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590章 谷贱伤农
热门推荐:
祸仙
六零:病弱小知青又吐血了!
拿我当冤种,侯府主母另谋高枝
被婆婆羞辱,四年后我带崽嫁入豪门
快穿之月皎皎
美娇媚万人迷只想1v1
魔幻手机之我是王天霸
高武,大一成就大帝怎么了?
冷宫弃妃她成了权臣的心头肉!
第590章 谷贱伤农
一鲸落,万物生。
少陵塬和神禾塬之间的三十里樊川,潏水两岸肥沃的良田,曾经被宰相裴寂在十年间,兼并大半,
而如今裴寂抄家流放静州,樊川裴家的地,也是立马被长安勋戚贵族们瓜分殆尽,纷纷改换主人。
不过这一切,对于樊川的这些庄园、堡子的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变化,地主换了,但他们仍还是佃户。
武怀玉陪着皇帝过了潏水,上了神禾塬,经过香积寺时,皇帝还特意来到这净土宗,方丈道绰也率弟子善导等前来迎接,还献上了自己所著安乐集二卷。
南临滈河,西傍潏水,北接樊川,香积寺的风景确实很秀丽。
这寺还是很大的,占地二百亩,不过虽是皇帝下旨敕建,但在如今氛围下还是修的较为简朴,
牌楼、山门殿、天王殿、碑廊、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等都一应俱有,看的出莲宗信众也挺多,哪怕朝廷这两年管理教严,可他们仍还是能筹到不少钱帛,对这种情况,朝廷也是相对睁只眼闭只眼。
不过虽说香积寺挺大,但也不太敢明目张胆的跟朝廷新规背道而驰,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朴素的,
尤其是香积寺没敢在田地上下心思,除了朝廷先前赏赐的那块寺田,一亩也没敢再多弄,也没哪个敢乱捐献,之次有几个贵族、商人给长安的大寺献田,结果就是朝廷毫不留情的重罚,不仅没收捐的田,还处以三倍罚田以及顶格罚金,甚至寺庙也被罚没所收田相同数寺田。
这么一搞,谁也不敢再在土地这事上乱来了。
香积寺中现在既以莲宗弟子为主,也还有些三阶教弟子以及律宗弟子,都是混合修行,不许再分院。
寺里名下的田,在寺墙内的是道绰带僧人们自已种麦种菜,其余的则是佃租给附近村民,
那些村民们获得了永佃权,成为客户。
“香积寺想要修一座灵塔,供奉莲宗以往高僧慧远、昙鸾等的佛骨舍利,”
道绰他们计划是修十三级的灵塔,高约十三丈,以青砖砌成,密檐仿木结构,周围广二百步,呈正方形,每边长三丈二,塔型既为密檐又仿阁楼式。
“修塔的钱粮呢?”
怀玉问。
“玄中寺等一些寺愿意帮忙筹集,”
之前整顿佛道,朝廷基本上对各大寺观放贷典当的长生库都接管了,那些钱财名义上是由朝廷代为保管,资金用途一分为三,其中一份就是要用做塔寺佛像的维修,
但也仅限维修,是不新建的。
道绰说的筹集自然就不是用那笔钱,而是化缘布施,也就是找信众了,但现在朝廷制度,这种大额布施,是不允许的,起码得经过朝廷的审批才行,并且要纳入监管,得专款专用。
香积寺打了几次申请,但负责的崇玄署都没批。
今天他借机向皇帝当面请求。
李世民在香积寺里转了一圈,对这座新寺还算满意,没有过份张扬的金碧辉煌什么的,寺僧也都还算表现不错,抽点了几个让他们背经,也都背的不错。甚至还看到他们在寺里空地上种菜种粮,询问过香积寺也没有再放贷典当,而且邸店磨坊这些作坊也没再经营,挺好。
寺中也没役使的奴隶部曲。
对香积寺要修佛塔这事,李世民最后同意了,让道绰拟份详细的造价预算单,然后崇玄署会派人按此单,协助监督香积寺向信众募集这笔钱,要求不得向上户以下的百姓募捐,且按申报单募捐不得多募,甚至修建也要由官府监督。
在香积寺里还用了一顿斋饭,
真正粗茶淡饭,十分简便,粮是收的租,菜是自己种,菜里除了一点盐,连油都只有几点油花。
饭还是麦饭,很粗糙,比起面食难吃的多。
皇帝却还挺满意的,僧人修行就得吃苦。
离开香积寺时,李世民甚至还特别满意的说,自从他让武怀玉开始整肃佛道开始,如今全天下十道都还在整顿,效果挺好,不仅收回了大量寺田,也还将许多僧道还俗归家。
国家多了户口课丁,也多了税赋。
那些投附寄产于寺庙,或是依附寺中以逃避赋役的奸滑之徒,也被清理出许多来了。
当然,也还从寺中收了许多作坊、钱帛、粮食等,数目非常可观,
现在许多原来寺中的佃户、奴仆等,要么分了寺田成了良民课户,要么也是分到了一些永佃田,成为客户。
天下寺大小几千所,都在这次整顿中,
还有数量更惊人的兰若万家,所谓兰若,就是私人所立僧居,大多其实根本不是真正的僧寺,只不过是有些地文豪强士族私立,然后假称修佛,以此逃避赋役,甚至把土地作坊等纳入其名下,以逃税的。
普通的小老百姓,有时为了逃避瑶役,往往只能自断手足,称为福手福足,但人家豪强士绅就不得,办法很多,可以当官做吏避役,也可以出家修行。
自己修个兰若,便能说是带发修行了,魏晋以来这种兰若最多。
贞观开始的整肃佛道,虽然还不能说叫灭佛,但也确实力度很大,僧道都要考试,寺庙有寺额,僧人有僧额,考试淘汰掉大部份。
甚至那些身上有杖痕文身,又或曾犯淫、养妻,不修戒行者,都强制还俗,还强令各寺把所蓄奴隶,都放免。
虽没有直接拆毁寺庙、熔毁佛像金身什么的,但禁寺院蓄奴婢,禁寺院经营工商作坊,禁寺庙放贷典当等,确实很猛。
短短两年多,天下诸寺中奴婢放免十几万人,强令淘汰还俗的僧侣也有十几万,还有大量原依附、供奉寺院役使的部曲、良人,
更别说取缔大量兰若私寺,
朝廷得到了海量的土地、人口、钱帛,此外,许多什么胡寺蕃教也被取缔,
只不过李世民和贞观朝廷办事比较有手腕,并不是简单粗暴的禁毁,一边大量取缔禁止,一边也还在不断的敕修新寺,总的来说用整顿二字更合理些,那些真正修行的僧道还是没受多少影响的,特别是天下各地高僧,被李世民陆续请来长安,安排在各大寺中修行,甚至还赐紫衣等。
香积寺外。
潏水两岸。
风吹麦浪,一片金黄。
麦子要收割了,
李世民特意强调,随从禁军、官吏等不得践踏了庄稼。
“你这里也有个庄子吧,今年也种的麦子吗?”
“臣家这里有个千亩庄子,是之前朝廷收三阶教寺田,然后发售时认购的,今年这里种的多是玉米,”
玉米土豆红薯这些新作物,这两年也是不断推广,种植的越来越多,在长安,玉米已经不是那么新奇了。
不过武家现在年年还种不少玉米土豆红薯等,主要还是育种卖苗,每年也会卖一批嫩的鲜食,就近运到长安卖也还是较方便,收益更高。
“庄子收益如何?”
“还行。”
“夏粮还没收上来,粮价已经是斗米二三钱了,”说这话的时候,李世民还是比较自豪的,
虽说粮价过低,也有影响,但从大方面来讲,这说明不缺粮了,粮足才能民安,才能国稳,才能兵精。
至于说粮贱伤农,那也是暂时没有办法。
与隋末国初那些年的高粮价相比,李世民还是更愿意看到现在粮价便宜,粮便宜了,虽说农民不富,可起码不饿肚子。但早些年,粮食不足,粮价高涨,那才是真正的要命。
不说饥荒饿肚子,而且百姓往往因此得典妻卖儿,破产甚至破家。
“马周跟朕说谷贱伤农,如今的粮价太低并非全是好事,朕又岂不知,但总比饥不果腹要好。”
谷贱伤农这句话,其实早就有人明白了。
汉代班固就在汉书上总结,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怀玉啊,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两全其美?”
“臣以为,过高过低都不好,斗米应当维持在二三十钱这个价位上,才是较为合理的,这样既不伤民也不伤农,”
“怎样才能做到?”
“这其实是一个供需关系,天下一统,国家安定,粮食耕种得到保障,在丰年的时候,粮食产量大增,供大于求,那么粮价自然下跌,
农民的粮价到底能卖多少,关键还是取决于产量,需求是相对稳定没多大变化的,但粮食产量丰歉之时却相差很大。
而许多大地主们收获时却不用着急卖粮。
谷贱伤农,越丰收,农民粮价越低,收益越低,朝廷需要出手。”
“常平仓在丰年的时候,提高收购价,大量买入粮食存储,这是最重要的调节手段。
其二,就是粮食多了,那朝廷也要调整政策,适当的放开,比如允许粮食酿酒,允许出口一些给周边蕃胡,再比如也可以鼓励百姓或商人搞点养殖,用粗粮养殖禽畜,这样也能提高肉蛋供应,可以消耗转化些粮食,还能提高百姓收益。
再者,也是各地在种粮这个事上,可以更有先见的统筹,比如说在保障基本粮食种植的基础上,适当的发展些其它作物的种植,比如说京畿、州县城郭可以种菜种果,又或是在一些地方多种桑麻等,或种植药材等。”
大唐给百姓均田的时候,一般也是要求永业田种上桑树和枣树榆树的,口分田种粮,这样既能交粮缴绢完成税赋任务,也能粮食衣物自给自足,
这是朝廷最理想的小农经济模式。
不过实际上,越是中原内地,普通百姓能分到的田越少。
“臣建议今年夏收后,朝廷能够多拿出些钱帛,敞开入市收购粮食,把粮价拉升一些,给百姓多点保障。而且现在斗米才二三钱,这个价格可以说是几十年来最低,就算加一点收粮入仓储备,也绝不会亏,收来的粮既可备荒备灾,也可以用来酿酒养殖等。”
一鲸落,万物生。
少陵塬和神禾塬之间的三十里樊川,潏水两岸肥沃的良田,曾经被宰相裴寂在十年间,兼并大半,
而如今裴寂抄家流放静州,樊川裴家的地,也是立马被长安勋戚贵族们瓜分殆尽,纷纷改换主人。
不过这一切,对于樊川的这些庄园、堡子的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变化,地主换了,但他们仍还是佃户。
武怀玉陪着皇帝过了潏水,上了神禾塬,经过香积寺时,皇帝还特意来到这净土宗,方丈道绰也率弟子善导等前来迎接,还献上了自己所著安乐集二卷。
南临滈河,西傍潏水,北接樊川,香积寺的风景确实很秀丽。
这寺还是很大的,占地二百亩,不过虽是皇帝下旨敕建,但在如今氛围下还是修的较为简朴,
牌楼、山门殿、天王殿、碑廊、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等都一应俱有,看的出莲宗信众也挺多,哪怕朝廷这两年管理教严,可他们仍还是能筹到不少钱帛,对这种情况,朝廷也是相对睁只眼闭只眼。
不过虽说香积寺挺大,但也不太敢明目张胆的跟朝廷新规背道而驰,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朴素的,
尤其是香积寺没敢在田地上下心思,除了朝廷先前赏赐的那块寺田,一亩也没敢再多弄,也没哪个敢乱捐献,之次有几个贵族、商人给长安的大寺献田,结果就是朝廷毫不留情的重罚,不仅没收捐的田,还处以三倍罚田以及顶格罚金,甚至寺庙也被罚没所收田相同数寺田。
这么一搞,谁也不敢再在土地这事上乱来了。
香积寺中现在既以莲宗弟子为主,也还有些三阶教弟子以及律宗弟子,都是混合修行,不许再分院。
寺里名下的田,在寺墙内的是道绰带僧人们自已种麦种菜,其余的则是佃租给附近村民,
那些村民们获得了永佃权,成为客户。
“香积寺想要修一座灵塔,供奉莲宗以往高僧慧远、昙鸾等的佛骨舍利,”
道绰他们计划是修十三级的灵塔,高约十三丈,以青砖砌成,密檐仿木结构,周围广二百步,呈正方形,每边长三丈二,塔型既为密檐又仿阁楼式。
“修塔的钱粮呢?”
怀玉问。
“玄中寺等一些寺愿意帮忙筹集,”
之前整顿佛道,朝廷基本上对各大寺观放贷典当的长生库都接管了,那些钱财名义上是由朝廷代为保管,资金用途一分为三,其中一份就是要用做塔寺佛像的维修,
但也仅限维修,是不新建的。
道绰说的筹集自然就不是用那笔钱,而是化缘布施,也就是找信众了,但现在朝廷制度,这种大额布施,是不允许的,起码得经过朝廷的审批才行,并且要纳入监管,得专款专用。
香积寺打了几次申请,但负责的崇玄署都没批。
今天他借机向皇帝当面请求。
李世民在香积寺里转了一圈,对这座新寺还算满意,没有过份张扬的金碧辉煌什么的,寺僧也都还算表现不错,抽点了几个让他们背经,也都背的不错。甚至还看到他们在寺里空地上种菜种粮,询问过香积寺也没有再放贷典当,而且邸店磨坊这些作坊也没再经营,挺好。
寺中也没役使的奴隶部曲。
对香积寺要修佛塔这事,李世民最后同意了,让道绰拟份详细的造价预算单,然后崇玄署会派人按此单,协助监督香积寺向信众募集这笔钱,要求不得向上户以下的百姓募捐,且按申报单募捐不得多募,甚至修建也要由官府监督。
在香积寺里还用了一顿斋饭,
真正粗茶淡饭,十分简便,粮是收的租,菜是自己种,菜里除了一点盐,连油都只有几点油花。
饭还是麦饭,很粗糙,比起面食难吃的多。
皇帝却还挺满意的,僧人修行就得吃苦。
离开香积寺时,李世民甚至还特别满意的说,自从他让武怀玉开始整肃佛道开始,如今全天下十道都还在整顿,效果挺好,不仅收回了大量寺田,也还将许多僧道还俗归家。
国家多了户口课丁,也多了税赋。
那些投附寄产于寺庙,或是依附寺中以逃避赋役的奸滑之徒,也被清理出许多来了。
当然,也还从寺中收了许多作坊、钱帛、粮食等,数目非常可观,
现在许多原来寺中的佃户、奴仆等,要么分了寺田成了良民课户,要么也是分到了一些永佃田,成为客户。
天下寺大小几千所,都在这次整顿中,
还有数量更惊人的兰若万家,所谓兰若,就是私人所立僧居,大多其实根本不是真正的僧寺,只不过是有些地文豪强士族私立,然后假称修佛,以此逃避赋役,甚至把土地作坊等纳入其名下,以逃税的。
普通的小老百姓,有时为了逃避瑶役,往往只能自断手足,称为福手福足,但人家豪强士绅就不得,办法很多,可以当官做吏避役,也可以出家修行。
自己修个兰若,便能说是带发修行了,魏晋以来这种兰若最多。
贞观开始的整肃佛道,虽然还不能说叫灭佛,但也确实力度很大,僧道都要考试,寺庙有寺额,僧人有僧额,考试淘汰掉大部份。
甚至那些身上有杖痕文身,又或曾犯淫、养妻,不修戒行者,都强制还俗,还强令各寺把所蓄奴隶,都放免。
虽没有直接拆毁寺庙、熔毁佛像金身什么的,但禁寺院蓄奴婢,禁寺院经营工商作坊,禁寺庙放贷典当等,确实很猛。
短短两年多,天下诸寺中奴婢放免十几万人,强令淘汰还俗的僧侣也有十几万,还有大量原依附、供奉寺院役使的部曲、良人,
更别说取缔大量兰若私寺,
朝廷得到了海量的土地、人口、钱帛,此外,许多什么胡寺蕃教也被取缔,
只不过李世民和贞观朝廷办事比较有手腕,并不是简单粗暴的禁毁,一边大量取缔禁止,一边也还在不断的敕修新寺,总的来说用整顿二字更合理些,那些真正修行的僧道还是没受多少影响的,特别是天下各地高僧,被李世民陆续请来长安,安排在各大寺中修行,甚至还赐紫衣等。
香积寺外。
潏水两岸。
风吹麦浪,一片金黄。
麦子要收割了,
李世民特意强调,随从禁军、官吏等不得践踏了庄稼。
“你这里也有个庄子吧,今年也种的麦子吗?”
“臣家这里有个千亩庄子,是之前朝廷收三阶教寺田,然后发售时认购的,今年这里种的多是玉米,”
玉米土豆红薯这些新作物,这两年也是不断推广,种植的越来越多,在长安,玉米已经不是那么新奇了。
不过武家现在年年还种不少玉米土豆红薯等,主要还是育种卖苗,每年也会卖一批嫩的鲜食,就近运到长安卖也还是较方便,收益更高。
“庄子收益如何?”
“还行。”
“夏粮还没收上来,粮价已经是斗米二三钱了,”说这话的时候,李世民还是比较自豪的,
虽说粮价过低,也有影响,但从大方面来讲,这说明不缺粮了,粮足才能民安,才能国稳,才能兵精。
至于说粮贱伤农,那也是暂时没有办法。
与隋末国初那些年的高粮价相比,李世民还是更愿意看到现在粮价便宜,粮便宜了,虽说农民不富,可起码不饿肚子。但早些年,粮食不足,粮价高涨,那才是真正的要命。
不说饥荒饿肚子,而且百姓往往因此得典妻卖儿,破产甚至破家。
“马周跟朕说谷贱伤农,如今的粮价太低并非全是好事,朕又岂不知,但总比饥不果腹要好。”
谷贱伤农这句话,其实早就有人明白了。
汉代班固就在汉书上总结,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怀玉啊,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两全其美?”
“臣以为,过高过低都不好,斗米应当维持在二三十钱这个价位上,才是较为合理的,这样既不伤民也不伤农,”
“怎样才能做到?”
“这其实是一个供需关系,天下一统,国家安定,粮食耕种得到保障,在丰年的时候,粮食产量大增,供大于求,那么粮价自然下跌,
农民的粮价到底能卖多少,关键还是取决于产量,需求是相对稳定没多大变化的,但粮食产量丰歉之时却相差很大。
而许多大地主们收获时却不用着急卖粮。
谷贱伤农,越丰收,农民粮价越低,收益越低,朝廷需要出手。”
“常平仓在丰年的时候,提高收购价,大量买入粮食存储,这是最重要的调节手段。
其二,就是粮食多了,那朝廷也要调整政策,适当的放开,比如允许粮食酿酒,允许出口一些给周边蕃胡,再比如也可以鼓励百姓或商人搞点养殖,用粗粮养殖禽畜,这样也能提高肉蛋供应,可以消耗转化些粮食,还能提高百姓收益。
再者,也是各地在种粮这个事上,可以更有先见的统筹,比如说在保障基本粮食种植的基础上,适当的发展些其它作物的种植,比如说京畿、州县城郭可以种菜种果,又或是在一些地方多种桑麻等,或种植药材等。”
大唐给百姓均田的时候,一般也是要求永业田种上桑树和枣树榆树的,口分田种粮,这样既能交粮缴绢完成税赋任务,也能粮食衣物自给自足,
这是朝廷最理想的小农经济模式。
不过实际上,越是中原内地,普通百姓能分到的田越少。
“臣建议今年夏收后,朝廷能够多拿出些钱帛,敞开入市收购粮食,把粮价拉升一些,给百姓多点保障。而且现在斗米才二三钱,这个价格可以说是几十年来最低,就算加一点收粮入仓储备,也绝不会亏,收来的粮既可备荒备灾,也可以用来酿酒养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