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795章 张玄素的存身之道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795章 张玄素的存身之道

    第795章 张玄素的存身之道

    “咳咳.”

    李世民紧绷嘴角,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太过轻浮,但实在有些控制不住喜悦的表情。

    不着痕迹的转过身子,李世民不好意思的摆了摆手:“玄素,朕的经历就不说了,说太子”

    “是陛下!”

    连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被张玄素没有底线的跪舔给怔住了,偏生张玄素一脸正色,好像自己说的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实一样,这一点儿连另外两人都有些钦佩了。

    ‘呸,一把年纪的人了,真是臭不要脸。’

    长孙无忌心里更是一凛,若不是这老家伙是太子一系,是坚定的自己人,自己一定要防范此人。

    房玄龄瞟了张玄素一眼,不愧是载浮载沉,三起三落的老臣啊,就这股能曲能伸的劲儿,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张玄素却是毫不在意,暗暗鄙视另外两人,你们两个老东西,一个是皇上的大舅子,一个有匡扶辅弼之功,自己要不舍下身段儿奉迎一下,如何能在这朝堂上立足,参与军机。

    没理会两人异样的眼神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张玄素有些忧虑的说道:“太子生于太平时期,被陛下和娘娘宠爱,没吃过苦,过于柔弱,是以说话行事之间,已经有了些世家纨绔子弟的轻浮和随意。”

    “臣虽然多次劝说和教导,依然改不了太子殿下懒散的脾性。”

    “突利的要求,其实并不会影响到陛下培养太子,草原上艰苦的环境能磨砺出最勇敢的汉子,太子暂时离开长安的脂粉繁华,去见识一下边疆的风吹雨打,并不是坏事儿。”

    “陛下登基不久,春秋鼎盛,精力充沛。”

    “一时半刻的,也不需要太子履行职责。太子的身份和普通皇子也没什么差别,或许十年后,经历过锻炼的太子,成长的更加符合陛下的要求呢?”

    “是啊,玄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房玄龄也接口道:“老臣对于家中的两个小子也是费尽心思而见效甚微,无奈之下,把长子遗直都丢到了军中历练,靠着边地战事来教他如何成人。”

    “人教人很难教,而环境和事情教人,却能让人很快的成长起来。陛下一路走来,不就是被一位位敌人和对手,用一场场的战争和苦难,生生浇灌出了今天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明君圣主吗?”

    “太子暂时远离朝庭中枢,去地方上锻炼锻炼也未必是坏事儿?”

    “从时间上来说,突利明显也不想影响到太子的前途,所以只要求十年时间。这十年,其他的皇子们感念太子为大唐所做出的牺牲,也必然都能安心替朝庭办事了。”

    房玄龄才智高绝,早就看出了如今皇子们渐渐长大,对嫡储之位,都是虎视耽耽,接下来的夺嫡之争已是不可避免。

    而李世民还年轻,才三十出头儿,离传位还早着呢!

    过早的冒头儿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早早的被狂风骤雨所摧残。

    太子处在风口浪尖上,房玄龄受皇后娘娘恩情,必然会因为太子而无法置身事外。

    可这种事情一旦被卷进去,躲得了这次避不了下次。

    太子及壮,非但是会被其他皇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百般攻击。

    时间长了,就算皇帝也难免不会看不顺眼,毕竟,太子是预备皇帝,时刻准备接班的,而皇帝也是人,只要是人,还在活着,就会对准备接手自己一切的人不会喜欢到哪里去的。

    饶是房玄龄才智过人,被视为大唐第一智囊。

    身处左仆射,实际上的首辅之位,房玄龄对这样的情况也是感到十分棘手,为未来的巨大风险所忧虑,更为家族未来感到悲观。

    把长子送到马邑从军,其实就是在为房家安排后路,让未来继承自己爵位的长子暂时脱离权力斗争的旋涡,这说明房玄龄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辅佐太子顺利继位。

    一个首辅的长子不为政而去从军,可见房玄龄心里的真实态度。

    而这次的意外,让房玄龄眼前一亮,一种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

    若是借此机会,暂时把太子摘出去,远离长安的是非,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做事就不会犯错,就不会给别人拿下太子之位的机会,又能在外面发展积蓄实力。

    还避开了被李世民看不顺眼的境地,自己也不用左右为难了,更不用时刻担心,准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了。

    这样以后十年的朝堂格局就会变成,若说是有太子?但太子却不在长安;

    说没有太子?太子又在草原。

    即可以避开朝中党争,在外积蓄实力,又让朝庭百官没有理由借机剥夺太子之位。毕竟太子为了大唐为质突厥,在外受罪,你们不奖励就算了,竟然还倒打一耙。

    剥夺原本就有的储位,谁他玛好意思?

    太子不在,那些人就算想拨脏水,也找不着人,着实是妙啊!

    经过房玄龄的一提醒,李世民也反应过来,是啊,太子若在长安必然会和李恪李泰他们明争暗斗,飞虎军和侯君集的事情都已经显露出这种苗头了。

    接下来的几年,是大唐最重要的几年,李世民要进行一系列的动作,大唐也会迎来巨大的变革,这其中不知要牵涉进多少势力,展开多少次波诡云橘的博弈。

    太子尽自聪明,眼光长远,可还是太嫩了,也太过弱小,未必能挺过这么多的惊涛骇浪。

    暂时避一避也好,有十年时间,大局也初步会定下来,那时候最恐怖的阶段也过去了,太子也能安安稳稳的等着接位。

    呃.

    想到这里,李世民内心一突,刚好是十年,刚好是最危险的时刻,太子刚好在暴风雨来临前遇到这档子事儿,太巧了吧?

    李世民眼神一凝,看向张玄素问道:“玄素,你此行有没有见过太子?”

    “见过啊?”

    张玄素一愣:“臣身为太傅,又是身受皇命,去突利那里,怎么能不见太子殿下?”

    “那突利的条件伱有没有和太子说过,太子对此是什么看法?”说完,李世民眼神炯炯,一脸严肃的盯着张玄素。

    “知道啊,这么大的事情,臣怎么能不和太子通通气,万一太子一时冲动,私自跑了怎么办?”张玄素一时没弄清李世民想问什么,还以为自己办错了事儿,解释了一句。

    “把你见太子的详细情况,一个字都不要露,说给朕听。”

    张玄素不明所已,老实的说道:“是陛下,臣和突利谈完后就去向殿下辞行。殿下一见臣就发牢骚,抱怨在草原生活不习惯,身上被蚊虫虰咬,到处都是红疙瘩。”

    “饮食也吃不惯,睡觉也不踏实,吵吵着让臣早日谈完,好早点儿离开。”

    “后来殿下一听突利要他留在草原就急了,当时就坐不住了,要拉着臣马上离开。”

    “臣苦口婆心,好说歹说,劝说殿下以大局为重,以接下来的战事为重,这才安抚住了殿下,暂时稳住了。不过临走前,太子百般叮嘱,让臣在陛下面前将他的难处告知。”

    “让陛下一定不能同意突利的条件。”

    张玄素转头看向长孙无忌:“殿下还偷偷交待臣,要是实在不行,可以让老臣偷偷去见皇后娘娘和长孙大人,让他们从旁劝阻,说太子妃有孕在身。”

    “孩子不能没有父亲,父亲也离不开孩子,务必务必要把他接回去。”

    长孙无忌见外甥交待给这老匹夫的话,这老东西竟然一点摭掩都没有就向皇上坦白了,连忙一脸慌恐的看着李世民:“陛下,太子年幼,受此大变,一时乱了方寸,这才慌不择路”

    李世民听到这里,下意识的松了一口气,想到太子也没预料到有此一劫,若说太子在三个多月前就料到了今天的局面,这才睡了阿史那云,那也太诡异了。

    李世民无论如何不相信,太子能看这么远,将每一步都算得这么精。

    若太子真的这么精明,那就不会在自己面前露出一副智计百出的模样,将自己暴露出来,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平庸的太子,很明显更符合太子的心态。

    那天得知要代自己会盟颉利,太子老大不情愿,最后无奈才接下了这个差使。

    所以,李世民更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事赶事儿,碰巧的缘故。

    对于长孙无忌的解释,李世民则是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外甥求助舅舅,这是常规操作,没什么大不了的。

    看到李世民莫名其妙的反应,房玄龄略一揣摩,想到了李世民的疑心。

    随后心里也是一咯噔,是啊,太巧了,这一步,实在是惊为天人,却又十分顺理成章,难道这都是太子自己运筹的结果?

    若是这样,太子也太恐怖了吧!

    要说和太子无关,每一步都有太子的身影,每一步都有可以操作的空间;要说和太子无关,这次的事件表面上看起来对其不利,可实际上太子能获得巨大的好处。

    若太子真有这样的心计、魄力、智慧和格局,那诸子争嫡就没啥好争的了。

    这样的太子,可以轻松秒杀其他皇子,自己都探不出深浅,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就算其他皇子抱团,也不是他的对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