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891章 承庆殿议政(一)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891章 承庆殿议政(一)

    第891章 承庆殿议政一

    想到右贤王的可怕,房玄龄脸色一肃,断然道:“皇上,此子决不能再留,从这次他毫不犹豫就侵入葜必何力的地盘,就可以看出来,此人野心勃勃,行事霸道,毫无顾忌。”

    “不能再让其成长下去了,我大唐需要马上发兵,剿灭突厥。”

    李世民却是十分犹豫,大唐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蜕变期,内部改革如火如涂,仅有的军力除了经略西域之外,就是派往东北的辽东半岛,深陷其中。

    就连长孙无忌和侯君集,尉迟敬德等将都还滞留在那里,主持大局,配合文官的治理。

    李靖、程咬金、李绩、李道宗和长孙顺德等将开赴河北后,待长孙无忌大军进行三韩之地,就打道回府了。毕竟他们出兵本来就是做做样子,立立牌坊。

    一个小小的辽东半岛,还不值得陷入那么多大唐名将。

    大唐地域辽阔,还有其他地方需要镇慑,这些将领也不能长期待在辽东,需要坐镇长安。

    在侯君集‘大意’失荆州之后,李世民怒不可遏,恨不得立马招侯君集回京治罪。但长孙无忌以辽东之地还需大将镇守,不如让侯君集留在前线戴罪立功。

    众多大臣们也是从旁相劝,毕竟满朝的臣子们都找不到侯君集半点故意纵敌的任何动机,侯君集和右贤王更是八杆子打不着,只能归结为军前失策。

    而知道内情的李世民和房玄龄也找不到侯君集帮‘隐太子长子’的理由。

    李泰和李恪一方的人更怕侯君集回京后再护着东宫,给他们找麻烦,也就顺水推舟,帮了侯君集一把。

    让他安然过关,继续留在前线。

    李世民后来下旨,解除了侯君集右卫大将军的职务,以做惩戒,继续在军前效力。

    如今,在大唐凤凰浴火的关键时期,很明显打不起这么一场耗日长久的远征。

    之前的定襄之役,之所以在李世民登基后三年就匆匆展开,不是因为国家力量多强,更多的是突厥自始毕可汗时期起,就统一的草原,而为了了外扩。

    早已经将重心南移到了漠南,与大唐接壤。

    后来中原大乱,前隋在河北辽东一带军力损失严重,后来改朝换代,北方更是空虚,颉利进一步挤压,将突厥的势力推进到了黄河南岸的关内道一带。

    定襄之战实际上就在大唐的家门口儿打的,若是颉利重心还在漠南,或者更北之地,大唐根本就不会打这一仗。因为立国不久刚刚稳定下来的大唐,经不起一场深入大漠的举国之战。

    现在的突厥虽然分裂后偏安一隅,却远在乌尔格和呼伦海,离长安直线距离就有三四千里。

    劳师远征,恐非易事。

    再加上突厥人也不会就在那里等着和大唐打阵地战,大可以利用极大的纵深进行周旋,大唐的军队需要强大的后勤和辎重力量,一旦不能速胜,等待自己的就是败亡。

    漠漠的草原上,游牧民族才是那片土地的主人。

    “皇上不可!”

    见李世民露出若有所思的犹豫神色,而房玄龄却有倾向出兵漠北的想法,李靖连忙阻止,并且分析道:“老臣今日在朝堂上就有些疑惑,夷男桀骜不训,向来不服王化,对朝庭也是敷衍。”

    “不过,一向都是小打小闹,从来没有过这么张狂。”

    “现在看来,漠北离薛延陀更近,想来夷男一定是知道了北方的情况,这才趁火打劫,提出这么过份的要求,来要胁皇上。”

    “右贤王打仗不输当年的颉利,兵贵神速,只用短短两个月就打了败葜必何力,将其赶到了郁督军山附近,再退一步就到漠南和金山大都督府之间了。”

    李靖脸色凝重的说道:“皇上,在此情况不明之际,万不可轻易出兵。现在东西两边都是蠢蠢欲动,若是攻打突厥,则夷男趁机做大;若攻夷男,恐怕突厥袭我后路。”

    “在定襄之役后,草原一半落入我大唐,实际上分为了四部份,漠南的阿史那云部经过这六年的经营,已经纳入了大唐的管辖,不管草原如何变动,这部份已经可以算做我大唐的本土了。”

    “是我们的核心利益,万没有再放手的可能了!”

    “而北方大漠分成了三部,东边的突厥汗国,西边的薛延陀,两部都是实力强大,还有中间实力稍弱的葜必何力,夹在中间做为缓冲。”

    “现在葜必何力被突厥所灭,东西两部已经接壤,相互对峙,微妙的保持了草原的平衡,我们大唐万万不能想着去消灭其中一部,先不说能不能打赢。”“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消灭了哪一方,另一方都会失去制约,重新让草原统一起来,这是对我大唐最不利的。”

    经过李靖这么一分析,李世民和房玄龄也觉得棘手起来,原本大好的局面,怎么忽然就形势大变了呢?

    李世民急切的问道:“靖兄所言有理,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当如何应对?”

    “皇上,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出兵的问题,而是我大唐即将面临的巨大危机,要想办法阻止草原东西两部因私下媾和而组成联军,共同对付我大唐。”

    李靖话一出口,李世民和房玄龄脸色都是豁然一变,两人急忙来到书房一侧半人高的大漠地图上来,托李言的福,现在大唐也拥有了比较详尽的北方地理图。

    虽然草原势力迁徙游走,居无定所,好在名山大川和河流湖泊却不会四处流动,只需根据不同势力的最新落脚点,重新标注即可。

    三人来到地图前,李世民眉头紧锁的盯着参天可汗道的正北方,从西北斜下往东南延绵千里之遥的郁督军山山脉,其北部大片领土,都落到了突厥的手中。

    顺着郁督军山向西南一千里的地方,就是阿史那史的发源地,金山山脉南麓了,出于对颉利和突厥汗国的打压,李世民将这里划分到了薛延陀的势力范围。

    让这个与颉利有着深仇大恨的草原后起之秀占据了这里,并把这里的溪弹地区改设州府,将夷男的金山大都督府驻地安置在这里,以便朝庭管辖。

    只是夷男为了扩大势力,并不常常待在这里。

    而是带领大军不断往西北方向扩张,不停的吞并消灭盘据在西北的小国和部落势力。短短六年时间,趁着大唐无力北顾和突厥收拾残局的机会,拿下了西北地区的霸主极势力葛逻禄部。

    还有拔悉密部、都播部、结骨部、黠戛斯等部,与西突厥接壤,西北方向几千里都被纳入薛延陀部的势力范围。可以说,夷男管辖的实际领地,并不输于之前的新突厥汗国。

    麾下能征善战的控弦之士有四五十万,远远超过葜必何力。

    薛延陀这几年在西北方向扩展到极处,再西之地的西突厥也是不弱曾经颉利大突厥汗国的势力,那也是一个庞然大物。夷男不敢轻易针对,只好将注意力转移到西域之地。

    对大唐陇右道西部的庭州、轮台、安西、蒲昌、伊吾等地虎视耽耽。

    大唐西部的防守压力很大,众人都知道夷男如此壮大下去,早晚必反。但却为了争取时间,依然对其采取安抚的绥靖策略,依旧是年年赐币,表面上是振灾,实际就是稳定费用。

    大唐君臣心里都有数,若不是忙于外扩,并贪图大唐的钱财和顾忌东部的颉利,夷男早就反了。

    而大唐也有顾忌,主要是需要夷男对抗遥远的西突厥,和迁制东方的颉利。

    百年之前,突厥一族做为曾经的匈奴别种,柔然一枝,盛起于阿尔泰山南麓,后东出建立汗国。

    北周时,突厥汗国内部产生矛盾,隋开皇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命阿波可汗南侵,被隋军击败。沙钵略借口阿波未得军令便擅自彻退,挥军袭击阿波。

    阿波战败后,投奔西部达头可汗。

    达头联合阿波与沙钵略对立,开皇初年,在隋反击突厥战争中,隋文帝采取政治手断,合纵联横,挑拨分化,再加上军事打击下,突厥分裂成两部。

    双方相互攻击,突厥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

    东部突厥沙钵略可汗在隋北境,经过多代的传承,后来辗转汗位落到始毕可汗手中。始毕雄才大略,趁着中原大乱,从中原获取大量资源和逃难的匠人,统一草原各部族,实力大盛。

    在始毕的兵威之下,西突厥不断的往西部退却。

    一直退到了中亚地区,势力达至西海,与西方欧州的拜占庭帝国和中东的萨珊王朝接壤。

    大唐虽然与西方往来不多,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

    可通过丝绸之路往来的西方商人,也知道西突厥并没有灭亡,而是占据了中亚大片领地,建立了一个不弱于东部突厥的汗国,对此,大唐也是极为忌惮。

    消灭夷男不难,难的是,留下的大片领地无法兼顾。

    最后不是便宜东部的颉利,就是会将西突厥引诱过来,凭添大敌。在这种复杂形势的考量下,大唐才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手段,对于夷男的扩张,非但没有加以阻挠,反而还颇有纵容。

    这才导致夷男一步步坐大,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