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河山 第二百三十三章 渔樵问对
热门推荐:
搬运末日科技!开局上交可控核聚
全球觉醒:开局加入聊天群
穿成农家女:美男陪我一起来种地
傻了吧?我才是幕后疯批大反派
沟壑出路
熟练度固定100,我无敌了!
夺回身体后,开局催眠京圈太子爷
末日之神秘救赎
被迫参加恋综,结果成了天王
事实上,大定这边对女真人的勇猛是喜闻乐见的,如是评价:
“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
要评价女真人真实的战斗力,显然还是他们的老对手契丹人最有资格。而辽金之间爆发的第一场战斗,便使得“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传遍了整个契丹:
“辽都统萧糺里、副都统挞不野将步骑十万会于鸭子河北。完颜阿骨打自将击之。未至鸭子河,既夜,太祖方就枕,若有扶其首者三,寤而起,曰:‘神明警我也!’即鸣鼓举燧而行。黎明及河,辽兵方坏凌道,选壮士十辈击走之。大军继进,遂登岸。甲士三千七百,至者才三之一。俄与敌遇于出河店,会大风起,尘埃蔽天,乘风势击之,辽兵溃。逐至斡论泺,杀获首虏及车马甲兵珍玩不可胜计,遍赐官属将士,燕犒弥日。辽人尝言女直兵若满万则不可敌,至是始满万云。”
其后辽天祚帝遍起倾国之兵,号称七十万伐金,完颜阿骨打明知寡不敌众,仍锐意迎战,以二万骑兵大破辽兵于护步达冈。此战契丹人遗尸枕藉达百余里,女真人缴获的军资器仗、牛羊马匹不计其数,天祚帝弃军而逃,一昼夜疾奔五百里才躲过一劫。
高永昌被斩杀后,后辽的东京州县,以及南路熟女真部,陆续投降了金国。金主完颜阿骨打任命斡鲁为南路都统,知东京事。
辽主天祚帝耶律延禧听说东京陷落,非常惊慌,于是任命耶律淳为都元帅,招辽东人为兵,组建怨军。原来金国兴起后,辽东的辽国贵族和辽军纷纷逃亡。辽东百姓沦为难民,饱受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之苦。为了求生计,他们纷纷投靠军队。表面上,投军的辽东百姓怨恨金军入侵辽东、烧杀抢掠,所以耶律淳把这支军队称为怨军。怨军共有八营,二万八千多人。另有五千名禁军、两千名武勇军。天祚帝让渤海铁州人郭药师等为军队统领。耶律淳率领怨军,准备讨伐金国。
女真人虽然勇猛,在大定看来,却不一定打得过底子更厚的后辽。反正让他们打好了,北方越乱对大定越有好处。
有少部分人甚至在遐想,女真人若是灭了后辽,大定应与其结盟共同对付北燕,前后夹击使其腹背受敌,打下燕国后可瓜分其领土,“燕云十六州”可收复也,不负祖宗所托。
瞧,大燕人不也坐山观虎斗嘛,根本没想过助当年同气连枝的“家人”耶律氏一把,不晓得“安内须先攘外”,且坐视后辽被一口口蚕食呢。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咱大定既要做黄雀,更要做渔翁。
嗯,这种想法硬是要得,高瞻远瞩哪。
冯过表示敬服,想来不用多久,大定皇帝及若干重臣便会这么做的,至于结果嘛……且让时间去证明对错。
这二日闲来无事,他又捣鼓起笔墨来,这回瞄准的是《渔樵问对》,注意,并非古琴曲“渔樵问答”。
只用了一天,数千字的文章便写成了,第一个读者是陈亮。
读罢,陈亮掩卷长叹:“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此天下奇书也。真不知你脑子里究竟装了多少奇思妙想。”
冯过解释道:“近来多读康节先生轶事,又听小宛弹唱‘渔樵问答’,心下有感,乃提笔记之,一家之言罢了。”
陈亮手指虚虚的点了点冯过,却是说不出话来,“一家之言”?要不要这么打击人哪。
“康节先生”即邵雍,字尧夫,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理学五子”。
邵雍从小爱好读书,除了儒家经典,什么医卜星象、算数农学等等,啥书也读,是一个读书狂。但是教书先生却看不上他,因为作为儒生的教书先生,不能容忍他学习儒学之外的东西。邵雍胸怀大志,希望游历天下,洞察人间,不希望入朝为官,所以被教书先生赶出了学堂。十六岁那年,邵雍背上行囊,跋山涉水,游历人间。
他读《易经》三十年,基本生活靠好友司马光接济,勉强度日。在《梅花易数》一书中池写到:“冬不炉,夏不扇。盖心于《易》,忘乎其为寒暑也”,足见读易三十年的艰辛和学易的感受。
仁宗皇佑元年冬日的一天,在洛阳城的一个梅园里面,有一群地位显赫的人正在观赏梅花,这些人中有当朝首辅富弼、司马光等等。其中有一位与众不同,麻衣草鞋、竹杖酒壶,器宇非凡、仪态大方。高官毕恭毕敬,众星捧月一样围绕着这个人缓缓前行。
人群走到梅花树下,这个人抬头观望,树梢两只麻雀在争夺一支梅花,忽然双双坠地。司马光和其他人对视了一眼,小心翼翼的问道:“敢问先生可是看出来什么?”这个人思考了片刻笑着说道:“明天晚上将有一位少女来这偷折梅花,却被看园子的人发现,慌忙逃走的时候将不幸摔倒在这里,不过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伤了膝盖而已。”惊奇的是,第二天这一切都发生了。
高官们连连赞叹,拜访这位高人。有位高官问道:“先生!你怎么能算那么准?”先生说道:“不才苦研《易经》几十年,受先师指点,自创占术一门。昨天乃首次起卦,让各位见笑了。”高官惊奇问道:“自先古以来,都是用龟甲、蓍草等起卦,还是第一次听说可以自创卦术,不知先生这个卦术的可有名字?”先生说道:“既然初次因为梅花起卦,就叫他梅花易数吧。”
这就是着名的梅花易数。这位高人就是着名的哲学家、易学家、理学家、数学家、诗人----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他写的这首诗,囊括了十个数字,简单有趣,见诗如画,描绘的场景象小山村,又很像仙境,可见其境界与心胸。
这时代,原本就信神魔佛道,便是读书人也不例外,说是“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也只是自我标榜而已。易经算不上是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能精通就千难万难了,像邵雍这般“未卜先知”的易学宗师自是倍受尊崇。
至于“渔樵问答”曲在历代传谱中,有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构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
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早年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
渔问樵曰:“子何求?”
樵答渔曰:“数椽茅屋,绿树青山,时出时还;生涯不在西方;斧斤丁丁,云中之峦。”
渔又诘之:“草木逢春,生意不然不可遏;代之为薪,生长莫达!”
樵又答之曰:“木能生火,火能熟物,火与木,天下古今谁没?况山木之为性也当生当枯;伐之而后更夭乔,取之而后枝叶愈茂。”
此琴曲优美清逸,以对答式的旋律,描写渔夫与樵夫的对话。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
在陈亮看来,琴曲《渔樵问答》与冯过新“着”的《渔樵问对》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前者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而后者则试图通过简洁的对话对世界做出根本性的哲学解释。
冯过才十六岁呀,便能有如此世界观……不过,想想他可是写了《菜根谭》和《儒林外史》的,陈亮也便释然了:“改之,这篇文章准备如何处置?”
冯过早有打算:“家里准备在汴京开家书社,三舅这几天正在找合适的店铺,明后天六叔也该到了,会负责具体事宜。书社会出一份报刊,姑且叫‘东京梦华报’吧,这文章就登在首刊吧。”
他不忘邀稿:“龙川先生,届时还求赐文为首刊充充场面哪。”
陈亮摆摆手,道:“那你们得抓紧,传胪放榜后,某说不得会外放到不知哪个犄角旮旯去了。”
冯过正色道:“依先生之才,绝不至于。”
“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
要评价女真人真实的战斗力,显然还是他们的老对手契丹人最有资格。而辽金之间爆发的第一场战斗,便使得“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传遍了整个契丹:
“辽都统萧糺里、副都统挞不野将步骑十万会于鸭子河北。完颜阿骨打自将击之。未至鸭子河,既夜,太祖方就枕,若有扶其首者三,寤而起,曰:‘神明警我也!’即鸣鼓举燧而行。黎明及河,辽兵方坏凌道,选壮士十辈击走之。大军继进,遂登岸。甲士三千七百,至者才三之一。俄与敌遇于出河店,会大风起,尘埃蔽天,乘风势击之,辽兵溃。逐至斡论泺,杀获首虏及车马甲兵珍玩不可胜计,遍赐官属将士,燕犒弥日。辽人尝言女直兵若满万则不可敌,至是始满万云。”
其后辽天祚帝遍起倾国之兵,号称七十万伐金,完颜阿骨打明知寡不敌众,仍锐意迎战,以二万骑兵大破辽兵于护步达冈。此战契丹人遗尸枕藉达百余里,女真人缴获的军资器仗、牛羊马匹不计其数,天祚帝弃军而逃,一昼夜疾奔五百里才躲过一劫。
高永昌被斩杀后,后辽的东京州县,以及南路熟女真部,陆续投降了金国。金主完颜阿骨打任命斡鲁为南路都统,知东京事。
辽主天祚帝耶律延禧听说东京陷落,非常惊慌,于是任命耶律淳为都元帅,招辽东人为兵,组建怨军。原来金国兴起后,辽东的辽国贵族和辽军纷纷逃亡。辽东百姓沦为难民,饱受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之苦。为了求生计,他们纷纷投靠军队。表面上,投军的辽东百姓怨恨金军入侵辽东、烧杀抢掠,所以耶律淳把这支军队称为怨军。怨军共有八营,二万八千多人。另有五千名禁军、两千名武勇军。天祚帝让渤海铁州人郭药师等为军队统领。耶律淳率领怨军,准备讨伐金国。
女真人虽然勇猛,在大定看来,却不一定打得过底子更厚的后辽。反正让他们打好了,北方越乱对大定越有好处。
有少部分人甚至在遐想,女真人若是灭了后辽,大定应与其结盟共同对付北燕,前后夹击使其腹背受敌,打下燕国后可瓜分其领土,“燕云十六州”可收复也,不负祖宗所托。
瞧,大燕人不也坐山观虎斗嘛,根本没想过助当年同气连枝的“家人”耶律氏一把,不晓得“安内须先攘外”,且坐视后辽被一口口蚕食呢。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咱大定既要做黄雀,更要做渔翁。
嗯,这种想法硬是要得,高瞻远瞩哪。
冯过表示敬服,想来不用多久,大定皇帝及若干重臣便会这么做的,至于结果嘛……且让时间去证明对错。
这二日闲来无事,他又捣鼓起笔墨来,这回瞄准的是《渔樵问对》,注意,并非古琴曲“渔樵问答”。
只用了一天,数千字的文章便写成了,第一个读者是陈亮。
读罢,陈亮掩卷长叹:“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此天下奇书也。真不知你脑子里究竟装了多少奇思妙想。”
冯过解释道:“近来多读康节先生轶事,又听小宛弹唱‘渔樵问答’,心下有感,乃提笔记之,一家之言罢了。”
陈亮手指虚虚的点了点冯过,却是说不出话来,“一家之言”?要不要这么打击人哪。
“康节先生”即邵雍,字尧夫,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理学五子”。
邵雍从小爱好读书,除了儒家经典,什么医卜星象、算数农学等等,啥书也读,是一个读书狂。但是教书先生却看不上他,因为作为儒生的教书先生,不能容忍他学习儒学之外的东西。邵雍胸怀大志,希望游历天下,洞察人间,不希望入朝为官,所以被教书先生赶出了学堂。十六岁那年,邵雍背上行囊,跋山涉水,游历人间。
他读《易经》三十年,基本生活靠好友司马光接济,勉强度日。在《梅花易数》一书中池写到:“冬不炉,夏不扇。盖心于《易》,忘乎其为寒暑也”,足见读易三十年的艰辛和学易的感受。
仁宗皇佑元年冬日的一天,在洛阳城的一个梅园里面,有一群地位显赫的人正在观赏梅花,这些人中有当朝首辅富弼、司马光等等。其中有一位与众不同,麻衣草鞋、竹杖酒壶,器宇非凡、仪态大方。高官毕恭毕敬,众星捧月一样围绕着这个人缓缓前行。
人群走到梅花树下,这个人抬头观望,树梢两只麻雀在争夺一支梅花,忽然双双坠地。司马光和其他人对视了一眼,小心翼翼的问道:“敢问先生可是看出来什么?”这个人思考了片刻笑着说道:“明天晚上将有一位少女来这偷折梅花,却被看园子的人发现,慌忙逃走的时候将不幸摔倒在这里,不过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伤了膝盖而已。”惊奇的是,第二天这一切都发生了。
高官们连连赞叹,拜访这位高人。有位高官问道:“先生!你怎么能算那么准?”先生说道:“不才苦研《易经》几十年,受先师指点,自创占术一门。昨天乃首次起卦,让各位见笑了。”高官惊奇问道:“自先古以来,都是用龟甲、蓍草等起卦,还是第一次听说可以自创卦术,不知先生这个卦术的可有名字?”先生说道:“既然初次因为梅花起卦,就叫他梅花易数吧。”
这就是着名的梅花易数。这位高人就是着名的哲学家、易学家、理学家、数学家、诗人----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他写的这首诗,囊括了十个数字,简单有趣,见诗如画,描绘的场景象小山村,又很像仙境,可见其境界与心胸。
这时代,原本就信神魔佛道,便是读书人也不例外,说是“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也只是自我标榜而已。易经算不上是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能精通就千难万难了,像邵雍这般“未卜先知”的易学宗师自是倍受尊崇。
至于“渔樵问答”曲在历代传谱中,有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构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
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早年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
渔问樵曰:“子何求?”
樵答渔曰:“数椽茅屋,绿树青山,时出时还;生涯不在西方;斧斤丁丁,云中之峦。”
渔又诘之:“草木逢春,生意不然不可遏;代之为薪,生长莫达!”
樵又答之曰:“木能生火,火能熟物,火与木,天下古今谁没?况山木之为性也当生当枯;伐之而后更夭乔,取之而后枝叶愈茂。”
此琴曲优美清逸,以对答式的旋律,描写渔夫与樵夫的对话。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
在陈亮看来,琴曲《渔樵问答》与冯过新“着”的《渔樵问对》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前者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而后者则试图通过简洁的对话对世界做出根本性的哲学解释。
冯过才十六岁呀,便能有如此世界观……不过,想想他可是写了《菜根谭》和《儒林外史》的,陈亮也便释然了:“改之,这篇文章准备如何处置?”
冯过早有打算:“家里准备在汴京开家书社,三舅这几天正在找合适的店铺,明后天六叔也该到了,会负责具体事宜。书社会出一份报刊,姑且叫‘东京梦华报’吧,这文章就登在首刊吧。”
他不忘邀稿:“龙川先生,届时还求赐文为首刊充充场面哪。”
陈亮摆摆手,道:“那你们得抓紧,传胪放榜后,某说不得会外放到不知哪个犄角旮旯去了。”
冯过正色道:“依先生之才,绝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