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892章 承庆殿议政(二)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892章 承庆殿议政(二)

    第892章 承庆殿议政二

    原本大唐就准备等内部改革告一段落后,就想办法消弱延制夷男的发展,可后来的辽东事件,又转移了大唐的注意力,经过一年多的经营,辽东之地倒是拿了下来。

    夷男却是有些尾大不掉,不大动干戈解决不了了。

    李世民现在有些头痛,草原不同于中原,虽然发展的深度不如,速度却是极快,衰弱的快,重新崛起一样快。中原还在精耕细作的时候,四分五裂的草原又开始威胁到大唐了。

    这些错综复杂的势力相互牵制,又盘根错节。

    打又打不得,万一打错了,徒耗钱粮,反而给大唐招来更大的麻烦,放纵下去又会成为大患。就算下定决心,发起一场举国之战,最后能获得大胜,又管不了多少年的平安。

    实是令人头疼,就连房玄龄这样智深如海的人都感到棘手,觉得草原势力,就和一个烂泥塘一样,纠缠不清,甩之不掉。

    “陛下,远在天边的西突厥咱们现在先不管,就只看北部草原。”

    李靖头脑清明,胸有成竹,指着郁督军山的南端那一大片草原,神色严肃的说道:“以前突厥几方势力分布南北,相安无事。现在倒好,都集中到了这一块儿。”

    “夷男为了应对来自新突厥汗国的压力,必然也会调集大军南下。要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成为一个火药桶。”

    “右贤王号八十万大军,经过葜必部的战争减员,实际战力就算打个折,也有四十万的军力。而夷男最低也要调集三十万大军来应对,再加上葜必何力剩下的残兵败将。”

    “郁督军山南部的草原上,就会集中上百万大军,万一他们合兵一处南下,恐怕大唐有倾覆之危啊.”

    李世民脸色发白,显然是心里也有些发毛:“靖兄说的有道理,贞观四年,颉利号称百万大军,实际上只有三四十万人,再被我们策反收买了突厥夷男等人。”

    “颉利麾下实际能调动的战力,只有二十多万”

    “现在在郁督军山附近,可是实打实的集中了百万骑兵,而且只多不少。靖兄说的对,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让右贤王和夷男联兵一处,不然,我大唐危矣!”

    经过两人这么一分析,北方局势渐渐清晰。

    平时房玄龄身为左仆射,一心扑在内政上,就算关心外部也是政策上的事情,对于军事上着实没有精力顾及。现在搞清北方几千里之外的形势后,也是心惊肉跳。

    没想到这不声不响的,大唐又站到了悬崖边儿上。

    万一出现东西合流的情况,大唐现在拿什么去应对,那可是实实在在的百万骑兵啊?

    大唐现在总兵力在三百万之众,大部份都分布在境内无数的府道州县里。

    北方兵力最多只有八十万,要守护漫长的北部边疆。大概算下来,其中二十万在西域,二十万在辽东,二十万坐镇长安,剩下的二十万分布在河东道、河北道还有关内道北部的黄河阴山一线。

    而这些军队里面,骑兵也只占了三成。

    自定襄之役后,北方威胁大减,大唐不缺战马了,可骑兵所耗颇大,为了节省开支,也没有扩张太多骑兵。这二十多万骑兵,大部也都在西域,少量的分布在北方诸道。

    万一北方百万突厥铁骑南下,大唐拿什么去抵挡?

    房玄龄眉头紧皱,试探的说道:“夷男和突厥有不共戴天之仇,听说去年在哈那尔草原,又收买了颉利的近侍,刺杀了颉利,这更是仇深似海,他们应该不会握手言和?”

    李靖闻言脸色凝重的摇了摇头:“房相,虽然我不知道颉利之死有什么玄机,但颉利之死应该与夷男无关。从事后的一系列清洗事件,就可以得知,那场刺杀其实就是右贤王夺权的政变。”

    “颉利世子施罗叠虽然做了可汗,却只是一个傀儡,并没有掌握半点儿实权。这次大军西进,也是右贤王亲自带领,更可以证明,施罗叠完全被架空了。”

    “夷男曾经出卖了颉利,而右贤王又刺杀了颉利。”

    “他们之间是没有过结的,反而因为去年在辽东城,长孙无忌带二十多万大军岂图消灭右贤王,我们大唐和他之间结了仇怨,若是夷男以此为由,向右贤王示好,双方未必不会联合?”

    李靖说完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看向李世民和房玄龄,别看他平时疏远朝堂,并不知道辽东围城的详情。通过分析敌情,也能知道颉利已老,世子施罗叠平庸,都不足为惧。

    突厥唯一可虑者,就是这位如日东升的右贤王了。

    右贤王即将成为大唐的心腹之患,又威胁到颉利儿子继承汗位,长孙无忌是个腹黑之徒,处在联络颉利的关键位置上,稍稍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轻易说动颉利放弃右贤王。

    对此李靖也是深表赞同,若是自己,也会这么做的。只是让人深为惋惜的是,二十多万大军,竟然毫无建功,任由右贤王逃了出去。这就算了,还将两万大军也放了出去,以至于在哈那尔草原,右贤王一举干掉了颉利,攫取了整个突厥的实权。

    “陛下,值此危难之际,老臣不能不说句话了。”

    李靖一脸郑重的看向李世民,拱手抱拳道:“右贤王大势已成,如今更是在漠北轻易击败了葜必何力,已然成为草原上势力最强的人了,一念一下,几可左右天下局势。”

    “若是能除掉自然最好,可现在即然不能杀,就只能拉拢了.”

    “陛下,臣请陛下以大唐为念,施天恩而降福泽,主动出面与右贤王修好,化干戈为玉帛。就算他不念陛下,不念大唐,毕竟还是中原人,身上流着我华夏的血脉。”

    “即使他不心向大唐,也要劝其以天下苍生为重,以我汉人百姓为重,不要助纣为虐,与夷男之辈同流合污。”

    ‘嘶’

    李世民见李靖如此郑重,顿时深吸了一口气,脸色不断变幻,背着手在殿内有些焦虑的来回渡步。

    值此危难之际,到底该怎么办?

    李世民也是有些踌躇不定了:“玄龄,你怎么看?”

    右贤王的内情,房玄龄知道的最清楚,说到根上,还是李家人自己在内斗。若是不影响天下大局的情况下,这些朝臣们都会坐壁上观,反正是自家的事情。

    可现在双方手上都掌握着左右天下兴亡的力量,真的要因为自家皇权之争,让天下无数百姓生灵涂碳,陷入战乱之中吗?

    房玄龄脸上充满苦涩,对李靖说道:“卫国公有所不知,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陛下与这右贤王,誓不两立啊?”

    李靖有些懵了,诧异的看向脸色难看的李世民,再看看房玄龄,显然两人有什么事情在瞒着自己?

    李靖暗暗好奇,陛下与一个远在突厥的汉人,能有什么深仇大恨?

    不就是辽东城阴了对方一把,算是有些嫉贤妒能,怕其成长起来威胁大唐。其他的,两人八杆子打不着,这右贤王据说年龄也不大,才二十出头。

    远在大漠,如何能得罪几千里之外,在长安为大唐天子的李世民?

    见李世民和房玄龄都是一幅晦莫如深,不想多谈的样子,李靖心里一沉。

    若是一般的机密,李靖也并不想知道,可现在大唐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李靖再是明哲保身,也无法冷眼旁观,真闹到十万火急,场面不可收拾的时候,搞不好李二还要求上自己。

    为了天下的安宁,李靖只有继续劝说道:“若是这样,皇上就只有去拉拢夷男,压制这右贤王了。”

    “不过,老臣有言在先。”

    “这夷男野心勃勃,暗藏天下之志,是当初投唐三人里城府最深,最想取代颉利大可汗位置的人。如今突利已死,阿史那云公主所生之子,亦为皇上之孙。”

    “葜必何力已败,皆不足为虑。”

    “只剩下此人,即便皇上封其为汗,将安康公主下嫁,也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

    “这只会助长夷男的嚣张气焰,羽翼更加丰满,以后会更难对付。”

    “那右贤王虽然让人忌惮,可据老夫观察,其人对大唐并没有恶意,更没有仇恨,反而是我大唐暗中针对,在辽东下黑手。”

    “陛下,房相,老臣说句不该说的话,这样的人即便不能成为朋友,最好也别成为敌人。右贤王狡猾多智,又勇悍异常,更可怕的是比我们都年轻。”

    “一旦等他成长到颉利那个年龄,我们这一代打天下的人走了,大唐就危险了.”

    李世民和房玄龄明显不信任自己,这么重要的时候,还瞒着自己,这也让李靖有些心里不舒服。

    提醒了一句,就准备离开:“老臣言尽于此,还望陛下甚重考虑,若是没有其它事情,老臣就先告退了。”

    “卫公稍等一下!”

    房玄龄一急,不顾礼仪的拦住了李靖,转身拼命的使着眼色,脸色焦急的看向李世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