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145章 陇西李氏(中)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145章 陇西李氏(中)

    第1145章 陇西李氏中

    “嗯。”

    李古点了点头,若说敢算计他们世族,整个皇家,也只有李世民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有可能了。只是这一点儿,想来那些皇帝身边的世族们也能想到。

    他们不会不关注的,即然不是李世民,李古略略放心了一些。

    紧接着,李古又有些连自己也不确定的问了下:“那当今皇帝,会不会?”

    “呵呵呵”

    李古的想法,也不出众人的预料,最后还是韦名山出面道:“李族长尽可放心,当今皇帝不过是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久在西方游历,经验浅薄,根基不深。”

    “如今朝政尽数倚仗长孙大人和萧禹大人。”

    “对朝政大事从来都是听从中枢几位重臣们的意见,他是断然没有这个心机的。即便他有些想法,也无法把手伸到草原上。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他想这么干,也没有路子。”

    “如今皇宫内外,御驾前后,都有我们的人,皇帝平时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我们的视线。也许皇上有些平衡朝堂、巩固权力的手脚,也与突厥人搭不上边儿。”

    听到这里,李古老态隆钟的眼眸中,骤然暴发出不符合他这个年龄的锐利与幽深:“若是这样的话,那除了那个人,老夫想不到,还有什么人敢下这么一盘大棋了?”

    “谁,李族长指的是谁?”众人一愣,崔名山蓦然问道。

    “突厥汗国右贤王,李言。”

    一个几乎不在众人脑海中的名字,就这么突兀的出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心中一震。

    “不可能吧?”

    卢义恭更是瞳孔一缩,哆嗦着问道:“李族长莫不是在开玩笑,右贤王前段时间遇刺,现在还在王庭养伤,这是众所周知的。再说,他和施罗叠的一场大战,双方损失惨重,哪有精力算计我们大唐?”

    “是啊,卢族长说的有道理。”

    崔名山脑子都有些糊涂了:“施罗叠是颉利之子,右贤王正是靠携天子以令诸侯,这才统御草原各部的。这些年他对施罗叠这位名义上的大可汗的压制,和近乎软禁似的防范无人不知。”

    “若是秋木达的刺杀和横岭大战都是一场戏,就是为了现在的施罗叠的南下呢?”李古眼神幽冷道。

    “嗬”

    众人倒吸一口寒气,纷纷说道:“横岭大战双方精锐尽出,打了几天几夜,最后两败俱伤,死伤数十万,战场上到处是尸体,鲜血几乎染红了大地,这些我们都派斥侯去查探过了。”

    “据说横岭偏地尸骸,野狼成群,血腥味让斥侯们都不忍目睹。突厥人自相残杀,搞出这么大的战损,就是为了演一场戏?”

    “我不信”

    “.是啊,有这么多人,足以打入中原内陆了,比和施罗叠满双簧,要有效多了,李族长是不是有些想多了。”

    “此举无疑是放虎归山,施罗叠一朝得困,又怎么能不报仇,夺回突厥汗国?死了这么多人,就是为了和右贤王演戏来欺骗我们大唐,这无论如何不能让人相信”

    “.李族长多虑了”

    一时间,众人纷纷辨驳,右贤王当初麾下骑兵百万的时候没有南侵,现在却搞出这么多的招,死那么多人,就是为了玩儿这莫名其妙的反间计,这怎么也不合情理。

    从逻辑上也无法推测,这不是舍近求远,脱裤子放屁吗,是以李古的怀疑,众人并不相信。

    这些人不是各家的族长,多是些较为年轻的后辈,不像李古经过了一个多甲子的阅历,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若是什么事情都要合情理,那就奇怪了。

    再说了,不合你的情理,只要和别人的情理就行了。

    李古心中一直有一个隐忧,直觉告诉他,是有人在暗中算计世族,正是因为找不到,才更让他不安。于是他有些执拗的说道:“你们别忘了,当年草原上有一则传言,右贤王是李建成的儿子?”

    “李族长,那就更说不通了。”

    韦名山一幅不以为然的说道:“若是这样,那右贤王就和李世民有不共戴天之仇,在贞观十年丰州对恃时。右贤王麾下百万大军,就能攻下丰州,擒下李世民,随后驱兵南下。”

    “他有上百万的骑兵,又有隐太子的血脉,相信就算是入主中原,我中原世族和天下百姓,也不会过于抗拒的。而他却退了回去,反而还和李世民达成了通商协议,两家和平了近十年。”“至此之后,李建成之子的谣言,已然不攻自破。说不通,说不通,无论怎么想,都不太可能?”

    韦名山的话得到了在场众人的赞同,他们各族中也有不输李古的识途老马,不管怎么分析,李古的推论都站不住脚。

    而李古却隐隐有种直觉,施罗叠的这次南侵,很是诡异。

    一是诡在施罗叠竟然不留后路,也不担心汗庭老巢被袭。哪怕漠北大雪封途,右贤王只要借道漠南,再北上乌尔格,端了施罗叠的老巢,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二就是施罗叠不管不顾的冲进来之后,就对世族下手,还给百姓分了田地,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突厥大汗能干出来的事情。中原土地的分配,关他们突厥人屁事。

    而且,一旦土地分入百姓家中,只会消弱世族的力量,增加普通百姓的实力,其实就是增加朝庭的实力。大唐只能更加强盛,而这正是皇帝最想干的事情。

    施罗叠分明做了一件有利大唐,而不利草原的事情。

    从谁获利谁嫌疑最大的角度去考虑,无疑皇帝更有动机,只是这么多世族,却没有找到半分蛛丝马迹。异口同声的排除了太上皇和当今皇帝,这让李古又有些惊疑不定。

    苦思未思之下,李古将自己的顾虑出了出来。

    韦名山顿时哑然失笑:“李族长多虑了,指不定是有一些中原落魄的文士跑到了突厥,或者突厥人南下裹挟了什么摇鹅毛扇子的角色。”

    “给他们出些瞎主意也说不定,从短期来看,施罗叠此举,能挑动百姓与世族的矛盾。”

    “更能祸乱大唐,对他们其实是有利的。”

    “毕竟,突厥人在辽河平原的时候,并没有过这样的举动。一直到进入河北之后,才开始的。”

    韦名山说完,众人纷纷点头,李古却是有苦难言,对这个时代真实的理解,随着老一辈的凋零,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他们忘记了现在的大唐是怎么来的了,也轻视了皇家和世族之间的争斗。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争斗,不能仅仅看成两兄弟争皇位,还是皇权和世族之权的博弈。

    不能看透这一点儿,就无法理解,李建成一脉真正的敌人是世族,不是李世民。

    经过了这么多的变故,又能在草原打下一座江山,右贤王要是李建成之子,那必然是胸襟远大,目光长远之人。若他真的比李世民更加雄才大略,那必然不会纠结于‘私仇。’

    而会全力把目止标放在世族身上,这才是‘国恨’。

    在右贤王崛起,和这则流言传播开来后,李古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安和恐惧。他比任何人都要关注右贤王,也曾经派人多次前往,观察过这位右贤王。

    甚至他也把失踪在草原上的李承乾和骤然崛起起的右贤王放在一起联想过。

    只是曾经的李承乾前往突厥的时候,才十三四岁,相貌还没有长开。后来在草原待了五六年,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已长成为了一个身材高大的虬髯大汗,面目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说,大唐的储君,混成了北方大漠之主,这也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贞观十年,李世民在丰州会见过右贤王后,李古也打消了怀疑。若真是李承乾,别人认不出则罢。

    李世民这个做父亲的,断没有不识之理。

    后来李承乾回到长安,又是一幅斯文俊逸的书生模样,同时没过多久,右贤王就遇刺,李古还派人前去探望过。相隔几千里之地同时出现的两个人,让他排除了两者是一人的怀疑。

    不过他却发现,右贤王和李承乾在相貌上是有些类同的,这让他对右贤王是李建成之子的怀疑,再度提了起来。

    这种事情,本来就难查,李古还没有动手之际,突厥就出现了汗王之争,右贤王遇刺和横岭大战接连发生,让局面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当然,突厥汗的分裂,也让李古下意识放下了悬着的心。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右贤王是李建成之子,也失去了对中原的威胁。紧接着,施罗叠就率三十万骑兵,不管不顾的冲进了河北之地,还进行了分田地之举。

    这对世族来说,无疑于釜底抽薪。

    这让李古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出于常年的警惕,他敏锐的感觉到一张大网,正在向世族扑来。虽然没有证据,可那种不断蓄积的杀机和一步步逼近的危险,还是让李古这个见惯了岁月的老人心悸不已。

    排除了李世民和当今皇帝后,右贤王就成了他主要的怀疑对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