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创业实录 第1368章 鲁道夫的人口计划
热门推荐:
萌学园之我带着金手指而来
穿越异界,我的金手指是概念级!
那些年的桃花运
包青天之谋反案
火烧前夫家!这混账儿女我不养了
全员避让!社恐大杀四方
声合号钱庄
王者:月光啊,闪爆他们!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1920年6月16日。
维也纳。
这座欧洲古老的城市,不复往日的繁华。
街道上一片萧瑟,往昔喧闹的门市变得清冷孤寂,行人戴着口罩,来往匆匆,却不敢过多交流。
维也纳的军警数量也明显比平时更多,负责维护城市的运转,除了防疫工作以外,维也纳的军警还肩负着抵挡城市内可能发生的小规模暴乱,以及对外来人员的监视。
时不时就能看到被白色封条封印的房屋,预示着这里潜在的风险,一但有人靠近,就会被身穿制服的巡视人员驱离。
这些房子绝大部分是重症感染者的隔离区,所以被重点关注。
对于奥匈帝国这个古老的欧洲传统豪强来说,自从1914年后,帝国就重新进入了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
这一点从如今的维也纳就可以看出来,从世界大战开始后,维也纳陷入一片风声鹤唳,好不容易熬到战争结束,却等来了1920欧洲流感大爆发。
瘟疫对维也纳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战争,即便是战争时期,维也纳始终都属于后方,维也纳照样红灯酒绿,纸醉金迷,但是瘟疫却没有空间上的限制,帝国绝大部分区域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维也纳这种人群密集地带,更是成为了瘟疫滋生的温床。
帝国皇储鲁道夫坐在车座上,隔着车窗紧皱着眉头,注视着这场席卷整个帝国的灾难。
“如今维也纳的受灾情况怎么样?”鲁道夫问道。
副驾驶位上的帝国首相康拉德说道:“报告殿下,维也纳如今的受到疫情感染的民众数量至少超过三成,绝大部分人都感染过瘟疫,不过大部分人已经康复,不过从二月到现在,整个维也纳的死亡人数还是超过了十七万。”
十七万人对于人口超过两百万的维也纳来说并不算多,不过这个数据已经十分可怕,这意味着维也纳的欧洲流感致死率超过了百分之七,这个数据显然要超过东非。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东非在卫生领域的严格程度本来就领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且因为远离欧洲的原因,受到瘟疫波及的程度也比不上奥匈帝国。
其次,战争对奥匈帝国的防疫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但是战争期间,奥匈帝国各个领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如今,奥匈帝国的产业恢复进度十分缓慢,如果不是东非援助,奥匈帝国连充裕的防疫物资可能都生产不出来。
“也不知道这场该死的瘟疫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该死的法国人!”鲁道夫咬牙切齿的说道。
现在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很清楚,所谓的欧洲流感大概率起源于法国,不过,得益于法国人过去长期累积起来的舆论优势,所以只能整个欧洲一起背法国的黑锅。
法国长期是欧洲的文化和交流中心,旧秩序的重要制定者和参与者,所以在欧洲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是欧洲其他国家所欠缺的,甚至英国都不一定在这方面比法国更有话语权,当然,如果拓展到世界范围的话,肯定比不过英国。
康拉德说道:“现在我们就算挑明这场瘟疫发源于法国也于事无补,毕竟瘟疫产生很有可能是战争原因导致的,所以德国在这方面也会帮着法国掩盖瘟疫的来源问题。”
毕竟,嫌疑最大的瘟疫策源地就是此前西线战场,而西线战场上各国军队都有参与,尤其是作为主力的德国和法国。
鲁道夫叹了口气道:“这次瘟疫,帝国全境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百万,这简直比战争还要可怕。”
人口越多的城市,在这一轮欧洲流感中受到的冲击也越大,不过好消息是奥匈帝国的城市化水平在列强国家中是偏低的,也就比日本和西班牙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奥匈帝国在瘟疫中的损失,不过鲁道夫显然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感到高兴。
他说道:“这次瘟疫,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反而更容易受到冲击,所以在前期,我们奥地利的压力要大于匈牙利等地区,想到这就让我感觉头疼,本来人口和民族结构问题,就是如今帝国内部矛盾的根源之一,这次瘟疫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矛盾。”
康拉德对此倒是有不同的看法,他对鲁道夫说道:“这一点殿下不必过于忧心,根据现在瘟疫发生的趋势,基本可以确定,其覆盖范围整个欧洲都没有人能幸免。”
“而且匈牙利等地区的医疗条件比奥地利更落后,这次瘟疫其他地区的损失只会比奥地利更加严重。”
君臣二人都是妥妥的奥地利派,或者说德意志派,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自然更希望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口更多一些。
这里需要提一句,康拉德能成为帝国的新首相,就是鲁道夫一手提拔的,现在弗朗茨皇帝基本成为了帝国的吉祥物,不再参与帝国的政治。
换句话说,自从战争中期之后,鲁道夫皇储已经成为了奥匈帝国的实际掌控者。
鲁道夫现在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经历过一战之后更是变得成熟稳重,当然,也变得更加冷血和腹黑。
年轻的时候,鲁道夫叛逆,且对帝国境内的民众抱有同情心,而现在,鲁道夫活的越来越像他父亲弗朗茨皇帝。
鲁道夫皇储说道:“父亲过去维持帝国内部的平衡,依靠的是高超的制衡手段,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平衡越来越难以维系,帝国错过了整合国民意识形态的最佳机遇期,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奥匈帝国随时有可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说到这里,鲁道夫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道:“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潜移默化的政策和手段,帮助帝国度过这个难关。”
鲁道夫的整体思路,自然是增加帝国境内德意志人的数量,最好能让德意志人真正意义上成为帝国的主体民族。
不过,难度也十分巨大,甚至可以说解决的可能性渺茫,其中关键一点就在于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出生率偏低。
奥地利的出生率要比匈牙利等地方低一些,而这显然容易进一步动摇哈布斯堡的统治根基。
不过,匈牙利其实并非哈布斯堡的心腹之患,从客观角度来说,匈牙利实际上是比奥地利更加坚定的保皇派,这主要是匈牙利因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反而对君主专制的抵触情绪没有奥地利激烈。
这也是奥匈帝国内部的矛盾之一,奥匈帝国被哈布斯堡粘合在一起,但是帝国的利益却并非和哈布斯堡家族完全一致。
而如何解决这种矛盾,鲁道夫却毫无头绪,任何一个操作都有可能弄巧成拙,所以鲁道夫对匈牙利的态度是比较矛盾的。
当然,匈牙利不能随意处置,不代表其他地区也是如此,随着消化一战中获得的领土和人口,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人进一步增加。
而鲁道夫也想以此为突破口,来解决帝国的民族问题。
鲁道夫说道:“现在,要加快对新国土范围内居民的去斯拉夫化,同时利用好我们的优势,尽可能的增加混血德意志人口数量。”
“达尔马提亚王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因为他们有远东血统的原因,和帝国其他民众外貌差异较大,但是这种外来户也更容易德意志化。”
这其实就是皈依者狂热,东非,奥匈帝国达尔马提亚王国都有这种现象,这种半道加入“德意志”大家庭的混血德意志人,反而比纯种德意志人本身更加重视现在的身份。
当然,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情况比东非更加激烈,毕竟东非的民族和文化融合已经完成,而达尔马提亚的混血德意志人,却和周边地区显得格格不入。
北面是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人,东面是塞尔维亚人,南面是黑山人,可以说除了西面的亚得里亚海以外,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混血德意志人被斯拉夫人包围。
而这也让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混血德意志人更加忠君爱国,这一点在一战中就得到了体现,从始至终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混血德意志人都表现出了高于奥匈帝国境内其他地区的战争血性。
而且这种忠君爱国是自发性的,自从协约国封锁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以后,东非这个原本扶持达尔马提亚王国的幕后黑手就悄然落幕。
如今,达尔马提亚王国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奥匈帝国境内的新政治主体,实际上如果奥匈帝国的纯种德意志人愿意接受他们的话,两者几乎没有区别。
而对于达尔马提亚王国,康拉德首相皱着眉头说道:“新的达尔马提亚王国确实更容易德意志化,不过,他们毕竟……”
达尔马提亚王国本来就是奥匈帝国的下属王国,不过以前达尔马提亚王国的主体民族是罗马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
借着一战的机会,混血德意志人,或者说被东非塞入该地区的黑户,不仅顺理成章的成为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新主体居民,并且顺利掌握了当地的话语权,这也是达尔马提亚王国被康拉德称为“新达尔马提亚王国”的原因。
不怪康拉德对新的达尔马提亚王国存在偏见,毕竟康拉德就是纯种德意志人。
鲁道夫当然知道康拉德的顾虑,所以解释道:“虽然这种混血德意志看起来不伦不类,但是对于帝国的国情来说,我们必须接纳他们成为德意志的一员。”
“否则的话,光是奥地利的生育情况,如果没有新鲜血液补充,那未来德意志这个概念说不定就自然消亡在帝国境内了。”
“当年,帝国就是因为这种偏见和傲慢,才失去了对匈牙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地区同化的机会,我们不能让达尔马提亚王国未来变成匈牙利等民族那样的新政治力量。”
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奥匈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生育率偏低,而达尔马提亚的混血德意志人却有很高的生育率,除了受到远东帝国传统思维的影响以外,主要原因在于达尔马提亚的经济水平并不高。
毕竟,达尔马提亚王国的基础条件很差,如果不是当初东非的投入,连目前那点少的可怜的工业都没有。
鲁道夫接着说道:“虽然东非当初的行为很卑鄙,但是不得不说混血德意志人的高生育率就是我也十分眼馋。”
“如果,帝国境内传统的德意志群体也能有那么高的生育率,那我也不需要为主体民族的问题那么操心了。”
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混血德意志人作为外来户,却能在几十年时间里,发展到接近百万人口规模,并且成为达尔马提亚地区的主体民族,这几乎就是一种奇迹。
如果,奥匈帝国的德意志人有这个觉悟,那帝国的德意志人数量早就翻了几倍了,哪怕翻一倍,奥匈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口也能达到两千多万,而要知道目前奥匈帝国总人口也才五千多万。
但是,偏偏生活质量更高的本土德意志人,生育率就是比不过匈牙利和斯拉夫人。
康拉德说道:“人口的增长总是有上限的,毕竟达尔马提亚王国的地方就那么小。”
而康拉德的这番话不仅没有说服鲁道夫,反而让鲁道夫眼前一亮,有了新的思路。
他说道:“既然达尔马提亚的混血德意志人那么能生,那我们就更应该鼓励这种情况,同时我们再通过各种政策支持这些混血德意志人到威尼斯,克罗地亚,波斯尼亚生活。”
之所以鲁道夫会把威尼斯放在首位,这是因为威尼斯是当前最有希望德意志化且战略和经济价值相当重要的地区。
威尼斯是衔接奥地利和亚得里亚海的通道,光是出海口问题,鲁道夫就希望威尼斯能够成为奥地利的一部分。
而且,融合威尼斯还有一个好处就在于,威尼斯的人口生育率也不行,这还是在当地人口受到重创的情况下。
在意奥战争时期,大量威尼斯的意大利人为了躲避战争移民海外,这使得威尼斯人口本身就大幅度减少。
而威尼斯因为地理优势,经济水平在奥匈帝国境内一直都很不错,而这也让威尼斯的生育率情况提振不起来,虽然奥匈帝国本来就不希望威尼斯的意大利人多生育。
鲁道夫说道:“我们完全可以把达尔马提亚变成一个德意志人的生育基地,再不断鼓励和支持,当地人前往威尼斯定居,这样一来,威尼斯的德语人口进一步增加。”
“逐渐取代意大利人,成为威尼斯的新主体民族,既可以推动人口融合,又可以稳固我们对威尼斯的统治,避免这块最重要的出海口,再次被意大利人夺走。”
有了上个世纪失去威尼斯的惨痛教训,鲁道夫自然不希望历史重演,而奥地利政府也一直都在禁止意大利半岛居民偷渡和移民到威尼斯。
听到鲁道夫皇储这个大胆的计划,康拉德没有反对,而是认真思考起了可行性,毕竟鲁道夫这个计划大体上还真有可行性。
维也纳。
这座欧洲古老的城市,不复往日的繁华。
街道上一片萧瑟,往昔喧闹的门市变得清冷孤寂,行人戴着口罩,来往匆匆,却不敢过多交流。
维也纳的军警数量也明显比平时更多,负责维护城市的运转,除了防疫工作以外,维也纳的军警还肩负着抵挡城市内可能发生的小规模暴乱,以及对外来人员的监视。
时不时就能看到被白色封条封印的房屋,预示着这里潜在的风险,一但有人靠近,就会被身穿制服的巡视人员驱离。
这些房子绝大部分是重症感染者的隔离区,所以被重点关注。
对于奥匈帝国这个古老的欧洲传统豪强来说,自从1914年后,帝国就重新进入了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
这一点从如今的维也纳就可以看出来,从世界大战开始后,维也纳陷入一片风声鹤唳,好不容易熬到战争结束,却等来了1920欧洲流感大爆发。
瘟疫对维也纳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战争,即便是战争时期,维也纳始终都属于后方,维也纳照样红灯酒绿,纸醉金迷,但是瘟疫却没有空间上的限制,帝国绝大部分区域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维也纳这种人群密集地带,更是成为了瘟疫滋生的温床。
帝国皇储鲁道夫坐在车座上,隔着车窗紧皱着眉头,注视着这场席卷整个帝国的灾难。
“如今维也纳的受灾情况怎么样?”鲁道夫问道。
副驾驶位上的帝国首相康拉德说道:“报告殿下,维也纳如今的受到疫情感染的民众数量至少超过三成,绝大部分人都感染过瘟疫,不过大部分人已经康复,不过从二月到现在,整个维也纳的死亡人数还是超过了十七万。”
十七万人对于人口超过两百万的维也纳来说并不算多,不过这个数据已经十分可怕,这意味着维也纳的欧洲流感致死率超过了百分之七,这个数据显然要超过东非。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东非在卫生领域的严格程度本来就领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且因为远离欧洲的原因,受到瘟疫波及的程度也比不上奥匈帝国。
其次,战争对奥匈帝国的防疫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但是战争期间,奥匈帝国各个领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如今,奥匈帝国的产业恢复进度十分缓慢,如果不是东非援助,奥匈帝国连充裕的防疫物资可能都生产不出来。
“也不知道这场该死的瘟疫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该死的法国人!”鲁道夫咬牙切齿的说道。
现在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很清楚,所谓的欧洲流感大概率起源于法国,不过,得益于法国人过去长期累积起来的舆论优势,所以只能整个欧洲一起背法国的黑锅。
法国长期是欧洲的文化和交流中心,旧秩序的重要制定者和参与者,所以在欧洲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是欧洲其他国家所欠缺的,甚至英国都不一定在这方面比法国更有话语权,当然,如果拓展到世界范围的话,肯定比不过英国。
康拉德说道:“现在我们就算挑明这场瘟疫发源于法国也于事无补,毕竟瘟疫产生很有可能是战争原因导致的,所以德国在这方面也会帮着法国掩盖瘟疫的来源问题。”
毕竟,嫌疑最大的瘟疫策源地就是此前西线战场,而西线战场上各国军队都有参与,尤其是作为主力的德国和法国。
鲁道夫叹了口气道:“这次瘟疫,帝国全境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百万,这简直比战争还要可怕。”
人口越多的城市,在这一轮欧洲流感中受到的冲击也越大,不过好消息是奥匈帝国的城市化水平在列强国家中是偏低的,也就比日本和西班牙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奥匈帝国在瘟疫中的损失,不过鲁道夫显然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感到高兴。
他说道:“这次瘟疫,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反而更容易受到冲击,所以在前期,我们奥地利的压力要大于匈牙利等地区,想到这就让我感觉头疼,本来人口和民族结构问题,就是如今帝国内部矛盾的根源之一,这次瘟疫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矛盾。”
康拉德对此倒是有不同的看法,他对鲁道夫说道:“这一点殿下不必过于忧心,根据现在瘟疫发生的趋势,基本可以确定,其覆盖范围整个欧洲都没有人能幸免。”
“而且匈牙利等地区的医疗条件比奥地利更落后,这次瘟疫其他地区的损失只会比奥地利更加严重。”
君臣二人都是妥妥的奥地利派,或者说德意志派,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自然更希望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口更多一些。
这里需要提一句,康拉德能成为帝国的新首相,就是鲁道夫一手提拔的,现在弗朗茨皇帝基本成为了帝国的吉祥物,不再参与帝国的政治。
换句话说,自从战争中期之后,鲁道夫皇储已经成为了奥匈帝国的实际掌控者。
鲁道夫现在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经历过一战之后更是变得成熟稳重,当然,也变得更加冷血和腹黑。
年轻的时候,鲁道夫叛逆,且对帝国境内的民众抱有同情心,而现在,鲁道夫活的越来越像他父亲弗朗茨皇帝。
鲁道夫皇储说道:“父亲过去维持帝国内部的平衡,依靠的是高超的制衡手段,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平衡越来越难以维系,帝国错过了整合国民意识形态的最佳机遇期,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奥匈帝国随时有可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说到这里,鲁道夫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道:“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潜移默化的政策和手段,帮助帝国度过这个难关。”
鲁道夫的整体思路,自然是增加帝国境内德意志人的数量,最好能让德意志人真正意义上成为帝国的主体民族。
不过,难度也十分巨大,甚至可以说解决的可能性渺茫,其中关键一点就在于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出生率偏低。
奥地利的出生率要比匈牙利等地方低一些,而这显然容易进一步动摇哈布斯堡的统治根基。
不过,匈牙利其实并非哈布斯堡的心腹之患,从客观角度来说,匈牙利实际上是比奥地利更加坚定的保皇派,这主要是匈牙利因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反而对君主专制的抵触情绪没有奥地利激烈。
这也是奥匈帝国内部的矛盾之一,奥匈帝国被哈布斯堡粘合在一起,但是帝国的利益却并非和哈布斯堡家族完全一致。
而如何解决这种矛盾,鲁道夫却毫无头绪,任何一个操作都有可能弄巧成拙,所以鲁道夫对匈牙利的态度是比较矛盾的。
当然,匈牙利不能随意处置,不代表其他地区也是如此,随着消化一战中获得的领土和人口,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人进一步增加。
而鲁道夫也想以此为突破口,来解决帝国的民族问题。
鲁道夫说道:“现在,要加快对新国土范围内居民的去斯拉夫化,同时利用好我们的优势,尽可能的增加混血德意志人口数量。”
“达尔马提亚王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因为他们有远东血统的原因,和帝国其他民众外貌差异较大,但是这种外来户也更容易德意志化。”
这其实就是皈依者狂热,东非,奥匈帝国达尔马提亚王国都有这种现象,这种半道加入“德意志”大家庭的混血德意志人,反而比纯种德意志人本身更加重视现在的身份。
当然,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情况比东非更加激烈,毕竟东非的民族和文化融合已经完成,而达尔马提亚的混血德意志人,却和周边地区显得格格不入。
北面是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人,东面是塞尔维亚人,南面是黑山人,可以说除了西面的亚得里亚海以外,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混血德意志人被斯拉夫人包围。
而这也让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混血德意志人更加忠君爱国,这一点在一战中就得到了体现,从始至终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混血德意志人都表现出了高于奥匈帝国境内其他地区的战争血性。
而且这种忠君爱国是自发性的,自从协约国封锁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以后,东非这个原本扶持达尔马提亚王国的幕后黑手就悄然落幕。
如今,达尔马提亚王国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奥匈帝国境内的新政治主体,实际上如果奥匈帝国的纯种德意志人愿意接受他们的话,两者几乎没有区别。
而对于达尔马提亚王国,康拉德首相皱着眉头说道:“新的达尔马提亚王国确实更容易德意志化,不过,他们毕竟……”
达尔马提亚王国本来就是奥匈帝国的下属王国,不过以前达尔马提亚王国的主体民族是罗马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
借着一战的机会,混血德意志人,或者说被东非塞入该地区的黑户,不仅顺理成章的成为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新主体居民,并且顺利掌握了当地的话语权,这也是达尔马提亚王国被康拉德称为“新达尔马提亚王国”的原因。
不怪康拉德对新的达尔马提亚王国存在偏见,毕竟康拉德就是纯种德意志人。
鲁道夫当然知道康拉德的顾虑,所以解释道:“虽然这种混血德意志看起来不伦不类,但是对于帝国的国情来说,我们必须接纳他们成为德意志的一员。”
“否则的话,光是奥地利的生育情况,如果没有新鲜血液补充,那未来德意志这个概念说不定就自然消亡在帝国境内了。”
“当年,帝国就是因为这种偏见和傲慢,才失去了对匈牙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地区同化的机会,我们不能让达尔马提亚王国未来变成匈牙利等民族那样的新政治力量。”
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奥匈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生育率偏低,而达尔马提亚的混血德意志人却有很高的生育率,除了受到远东帝国传统思维的影响以外,主要原因在于达尔马提亚的经济水平并不高。
毕竟,达尔马提亚王国的基础条件很差,如果不是当初东非的投入,连目前那点少的可怜的工业都没有。
鲁道夫接着说道:“虽然东非当初的行为很卑鄙,但是不得不说混血德意志人的高生育率就是我也十分眼馋。”
“如果,帝国境内传统的德意志群体也能有那么高的生育率,那我也不需要为主体民族的问题那么操心了。”
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混血德意志人作为外来户,却能在几十年时间里,发展到接近百万人口规模,并且成为达尔马提亚地区的主体民族,这几乎就是一种奇迹。
如果,奥匈帝国的德意志人有这个觉悟,那帝国的德意志人数量早就翻了几倍了,哪怕翻一倍,奥匈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口也能达到两千多万,而要知道目前奥匈帝国总人口也才五千多万。
但是,偏偏生活质量更高的本土德意志人,生育率就是比不过匈牙利和斯拉夫人。
康拉德说道:“人口的增长总是有上限的,毕竟达尔马提亚王国的地方就那么小。”
而康拉德的这番话不仅没有说服鲁道夫,反而让鲁道夫眼前一亮,有了新的思路。
他说道:“既然达尔马提亚的混血德意志人那么能生,那我们就更应该鼓励这种情况,同时我们再通过各种政策支持这些混血德意志人到威尼斯,克罗地亚,波斯尼亚生活。”
之所以鲁道夫会把威尼斯放在首位,这是因为威尼斯是当前最有希望德意志化且战略和经济价值相当重要的地区。
威尼斯是衔接奥地利和亚得里亚海的通道,光是出海口问题,鲁道夫就希望威尼斯能够成为奥地利的一部分。
而且,融合威尼斯还有一个好处就在于,威尼斯的人口生育率也不行,这还是在当地人口受到重创的情况下。
在意奥战争时期,大量威尼斯的意大利人为了躲避战争移民海外,这使得威尼斯人口本身就大幅度减少。
而威尼斯因为地理优势,经济水平在奥匈帝国境内一直都很不错,而这也让威尼斯的生育率情况提振不起来,虽然奥匈帝国本来就不希望威尼斯的意大利人多生育。
鲁道夫说道:“我们完全可以把达尔马提亚变成一个德意志人的生育基地,再不断鼓励和支持,当地人前往威尼斯定居,这样一来,威尼斯的德语人口进一步增加。”
“逐渐取代意大利人,成为威尼斯的新主体民族,既可以推动人口融合,又可以稳固我们对威尼斯的统治,避免这块最重要的出海口,再次被意大利人夺走。”
有了上个世纪失去威尼斯的惨痛教训,鲁道夫自然不希望历史重演,而奥地利政府也一直都在禁止意大利半岛居民偷渡和移民到威尼斯。
听到鲁道夫皇储这个大胆的计划,康拉德没有反对,而是认真思考起了可行性,毕竟鲁道夫这个计划大体上还真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