋国的不尊重。
对此,没有卿大夫认为有什么不对,肯定是秉承支持的态度。
不独郤锜觉得受到了吴国的羞辱,晋国权贵有一个算一个都应该产生那种感觉。
有问题的地方在于,吴国正在与楚国交战,并且晋国君臣依然认为楚国才是最大的威胁,当即进行讨伐的时机可能选得不是那么恰当。
恰是惩戒吴国是一种政治正确,在郤锜明确表态之后,谁敢明确反对就要查一查祖宗十八代了。
不能明确反对,几位卿大夫的聊天不是纯粹闲聊,有些话摆明就是说给郤锜听。
由于郤锜全程面无表情,天晓得有没有听进去,又是听进去了多少。
因为认定楼令劝郤锜有用的关系,导致其他卿大夫对楼令没有劝告感到郁闷。
楼令猜测自己劝了会有效果,只是做人不能这样。
做人一旦仗着他人的信任,什么事都要插一脚,翻车的概率会无限大。
再者说了,晋国确实是需要对吴国实施讨伐,真的面对多次折辱而无动于衷,国家的尊严何在,其他国家如何来看待晋国?
“今年不讨伐,未来也会讨伐。不如趁就在南方将事情办了。”楼令心想。
假设今年不对吴国实施讨伐,以郤锜的性格一定会在来年再次召集军团南下,岂不是明年又要折腾一次?
楼令很不明白一点,其余卿大夫应该了解郤锜才对,怎么会出现不想将事情顺道办了的想法呢。
“主要是累啊!”智罃在会议结束后,讲了这个缘由。
在场的士匄和士鲂苦笑附和。
同样在场的郤至也附和:“连续好几年没有好好休息,尤其是连续四年出兵南下,确实是很累人。”
作为郤氏小宗的温氏之主,说这样的话合适吗?
只不过,那真的是一件事实。
过去的五年之内,晋国每一年都有大动作,其中三次出动四个军团。
真别以为担任军团的主将和军佐只光享受了相关的权益,每一次出征需要负责的事项简直是多到吓人。
这么说吧?多数人管十个人就会显得很是手忙脚乱,一旦需要管理的对象超过百人干脆就放弃挣扎。这还是平时,遇到特殊状况,例如出征期间,状况会显得更加不堪。
大兵团的指挥官并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够担任,后勤上的协调首先就琐碎得足够让人崩溃,别说进入战时状态还需要应对敌军。
其他不提,除非是没心没肺的乐子人,要不然光是可能战败所产生的精神压力,其实就可以将一个人从意志层面给压垮了。
在目下的体制之中,相当的兵力是自己家族来出,哪一名指挥官敢不当一回事?
所以了,起码在春秋时期,丢下一整支军队逃跑的指挥官真不多见。
“多数诸侯已经向君上请示想要离去,以齐君和卫君的意愿最为强烈。”郤至说道。
楼令说道:“宋君倒是按捺得住。”
起先没有多想的人,一听露出了然的表情。
齐国君臣着急回去,他们是担心时间拖得越久,越有可能让事情生变。
要是晋国反悔不让齐国讨伐莱国,对于他们来讲可能跟天塌了差不多。
并非是齐国没有实力讨伐莱国,而是齐国能不能讨伐莱国是由晋国来决定。
如果晋国不允许的话,即便齐国很轻易地占领莱国全境,甚至将莱国之君以及贵族杀光,只要晋国选择进行干涉,信不信莱国可以原地复活,乃至于齐国非但无法扩增疆域,相反是齐国的疆域缩小和实力大损。
类似的现象在任何时代都存在,一直以来都是由霸主来决定多数国家的疆域划分,甚至可以决定哪个国家不得安生。充分将绝大多数的国家囊括进来,他们不存在绝对完整的自主权给摆在了明处。
齐国得到了晋国的默许,他们愿意承担风险对莱国实施吞并。
卫国和宋国则是得到来自晋国的允许,他们可以攻占郑国东部区域。
那么,卫国和宋国肯定想要趁着楚国屈服对郑国君臣造成的打击和压力,抓住这个良好的机会,尽可能攻占郑国更多的城池和土地了。
“卫国和宋国最好知道分寸。”郤至所指的事情是,卫国和宋国别贪心不足想要攻占郑国的‘制田’。
郑国目前的精华部分就是以“制田”为核心的农业区,任是哪个国家能够抢到手都将极大增加粮食的出产量。
要是卫国或宋国占领“制田”的话,他们能够进行良好消化,很快就会有实力角逐一流强国的地位了。
为什么拥有“制田”的郑国却变成现在那副鬼样子?因为晋国和楚国轮流殴打郑国已经有数十年之久。
遭到晋国和楚国轮流蹂躏了数十年的郑国还能够保存实力,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制田”这个在当前很优良的产粮区啊!
士匄眼眸里维持了一段时间的贪婪,掩饰之后笑着说道:“我倒是很期待卫国不知轻重。”
心生贪婪其实就对了,没有人对“制田”会不感到贪婪。
郤至怪怪地看了士匄一眼,有些话到了嘴边没有讲出来。
晋国真的吞并郑国,即便是郤氏拥有“温”地,他们一样会谋求获得“制田”。
“一旦拿到了手,保证获得最大的分配比例,再帮令多占一些。”郤至懒得猜测士匄有什么想法,心里打定了那样的主意。
那是郤至知道“制田”不可能全部归于郤氏,到时候一定是切割分配给几个卿位家族。
真要是郤氏可以完全拥有?什么毛病才会让郤至舍得切割给楼氏。
士匄希望卫国不知好歹,只要卫国敢不知好歹,要提前上演什么叫“怀璧其罪”了。
没有匹配的实力,敢于拥有好东西,跟孩童揣金行走于闹事有什么区别呢?
郤至一琢磨,说道:“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啊。”
卫国真的占领“制田”的话,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宋国,两国就将从友好走向对立。
宋国现阶段跟卫国的关系很好,根本原因是他们对郑国的共同敌视,两国在其它方面的利益冲突上并不少。
“我现在倒是盼着卫国攻占‘制田’,再跟宋国发生争夺了。”郤至说道。
士匄“哈哈”笑了几声,说道:“得看卫卿能不能制止卫君胡闹。”
这一下,楼令没有忍住,随之“哈哈”大笑起来。
在卫国当庙堂之臣是一件风险大又辛苦的差事。
所谓的风险大,指的事情是总有卫国之君或储君瞎胡闹,经常牵连到一大批人。
辛苦说起来就更简单了,他们不但要处理好国家的大小事,并且要肩负起看管国君的任务。
说到卫国,话题也就歪掉,不少卿大夫开始当起了乐子人。
智罃先是看出几位同僚在打什么主意,又眼见着他们当起了乐子人,内心不由变得极度苦涩。
一想到智氏的私军未来不知道要在楚国西北部驻扎多久,智罃就完全变成苦瓜脸了。
荀氏就算是获得“制田”的分配,反正不会有智氏的份,超大概率会被中行偃分给中行氏。
要是晋国开始针对卫国,无论是获得了什么,恐怕一样没有智氏的份。
本就不强大的智氏需要在楚国西北部驻军?治下够资格纳赋的人不需要缴税,出动了“羡”让封地的劳动力减少和增加后勤负担,对于智罃来讲简直就是噩耗。
能够让智罃心里好受一些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智朔的病情没有继续恶化。
听取了楼令建议而让智朔的病情得到缓解,很难不让智罃奢求更多,例如开始奢望起了楼氏的医匠能够找到救治智朔病情的方法。
但凡智朔的病能治,一定不会再让智罃继续颓废下去,乃至于智罃会爆发出更多更大的拼搏意志。
“朔的病,有办法了吗?”智罃凑到楼令边上,带着殷切期盼进行低声询问。
楼令本来还在笑,被问得内心极度无奈,压低声音答道:“医匠们十分努力了。”
还在努力?那就是暂时没有成果,或是成果有限。
智罃每一次见面就会询问,搞得楼令都不大敢主动找智罃社交了。
其实,楼令挺担忧要是找不到治愈的办法,带着希望的智罃会就此恨上楼氏。
以为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吗?答案是会,并且概率很大。
要是完全没有办法,智罃就该认命。
有了希望,哪怕只是一丝,知道对智罃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吗?
这样一来,一丝希望在智罃这里就会被无限放大。
怀揣希望的人,他们一旦希望破灭,原先带着多大的希望就将变得有多么绝望。
人要是处在绝望的状态中几乎没有道理可讲,看到谁都想抱着一起死,导致曾经谁给予了希望,很难不吸引怨恨值。
楼令知道智罃目前最大的执念是什么,更清楚避无可避。
楼氏的主母出自智氏,她是智罃的同胞妹妹,也是智朔的姑姑。
没有以上的关系,单纯就因为智罃是卿大夫,知道楼氏的医术高超,就算楼氏明白又清楚的告知无法治智朔的病,以为智罃很容易就会放弃吗?
注定要发生接触,区别不过是智氏与楼氏没有亲戚关系,将导致智罃显得更为低声下气一些而已。
那是楼令让家族寻求专研医术,决定了智罃会寻求来自楼氏帮助会建立的事实。
别说楼令不知道智朔有那种病,即便是事先知情,不可能说就让家族放弃专研医术啊。
楼令与智罃走到一旁低声交谈,很难不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
他们其实知道智朔的情况,也感到万分的同情。
只不过,他们最多也就只是同情,非必要的情况下没有其它了。
什么叫非必要?其实就是取决于有没有用得上智氏的地方,来决定同情之外做一些什么事情。
“曾经的第一才子已经是令狐之主,第二才子却……”郤至说得满脸唏嘘。
士匄和士鲂默然。
应该说楼令魂穿的时间比较晚,没有见识到智朔与魏相的争奇斗艳。
两人竞争晋国第一才子最激烈的时候,很难分得出一个高下,发生了不少的趣事,到至今都还被人津津乐道。
在智罃获得卿位之后,两位才子的竞争已经停止。
为什么停止?简单因为智罃成了卿大夫,魏相与智朔的地位差距一下子有了鸿沟。
而魏相的老爹魏锜在“邲之战”可不止是害得晋军战败,不是楼令解救的话,智罃都被楚军给俘虏了。
虽然魏相与智朔的竞争停止,但是魏相后来出使秦廷写了《绝秦书》,仍旧让魏相摘取了晋国第一才子的称号。
后面,智朔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输得心服口服,倒是让两人的竞争成了美谈,不是以结仇的方式最终落下帷幕。
楼令与智罃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落座。
众人接着稍微聊了一会,随后一起前去参加晋君周举办的宴会。
这些天,晋君周每一天都会举行宴会。
晋国与楚国的争霸,以楚国认输并且去掉王号,看似出现了结果。
功绩是在晋君周当政时期达成,不显摆是绝对不可能的。
面对晋君周的一再显摆,诸侯要表现出绝对的配合,一点都不敢露出负面的情绪。
毕竟,楚国那可是公开认输,尤其还是以会盟的形式去掉王号。
任是哪一位君主取得那般成就,之前或以后干什么,少不得在史书上以明君的概括扬名于后世。
当然了,那是建立在楚国足够强大的前提之下。
凡事都要进行对比,对吧?
攻灭万乘之国,取得这样成就的国家一定很牛逼。
要是万乘之国灭掉一个全国军队最多两三千的国家,很难让人觉得能够有多么厉害。
一个强国慎重其事地消灭占据一个村庄称王称帝的势力,传出去则是会成为笑话。
吴君寿梦虽然也进行了称王,但是碍于他统治期间的吴国也就那样。无论吴国遭到谁的针对被迫去掉王号,功绩的份量就会显得比较一般了。
在这一次宴会上,有多名诸侯看晋国君臣高兴,再一次请求率军归国。
晋君周将郤锜和楼令一块召唤过来,问道:“接下来惩戒吴国,需要让诸侯率军参与吗?”
作为中军将的郤锜,他必须得到尊重。
捎带上楼令,完全是因为晋国的重大抉择都有楼令参与,尤其是绝大多数的军事行动方面由楼令来策划与部署。
“用得上吗?”郤锜问楼令。
惩戒吴国啊?吴国绝不可能选择跟晋军正面交锋,一定会利用地形进行周旋或是玩战争艺术。
楼令倒是有心继续消耗列国的国力,只是并非堂堂正正的交战方式,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一再故意让列国的军队去送?那样会显得晋国高层很无能,也太容易让列国君臣看出来了。
所以,楼令摇头说道:“不用。”
郤锜立刻对晋君周说道:“不带了。”
多数国家,他们只配充当啦啦队。
晋国带上他们除了壮声势之外,参与的国家够多,怎么也可以表示正义性。
总不至于那些国家参与进来,然后大肆宣扬非正义吧?所以知道用处不大,没有消耗国力的价值,晋国还是很爱喊来凑热闹。
晋君周也不等郤锜和楼令回去落座,当场给了一众请求归国的诸侯答复,表示想回去可以回去了。
得到想要的结果,一众诸侯脸上可算是有了真心诚意的笑容,宴会的气氛开始欢乐起来。
“刚才孙林父特别过来,说是他会率军留下来继续配合我们作战。”郤至等郤锜和楼令回去坐下,讲了这么一句话。
郤锜问道:“还有其他人愿意率军留下吗?”
“还有一个华元。”郤至说道。
郤锜又继续问:“没了?”
真没了。
这几年晋国一直折腾列国,最过分的时候是一年召开两次会盟,搅得好多君臣没有办成本国的一件事情。
他们哪怕是不想干正事,真心不想被晋国君臣继续带着满世界溜着玩,心心念念可以摆烂一段时间。
那么就是孙林父和华元自愿率军留下,其他国家的军队都会随着本国君臣回去。
“要不要向吴国宣战啊?”郤至纠结这个问题很久了。
是啊,晋国要不要向吴国宣战呢?
宣战的话,好像是太看得起吴国。
可是,不宣战就打,好像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