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汉 第八百一十六章 改风
热门推荐:
重生高三:这一世翻手为云
无限轮回:求生从石村号开始
娘子征服世界,我征服娘子!
绝色寡嫂
诡异来袭,娇软美人靠魅力逃生
鸿蒙长生殿
九叔:手搓雷电,你当成雷劫?
追源:开个团去抢宝
领主:子爵变侯爵,做大做强
韩家宅的大火并不是什么乐事。
此时,指挥张骧早就将绣衣礼服给脱到了一边,正满头大汗的和一众力士一起拎井水救火。
不是他张骧想要救那韩融父子,而是要救自己的政治生命。
如果这场大火烧开了,蔓延到别的里社,那整个步广里都要烧完。虽然步广里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旧时公卿,死不足惜。
但如果这些人都是被一场大火给活活烧死的,那必然会成为一个政治丑闻,到时候泰山军必将面临天下指责。
毕竟公审是一回事,活活烧死又是一回事,太过于骇人听闻了。
而张骧明白,王上肯定是不愿意背负这个骂名的,当年祖龙不过就坑杀了数百儒生术士,就被史书痛骂为千古之暴君。
而王上因为种种政治,本就被时人讥讽为祖龙再世,如果再出了这么一档子事,那可能名声比祖龙还要恶劣。
所以,即便火烧到了眉毛,张骧都在救火。
一统统水被拉来,但火势还是没有得到控制,此时张骧已经绝望了,他怎么也想不到万无一失的行动,最后会以这样的结局收场。
但就在这个时候,从街道外冲进来一大群军士,他们人人都提着水桶,源源不断的加入到了灭火的行动中。
在后面,还有人拉来了水车,上面都是一缸缸井水,直接就停在院内。
此时张骧才看到,这些加入进来的救火者们正是王上的五大亲军的吏士们。
他们怎么会在这里?
……
常雕正带着几个横撞将指挥吏士们救火。
他为何会在这里?
原因很简单,这一次绣衣卫的行动太过于重要了,这是他们的首秀,如果失败了,那不仅是蒙沮的责任,整个绣衣卫能否存在也会受到影响。
而绣衣卫在张冲的布局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将要作为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在今后的政局中保持影响。
所以,张冲其实比蒙沮更要重视这次行动,更不容许行动的失败。
于是,张冲给行动的绣衣卫力士们又加了一套双保险。
那就是让横撞将带着部分亲军布置在各点的暗处,一旦绣衣卫行动有差错,这些人要立马冲上来支援。
当然,如果行动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这些布置的军队就不能参与行动。
其实,这也是张冲在给后面立规矩,那就是:
军队有且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只能用于战场。
所以,张冲希望行动的主要力量还是绣衣卫,这股力量将作为内部执法的行动力量,取代军队,作为对内暴力的象征。
张冲很清楚,军队必须要控制在一个笼子里,这样才能杜绝军队干政的可能性。而且,用军队本身就过于敏感,将他用于对内行动,往往会造成不好的外部影响。
所以,张冲给那些个横撞将的命令是,能不参与就不要参与。
但可惜,守在暗处的常雕不得不出来了,再不出来,火势失去控制,别说那张骧了,就是自己也有失责之罪。
如是,他火速找到了北宫东门的校尉,让他带着一营人,并相应的救火工具,急忙来韩家宅救火。
常雕的决策是非常及时的,实际上,也正是他这一决策,将这场大火给扑灭下来。
不仅救了自己和张骧的政治生命,也救了步广里内的其他绣衣卫力士们。
当时,这些人也在各自指挥的带领下,对目标旧臣发起逮捕,而且行动都非常顺利。
当然,缉拿是缉拿了,但还有大量的骨干留在各公卿宅邸,对这些人来往的书信,手札做整理。
所以要不是火势被控制了,这些停留在各宅邸的力士们怕也是要被焰火吞灭了。
不过,众人还是看到了韩家宅的冲天大火,在一阵惊慌后,七手八脚的就带着要犯和书信撤出了步广里。
……
除了韩氏宅的这一小插曲,绣衣卫的第一次行动无疑是成功的。
不仅将旧时代的公卿、大臣一网打尽,更是展现了绣衣卫的一种新的职能,其在护卫宫禁之外,显然也可以缉拿要犯。
如是,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部门才到此才算是完备了。
其实有关于绣衣卫的种种质疑,即便是到现在,依然不绝于缕。
作为张冲赖以信重的重臣张旦,在一次和张冲吃酒的时候,“不经意”的劝谏张冲,说现在绣衣卫还只是一个宫禁队伍,但却已经可以不经有司而缉拿要犯了,这会不会让朝臣和天下人惊骇呢?
张冲其实并不用张旦提醒就知道绣衣卫日后可能造成的危害。但实际上,即便在特务机关最盛行的明朝,锦衣卫所造成的政治危害也不是很大的。
说到底,没有司法权,只有执法权的部门,为善为恶从来不是机构本身的问题,关键还是看使用者。
在张冲对绣衣卫的定位中,它日后将会被分为三个主要部门。
一个是负责宫禁、安保的内卫部门;一个是负责提调全国刑事,又特许专案查办的办案部门;以及最后一个负责缉拿要犯、政治犯的行动部门。
这三个部门都隶属在绣衣卫这个大的牌子下,但却是三套不同的机构班子,连办公地点也在北宫的不同司房。
所以张冲对于绣衣卫的所谓危害性,乃至于某些人说的是不是政治退化为特务治国的劣化,都不是很担心的。
张冲在这个时代已经快九年了,他早已经没有了后世人那种轻浮的傲慢,他对于现在所处的时代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那就是在这样一个技术手段落后的时代,一切政治其实就围绕在两个字“人治”。
你选对了人,那事情就办成了一半。人选错了,就是越做越错。
在红太阳时期,浩大的群众运动以及自下而上的变革,那是需要各种广播和印刷品去传播和调动的。
但现在张冲有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就连搞出来的纸张也是集中在学术品的印刷上。
靠现有的手段,别说搞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了,就是连组织群众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张冲能做的,就是用泰山军这一机器,去不断熔炼和锻造这个时代的民智。
经过八年的打造,张冲可以负责的讲,论文明程度,道德程度,泰山军这个群体是天下水平最高的。
举个简单例子,在泰山军中,上下级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即便是一名新兵见到了一军主帅,那也只是敬礼而已。
而在地方上,跪地磕头那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明文禁止也没用。
这里面有认知的问题,军中改造的吏士们普遍已经认同到了人格的平等,因为军中就是讲平等文化的,人家一个大帅在吃食上也不会比你这个小卒来得好多少。
而地方上的小民,在他们的心中,自己这些人是最劣等的一批人,几与野兽无异,而那些人里人气的好人家,光那相貌就是人样,他们怎么配和他们平等?
所以,这些人自己就瞧不上自己。
此外,还有自我保护的动机存在。毕竟小民与官吏们在权力上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这些人也甘愿磕头,好在心里求个新安。
万一遇到个在意的,就因为你不磕头而认为你是桀骜不驯的刁民,然后要治你,你说冤不冤?
正是以上种种现实情况和社会心理共同存在,所以你要让小民们站起来,那真的是一件漫长的工作。
所以,这就是泰山军超脱于时代的地方,无论是军中的生活作风,还是科学生活,又或者是对卫生的讲究,都是这个时代独一份的。
但这种高水平是需要维护的,张冲没办法将泰山军分拆到各地,然后说什么星星之火去带动一片。
如果真这样做,最后的结果不是开启民智,反而是这些小星火要熄灭在黑暗的荒原上。
所以,张冲换了一种方式,那就是将泰山军作为机器,然后吸纳各地乡人从军,之后三年后就转业回乡。
这些人在泰山军的三年,部队会熔炼他们,让他们不论是认知,还是卫生水平都得到提高。
这些人转业回地方后,就会到基层做小吏,那原有军中的作风也会被他们带到地方上。
随着这些人越来越多,老人也逐渐凋零,那改风易俗也就水到渠成了。
到那个时候,对政治的改造也就有了土壤了,不然步子迈大了,功亏一篑不说,还容易让后人认为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然后就再无人愿意走了。
其实,这就是张冲这些年来对政治的现实思考和理想追求的平衡。
这个过程其实颇有一点后世军政、训政、宪政的道路规划。
那就是早期用军队扫平天下,然后让军队作为思想的播种机去开化天下人心。
然后等人心开化后,就可以在地方上筹备各种形式的代表大会,最后而有全国性质的代表大会。
如是训政阶段结束,就可以筹备全国性的宪法,到时候就可以从以人治国转变为依宪治国。
如此,一个完整的政治变革才算能完成。
当然,这以上都是一个发展蓝图,以大太目前的现实情况来说,必将是会有一个长期处在军政阶段的时间,这个时间有多久呢?张冲保守来算,至少一百年。
而在这百年中,泰山军就是大太的核心中的核心。
也正是因为泰山军在今后政治中的重要性,它本身的纯粹性就是张冲要改造的目标了。
如果说此前绣衣卫的存在,只是让泰山军脱离内部斗争,军中的宣慰使的存在又是让军队思想保持统一。
但这些手段还不够,因为张冲自己很明白军队如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首当其冲的就是军队中存在的成分问题。
目前的泰山军中,出身山寮、游侠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因为早期泰山军扎根地就是在泰山,那时候愿意加入泰山军的也就是山寮。
山寮说起来是山寮,但其实就是山匪。
以山里的生存环境,不去抢基本上活不下去。实际上,在张冲他们入山之前,整个泰山的生存情况就是这样,有粮时为民,无粮时为匪。
为何泰山郡周边豪强的部曲们这么厉害?就是因为在这种高频度的对抗中练出来的。
而山寮是什么作风?基本都是不安心生产,乐行险搏富贵。换言之,就是机会主义盛行。
而随着泰山军的发展壮大,这批山寮因为是核心,所以也在壮大的过程中充斥在各军中层。
如是,军中的机会主义作风就这样弥漫下去。
军中的游侠分子,其实也是这样的情况。
在早期,能加入泰山军的,也就是这些要险求富贵的游侠了,这些人敢打敢杀,还讲义气。
甚至,早年张冲在拉队伍的时候不也是靠着义气来拉拢的吗?而且一度成为他的金字招牌。
但义气这东西也有害处,那就是军中多是这种小团体,他们内部之间讲义气,甚至明目张胆结为义兄弟。
这种行为可就是乱了泰山军的法度了。
而军中除了机会主义,讲义气闹小团体,还有一处严重的,那就是队伍家族化。
在军中,有些部队可能中层以上的都是一个姓,彼此之间沾亲带故的,几让人以为这是“某家军”而不是泰山军。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早期泰山军扎根的泰山地区环境太恶劣了,在山区中,只有结群才能活下去。
而血缘关系本来就是最原始的结群方式,就更是在泰山地区盛行了。宗族、亲党,就是这些人可以活下去的唯一纽带。
泰山军扎根在这里,吸纳的当然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党了。
而到了壮大时期,一些出头的军将,也会让人到家乡拉子侄入军,有些还几十号人投军。
这些人本就有依靠,有关系,人数多还能彼此帮助,自然发展得比别人好了。
以上这些还只是泰山军问题的冰山一角,张冲作为这个系统的开创者,比所有人都明白如今泰山军的情况。
也正是如此,张冲一直持之不懈的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年来,他不断对部队进行整编,打乱原有编制,同时抽调泰山军的诸将到邺城进入高级军将班学习,以减少他们对军队的影响。
可以说,这些年来,张冲的手段就没停过。
但这些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手段,虽然有作用,但它依旧替代不了一场大决战。
只有大决战才能解决问题的大部。
所以这些年来,张冲一直在寻找这种大决战的机会。但不是因为外部环境恶劣,就是因为各种原因,时机不成熟。
而现在随着伊洛决战的胜利,泰山军已经彻底无外部环境的压力,这个时候正适合搞一场改造军风的大决战。
也正是如此心理,张冲在看到了下面送上来的一个案子后,便决定以此案为契机,开展一场大决战。
此时,指挥张骧早就将绣衣礼服给脱到了一边,正满头大汗的和一众力士一起拎井水救火。
不是他张骧想要救那韩融父子,而是要救自己的政治生命。
如果这场大火烧开了,蔓延到别的里社,那整个步广里都要烧完。虽然步广里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旧时公卿,死不足惜。
但如果这些人都是被一场大火给活活烧死的,那必然会成为一个政治丑闻,到时候泰山军必将面临天下指责。
毕竟公审是一回事,活活烧死又是一回事,太过于骇人听闻了。
而张骧明白,王上肯定是不愿意背负这个骂名的,当年祖龙不过就坑杀了数百儒生术士,就被史书痛骂为千古之暴君。
而王上因为种种政治,本就被时人讥讽为祖龙再世,如果再出了这么一档子事,那可能名声比祖龙还要恶劣。
所以,即便火烧到了眉毛,张骧都在救火。
一统统水被拉来,但火势还是没有得到控制,此时张骧已经绝望了,他怎么也想不到万无一失的行动,最后会以这样的结局收场。
但就在这个时候,从街道外冲进来一大群军士,他们人人都提着水桶,源源不断的加入到了灭火的行动中。
在后面,还有人拉来了水车,上面都是一缸缸井水,直接就停在院内。
此时张骧才看到,这些加入进来的救火者们正是王上的五大亲军的吏士们。
他们怎么会在这里?
……
常雕正带着几个横撞将指挥吏士们救火。
他为何会在这里?
原因很简单,这一次绣衣卫的行动太过于重要了,这是他们的首秀,如果失败了,那不仅是蒙沮的责任,整个绣衣卫能否存在也会受到影响。
而绣衣卫在张冲的布局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将要作为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在今后的政局中保持影响。
所以,张冲其实比蒙沮更要重视这次行动,更不容许行动的失败。
于是,张冲给行动的绣衣卫力士们又加了一套双保险。
那就是让横撞将带着部分亲军布置在各点的暗处,一旦绣衣卫行动有差错,这些人要立马冲上来支援。
当然,如果行动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这些布置的军队就不能参与行动。
其实,这也是张冲在给后面立规矩,那就是:
军队有且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只能用于战场。
所以,张冲希望行动的主要力量还是绣衣卫,这股力量将作为内部执法的行动力量,取代军队,作为对内暴力的象征。
张冲很清楚,军队必须要控制在一个笼子里,这样才能杜绝军队干政的可能性。而且,用军队本身就过于敏感,将他用于对内行动,往往会造成不好的外部影响。
所以,张冲给那些个横撞将的命令是,能不参与就不要参与。
但可惜,守在暗处的常雕不得不出来了,再不出来,火势失去控制,别说那张骧了,就是自己也有失责之罪。
如是,他火速找到了北宫东门的校尉,让他带着一营人,并相应的救火工具,急忙来韩家宅救火。
常雕的决策是非常及时的,实际上,也正是他这一决策,将这场大火给扑灭下来。
不仅救了自己和张骧的政治生命,也救了步广里内的其他绣衣卫力士们。
当时,这些人也在各自指挥的带领下,对目标旧臣发起逮捕,而且行动都非常顺利。
当然,缉拿是缉拿了,但还有大量的骨干留在各公卿宅邸,对这些人来往的书信,手札做整理。
所以要不是火势被控制了,这些停留在各宅邸的力士们怕也是要被焰火吞灭了。
不过,众人还是看到了韩家宅的冲天大火,在一阵惊慌后,七手八脚的就带着要犯和书信撤出了步广里。
……
除了韩氏宅的这一小插曲,绣衣卫的第一次行动无疑是成功的。
不仅将旧时代的公卿、大臣一网打尽,更是展现了绣衣卫的一种新的职能,其在护卫宫禁之外,显然也可以缉拿要犯。
如是,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部门才到此才算是完备了。
其实有关于绣衣卫的种种质疑,即便是到现在,依然不绝于缕。
作为张冲赖以信重的重臣张旦,在一次和张冲吃酒的时候,“不经意”的劝谏张冲,说现在绣衣卫还只是一个宫禁队伍,但却已经可以不经有司而缉拿要犯了,这会不会让朝臣和天下人惊骇呢?
张冲其实并不用张旦提醒就知道绣衣卫日后可能造成的危害。但实际上,即便在特务机关最盛行的明朝,锦衣卫所造成的政治危害也不是很大的。
说到底,没有司法权,只有执法权的部门,为善为恶从来不是机构本身的问题,关键还是看使用者。
在张冲对绣衣卫的定位中,它日后将会被分为三个主要部门。
一个是负责宫禁、安保的内卫部门;一个是负责提调全国刑事,又特许专案查办的办案部门;以及最后一个负责缉拿要犯、政治犯的行动部门。
这三个部门都隶属在绣衣卫这个大的牌子下,但却是三套不同的机构班子,连办公地点也在北宫的不同司房。
所以张冲对于绣衣卫的所谓危害性,乃至于某些人说的是不是政治退化为特务治国的劣化,都不是很担心的。
张冲在这个时代已经快九年了,他早已经没有了后世人那种轻浮的傲慢,他对于现在所处的时代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那就是在这样一个技术手段落后的时代,一切政治其实就围绕在两个字“人治”。
你选对了人,那事情就办成了一半。人选错了,就是越做越错。
在红太阳时期,浩大的群众运动以及自下而上的变革,那是需要各种广播和印刷品去传播和调动的。
但现在张冲有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就连搞出来的纸张也是集中在学术品的印刷上。
靠现有的手段,别说搞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了,就是连组织群众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张冲能做的,就是用泰山军这一机器,去不断熔炼和锻造这个时代的民智。
经过八年的打造,张冲可以负责的讲,论文明程度,道德程度,泰山军这个群体是天下水平最高的。
举个简单例子,在泰山军中,上下级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即便是一名新兵见到了一军主帅,那也只是敬礼而已。
而在地方上,跪地磕头那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明文禁止也没用。
这里面有认知的问题,军中改造的吏士们普遍已经认同到了人格的平等,因为军中就是讲平等文化的,人家一个大帅在吃食上也不会比你这个小卒来得好多少。
而地方上的小民,在他们的心中,自己这些人是最劣等的一批人,几与野兽无异,而那些人里人气的好人家,光那相貌就是人样,他们怎么配和他们平等?
所以,这些人自己就瞧不上自己。
此外,还有自我保护的动机存在。毕竟小民与官吏们在权力上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这些人也甘愿磕头,好在心里求个新安。
万一遇到个在意的,就因为你不磕头而认为你是桀骜不驯的刁民,然后要治你,你说冤不冤?
正是以上种种现实情况和社会心理共同存在,所以你要让小民们站起来,那真的是一件漫长的工作。
所以,这就是泰山军超脱于时代的地方,无论是军中的生活作风,还是科学生活,又或者是对卫生的讲究,都是这个时代独一份的。
但这种高水平是需要维护的,张冲没办法将泰山军分拆到各地,然后说什么星星之火去带动一片。
如果真这样做,最后的结果不是开启民智,反而是这些小星火要熄灭在黑暗的荒原上。
所以,张冲换了一种方式,那就是将泰山军作为机器,然后吸纳各地乡人从军,之后三年后就转业回乡。
这些人在泰山军的三年,部队会熔炼他们,让他们不论是认知,还是卫生水平都得到提高。
这些人转业回地方后,就会到基层做小吏,那原有军中的作风也会被他们带到地方上。
随着这些人越来越多,老人也逐渐凋零,那改风易俗也就水到渠成了。
到那个时候,对政治的改造也就有了土壤了,不然步子迈大了,功亏一篑不说,还容易让后人认为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然后就再无人愿意走了。
其实,这就是张冲这些年来对政治的现实思考和理想追求的平衡。
这个过程其实颇有一点后世军政、训政、宪政的道路规划。
那就是早期用军队扫平天下,然后让军队作为思想的播种机去开化天下人心。
然后等人心开化后,就可以在地方上筹备各种形式的代表大会,最后而有全国性质的代表大会。
如是训政阶段结束,就可以筹备全国性的宪法,到时候就可以从以人治国转变为依宪治国。
如此,一个完整的政治变革才算能完成。
当然,这以上都是一个发展蓝图,以大太目前的现实情况来说,必将是会有一个长期处在军政阶段的时间,这个时间有多久呢?张冲保守来算,至少一百年。
而在这百年中,泰山军就是大太的核心中的核心。
也正是因为泰山军在今后政治中的重要性,它本身的纯粹性就是张冲要改造的目标了。
如果说此前绣衣卫的存在,只是让泰山军脱离内部斗争,军中的宣慰使的存在又是让军队思想保持统一。
但这些手段还不够,因为张冲自己很明白军队如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首当其冲的就是军队中存在的成分问题。
目前的泰山军中,出身山寮、游侠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因为早期泰山军扎根地就是在泰山,那时候愿意加入泰山军的也就是山寮。
山寮说起来是山寮,但其实就是山匪。
以山里的生存环境,不去抢基本上活不下去。实际上,在张冲他们入山之前,整个泰山的生存情况就是这样,有粮时为民,无粮时为匪。
为何泰山郡周边豪强的部曲们这么厉害?就是因为在这种高频度的对抗中练出来的。
而山寮是什么作风?基本都是不安心生产,乐行险搏富贵。换言之,就是机会主义盛行。
而随着泰山军的发展壮大,这批山寮因为是核心,所以也在壮大的过程中充斥在各军中层。
如是,军中的机会主义作风就这样弥漫下去。
军中的游侠分子,其实也是这样的情况。
在早期,能加入泰山军的,也就是这些要险求富贵的游侠了,这些人敢打敢杀,还讲义气。
甚至,早年张冲在拉队伍的时候不也是靠着义气来拉拢的吗?而且一度成为他的金字招牌。
但义气这东西也有害处,那就是军中多是这种小团体,他们内部之间讲义气,甚至明目张胆结为义兄弟。
这种行为可就是乱了泰山军的法度了。
而军中除了机会主义,讲义气闹小团体,还有一处严重的,那就是队伍家族化。
在军中,有些部队可能中层以上的都是一个姓,彼此之间沾亲带故的,几让人以为这是“某家军”而不是泰山军。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早期泰山军扎根的泰山地区环境太恶劣了,在山区中,只有结群才能活下去。
而血缘关系本来就是最原始的结群方式,就更是在泰山地区盛行了。宗族、亲党,就是这些人可以活下去的唯一纽带。
泰山军扎根在这里,吸纳的当然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党了。
而到了壮大时期,一些出头的军将,也会让人到家乡拉子侄入军,有些还几十号人投军。
这些人本就有依靠,有关系,人数多还能彼此帮助,自然发展得比别人好了。
以上这些还只是泰山军问题的冰山一角,张冲作为这个系统的开创者,比所有人都明白如今泰山军的情况。
也正是如此,张冲一直持之不懈的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年来,他不断对部队进行整编,打乱原有编制,同时抽调泰山军的诸将到邺城进入高级军将班学习,以减少他们对军队的影响。
可以说,这些年来,张冲的手段就没停过。
但这些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手段,虽然有作用,但它依旧替代不了一场大决战。
只有大决战才能解决问题的大部。
所以这些年来,张冲一直在寻找这种大决战的机会。但不是因为外部环境恶劣,就是因为各种原因,时机不成熟。
而现在随着伊洛决战的胜利,泰山军已经彻底无外部环境的压力,这个时候正适合搞一场改造军风的大决战。
也正是如此心理,张冲在看到了下面送上来的一个案子后,便决定以此案为契机,开展一场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