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 第一三一六章 分赃大会2
热门推荐:
二嫁京圈大佬,前夫急疯了
高手下山,我完璧之身哪来的女儿?
踢我出少林,我灭佛你哭什么
凌峰苏琳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京城第一败家女,竟光耀满门?
从F到SSS,我的器灵进阶快亿点点怎么了
出狱后,我成了前任高攀不起的神
我在药园当杂役,长生万年成大帝
德里公国,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锡格尔。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华族给出的条件是,德里公国必须出兵,跟随华族一同向白沙瓦发起进攻。
郭嵩焘向德里公爵博拉阐明了其中利害:拉贾斯坦王国此前对德里公国心怀不满、屡屡针对,根源就在于德里公国尚未立下足以服众的战功。若想在未来稳稳地坐镇德里,掌控公国,此时出兵建立功勋,乃是当务之急。
博拉听闻此言,不禁连连点头。
于他而言,出兵一事并非全然不利。他所统领的德里公国,军头众多,权力分散,这些军头们各自拥兵自重,犹如隐藏在公国暗处的一颗颗不定时炸弹。
倘若借此次出兵之机,消耗掉一部分桀骜不驯的势力,那么他对整个公国的掌控力必将得到显著增强,可谓是一举两得。
彼时,次大陆西北部的矛盾焦点,无疑集中在拉贾斯坦王国与德里公国之间。这两个势力为了一城一地的归属,明争暗斗,互不相让,让周边局势也随之动荡不安。
然而,东北部的局势同样是波谲云诡,矛盾甚至更为深重,廓尔喀、太平国、孟加拉王国以及贡榜王国(即缅甸王国)各自怀揣着诉求,彼此之间的不满与摩擦一触即发。
廓尔喀人,这些生活在高原之上、生性剽悍的民族,长久以来都怀揣着一个宏伟的梦想——向南扩张,将版图延伸至恒河流域。
他们渴望在恒河之上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港口,如此一来,便能打通一条直通大海的贸易通道,从而与远方的华族建立更为紧密、便捷的联系。毕竟,若要绕道北边的世界屋脊进行贸易往来,不仅路途艰险遥远,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是难以估量,对于渴望发展壮大的廓尔喀人来说,无疑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艰难之路。
但廓尔喀人的这一野心勃勃的计划,却遭到了太平国的强烈反对。太平国的领袖石达开,这位正值年富力强、不到四十岁的豪杰,有着非凡的谋略与远见。
自太平天国运动后,他带着一干追随者辗转来到次大陆,蛰伏在太平城的王宫之中。
近两年,他将军事指挥大权下放给手下一众能征善战的将领,自己则专注于国内的改革与发展。
一方面,他从遥远的广西老家,组织大批汉民迁移至阿萨姆河谷,为太平国注入源源不断的人力;另一方面,他大胆借鉴华族先进的政治体制,大刀阔斧地对政务进行改革,使得太平国在短短时间内便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国力蒸蒸日上。
战后,太平国的势力范围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扩张,从阿萨姆地区一路高歌猛进,拓展至西里古里、朗布尔、拉杰沙希等地,雅江下游与恒河之间那一大片广袤肥沃的三角洲平原,也尽数纳入太平国的版图。
这片土地,沃野干里,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未来养活一亿人口都不在话下,为太平国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石达开心中有着更为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将太平国打造成次大陆上最为强大的国家,效仿昔日虬髯客,称雄海湾,成为这片土地上的霸主。
因而,当他听闻廓尔喀人的南扩计划后,深感不安,意识到这将对太平国的未来发展构成巨大威胁。于是,石达开亲自出马,前往拜访郭嵩焘。
石达开神色凝重地对郭嵩焘说道:“郭大人,想当初元首留下我们太平军在次大陆发展,不正是看中了我们身为汉人,能在此地扎根,成为华族在这片土地上的有力臂膀吗?若任由廓尔喀人得到出海口,掌控恒河北岸大片土地,他们凭借本土优势,加之海运联通带来的巨大机遇,发展必将一日干里,失控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别说是对我们太平国构成威胁,恐怕连华族在次大陆的布局都会被打乱,后患无穷啊。”石达开言辞恳切,眼中透着对局势的担忧与坚定的决心。
郭嵩焘静静地听着,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石达开所言非虚,太平国与廓尔喀人的矛盾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引发更大的混乱。而此时,石达开见郭嵩焘未作回应,场面一时陷入僵局,便端起桌上的茶水,轻抿一口,试图打破这略显尴尬的沉默。
“这应该是金坛茅山的雀舌吧,好久都没有喝到了。”石达开嘴角上扬,夸赞起郭嵩焘这里特供的茶叶,借此转移话题,缓解气氛。
郭嵩焘微微一笑,心中明白石达开的用意。这茶叶的确是京城配发而来,与各类作战物资一同运抵此处,作为华族官员的一项特殊福利。
近些年来,由于欧洲贸易路线受阻,茶叶的海外销量大幅下滑,为了应对这一困境,陈得利想出了两条妙计:一是全力改进茶叶生产工艺,降低成本,让普通百姓也能消费得起,从而扩大内需;二是将茶叶纳入官员福利以及军队后勤保障体系,如此一来,华族的官员和士兵们每年便能消耗大量茶叶,为茶叶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主真的是好记性,想必国主还是在天京时期喝过这茶吧。”郭嵩焘目光敏锐,眼角露出一道精光,不动声色地回应着石达开,同时也听出了他话中的言外之意——大家同为汉人,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在此异乡应携手共进。
“是啊,当初从天京走得急,竟然都没有来得及多带一些。郭大人,无论如何,我们都是汉人,从小接受相同的教育,说着同样的语言,饮食习惯也如出一辙,在这里,咱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华族虽强大,但也没办法掌控整座次大陆,日后这里必将涌现上百个国家,北方的几个大势力已然成为潜在威胁,而我们太平国愿意成为这根定海神针,既能稳固华族在此地的影响力,又可为我们汉人开辟一片广阔的沃土。”
石达开顺着刚才的话题,趁热打铁,继续晓以利害,试图说服郭嵩焘支持太平国的立场。
郭嵩焘心中暗自权衡,一方面,他深知石达开所言有一定道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太平国虽有自己的野心,但毕竟同为汉人,关键时刻或许真能成为华族的助力;另一方面,廓尔喀人在战争中出力颇多,他们索要出海口的诉求也并非毫无道理,不能直接将其驳回,否则易引发新的矛盾。
思索良久,郭嵩焘终于开口:“这样吧,明天上午,我召集廓尔喀、孟加拉和贡榜王国,加上你们太平国一共四家,咱们开一个闭门会。如何?”
郭嵩焘心中已有盘算,他打算在会上巧妙地转移矛盾,让石达开提出对毕哈儿地区的土地要求,而自己作为中间人,为避免各国在毕哈儿地区的争执白热化,提议将沿河地区单独划出,设立一个新的势力范围。
同时,郭嵩焘还计划让太平国承诺修建一条穿越阿萨姆河谷、连接华族的铁路。
这条铁路一旦建成,不仅能加强太平国与华族的联系,还可穿过西里古里地区,直抵廓尔喀境内,届时,廓尔喀王国便能借助铁路,便捷地通往华族的西南地区。
待华族西南的铁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后,他们甚至可以乘坐火车畅行无阻地抵达华族的任何角落,这可比乘船绕道马六甲海峡要快捷、安全得多。而石达开只需承诺为廓尔喀保留铁路上的通行权,如此一来,既能满足廓尔喀人的部分需求,又能化解眼前的矛盾。
石达开心中明白郭嵩焘的意图,他深知这样一来,廓尔喀人大概率会将不满发泄在自己身上,而华族政府则可置身事外。但形势逼人,当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只能无奈地答应下来。
第二天,四国代表齐聚一堂。廓尔喀人果然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们性格豪爽,做事说话从不拐弯抹角。在这场战争中,廓尔喀人的确付出了诸多努力,不仅出兵参战,还承诺将会派遣一支精锐的雇佣兵前往列城,听从华族的调遣,参与即将到来的对大英帝国白沙瓦总督区的进攻。
廓尔喀国王沙阿五世深知抱大腿的重要性,明白只有紧跟华族,才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谋求更大的发展,因而从头到尾都表现得极为积极。
石达开与郭嵩焘心照不宣,在会上唱起了双簧。石达开按照事先的计划,提出了一系列看似合理却又与廓尔喀人诉求相悖的建议,巧妙地引导着会议走向。最终,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下,廓尔喀人不得不放弃索要出海通道的想法。作为补偿,郭嵩焘又从恒河北岸的一些小势力手中,划出一部分肥沃的平原土地给廓尔喀人,暂时安抚了他们的情绪。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众人以为局势稍有缓和之际,孟加拉王国与贡榜王国之间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贡榜王国如今基本上处于华族的代管状态,国王敏东心中却另有盘算,他并不甘心前往华族京城,做一个无所事事的闲散王爷。于是,他向华族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更换领土。具体而言,就是华族将孟加拉湾的东部划给贡榜王国,贡榜王国则将国都迁移至吉大港,同时将伊洛瓦底江流域交给华族管辖。
这一方案对于华族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华族一直以来都渴望控制伊洛瓦底江流域,只是苦于当地土著数量众多,治理难度极大。
如今贡榜王国主动提出迁移,无疑是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让华族省去了诸多麻烦。而且,孟加拉湾在经历之前的大瘟疫后,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闲置,正好可供重新规划利用。华族设想,可以协调孟加拉王国将当地的孟人迁移到西部地区,空出的东部用来安置缅人,如此便能实现各方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皆大欢喜的局面。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孟加拉国王普兰并不愿意轻易放弃孟人的土地,在迁移人口这件事情上,他态度消极,百般推脱,使得这一原本看似完美的计划陷入了僵局。
郭嵩焘看着争吵不休的两国代表,头痛不已,深知要想化解这场矛盾,还需付出更多的智慧与努力,在各方利益的钢丝上艰难前行,寻找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接受的平衡点,以维持次大陆来之不易的和平局势。.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华族给出的条件是,德里公国必须出兵,跟随华族一同向白沙瓦发起进攻。
郭嵩焘向德里公爵博拉阐明了其中利害:拉贾斯坦王国此前对德里公国心怀不满、屡屡针对,根源就在于德里公国尚未立下足以服众的战功。若想在未来稳稳地坐镇德里,掌控公国,此时出兵建立功勋,乃是当务之急。
博拉听闻此言,不禁连连点头。
于他而言,出兵一事并非全然不利。他所统领的德里公国,军头众多,权力分散,这些军头们各自拥兵自重,犹如隐藏在公国暗处的一颗颗不定时炸弹。
倘若借此次出兵之机,消耗掉一部分桀骜不驯的势力,那么他对整个公国的掌控力必将得到显著增强,可谓是一举两得。
彼时,次大陆西北部的矛盾焦点,无疑集中在拉贾斯坦王国与德里公国之间。这两个势力为了一城一地的归属,明争暗斗,互不相让,让周边局势也随之动荡不安。
然而,东北部的局势同样是波谲云诡,矛盾甚至更为深重,廓尔喀、太平国、孟加拉王国以及贡榜王国(即缅甸王国)各自怀揣着诉求,彼此之间的不满与摩擦一触即发。
廓尔喀人,这些生活在高原之上、生性剽悍的民族,长久以来都怀揣着一个宏伟的梦想——向南扩张,将版图延伸至恒河流域。
他们渴望在恒河之上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港口,如此一来,便能打通一条直通大海的贸易通道,从而与远方的华族建立更为紧密、便捷的联系。毕竟,若要绕道北边的世界屋脊进行贸易往来,不仅路途艰险遥远,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是难以估量,对于渴望发展壮大的廓尔喀人来说,无疑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艰难之路。
但廓尔喀人的这一野心勃勃的计划,却遭到了太平国的强烈反对。太平国的领袖石达开,这位正值年富力强、不到四十岁的豪杰,有着非凡的谋略与远见。
自太平天国运动后,他带着一干追随者辗转来到次大陆,蛰伏在太平城的王宫之中。
近两年,他将军事指挥大权下放给手下一众能征善战的将领,自己则专注于国内的改革与发展。
一方面,他从遥远的广西老家,组织大批汉民迁移至阿萨姆河谷,为太平国注入源源不断的人力;另一方面,他大胆借鉴华族先进的政治体制,大刀阔斧地对政务进行改革,使得太平国在短短时间内便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国力蒸蒸日上。
战后,太平国的势力范围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扩张,从阿萨姆地区一路高歌猛进,拓展至西里古里、朗布尔、拉杰沙希等地,雅江下游与恒河之间那一大片广袤肥沃的三角洲平原,也尽数纳入太平国的版图。
这片土地,沃野干里,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未来养活一亿人口都不在话下,为太平国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石达开心中有着更为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将太平国打造成次大陆上最为强大的国家,效仿昔日虬髯客,称雄海湾,成为这片土地上的霸主。
因而,当他听闻廓尔喀人的南扩计划后,深感不安,意识到这将对太平国的未来发展构成巨大威胁。于是,石达开亲自出马,前往拜访郭嵩焘。
石达开神色凝重地对郭嵩焘说道:“郭大人,想当初元首留下我们太平军在次大陆发展,不正是看中了我们身为汉人,能在此地扎根,成为华族在这片土地上的有力臂膀吗?若任由廓尔喀人得到出海口,掌控恒河北岸大片土地,他们凭借本土优势,加之海运联通带来的巨大机遇,发展必将一日干里,失控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别说是对我们太平国构成威胁,恐怕连华族在次大陆的布局都会被打乱,后患无穷啊。”石达开言辞恳切,眼中透着对局势的担忧与坚定的决心。
郭嵩焘静静地听着,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石达开所言非虚,太平国与廓尔喀人的矛盾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引发更大的混乱。而此时,石达开见郭嵩焘未作回应,场面一时陷入僵局,便端起桌上的茶水,轻抿一口,试图打破这略显尴尬的沉默。
“这应该是金坛茅山的雀舌吧,好久都没有喝到了。”石达开嘴角上扬,夸赞起郭嵩焘这里特供的茶叶,借此转移话题,缓解气氛。
郭嵩焘微微一笑,心中明白石达开的用意。这茶叶的确是京城配发而来,与各类作战物资一同运抵此处,作为华族官员的一项特殊福利。
近些年来,由于欧洲贸易路线受阻,茶叶的海外销量大幅下滑,为了应对这一困境,陈得利想出了两条妙计:一是全力改进茶叶生产工艺,降低成本,让普通百姓也能消费得起,从而扩大内需;二是将茶叶纳入官员福利以及军队后勤保障体系,如此一来,华族的官员和士兵们每年便能消耗大量茶叶,为茶叶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主真的是好记性,想必国主还是在天京时期喝过这茶吧。”郭嵩焘目光敏锐,眼角露出一道精光,不动声色地回应着石达开,同时也听出了他话中的言外之意——大家同为汉人,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在此异乡应携手共进。
“是啊,当初从天京走得急,竟然都没有来得及多带一些。郭大人,无论如何,我们都是汉人,从小接受相同的教育,说着同样的语言,饮食习惯也如出一辙,在这里,咱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华族虽强大,但也没办法掌控整座次大陆,日后这里必将涌现上百个国家,北方的几个大势力已然成为潜在威胁,而我们太平国愿意成为这根定海神针,既能稳固华族在此地的影响力,又可为我们汉人开辟一片广阔的沃土。”
石达开顺着刚才的话题,趁热打铁,继续晓以利害,试图说服郭嵩焘支持太平国的立场。
郭嵩焘心中暗自权衡,一方面,他深知石达开所言有一定道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太平国虽有自己的野心,但毕竟同为汉人,关键时刻或许真能成为华族的助力;另一方面,廓尔喀人在战争中出力颇多,他们索要出海口的诉求也并非毫无道理,不能直接将其驳回,否则易引发新的矛盾。
思索良久,郭嵩焘终于开口:“这样吧,明天上午,我召集廓尔喀、孟加拉和贡榜王国,加上你们太平国一共四家,咱们开一个闭门会。如何?”
郭嵩焘心中已有盘算,他打算在会上巧妙地转移矛盾,让石达开提出对毕哈儿地区的土地要求,而自己作为中间人,为避免各国在毕哈儿地区的争执白热化,提议将沿河地区单独划出,设立一个新的势力范围。
同时,郭嵩焘还计划让太平国承诺修建一条穿越阿萨姆河谷、连接华族的铁路。
这条铁路一旦建成,不仅能加强太平国与华族的联系,还可穿过西里古里地区,直抵廓尔喀境内,届时,廓尔喀王国便能借助铁路,便捷地通往华族的西南地区。
待华族西南的铁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后,他们甚至可以乘坐火车畅行无阻地抵达华族的任何角落,这可比乘船绕道马六甲海峡要快捷、安全得多。而石达开只需承诺为廓尔喀保留铁路上的通行权,如此一来,既能满足廓尔喀人的部分需求,又能化解眼前的矛盾。
石达开心中明白郭嵩焘的意图,他深知这样一来,廓尔喀人大概率会将不满发泄在自己身上,而华族政府则可置身事外。但形势逼人,当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只能无奈地答应下来。
第二天,四国代表齐聚一堂。廓尔喀人果然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们性格豪爽,做事说话从不拐弯抹角。在这场战争中,廓尔喀人的确付出了诸多努力,不仅出兵参战,还承诺将会派遣一支精锐的雇佣兵前往列城,听从华族的调遣,参与即将到来的对大英帝国白沙瓦总督区的进攻。
廓尔喀国王沙阿五世深知抱大腿的重要性,明白只有紧跟华族,才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谋求更大的发展,因而从头到尾都表现得极为积极。
石达开与郭嵩焘心照不宣,在会上唱起了双簧。石达开按照事先的计划,提出了一系列看似合理却又与廓尔喀人诉求相悖的建议,巧妙地引导着会议走向。最终,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下,廓尔喀人不得不放弃索要出海通道的想法。作为补偿,郭嵩焘又从恒河北岸的一些小势力手中,划出一部分肥沃的平原土地给廓尔喀人,暂时安抚了他们的情绪。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众人以为局势稍有缓和之际,孟加拉王国与贡榜王国之间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贡榜王国如今基本上处于华族的代管状态,国王敏东心中却另有盘算,他并不甘心前往华族京城,做一个无所事事的闲散王爷。于是,他向华族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更换领土。具体而言,就是华族将孟加拉湾的东部划给贡榜王国,贡榜王国则将国都迁移至吉大港,同时将伊洛瓦底江流域交给华族管辖。
这一方案对于华族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华族一直以来都渴望控制伊洛瓦底江流域,只是苦于当地土著数量众多,治理难度极大。
如今贡榜王国主动提出迁移,无疑是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让华族省去了诸多麻烦。而且,孟加拉湾在经历之前的大瘟疫后,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闲置,正好可供重新规划利用。华族设想,可以协调孟加拉王国将当地的孟人迁移到西部地区,空出的东部用来安置缅人,如此便能实现各方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皆大欢喜的局面。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孟加拉国王普兰并不愿意轻易放弃孟人的土地,在迁移人口这件事情上,他态度消极,百般推脱,使得这一原本看似完美的计划陷入了僵局。
郭嵩焘看着争吵不休的两国代表,头痛不已,深知要想化解这场矛盾,还需付出更多的智慧与努力,在各方利益的钢丝上艰难前行,寻找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接受的平衡点,以维持次大陆来之不易的和平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