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创业实录 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馆
在沉思了片刻之后,康拉德首相说道:“殿下的这个计划,或许还可以再大胆一些,不仅仅是达尔马提亚,我们或许可以进一步扩大移民来源。”
“毕竟,达尔马提亚的德意志人口也就不到百万,光是填充威尼斯都十分费劲,想依托这一个地方的人口,从而推动全国范围的德意志化十分吃力。”
在鲁道夫的劝说下,康拉德也不在乎所谓“血统”之辩了,相对于目前主体民族不足的问题,混血德意志人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甚至根本就不是问题。
投工……抛开旧窠臼,刹那天地宽,这就是现在康拉德首相内心的感受。
康拉德在鲁道夫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变本加厉道:“殿下的计划,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几个月前,美国国内德裔的问题。”
“美国是世界德意志人口第三多的国家,我们或许可以借助这个机会,从美国吸收一部分对美国政府不满的德意志人回流德意志地区。”
鲁道夫说道:“不过,你的这个建议也有很高的风险,毕竟美国的德意志人经过长期美国思想的洗脑,这可能增加不稳定性。”
所谓美国思想无非就是民主和自由,曾经鲁道夫也是这种思想的拥护者,现在却反过来来维护君主专制,也可以看出鲁道夫思想上的转变。
康拉德首相苦笑道:“殿下,我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可是当今世界,德意志人定居的主要国家中,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口来源。”
“德国,以前德国经济不好的时候,德国倒是有不少人到帝国定居,但是现在德国的人口外流已经彻底结束。”
“除此外,其他欧洲的德意志国家,经济水平都不比帝国差,而且体量太小,我们对于他们没有吸引力不说,就算他们真的人口外溢,也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除了这些国家以外,最重要的德意志人聚集地,无非就是南美和东非,南美地广人稀,估计移民到那里的人也不会回来。”
“最后就是东非,东非虽然人口众多,但是东非地大物博,经济发展迅速,我们几乎不可能从东非虹吸人口。”
放在上个世纪,其实还是有不少东非人移民奥匈帝国的,不过,其中很多都是东非主动往奥匈帝国掺的水。
毕竟,上个世纪,东非可是彻头彻尾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执行国家,如果东非政府不点头,根本没有人口外流的可能性。
而达尔马提亚王国就是东非政府最得意的杰作之一,成为了东非反向输出移民的典范地区。
但是,这些移民很难说是东非人,反而是远东人的可能性更大,而事实也是如此,东非有远东移民的渠道,奥匈帝国想要多少,就能给多少。
但是很显然,没有德意志化的远东移民,奥匈帝国是不可能接受的,而达尔马提亚王国之所以能被东非“腾笼换鸟”,靠的是东非简易版的“德意志教育”和人口走私。
东非当初向达尔马提亚输出的移民,绝大部分都是黑户,而且配套上简化的德意志教育。
这种教育和东非本土有很大区别,具体表现就是教育质量差,除了德语一定过关以外,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要求。
而东非的义务教育就不是如此,虽然早期东非义务教育受条件限制,质量也不是很高,但是除了德语以外,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也一并推广,同时东非的义务教育阶段时间维度长达十年,这也是达尔马提亚王国实行的教育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而等到一战前,达尔马提亚的混血德意志人,其知识平均水平也就限于会说德语,并且会简单的读和写,其他知识可能小学毕业水平都达不到。
不过,再怎么说,这些移民的口语已经彻底变成了德语,算是半个德意志人,加上血脉的杂交,奥匈帝国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在一战前,奥匈帝国对于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混血德意志人其实是很不待见的,除了血脉混杂之外,还有对东非政府这种偷偷摸摸行为的不满,说难听点这是干涉奥匈帝国内政。
当然,在经历过一战后,奥匈帝国表示这种混血德意志人真香,虽然心里依旧膈应,但是确实好用和听话。
康拉德接着说道:“所以,纵观全世界,目前找不出比美国更好的德意志人来源地,美国德意志人数量甚至比帝国都多。”
奥匈帝国的德意志人也就一千多万,而美国的德意志人却至少高达一千五百万,甚至可能超过两千万或者更多。
这并非虚言,美国的德裔人口占比最少在百分之十五以上,而美国的人口却接近一亿水平,毕竟过去两三百年里,美国一直都是德意志地区的主要人口流入地之一。
也就是东非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异军突起,短暂成为过德意志人的第一移民目的国,而这种情况也仅仅持续了不到四十年时间,就随着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结束了。
而且,后期东非移民人口的数据水分也很大,很多斯拉夫人也被直接划入德意志移民范畴,而为东非提供该类型人口的主要国家就是奥匈帝国。
当初移民到东非的德意志人里至少有三成是直接由斯拉夫人直接转化的,东非这也算帮助奥匈帝国遏制了斯拉夫人的增长,不然现在奥匈帝国的情况只会更加艰难。
否则很难说在经历一战摧残后的奥匈帝国为什么没有直接解体,这其中显然也和东非,或者说恩斯特在奥匈帝国下的闲棋有所关联。
康拉德接着说道:“美国的德裔人口,我们只需要挑选那些知识水平不高的即可,这样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对于康拉德所说,倒是让鲁道夫想起了曾经东非的操作,当初东非招收移民基本上就是尽可能的挑社会最底层的老实人。
这些人口的综合素质虽然低下,但是丝毫不耽误东非在本世纪初成为世界上的大国。
毕竟,人口素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就像东非大规模的普及义务教育一样,东非从原本的落后农业国,发展到如今人均受教育水平首屈一指的国家,虽然过程艰辛,但胜在稳定。
鲁道夫皇储说道:“这也是一个办法,美国德裔因为之前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歧视,确实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拉拢,更何况帝国也算他们曾经的母国。”
德意志移民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群体,因为国家分裂的原因,反而更多偏向于以民族自居,说奥匈帝国是他们母国确实没有太大问题。
就算今天,德奥两国的民众也可以互通往来,奥地利也有不少德意志人依旧抱着大德意志的思维,就比如跑到德国发展的某个落榜艺术生。
以至于前世落榜艺术生合并奥地利,都不能算侵略而是统一,而奥地利也基本没有抵抗。
康拉德接着补充道:“不仅美国,其实东非我们也可以想想办法,东非人口可是排在世界第三的大国,而且是最大的德意志国家。”
既然都荤素不忌了,康拉德自然在心底默认了东非作为一个德意志国家的“事实”。
一想到东非,康拉德对于如今东非的发展也是十分嫉妒和眼热,当年帝国或许就不应该在欧洲这个烂泥坑里打滚,而是学习莱茵皇室到非洲开疆拓土。
毕竟,奥匈帝国当年再怎么说也比有名无实的黑兴根亲王国要强大的多,结果因为各国对非洲的不重视,让莱茵皇室捡了大便宜。
……
在鲁道夫和康拉德谋划奥匈帝国未来的时候,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另一侧,距离维也纳数百公里的意大利王国首都,一群激进的年轻人也在“畅想”着意大利的未来。
都灵。
曾经撒丁王国的首都,也是如今意大利王国的首都,可惜因为上个世纪统一战争的失败,导致所谓的意大利王国有名无实,而这个名字也代表着意大利人最后的倔强。
而都灵这座意大利最发达的城市,也是欧洲人口超百万的大都市之一,尤其以轻工业出名,不过重工业在意大利也排在前列。
即便没有达成统一大业的意大利王国,全国人口数量也十分可观,在一战前,整个意大利王国的人口就已经突破两千多万,这还是在许多本国民众远走他乡的情况下发生的。
而庞大的人口规模,让意大利成为了欧洲人口大国的守门员,除了本土的两千多万人口外,意大利的红海殖民地人口也有百万之多,由此可见意大利王国发展的艰辛。
而之所以说意大利是欧洲人口大国守门员的原因在于欧洲除了几个大国以外,人口超过两千万的国家只有意大利王国一家。
而大国的守门员,同时也是世界列强的守门员则是西班牙,人口也才两千多万,光从人口来看,意大利王国实际上并不比西班牙差多少,但其他数据意大利就和西班牙差许多了。
在都灵的一家啤酒馆里。
一名手舞足蹈的中年男子正在向大家描绘着自己的野心蓝图。
相对于隔壁奥匈帝国和法国,意大利王国对于瘟疫的管理就松懈的多,一方面意大利人本来就比较松弛,另一方面意大利王国没有法国和奥匈帝国那样的人口危机存在,反而本国人口密度有些过于突出。
所以,即便如今疫情在意大利十分严重,但是各类经营场所照样运行。
而都灵也是如此,在街角的这家啤酒馆里,汇聚着一大批失意的意大利人,这个时代很难有人不失意,毕竟社会的大环境不好,所以一种悲观的情绪在社会上蔓延。
而这种环境下,也最容易被野心家所利用。
“上个世纪统一战争的失败,是我们意大利如今苦难的开始,该死的奥匈帝国还有政府的蠢猪,让我们意大利统一美梦沦为了整个欧洲的笑柄。”
“而在世界大战之中,政府的唯唯诺诺又让我们错失了收复东伦巴第和威尼斯失地的大好良机,政客们应该为自己的胆小,懦弱饮弹自尽,他们断送了整个意大利的未来。”
“我们伟大的意大利,本来应该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坐拥四千多万人口和诸多优良海岸,成为整个地中海的大国。”
“要知道上个世纪,意大利海军还曾经超过奥匈帝国,而现在却只能萎缩在利古里亚海和第勒尼安海,这是意大利人的耻辱……”
放在平时,中年男人的话很难引起大家的共鸣,不过现在显然是特殊时期,欧洲流感和经济萧条的影响下,大家的日子都苦哈哈的。
所以,都灵啤酒馆里的一众三教九流,听到谁骂当局,那就跟着喝彩。
而中年男人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不正意味着他的理论深得人心么!
作为原意大利工党的一员,他对于这种发动底层群众的把戏很擅长,当然,学会了工党的那一套煽动人心的办法,但是他又不满足于工党的各种条条框框,或者说工党的很多政治理念,所以他退出了这个组织。
就比如意大利工党不支持他扩张意大利领土的主张。
这个中年男子名叫贝尼托,出生在一个意大利工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活跃的意大利工党成员,这也是早些年贝尼托参加意大利工党的原因。
而正是因为这份经历,让他掌握了工党的组织和宣传手段,在1919年,他开始自立门户,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治团体,意大利战斗队。
“诸位,有没有人愿意加入我们,一起为意大利的伟大统一事业共同进步和努力?”贝尼托眼见时机成熟后问道。
贝尼托虽然抨击意大利王国,但是他很聪明的将政治口号定位成为统一,让意大利成为世界大国,这样一来,贝尼托虽然在如今意大利政府那里挂着号,却被当局认为是一个没有威胁的政治活动家。
毕竟,支持统一的意大利人比比皆是,至少在意大利王国境内如此,因为即便几十年过去了,意大利王国依旧是最有希望统一意大利半岛的国家。
其余两个意大利半岛国家,教宗国毫无进取之心,而欧洲社会显然也不允许他们有进取心,而那不勒斯则是奥匈帝国扶持的傀儡,虽然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自主权,摆脱了奥匈帝国的操纵,但是很不得人心。
而贝尼托的意大利战斗队实际上是一个跨国组织,其成员遍布意大利王国,教宗国和那不勒斯王国三个国家,同时在奥匈帝国控制的东伦巴第也有渗透。
“贝尼托先生,我想和你们一起做出一番事业!”
“加上我,早就看王国当局的那群虫豸不爽了。”
陆陆续续啤酒馆里贝尼托又获得了一批追随者。
而于此同时,意大利工党却承受着意大利各国的严厉打击,这让贝尼托的团队捡了大便宜,开始迅速向整个意大利半岛蔓延,一个规模过万的庞大政治势力在意大利半岛上悄然升起,而他的出现,将对未来的欧洲产生不确定的影响。
“毕竟,达尔马提亚的德意志人口也就不到百万,光是填充威尼斯都十分费劲,想依托这一个地方的人口,从而推动全国范围的德意志化十分吃力。”
在鲁道夫的劝说下,康拉德也不在乎所谓“血统”之辩了,相对于目前主体民族不足的问题,混血德意志人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甚至根本就不是问题。
投工……抛开旧窠臼,刹那天地宽,这就是现在康拉德首相内心的感受。
康拉德在鲁道夫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变本加厉道:“殿下的计划,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几个月前,美国国内德裔的问题。”
“美国是世界德意志人口第三多的国家,我们或许可以借助这个机会,从美国吸收一部分对美国政府不满的德意志人回流德意志地区。”
鲁道夫说道:“不过,你的这个建议也有很高的风险,毕竟美国的德意志人经过长期美国思想的洗脑,这可能增加不稳定性。”
所谓美国思想无非就是民主和自由,曾经鲁道夫也是这种思想的拥护者,现在却反过来来维护君主专制,也可以看出鲁道夫思想上的转变。
康拉德首相苦笑道:“殿下,我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可是当今世界,德意志人定居的主要国家中,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口来源。”
“德国,以前德国经济不好的时候,德国倒是有不少人到帝国定居,但是现在德国的人口外流已经彻底结束。”
“除此外,其他欧洲的德意志国家,经济水平都不比帝国差,而且体量太小,我们对于他们没有吸引力不说,就算他们真的人口外溢,也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除了这些国家以外,最重要的德意志人聚集地,无非就是南美和东非,南美地广人稀,估计移民到那里的人也不会回来。”
“最后就是东非,东非虽然人口众多,但是东非地大物博,经济发展迅速,我们几乎不可能从东非虹吸人口。”
放在上个世纪,其实还是有不少东非人移民奥匈帝国的,不过,其中很多都是东非主动往奥匈帝国掺的水。
毕竟,上个世纪,东非可是彻头彻尾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执行国家,如果东非政府不点头,根本没有人口外流的可能性。
而达尔马提亚王国就是东非政府最得意的杰作之一,成为了东非反向输出移民的典范地区。
但是,这些移民很难说是东非人,反而是远东人的可能性更大,而事实也是如此,东非有远东移民的渠道,奥匈帝国想要多少,就能给多少。
但是很显然,没有德意志化的远东移民,奥匈帝国是不可能接受的,而达尔马提亚王国之所以能被东非“腾笼换鸟”,靠的是东非简易版的“德意志教育”和人口走私。
东非当初向达尔马提亚输出的移民,绝大部分都是黑户,而且配套上简化的德意志教育。
这种教育和东非本土有很大区别,具体表现就是教育质量差,除了德语一定过关以外,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要求。
而东非的义务教育就不是如此,虽然早期东非义务教育受条件限制,质量也不是很高,但是除了德语以外,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也一并推广,同时东非的义务教育阶段时间维度长达十年,这也是达尔马提亚王国实行的教育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而等到一战前,达尔马提亚的混血德意志人,其知识平均水平也就限于会说德语,并且会简单的读和写,其他知识可能小学毕业水平都达不到。
不过,再怎么说,这些移民的口语已经彻底变成了德语,算是半个德意志人,加上血脉的杂交,奥匈帝国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在一战前,奥匈帝国对于达尔马提亚王国的混血德意志人其实是很不待见的,除了血脉混杂之外,还有对东非政府这种偷偷摸摸行为的不满,说难听点这是干涉奥匈帝国内政。
当然,在经历过一战后,奥匈帝国表示这种混血德意志人真香,虽然心里依旧膈应,但是确实好用和听话。
康拉德接着说道:“所以,纵观全世界,目前找不出比美国更好的德意志人来源地,美国德意志人数量甚至比帝国都多。”
奥匈帝国的德意志人也就一千多万,而美国的德意志人却至少高达一千五百万,甚至可能超过两千万或者更多。
这并非虚言,美国的德裔人口占比最少在百分之十五以上,而美国的人口却接近一亿水平,毕竟过去两三百年里,美国一直都是德意志地区的主要人口流入地之一。
也就是东非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异军突起,短暂成为过德意志人的第一移民目的国,而这种情况也仅仅持续了不到四十年时间,就随着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结束了。
而且,后期东非移民人口的数据水分也很大,很多斯拉夫人也被直接划入德意志移民范畴,而为东非提供该类型人口的主要国家就是奥匈帝国。
当初移民到东非的德意志人里至少有三成是直接由斯拉夫人直接转化的,东非这也算帮助奥匈帝国遏制了斯拉夫人的增长,不然现在奥匈帝国的情况只会更加艰难。
否则很难说在经历一战摧残后的奥匈帝国为什么没有直接解体,这其中显然也和东非,或者说恩斯特在奥匈帝国下的闲棋有所关联。
康拉德接着说道:“美国的德裔人口,我们只需要挑选那些知识水平不高的即可,这样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对于康拉德所说,倒是让鲁道夫想起了曾经东非的操作,当初东非招收移民基本上就是尽可能的挑社会最底层的老实人。
这些人口的综合素质虽然低下,但是丝毫不耽误东非在本世纪初成为世界上的大国。
毕竟,人口素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就像东非大规模的普及义务教育一样,东非从原本的落后农业国,发展到如今人均受教育水平首屈一指的国家,虽然过程艰辛,但胜在稳定。
鲁道夫皇储说道:“这也是一个办法,美国德裔因为之前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歧视,确实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拉拢,更何况帝国也算他们曾经的母国。”
德意志移民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群体,因为国家分裂的原因,反而更多偏向于以民族自居,说奥匈帝国是他们母国确实没有太大问题。
就算今天,德奥两国的民众也可以互通往来,奥地利也有不少德意志人依旧抱着大德意志的思维,就比如跑到德国发展的某个落榜艺术生。
以至于前世落榜艺术生合并奥地利,都不能算侵略而是统一,而奥地利也基本没有抵抗。
康拉德接着补充道:“不仅美国,其实东非我们也可以想想办法,东非人口可是排在世界第三的大国,而且是最大的德意志国家。”
既然都荤素不忌了,康拉德自然在心底默认了东非作为一个德意志国家的“事实”。
一想到东非,康拉德对于如今东非的发展也是十分嫉妒和眼热,当年帝国或许就不应该在欧洲这个烂泥坑里打滚,而是学习莱茵皇室到非洲开疆拓土。
毕竟,奥匈帝国当年再怎么说也比有名无实的黑兴根亲王国要强大的多,结果因为各国对非洲的不重视,让莱茵皇室捡了大便宜。
……
在鲁道夫和康拉德谋划奥匈帝国未来的时候,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另一侧,距离维也纳数百公里的意大利王国首都,一群激进的年轻人也在“畅想”着意大利的未来。
都灵。
曾经撒丁王国的首都,也是如今意大利王国的首都,可惜因为上个世纪统一战争的失败,导致所谓的意大利王国有名无实,而这个名字也代表着意大利人最后的倔强。
而都灵这座意大利最发达的城市,也是欧洲人口超百万的大都市之一,尤其以轻工业出名,不过重工业在意大利也排在前列。
即便没有达成统一大业的意大利王国,全国人口数量也十分可观,在一战前,整个意大利王国的人口就已经突破两千多万,这还是在许多本国民众远走他乡的情况下发生的。
而庞大的人口规模,让意大利成为了欧洲人口大国的守门员,除了本土的两千多万人口外,意大利的红海殖民地人口也有百万之多,由此可见意大利王国发展的艰辛。
而之所以说意大利是欧洲人口大国守门员的原因在于欧洲除了几个大国以外,人口超过两千万的国家只有意大利王国一家。
而大国的守门员,同时也是世界列强的守门员则是西班牙,人口也才两千多万,光从人口来看,意大利王国实际上并不比西班牙差多少,但其他数据意大利就和西班牙差许多了。
在都灵的一家啤酒馆里。
一名手舞足蹈的中年男子正在向大家描绘着自己的野心蓝图。
相对于隔壁奥匈帝国和法国,意大利王国对于瘟疫的管理就松懈的多,一方面意大利人本来就比较松弛,另一方面意大利王国没有法国和奥匈帝国那样的人口危机存在,反而本国人口密度有些过于突出。
所以,即便如今疫情在意大利十分严重,但是各类经营场所照样运行。
而都灵也是如此,在街角的这家啤酒馆里,汇聚着一大批失意的意大利人,这个时代很难有人不失意,毕竟社会的大环境不好,所以一种悲观的情绪在社会上蔓延。
而这种环境下,也最容易被野心家所利用。
“上个世纪统一战争的失败,是我们意大利如今苦难的开始,该死的奥匈帝国还有政府的蠢猪,让我们意大利统一美梦沦为了整个欧洲的笑柄。”
“而在世界大战之中,政府的唯唯诺诺又让我们错失了收复东伦巴第和威尼斯失地的大好良机,政客们应该为自己的胆小,懦弱饮弹自尽,他们断送了整个意大利的未来。”
“我们伟大的意大利,本来应该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坐拥四千多万人口和诸多优良海岸,成为整个地中海的大国。”
“要知道上个世纪,意大利海军还曾经超过奥匈帝国,而现在却只能萎缩在利古里亚海和第勒尼安海,这是意大利人的耻辱……”
放在平时,中年男人的话很难引起大家的共鸣,不过现在显然是特殊时期,欧洲流感和经济萧条的影响下,大家的日子都苦哈哈的。
所以,都灵啤酒馆里的一众三教九流,听到谁骂当局,那就跟着喝彩。
而中年男人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不正意味着他的理论深得人心么!
作为原意大利工党的一员,他对于这种发动底层群众的把戏很擅长,当然,学会了工党的那一套煽动人心的办法,但是他又不满足于工党的各种条条框框,或者说工党的很多政治理念,所以他退出了这个组织。
就比如意大利工党不支持他扩张意大利领土的主张。
这个中年男子名叫贝尼托,出生在一个意大利工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活跃的意大利工党成员,这也是早些年贝尼托参加意大利工党的原因。
而正是因为这份经历,让他掌握了工党的组织和宣传手段,在1919年,他开始自立门户,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治团体,意大利战斗队。
“诸位,有没有人愿意加入我们,一起为意大利的伟大统一事业共同进步和努力?”贝尼托眼见时机成熟后问道。
贝尼托虽然抨击意大利王国,但是他很聪明的将政治口号定位成为统一,让意大利成为世界大国,这样一来,贝尼托虽然在如今意大利政府那里挂着号,却被当局认为是一个没有威胁的政治活动家。
毕竟,支持统一的意大利人比比皆是,至少在意大利王国境内如此,因为即便几十年过去了,意大利王国依旧是最有希望统一意大利半岛的国家。
其余两个意大利半岛国家,教宗国毫无进取之心,而欧洲社会显然也不允许他们有进取心,而那不勒斯则是奥匈帝国扶持的傀儡,虽然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自主权,摆脱了奥匈帝国的操纵,但是很不得人心。
而贝尼托的意大利战斗队实际上是一个跨国组织,其成员遍布意大利王国,教宗国和那不勒斯王国三个国家,同时在奥匈帝国控制的东伦巴第也有渗透。
“贝尼托先生,我想和你们一起做出一番事业!”
“加上我,早就看王国当局的那群虫豸不爽了。”
陆陆续续啤酒馆里贝尼托又获得了一批追随者。
而于此同时,意大利工党却承受着意大利各国的严厉打击,这让贝尼托的团队捡了大便宜,开始迅速向整个意大利半岛蔓延,一个规模过万的庞大政治势力在意大利半岛上悄然升起,而他的出现,将对未来的欧洲产生不确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