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滴水的遇见 > 第58章 因煤炭而得名的石炭纪

一滴水的遇见 第58章 因煤炭而得名的石炭纪

    石炭纪是古生代的第5个纪,开始于距今3.5亿年,开始于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延续了约6500万年。它分为两个时期:始石炭纪(又叫密西西比纪,3亿2000--3亿5000万年前)、和后石炭纪(又叫宾夕法尼亚纪,2亿8600--3亿2000万年前)。

    石炭纪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代表时期。由于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因而得名“石炭纪”。据统计,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50%以上。

    实际生活中,煤不仅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燃烧、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等。应用于电力、钢铁、水泥、化工四大行业。

    石炭纪是地壳发展史上重要的造山时期,地壳上分布最广的晚古生代海西山系的雏型,基本上在石炭纪形成。早石炭世末期的苏台德运动是晚古生代最主要一次构造变动,使北美的阿帕拉钦地槽、西欧的莱茵海西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等的主体部分皱起形成山系;西伯利亚地台以南的辽阔地槽区,大致可以中天山--NmG自治区南部一线为界,其北部石炭纪陆相为主,苏台德运动也明显存在。石炭纪的古气候问题中最令人注意的是:岗瓦纳大陆自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的大规模的冰川活动现象、持续时间长达5000万年,属极地大陆冰盖类型。

    石炭纪时期气候分异现象十分明显,北方古大陆为温暖潮湿的聚煤区,冈瓦纳大陆却为寒冷的大陆冰川沉积环境。气候分带导致了动、植物地理分区的形成。陆生植物从滨海地带向大陆内部延伸,并得到空前发展,形成大规模的森林和沼泽,给煤炭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石炭纪成为地史时期最重要的成煤期之一。按照地理环境不同,科学家们根据石炭纪的植物分布特点划分出各具特色的植物地理区,每一植物地理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植物群和一定的生态特征。

    在石炭纪晚期,脊椎动物演化史出现一次飞跃,从此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以适应更加广阔的生态领域,以北美宾夕法尼亚早期地层中的林蜥为代表。

    石炭纪陆生生物飞跃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也有了显着的变化。早石炭世晚期的浮游和游泳的动物中,出现了新兴的筳类,成为海生无脊椎动物中最重要的类群。石炭纪有个别名叫“巨虫时代”,因为当时大气含氧量很高,虫子长得特别大。其中有些蜻蜓个体巨大,两翅张开大者可达70cm。生活在陆上的昆虫,如蟑螂类和蜻蜓类,是石炭纪突然崛起的一类陆生动物,他们的出现与当时茂盛的森林密切相关。

    腕足动物尽管在类群上减少,但数量多,浅海底栖动物中仍以珊瑚、腕足类为主。头足类则以菊石迅速发展为主。三叶虫到石炭纪已经大部分绝灭,只剩下几个属种。

    最早发现于泥盆纪的昆虫类,在石炭纪得到进一步的繁盛,已知石炭、二叠纪的昆虫就达1300种以上。陆生脊椎动物进一步繁盛,两栖动物占到了统治地位。早石炭世一开始,两栖动物蓬勃发展,主要出现了坚头类(也称迷齿类),同时繁盛的还有壳椎类。

    在石炭纪的森林中,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密的灌木。乔木中的木贼根深叶茂,木贼的茎可以长到20--40厘米粗,它们喜爱潮湿,广泛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湖泊沼泽地带。石松是另一类乔木,它们挺拔雄伟,成片分布,最高的石松可达40米。石炭纪时,早期的裸子植物(如苏铁、松柏、银杏等)非常引人注目,但蕨类植物的数量最为丰富。蕨类植物是灌木林中的旺族,它们虽然低矮,但大量占据了森林的下层空间,紧簇拥挤,蒸蒸日上。今天地球上之所以蕴藏有如此丰富的煤炭资源,与石炭纪植物界的繁盛密切相关。中国是煤炭资源大国,有科学家曾经指出,石炭纪森林的广袤和茂密可以从中国所产煤层的厚度上看出来,有的煤层厚度竟然超过120米,这相当于2440米的原始植物质的厚度。

    早石炭世的植物面貌与晚泥盆世相似,古蕨类植物延续生长,但只能适应于滨海低地的环境;晚石炭世植物进一步发展,除了节蕨类和石松类外,真蕨类和种子蕨类也开始迅速发展。裸子植物中的科达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成为造煤的重要材料之一。

    植物是怎样变成煤炭的呢?由于石炭纪的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迅速,它们死后即便有一部分很快腐烂,但仍有许多枝干倒伏后避免了风化作用和细菌、微生物的破坏。石炭纪森林的不少林地是被水浸泡着的沼泽地,死亡后的植物枝干很快会下沉到稀泥中,那里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的还原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植物枝干避免了外界的破坏,并在压实作用和其它作用下缓慢地演变成泥炭。年复一年,由植物形成的泥炭在地层中得到保存,并又经历了成煤作用后成为初级的煤炭-褐煤。褐煤是一种劣质煤,褐煤再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后,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煤--烟煤。褐煤转化成烟煤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据地质学家们推算,0.3米厚的烟煤是由6米厚的象褐煤这样的植物质压缩而成的。

    石炭纪森林分布在地球陆地的许多地方,在中国北方的华北平原,就曾保存着石炭纪的广袤森林,山西的煤层应该是最好的证据。在石炭纪时,山西大地历经海水的数次入侵,海陆频频交替。每当海水退却,陆地植物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迅速繁盛,一期又一期的森林就这样生成了。成煤的泥炭沼泽植物林中,主要以石松类、科达类、种子蕨类、真蕨类等为主。

    石炭纪,有一场生物大灭绝事件,两栖动物受到重创,巨型昆虫全部灭绝,很高的蕨类植物死亡。事后,大气含氧量降低,气候干燥,只有爬行动物进化了。到了二叠纪,成了爬行动物时代。

    截止至2012年,只发现了一种那时的爬行动物:原蜥。它体长60厘米。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有很大的不同,爬行动物的卵有硬壳保护,不需产在水中。它们的皮肤不像两栖动物,只有一层薄膜,而是长有鳞片,这使它们不必隔一段时间就返回水中,防止脱水。它们还进化出了一种器官:声带。

    这次灾难的祸首是煤炭。一亿年来,陆地都完全由森林覆盖。它们的枯枝形成了一层厚达30米的煤炭,而且遍布全球。那时,地幔岩浆活动剧烈,产生高温。高温穿过岩石,直达煤炭层。煤炭在高温下开始燃烧。3.06亿年前的一天,一堆火苗出现在地面上,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火苗出现了,它们烧毁了成片的树木,很快,附近一片火海。

    当时极高的含氧量,加快了大火的扩散。大火在数天内就扩散到了500千米以外的地方。丛林中的动物无处可逃,大多被烧死。巨脉蜻蜓等昆虫虽能飞行,但他们的卵却不可能。昆虫们失去了栖息地,而他们不可能总在飞行,最终筋疲力尽,掉在了火海中。

    十年后,大火还在继续燃烧。它们覆盖了陆地约50%的地区。在这范围内的大多数生物都被烧死。由于山脉和河流的阻挡,大火没能继续扩散。但煤炭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渐渐扩散到了全球。这些气体使全球发生温室效应,平均温度在十年内上升了5摄氏度。这使海洋动物的卵无法孵化,这摧毁了很多动物。

    三十年后,由于可燃物燃烧殆尽,大火停止燃烧。大火燃烧的地区,有一层厚厚的灰烬,这是动植物被燃烧所形成的。幸存下来的动物由于没有食物来源,很快被饿死。

    大气中充满了有害气体,这又摧毁了许多呼吸功能差的动物。这些气体又使全球气温继续上升,灾难发生100年后,全球气温平均可能达30摄氏度。

    一千年后,有毒气体还在继续挥发,它们遮住了太阳。地球表面所得的光源只有正常的50%,这使得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大量植物因此死亡。一些呼吸功能差的动物,如引螈,也因此大量死亡。

    一万年后,有毒气体终于停止了挥发,但动植物遭到了重创,50%的陆地几乎没有生命迹象,地球开始进入恢复期。

    距煤炭层燃烧过去5万年,灭绝事件基本结束。在这场灾难中,两栖动物受到重创,而引螈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节肢动物中巨马陆、巨脉蜻蜓、巨独角仙、巨蜚蠊等动物都灭绝了,巨型昆虫的时代结束了;海洋动物中,三叶虫受到重创,并在下一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中消亡。而受益最大的就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的直系祖先--原蜥。他们的种群在这次灾难中发展壮大,在接下来的数百万年进化出许多不同的物种。他们在短时间内成为全球霸主,地球进入了长达2.4亿年的爬行动物时代。

    燃烧的煤炭、有毒的气体、高温构成了造成46%物种灭绝的物种大灭绝--石炭纪燃煤事件。

    煤炭就在这样一场灭绝性的燃烧中显示了它的威力。

    它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燃烧的无情,还有燃烧中产生的那些有毒气体。

    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其中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以硫最为重要。煤炭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矿物质是煤炭的主要杂质,如硫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有害成分。

    煤炭的污染表现主要有:一、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形成以酸雨、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要危害的煤烟型大气污染。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工业锅(窑)炉、民用取暖和家庭炉灶等。高耗低效燃烧煤炭向空气中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和烟尘。二、煤炭开采破坏生态平衡:1、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2、破坏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3、导致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4、为满足社会对洁净煤的需求,原煤入洗比例连年提高,排放出大量的煤泥水污染土壤植被及河流水系;5、运输中产生的煤尘飞扬,既损失大量的煤炭,又污染沿线周围的生态环境。此外,煤炭更直接污染了水源和空气,并导致黑肺病的发生。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呼吁全球各国重视燃煤造成的环境恶果,立即减少并逐步放弃煤炭的使用。

    近些年,人们加强了对煤炭的保护治理:1、政策法规配套,环保投入增大;2、土地复垦取得一定成效;3、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治理效果显着;4、矿区绿化已从单纯植树种草,走向绿色生态工程建设;5、洁净煤技术发展较快。

    当然,治理污染最好的办法不是稀释,而是从根源上杜绝它的产生。所有地球居民都是邻居,共同呼吸着唯一的空气。因而必须在全球的层次上携起手来,密切合作,减少污染,共同保持健康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