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105章 李治就藩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105章 李治就藩

    第1105章 李治就藩

    “谢皇兄!”

    李治略显腼腆的起身,说明了来意:“启禀皇兄,臣弟今日是来向母后辞行的。朝庭已经议定,成年亲王有封地的,都需前往,臣弟不日也将起程,去往藩地。”

    “此事主要是针对其他藩王的,还有通过藩王催促世族和勋臣们加紧经营藩地的。九弟不用着急,现在已经入秋,不如在长安过新年,等明年开春了再去也来得及?”

    李言话音一落,李治一脸为难的看向长孙无垢,很明显,他好像也并不想离京。

    “今日是母后把稚奴叫来,让他去就藩的。”

    长孙无垢却是接过了话头,摆了摆手,神色严肃的说道:“即然这是你父皇安排好的,他们也已成年,各有封地,就该马上去。朝庭建藩的目地,就是让皇亲勋臣守卫边疆。”

    “之前是你父皇出事,紧接着又新皇登基,这才耽误了。”

    “如今诸事已毕,他们还留在长安做什么?边地镇守关系着大唐的安危,一刻也不能耽误。而且各地的百姓,没有官员管理,也会十分混乱,他们早点儿去接手,也好安抚民生。”

    关于亲王就藩之事,长孙无忌也找她谈过,目前的大唐并不安稳,太上皇的离开,导致各方权力四散,皇帝手中并没有镇慑天下的实力,这个皇位还不稳当。

    世族的事情告一段落后,这些亲王们就要离开长安,各方势力中的文臣武将,要么带去封地,空出来的职位朝庭重新任命;要么就要重新聚合到皇帝麾下,加强皇权。

    皇帝的权力太小,会使得他们这些中枢朝臣们办起事来,碍手碍脚,总是没有太上皇的时候顺畅。

    原以为李言登基后会使劲抓取权力,是以臣子们摆开了对抗博弈的姿态。谁知道李言根本就不在乎,在处理高阳一案时雷霆乍现后,就缩了回去,摆出一副无为而治的态度。

    长孙无忌之前只想着压皇帝一筹,拿到权力。

    现在权力到手后,又发现皇帝太过弱势,实在是不利于治理,搞得他这个首辅大臣的影响力也大受影响。是以他比李言更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强中枢的影响力。

    长孙无垢最初还想把李治留在长安,她虽然有三个儿子,长子做了皇帝,就是献给了江山社稷;次子李泰和自己不亲,又被圈了起来;唯有幼子李治,可以留在身边享天伦之乐。

    谁知长孙无忌一下就给否了,告诉她,就是留谁也不能留李治。

    李治是太上皇曾经看重,并力排众议要推到帝位上的人,在新帝眼中,比之其他兄弟更加忌惮。若是李治留在长安,早晚会兄弟相残,重蹈玄武门手足相残的覆辙。

    不但不能留,反而要尽快赶去封地,远离长安这个是非之地。

    长孙无垢虽然舍不得儿子,可想到长孙无忌说的也是实情,如今大位已定,就连储君也立了,幼子再待在长安,确实会让所有人都不舒服,趁着现在兄弟还没闹起来。

    早日离开,未来也能落个善终。

    手心手背都是肉,长孙无垢只能以大局为重,今日专门传召了李治,叮嘱他马上收拾行装,要带头响应朝庭的号召,正殷殷不舍的交待着,李言就过来了。

    “也好,九弟的封地是在匹播城,那是吐蕃以前的王城。”

    李言也没再多说什么,实际上,他是巴不得这些亲王们都赶快离开的,此时当着长孙无垢的面,还是展现出一些兄弟亲情:“整个吐蕃,这里是最为繁华的。”

    “松赞干部和大相禄东赞经营了十多年,想来依九弟的才能,会让这里更加繁荣的。”

    贞观八年,松赞干布即位为吐蕃赞普,年仅十三岁,并依靠论科耳,尚囊等辅臣,讨伐叛乱,统一吐蕃。

    当唐帝国称霸中原时,松赞干布也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并,定都逻娑,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

    从公元634年始,他两次派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向李世民求亲。历史上。在公元641元,李世民两次征伐未果下,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

    至此,大唐未在对雪域高原用兵,再加上文成公主的陪嫁中有大量中原的先进文化技术,造就了吐蕃飞速的发展,最终为大唐以后的战乱埋下了隐患。

    在这个世界中,李言在大唐和吐蕃发生战争前,抢先发动西征,用突厥的强兵,如后世蒙古横扫西域般,把吐蕃扼杀在破茧成蝶的关键时期,并进行了残酷的清洗。

    落得一身骂名的突厥退了出去,把解救西域百姓于战乱中的美名留给了大唐。

    是以大唐轻易的拿下了这两地,到现在为止,雪域和西域两地各处百姓都对突厥人恨之入骨,对于后面捡了便宜的大唐,却视为救苦救难的亲人。

    事实证明,李言的这种方法非常好用,大唐等于白捡了两块疆域。李世民把宗室子弟封在雪域,本来没有李治什么事儿的,李言登基后,这才临时把吐蕃以前的王城匹播城划给了李治。

    在吐蕃强盛后,松赞干部已经重新挑选了逻娑城,也就是后世的拉萨为新的都城。为了更好的统治吐蕃,松赞干部以迎聚大唐公主的名义,为自己建立了新城。

    朝庭也是有感于雪域高原的重要,所以把逻娑城并方圆几百公里划为朝庭直辖,并不对外敕封。

    李治的身份十分重要,一般的封地也体现不出对他的重视,再加上李言知道,李治本身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是以把离逻娑城几百里外的吐蕃旧都匹播城划出去,封给李治。

    借助他的才能,把这里给发展起来。

    “皇兄放心,臣弟必不会辜负皇兄所托。”

    李治倒没有太过沮丧,反而亲切的说道:“其实母后说的也对,马上就要入冬了,若是不赶在秋季结束之前,再想入雪域就难了。一旦耽误,就得要明天夏初才能去了。”

    “封地的百姓嗷嗷待哺,正是展现朝庭抚慰的时刻,臣弟也不能或缺。”

    李言满意的点了点头,此地海拔高,终年积雪,一年倒有大半年和外界隔绝,这种环境即限制了他的发展,同时也能保护他不受外界的兵锋,利蔽都很明显。

    “九弟离开的时候,去太仓里支取三万石粮草和十万贯钱,此地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多数百姓还处在奴隶时代,吃饭是大问题。只有你手中有足够的钱粮,就能轻易威服一方。”

    “臣弟代藩地百姓多谢皇兄!”

    李治脸上一喜,实际上他早就想离开了,所谓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藩地虽然条件差,可能明正言顺的掌握一个藩国,和土皇帝也没有什么区别。

    胜过在长安小心翼翼的夹着尾巴做人。

    他知道在李世民推他上位没有成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的下场不会好,李治不像李恪实力雄厚,也不像李泰有世族在背后支持,他常年以修道避世,麾下并没有像样的实力。

    如今又被李世民坑了一把,满朝文武避自己如避洪水猛兽。

    他知道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再有机会了,李承乾已经登基,就算他出事,朝庭需要一个傀儡,也会是太子李象。而不会轮到他,论嫡论长论亲,都没有他份。

    李治待在长安也是坐立不安,生怕哪天一项罪名落到身上,就丢了脑袋。

    如今长孙无垢还在世,他还能安全,一旦哪一天太后薨逝,就再也没人能护着他了。李承乾为了自己的位置和储君的安全,必然会清理他们这些隐患的。

    和李恪李佑等人不愿就藩不同的是,他一直盼着早早离去,只是诸位年长哥哥们不动,他也不敢乱出头。

    不然本来是好事儿,若是皇帝多疑,觉得自己有其他谋算,再把自己扣下来,反而不美。于是拖到了朝庭催促,母后又安抚的时候,他再装做不情不愿的离去,方能安全脱身。

    李治考虑的不是没有道理,有时候,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圣心难测,你越是不想去,皇帝越是要逼着你去;一旦你急着想去的时候,皇帝可能又不愿让你去了。

    如今得了皇帝的准信,李治心满意足的接下了差使,和请安完毕的李言,两兄弟边聊边出了大明宫。

    这一日,李言正在和禇遂良商议,财政寺要在天下各处设立分部以便就近处理各项业务。

    王玄策一脸焦灼的走了进来,匆匆见完礼,就急着说道:“皇上,不好了,漠北急报,草原上出事儿了?”

    “嗯,什么事?”

    李言眼神一凝,和禇遂良一起关切的看向王玄策。

    王玄策看了眼禇遂良,李言摆了摆手:“禇卿也不是外人,有什么事情尽管说。”

    “是,皇上。”

    王玄策这才汇报道:“半个月前,突厥汗国右贤王在王庭遇刺,身受重伤,生死不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