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 > 第182章 《过秦论》

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 第182章 《过秦论》

    “第一部分的第一篇就是《过秦论》,又分为上中下三篇。

    过秦论的意思就是指责秦朝的过错。

    通篇内容讲的很简单,主题就是讨论秦朝是怎么灭亡的。”

    上篇描述了秦朝从弱小到崛起再到统一,最后灭亡的过程。

    秦朝之所以能崛起,是因为他们占据了地利,也用对了方法,刺激秦国人对外征战。

    秦朝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秦国“仁心不施”,陈胜一起义,天下就豪杰并起,然后秦朝就没了,这是因为它攻守之势异也。

    中篇主要是对攻守之势异也的阐述。

    “贾谊认为,秦国在打天下的时候,用进攻的方法是正确的,但在统一之后,还用进攻的方法治理天下就错了,所以秦国没了。”

    下篇的内容则更为具体,贾谊举了一些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逐步说明为什么秦国可以一步一步扩大。

    因为它有地利,如果别人想打它,它把门一关,就谁都进不去了。

    那它为什么会灭亡呢?因为秦国内斗严重。

    贾谊认为子婴杀了赵高之后完全有时间重整旗鼓。

    只要他把门一关,把刘邦挡在门外,然后像过去几百年的秦国一样,休养生息,慢慢发展,等外面打的差不多的时候,再次开门出去完成统一。

    可惜,子婴才能不够,秦国内斗太狠,所以没有做到。

    “贾谊的看法大概可以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秦朝会灭亡,完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是他们仁义不施的结果。”

    “通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贾谊想要说的话好像表达的很清楚,他是不是想借秦朝的灭亡告诫汉文帝要跟秦朝反着来,实行仁义呢?”

    “过秦论下篇最后一段就是贾谊想要表达的思想总纲,他前面骂了秦朝一大堆话,但他总结的时候,却没有说汉文帝要实行仁义。”

    仁义是什么?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仁义是儒家的核心。

    “如果贾谊只说汉朝应该实行仁义,那他就把自己局限在了儒家之中。

    而贾谊他打破了这个局限,超越了他的时代。”

    “过秦论的最后一段,他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译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君子治理国家,需要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这可以作为今后的借鉴,观察古代的事迹然后在当代加以验证,参考人事的因素,考察盛衰的道理,审度权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符合规律,根据时宜做出相应的变化,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实事求是,因时制宜。”

    不要用一个预设好的观念,一个现成的、僵化的体系去治理一个真实的、时刻变化的世界。

    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跟改变。

    “这可以说是妥妥的实用主义,哪家的学问好用、有用,那就是好的。

    但在古代,很多人都不认可贾谊的这个观点。

    因为他们不懂,贾谊这样想的话,他还算不算儒家的人。”

    到了近现代,这个话题依旧存在各种争论。

    最后专家们认为,贾谊肯定算儒家的人,只是贾谊融合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所以让大家觉得迷惑。

    “荀子的学说是主张礼法并用,而贾谊又是荀子一脉的传人,自然也继承了这个学说。

    但之所以说贾谊超越了他的时代,是因为他不仅仅继承了荀子的学说,还借鉴了道家、阴阳家的一些理念。

    所以老师才会说,贾谊的核心思想其实是实用主义。”

    贾谊也就是活在了西汉初年。

    那时候只有道法儒三家发展的比较好,有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

    如果他活在之后的朝代,说不定还能整出佛学思想。

    他要是活在近现代,加入共产国际绝对是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篇《数宁》。”

    《数宁》有两段话。

    第一段话,贾谊认为天下没有安定,天下没有大治。

    说天下安定、大治的人不是愚蠢至极就是阿谀奉承。

    如今的形势就像是睡在着火的草垛上。

    火没点燃,大家觉得很安全,火一旦燃起,这天下就要玩完。

    第二段话,贾谊说自己听说每隔500年天下就会出圣王。

    大禹之后有商汤,商汤之后有武王,武王之后就是陛下您了。

    您如此圣明,为什么不好好去治理国家呢?您在等什么?

    “贾谊举例说明,上古的天下,四方仰德,谁也不敢侵犯,遵循法度,诸侯不敢作乱,没有战争,没有重罪,上下尊卑有序,人人安居乐业,百姓幸福美满,这样的天下多么完美。”

    “然后继续说汉文帝,继承祖庙,奉养六亲,是至孝。

    祭祀长久、政权长存,是至仁。

    制度合一,后世效法,是至明。”

    “凭陛下的智慧跟圣名,只要有一个稍微懂行的人辅佐就能实现那完美的天下,为什么不去做呢?

    我的很多想法都已经思考的很成熟了,哪怕是尧舜复生,他们想的也会跟我一样。

    听完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这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贾谊又是吓唬汉文帝又是给汉文帝画饼的,表达的意思就很清楚。”

    陛下想不想当一代明君啊?

    想就快点来找我聊聊吧。

    朝廷现在还有很多危机,陛下想不想听?

    想就找我聊聊啊。

    天下可以像我说的那么安定,陛下想不想要?

    想就……还是快点来找我聊天呐。

    “数宁的内容只有贾谊画的大饼,没有具体的策略,而想要烙出这些饼,就要看贾谊的其他文章。”

    ——

    {胎教???}

    {我也看见了,原来那个时候就有胎教了?}

    {还有一篇叫《阶级》!}

    {过秦论=论秦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原来这个是出自过秦论的最后一段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啊??没听过这句话诶,这是与时俱进的意思啊。}

    {是不是儒家的人很重要吗?}

    {贾谊好先进。}

    {懂行的人=贾谊。}

    {画饼大师。}

    {突然想到一句话,赶紧拨打热线电话预定吧,哈哈哈。}

    ……

    过秦论的道理,百姓们大概听懂了。

    就……该咋咋地呗。

    哈哈。

    众人觉得自己想的没毛病。

    共产主义又是什么?

    战士!

    还是被夸的!

    再想想投影对贾谊的态度,那这共产主义肯定是个好的。

    难道后世就是共产主义!?

    等到贾谊的第二篇文章出来后,大家又开始皱眉,一脸欲言又止,还斜眼瞅着投影。

    还能这样?

    投影说的话也是搞笑,这跟画饼有什么关系?

    饼不是做的吗?

    文人不都画山画花的吗,他们还会画饼?

    这……有点接地气了哈。

    但听着学生们的话,大家若有所思。

    这个画饼,好像不是他们理解的画饼哦……

    怎么有点像是说空话的意思?

    不少有志之士听完贾谊的内容,个个想到了自己给皇帝上奏时的样子。

    他们跟贾谊好像也没差多少。

    谁手上没有几个懂自我推荐的手段呢。

    只是被投影这样大声叭叭出来,多少还是有点羞。

    他们不自在地抓抓衣襟,揉揉耳朵。

    ……

    秦(220),又来?

    没必要吧,真没必要。

    嬴政不悦,都已经汉武帝了,怎么又绕回来说汉文帝了呢。

    你说就说吧,还要把秦朝拉出去当反面教材。

    他大秦的名声就这么差?

    虽然他不能否认,贾谊说的确实有点道理。

    这治理天下确实又是另外一门学问。

    ……

    “贾谊的代表作除了《过秦论》,还有一个叫《治安策》,也叫《陈政事疏》。

    《治安策》的内容其实就是把新书中有关政论的文章结合起来,然后重新梳理组合写成一篇文章,再提交给汉文帝。

    这个同学们知道就行。”

    “有关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先讲这4篇,剩下的7篇比较空泛,不太容易看得懂。

    所以老师先给同学们讲讲贾谊对于诸侯们的看法,然后我们再回头来看。”

    贾谊对诸侯的态度,一句话描述。

    那就是麻烦所有的诸侯都自觉的去死一死。

    诸侯死了就是国家最美好的未来。

    “在新书中,排在过秦论后面的就是《宗首》。

    宗就是同姓诸侯王,首就是首要问题。

    宗首这篇文章里面,详细描述了诸侯王存在的危害。”

    贾谊说,陛下你看呐!

    你亲弟弟刘长造反了,你亲哥哥的儿子刘兴居也造反了!

    这两人才处理完,又有人说你堂哥刘濞也打算造反啦!

    陛下正当壮年,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跟以前不靠谱的皇帝相比,简直不要好太多。

    可就算这样也有这么多人造反,那要是换一个皇帝呢?

    要是诸侯的权力比现在还大呢?

    现在的天下看起来很安定,是因为诸侯们不想造反吗?

    肯定不是啊。

    他们不造反是因为诸侯王的年龄还小,朝廷派去教导他们的老师、相国还在掌权。

    但用不了几年,诸侯王长大,朝廷派去的官员告老还乡,到时候他们就会提拔上自己的亲信,手握大权。

    到了那时,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这就是《宗首》讲的内容,还有好几篇跟宗首类似,比如《藩强》《藩伤》《亲疏危乱》《淮难》。”

    藩指藩王,藩强就会伤到国家。

    亲疏危乱说的是,不管是同姓诸侯王还是异姓诸侯王,不管是亲是疏,他们最后都会造反。

    淮就是淮南王刘长,淮难说的是刘长造反对国家的影响。

    “这几篇文章很类似,只是里面举的例子不同。

    宗首里的例子说的是文帝执政期间的事情。

    藩强里的例子是刘邦当年清理异姓诸侯王的事情。”

    贾谊在藩强总结,强者先反,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

    韩信、韩王信、英布、陈豨等人接连造反,是因为他们手中有资源。

    最弱小的长沙王吴芮没反,是因为他不想反吗?

    不是的,是他资源少,没能力反。

    所以他活到了最后,看起来忠心耿耿。

    ……

    汉(200),吴臣听到有关自己父王的内容时,脑门上冒出一个问号。

    这个贾谊在说啥?

    他爹被封长沙王以后,才当了6个月就去世了啊!

    陛下第一个处理的异姓诸侯王臧荼刚好是他爹去世的那个月才开始造反的!

    前不久陛下出发前去处理的韩王信,是第二位造反的。

    剩下的韩信,彭越,英布,张耳等人现在还安分着呢。

    不对,张耳好像跟他爹同年去世了,现在的是张敖。

    吴臣拍拍脸,想远了。

    这贾谊怎么就扯到他爹不造反是因为他们长沙国最弱了呢。

    明明是他们家族的人都短命啊。

    再说了,他们也没想造反。

    污蔑!大大的污蔑!

    ……

    其余的诸侯王们听完,脸都僵了。

    啊?!

    投影说啥?

    什么叫麻烦他们自觉地去死一死?

    这贾谊怎么不自己自觉去死。

    而且!什么叫他们早晚都会造反。

    他们之中也有想肆意挥霍,摆烂走完一生的好嘛!

    ……

    汉(154),刘启很认可贾谊的想法。

    那些诸侯就应该自觉去死,不要妨碍国家的治理。

    可惜这么好的人才,又对他胃口的臣子,居然没有活到他执政期间。

    实在是太过可惜。

    幸好,他还有晁错。

    刘启决定了,他还是把晁错留下吧。

    身为皇帝,他的身边自然要有些敢开口谏言的人。

    ……

    汉(127),刘彻认为,贾谊说的诸侯王危害,他祖父跟父皇心中肯定清楚着呢。

    但有些事情就该循序渐进。

    贾谊的文章中,有关政论的内容他也看过一些。

    只是没有经过整理,所以多少有些不完整。

    但看完之后的他认为,贾谊的很多政策都太过激进。

    并不适合直接颁布实行。

    到了他这时候,正好合适。

    所以这更能看出来,贾谊生不逢时。

    他那人,就该是他汉武帝的臣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