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146章 陇西李氏(下)
热门推荐:
果然,人杀多了,就有经验了
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
基金会:开局从大爷嘴里逃出生天
火影:开局带着二柱子来到战国
穿越反派,一颗御兽蛋砸废主角
恋恋时光簿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盗墓笔记之长生墟
最后的活神
第1146章 陇西李氏下
见在场众人,没有一人附合自己意见,李古只好说道:“不管怎么样,关内更加重要,右贤王也不能不防。一旦关内空虚,右贤王部南下,才真正是我们的致命危机。”
“李族长所言及是。”
韦名山连忙解释道:“正是有这样的顾忌,所以朝庭决定不动用北方兵力,调动河北道周边的各道府兵,前去围剿。只是河北都是步卒,甚少有骑兵。”
“我们各族才决定,动用陇西飞骑,配合步卒,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突厥人,不让他们把‘分田地’这把火越烧越旺。”
“陇西飞骑本来就不在朝庭的骑兵序列,突厥人更是不知道,动用这股力量,神不知鬼不觉。即便右贤王有什么谋算,面对北方固若金汤的防线,也不敢轻举妄动。”
李古此时也有些后悔,当初支持关陇世族对李世民下手,有些太草率了。不管怎么说,李世民也是威望极高的天可汗,对北方突厥有着莫大的震慑性。
不过是出了一个均分财产的政令,就引起了朝中世族们的剧烈反弹。
说到底,不过是西北方向的诸侯国蛋糕已被瓜分,世族们怕李世民后悔,这才卸磨杀驴,消弥后患的。
只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
李世民的出事,让北方大漠的右贤王失去了制约,重新开始蠢蠢欲动。看到眼前这些目光短浅,只见利而不见弊的各家,李古暗暗叹了口气,世族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区区一个河北,就让他们乱了方寸,竟一致决定要动用世族压厢底的力量。
李古成长在‘六大柱国’时期,对那时这股力量的强势和可怕是亲眼见识到的。现在的关陇世族,除了争权夺利外,自身也开始腐朽堕落了,盛世长安的糜烂生活,也消蚀了他们那颗进取之心。
这就是李古一直固执的生活在临洮的原因,他要让北地的风沙,永远提醒李家的子孙,不要贪图享乐,要永远警惕,永远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雄心。
罢了,一个人终究拗不过一群人,李世民扭转不了大势,他李古,同样不行。
在群体面前,个人永远都得服从。
若是一味的推托制止,恐怕这些人就要怀疑自己的用心了。说不定此举,就是这些世族们联手在试探,他们的共同意志,到底能不能压服自己,调动陇西飞骑。
终究,维护关陇世族的团结,大过了李古个人对局势的判断,他决定妥协。
“皇上是什么态度?”思索一阵后,李古不甘的问道。
崔本善站出来说道:“李族长,皇上自然是态度鲜明的要求剿灭突厥人,而且还下了旨意,一定要在新年正旦,开元新朝到来之前,彻底平定这股突厥人。”
“朝中重臣也制定了八方围剿灭策略,欲动用辽州、燕山、河东、河南、齐地的五十万大军平乱。”
“只是这个时间太短了,现在离过年还有两个月,有这两个月,突厥人完全可以把河北全部拿下。那时候朝庭这五十万大军面临的就不是三十万突厥人了,而是数百万的河北百姓。”
“是以,各大世族一致认为,此事非出动骑兵,在最短时间平灭不可。”
“李族长您也知道,大唐总共三十万骑兵,长安才五万,其它二十五万都分布在从东到西上万里的边境线上,一时半刻的,也难以集结起来,再说,边境也还要防御呢?”
“陇西飞骑是唯一一股随时可以调动的力量,是以家主们让我们前来征求您的意见。”
李古看了看另外三位族老,他们也都是不置可否的样子,随后叹了口气说道:“虽然陇西飞骑由李氏在掌握,可它并不是李氏一家的,而属于所有的关陇世族。”
“即然你们一致决定出兵,老夫也没什么意见。”
“它本就是一支维护关陇世族的力量,一旦动用,任何后果,也将由所有世族承担。只是我要提醒诸位,动用了这股力量,也就意味着动了我我世族的根本。”
韦名山叹了口气,这才说道:“李族长,现在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时候了。您也知道,突厥人均分田地的举动,危害的不仅仅只是河北世族,它对我们也是致命的。”
“我们不能等到他们把祸乱引入关内,到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
“朝中诸位重臣也是这个看法,在下离京之前,长孙大人亲自拜访了诸位家主,明言以朝庭的力量,只能徐徐图之。无法在短期内剿灭三十万的突厥骑兵。”
“只能靠我们世族出手了,必须要以泰山压顶之势,以迅雷之势消灭施罗叠,将这股势头扼制住,然后矫枉过正,把那些分出去的土地全都收回来。”
“这个时间越快越好,不能让那些百姓有任何的侥幸之理。”
李古听完,默默的点了点头,他有再多的猜测也是无用,更不能以自己的感觉为依据,阻挠众人。卢义恭一见李古松口,心中大喜,急忙问道:“李族长,不知道我们这次能动用多少兵力。要知道突厥可是足足有三十万,要是人数少了可不济事儿。”
“最多二十万。”
李古神色淡淡的说道:“陇西飞骑都是百里挑一的善战之士,用的就是最健壮的北方良骥,久经训练,甲具精良,个个都能以一当十,在战场上,可击破两倍以上的胡骑。”
“二十万,足够消灭三十万草原乌合之众了。”
看到众人满脸的喜色,李古招了招手,一名管家模样的老者来到面前,低声叮嘱了一下,又拿出一支铜色的钥匙。
没过一会儿,管家端来一个托盘,上面摊着一块儿锦布,旁边放着笔墨。
李古提起毛笔,铁划银钩的写了一道调兵手令,随后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枚印章,重重的按在了后面。
随后说道:“即然你们前来,应该都带来各家的信物了。陇西飞骑就连老夫也无权擅自调动,皆因军中大小将校,全都由各家各族最亲信的嫡系担任。”
“不见各自家主的印章,他们是不会同意出兵的。”
“你们都将自己的署名填上,落上你们带来的印记,凭此,方可调动飞骑。”
管家端着托盘,从各家代表面前挨个走过。
在场众人,这才明白他们前来时,家主为什么要交给自己一枚私章。众人低头一看,果然,布帛上面是一道调动二十万陇西飞骑,前往河北剿灭突厥大可汗施罗叠的命令。
下面已经落了一个陇西李氏李古的签名,后缀了一个私章。
各家印章都是不同,有些是家族的徽章,有些是家主的姓名,有些是起的尊号,有的只是一些鸟鱼虫的图案。不过在军中的各家将领,自然知道是什么内容。
只要有一个对不上,就会影响大军的调动。
众人都是各自世家家主的亲信,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些内容,仔细想了下来,觉得甚是合理。众多世家组成的军队,调兵权自然要控制在自家手中。
这些印章,再加上陇西飞骑中大大小小的将领们,自然能确保这只军队不会失控,也不会被陇西李氏一家给独占了。
最后,所有世族代表都办完了授权仪式。
李古这才起身说道:“大家来一趟临洮不易,今晚我李氏也好尽尽地主之仪,大家这几日顺便好好逛逛。这河西风光,与京畿之地大有不同,倒也别有一番特色。”
“屯兵之地离此甚远,我会把这张军令连夜送入军中。若哪家将校有所疑问,难免还要再次确认。”
“若是无误,大家自可离去,大军随后自会调往河北。”
众人一愣,这才明白,还要做最后核实的一关,也是,这可是二十万精心训练的铁骑。当年李世民的三五万飞虎军,在李靖的带领下,就打破了颉利的老巢,更用不说有二十万了,肯定要慎之又慎。
随后众人都是点头应了下来,只有崔本善诧异的问道:“李老,大军不随我们入京吗?”
李古脸色一肃,冷冷的扫了崔本善一眼,哼了一声,理也不理,转身离去了。
平时各大势力,各有自己的地盘,竟然享受了百姓的赋税和供养,自然要守护一方。而河北几大世族,竟然把突厥人给放了进来,捅出这么大的篓子。
现在还要关陇士族来动用他们的底牌帮忙擦屁股,李古自然对他们没什么好脸色。
若不是怕突厥人‘分田地’之举恐成燎原之势,河北最后也成为助长火势的薪柴,李古才不会为了他们去发兵。作为即得利益群体,他们最怕就是动乱了。
因为在混乱中,极有可能出现各种不可控的因素,极大的冲击他们建立的秩序。
卢义恭连忙拉住崔本善,悄声说道:“这支大军是关陇世族最后的底蕴,自然要瞒过朝庭,平时也会以普通军卒做为掩饰。就这么大咧咧的开往长安,这些人如何向皇上交待。”
“说白了,这就是一支私兵,藏都藏不过来,怎么还能宣之于众呢?”
(本章完)
见在场众人,没有一人附合自己意见,李古只好说道:“不管怎么样,关内更加重要,右贤王也不能不防。一旦关内空虚,右贤王部南下,才真正是我们的致命危机。”
“李族长所言及是。”
韦名山连忙解释道:“正是有这样的顾忌,所以朝庭决定不动用北方兵力,调动河北道周边的各道府兵,前去围剿。只是河北都是步卒,甚少有骑兵。”
“我们各族才决定,动用陇西飞骑,配合步卒,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突厥人,不让他们把‘分田地’这把火越烧越旺。”
“陇西飞骑本来就不在朝庭的骑兵序列,突厥人更是不知道,动用这股力量,神不知鬼不觉。即便右贤王有什么谋算,面对北方固若金汤的防线,也不敢轻举妄动。”
李古此时也有些后悔,当初支持关陇世族对李世民下手,有些太草率了。不管怎么说,李世民也是威望极高的天可汗,对北方突厥有着莫大的震慑性。
不过是出了一个均分财产的政令,就引起了朝中世族们的剧烈反弹。
说到底,不过是西北方向的诸侯国蛋糕已被瓜分,世族们怕李世民后悔,这才卸磨杀驴,消弥后患的。
只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
李世民的出事,让北方大漠的右贤王失去了制约,重新开始蠢蠢欲动。看到眼前这些目光短浅,只见利而不见弊的各家,李古暗暗叹了口气,世族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区区一个河北,就让他们乱了方寸,竟一致决定要动用世族压厢底的力量。
李古成长在‘六大柱国’时期,对那时这股力量的强势和可怕是亲眼见识到的。现在的关陇世族,除了争权夺利外,自身也开始腐朽堕落了,盛世长安的糜烂生活,也消蚀了他们那颗进取之心。
这就是李古一直固执的生活在临洮的原因,他要让北地的风沙,永远提醒李家的子孙,不要贪图享乐,要永远警惕,永远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雄心。
罢了,一个人终究拗不过一群人,李世民扭转不了大势,他李古,同样不行。
在群体面前,个人永远都得服从。
若是一味的推托制止,恐怕这些人就要怀疑自己的用心了。说不定此举,就是这些世族们联手在试探,他们的共同意志,到底能不能压服自己,调动陇西飞骑。
终究,维护关陇世族的团结,大过了李古个人对局势的判断,他决定妥协。
“皇上是什么态度?”思索一阵后,李古不甘的问道。
崔本善站出来说道:“李族长,皇上自然是态度鲜明的要求剿灭突厥人,而且还下了旨意,一定要在新年正旦,开元新朝到来之前,彻底平定这股突厥人。”
“朝中重臣也制定了八方围剿灭策略,欲动用辽州、燕山、河东、河南、齐地的五十万大军平乱。”
“只是这个时间太短了,现在离过年还有两个月,有这两个月,突厥人完全可以把河北全部拿下。那时候朝庭这五十万大军面临的就不是三十万突厥人了,而是数百万的河北百姓。”
“是以,各大世族一致认为,此事非出动骑兵,在最短时间平灭不可。”
“李族长您也知道,大唐总共三十万骑兵,长安才五万,其它二十五万都分布在从东到西上万里的边境线上,一时半刻的,也难以集结起来,再说,边境也还要防御呢?”
“陇西飞骑是唯一一股随时可以调动的力量,是以家主们让我们前来征求您的意见。”
李古看了看另外三位族老,他们也都是不置可否的样子,随后叹了口气说道:“虽然陇西飞骑由李氏在掌握,可它并不是李氏一家的,而属于所有的关陇世族。”
“即然你们一致决定出兵,老夫也没什么意见。”
“它本就是一支维护关陇世族的力量,一旦动用,任何后果,也将由所有世族承担。只是我要提醒诸位,动用了这股力量,也就意味着动了我我世族的根本。”
韦名山叹了口气,这才说道:“李族长,现在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时候了。您也知道,突厥人均分田地的举动,危害的不仅仅只是河北世族,它对我们也是致命的。”
“我们不能等到他们把祸乱引入关内,到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
“朝中诸位重臣也是这个看法,在下离京之前,长孙大人亲自拜访了诸位家主,明言以朝庭的力量,只能徐徐图之。无法在短期内剿灭三十万的突厥骑兵。”
“只能靠我们世族出手了,必须要以泰山压顶之势,以迅雷之势消灭施罗叠,将这股势头扼制住,然后矫枉过正,把那些分出去的土地全都收回来。”
“这个时间越快越好,不能让那些百姓有任何的侥幸之理。”
李古听完,默默的点了点头,他有再多的猜测也是无用,更不能以自己的感觉为依据,阻挠众人。卢义恭一见李古松口,心中大喜,急忙问道:“李族长,不知道我们这次能动用多少兵力。要知道突厥可是足足有三十万,要是人数少了可不济事儿。”
“最多二十万。”
李古神色淡淡的说道:“陇西飞骑都是百里挑一的善战之士,用的就是最健壮的北方良骥,久经训练,甲具精良,个个都能以一当十,在战场上,可击破两倍以上的胡骑。”
“二十万,足够消灭三十万草原乌合之众了。”
看到众人满脸的喜色,李古招了招手,一名管家模样的老者来到面前,低声叮嘱了一下,又拿出一支铜色的钥匙。
没过一会儿,管家端来一个托盘,上面摊着一块儿锦布,旁边放着笔墨。
李古提起毛笔,铁划银钩的写了一道调兵手令,随后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枚印章,重重的按在了后面。
随后说道:“即然你们前来,应该都带来各家的信物了。陇西飞骑就连老夫也无权擅自调动,皆因军中大小将校,全都由各家各族最亲信的嫡系担任。”
“不见各自家主的印章,他们是不会同意出兵的。”
“你们都将自己的署名填上,落上你们带来的印记,凭此,方可调动飞骑。”
管家端着托盘,从各家代表面前挨个走过。
在场众人,这才明白他们前来时,家主为什么要交给自己一枚私章。众人低头一看,果然,布帛上面是一道调动二十万陇西飞骑,前往河北剿灭突厥大可汗施罗叠的命令。
下面已经落了一个陇西李氏李古的签名,后缀了一个私章。
各家印章都是不同,有些是家族的徽章,有些是家主的姓名,有些是起的尊号,有的只是一些鸟鱼虫的图案。不过在军中的各家将领,自然知道是什么内容。
只要有一个对不上,就会影响大军的调动。
众人都是各自世家家主的亲信,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些内容,仔细想了下来,觉得甚是合理。众多世家组成的军队,调兵权自然要控制在自家手中。
这些印章,再加上陇西飞骑中大大小小的将领们,自然能确保这只军队不会失控,也不会被陇西李氏一家给独占了。
最后,所有世族代表都办完了授权仪式。
李古这才起身说道:“大家来一趟临洮不易,今晚我李氏也好尽尽地主之仪,大家这几日顺便好好逛逛。这河西风光,与京畿之地大有不同,倒也别有一番特色。”
“屯兵之地离此甚远,我会把这张军令连夜送入军中。若哪家将校有所疑问,难免还要再次确认。”
“若是无误,大家自可离去,大军随后自会调往河北。”
众人一愣,这才明白,还要做最后核实的一关,也是,这可是二十万精心训练的铁骑。当年李世民的三五万飞虎军,在李靖的带领下,就打破了颉利的老巢,更用不说有二十万了,肯定要慎之又慎。
随后众人都是点头应了下来,只有崔本善诧异的问道:“李老,大军不随我们入京吗?”
李古脸色一肃,冷冷的扫了崔本善一眼,哼了一声,理也不理,转身离去了。
平时各大势力,各有自己的地盘,竟然享受了百姓的赋税和供养,自然要守护一方。而河北几大世族,竟然把突厥人给放了进来,捅出这么大的篓子。
现在还要关陇士族来动用他们的底牌帮忙擦屁股,李古自然对他们没什么好脸色。
若不是怕突厥人‘分田地’之举恐成燎原之势,河北最后也成为助长火势的薪柴,李古才不会为了他们去发兵。作为即得利益群体,他们最怕就是动乱了。
因为在混乱中,极有可能出现各种不可控的因素,极大的冲击他们建立的秩序。
卢义恭连忙拉住崔本善,悄声说道:“这支大军是关陇世族最后的底蕴,自然要瞒过朝庭,平时也会以普通军卒做为掩饰。就这么大咧咧的开往长安,这些人如何向皇上交待。”
“说白了,这就是一支私兵,藏都藏不过来,怎么还能宣之于众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