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考科举 第103章 出题
热门推荐:
我的26岁老板娘
邪神入侵灾星祸世?我:这波爽局
七零后妈,养娃御夫有一手
异域师之开宗立教
分手后,我做临时工让你高攀不起
重生高考后,我签到成了神级黑客
都市梦游
乡里乡外
重生甄嬛传夏冬春在线吃瓜
因为要在北京贡院里结结实实呆上好些日子,又不许家中派人服侍。
孙嫣然担心丈夫生活不便,给谢凡准备了不少衣裳换着穿。
谢凡见妻子即将临盆,身子不方便,还挺着大肚子忙上忙下。
想起孙嫣然头胎生下两个臭小子可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谢凡心头顿时涌上阵阵暖意,对于妻子又是怜爱又是感激。
他将孙嫣然手中衣服放下,拉起妻子小手,扶她坐下。
对着妻子柔声说:“除了账上的钱,床下还有些私房银子。
如果老师家里搬家安置,或者,如果,我是说万一,有了需要用钱的地方,你尽管拿出来应急。”
孙嫣然微微一笑,点头答应。
次日谢凡还叮嘱了秋桐嬷嬷照例要请李郎中把脉,提早寻那位宋稳婆来家,预备接生。
还特意请示祖父祖母,如果孙家搬家一时不能安置妥当,可以先请岳母来自家中住着照看孙嫣然。
二老对于孙儿媳妇向来疼爱有加,当下点头答应,让谢凡放心去做考官,不必担心家里。
八月初七日寅时,谢凡吃过尤厨子特意准备的早饭,就出发前往北京贡院。
福顺和顾三郎一路同行,替谢凡拿着随身衣裳行李。
只是到了贡院门口,福顺和顾三郎便不能入内了,贡院中自有军士出来接应。
为首一人先对谢凡客气行了军礼,便有验证谢凡身份。
军士得知谢凡乃是从五品谕德,乃是此次乡试同考官,便又行了一礼,口称“谢谕德”。
再招呼一个属下接过福顺和顾三郎手中包袱,为谢凡安置住处,请谢凡入内堂等候。
片刻之后,所有内外帘考官全部进入考场。
军士首先便要清除闲杂人员,锁住贡院大门,是为“锁院”。
锁院后一应人等再不可随便进出,考官在贡院内一应吃穿生活,都由军士负责。
而对于考官来说,乡试前准备中头一件便是——盟誓。
北直隶府所委派监临官供上香案,又杀了一只公鸡,
再有军士奉上小刀,请诸位考官大人歃血为盟。
想到过几日批阅试卷总得要提笔写字,谢凡特意选了左手。
又担心此时没有卫生消毒意识,刀刃不一定干净,如果感染可麻烦了。
所以小心翼翼在左手指腹划了一道小口,缓缓流出几滴暗红血液。
给谢凡递上刀子的军士是个刀疤脸矮壮汉子。
见谢凡如此小心,伤疤脸上有些掩饰不住的轻蔑神色。
虽然只是瞬间,但谢凡恰巧抬头,刚好瞥见。
谢凡颇有些不好意思,他想:
“战场上刀剑无眼,这军士一定是见惯了血腥,难免觉得我小题大做。”
反而那疤脸汉子有些过意不去,对谢凡挠挠头,方才退出。
最后考官又将青辞在香案前焚烧,主考官带领着众人一起双膝跪地,仰面朝天,赌咒发誓。
虽然所有考官都是进士出身,天子门生,但这誓言非常直白,带着一股毒誓的意味。
谢凡嘴里一边说着:“若不秉公从事,则甘当天谴,不得好死”。
心里一边吐槽:“平日里是‘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时候倒是不讲究这个了,直接说天谴和不得好死。”
盟誓之后内外门也被军士锁住,主考官和同考官在内帘,提调官和监试官等在外帘。
外帘官开始安排考生号房。
内帘官则要正式出题,方好刻印试卷。
为了保证试卷不漏题,乡试、会试的全部考题都需在贡院锁院后,由考官在完全封闭之中,秘密拟定。
准备完成种种事项,已经到了午后。
为了不耽误按时开考,考官需要马上出题,完成之后匠人立刻进行刻印,提调官再连夜将试卷分发给各个考生。
而会试更为严格,考官出完试题还要再加一道程序:
将试题呈送御前,每一科题目都需得皇帝首肯,方才刊印。
因为出题时间紧急,所以考官一旦得知自己出任考官,都会提前酝酿准备。才好在考试前夕将顺利出题。
谢凡在知道出任考官之后,便闭门谢客,一来避嫌,二来准备试题。
只见过岳父孙大人一家,和老师谈起出题时候也屏退了旁人。
对于出题,两位主考官也是胸有成竹,稍微谦让几句,便都说出了大概题目。
时间有限,其余众位同考官也都直抒胸臆,很快各科题目都定了个七七八八。
说到《诗经》一科,谢凡也说出自己精挑细选的题目;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此题出自《诗经·大雅·烝(zhēng)民》,为周宣王重臣尹吉甫所作。
《毛诗序》所谓:“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
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齐,而尹吉甫作诗送之。”
至于诗句内容,所说乃是为臣之道:
既明辨事理,又聪明智慧。善于应对而保全自身品格。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忠诚地侍奉周天子。
作为科举考试题目实在非常贴切,众人一致同意,于是顺利入选。
题目既定,便有军士将题目送出,匠人们马不停蹄开始印刷试卷,而考官则可得片刻喘息。
谢凡刚刚回到自己房间,那刀疤脸军士便送上餐食。
三菜一汤,菜色寻常,但有荤有素,菜肴温热,也好入口。
谢凡见还是这个刀疤脸军士,想着:“看来后面几日都是他照料我了。”当下客气点头道谢,
那刀疤脸军士似乎有些别扭,说了句:“请大人慢用。”就扭头出门了。
等谢凡吃完,他再回来将餐具取走。
晚间不等谢凡开口,又送来大桶热水,供谢凡洗漱。
此次做考官,在贡院中的生活条件可是比当年做考生好了许多。
只是每日里仍然不得自由,除了出题,便是日日阅卷、评卷。
北直隶乡试人数虽不如南直隶,有高达数千人之多,但也有千余。
乡试录取人数皆是定额,而南北两直隶乡试都是一百人而已。
孙嫣然担心丈夫生活不便,给谢凡准备了不少衣裳换着穿。
谢凡见妻子即将临盆,身子不方便,还挺着大肚子忙上忙下。
想起孙嫣然头胎生下两个臭小子可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谢凡心头顿时涌上阵阵暖意,对于妻子又是怜爱又是感激。
他将孙嫣然手中衣服放下,拉起妻子小手,扶她坐下。
对着妻子柔声说:“除了账上的钱,床下还有些私房银子。
如果老师家里搬家安置,或者,如果,我是说万一,有了需要用钱的地方,你尽管拿出来应急。”
孙嫣然微微一笑,点头答应。
次日谢凡还叮嘱了秋桐嬷嬷照例要请李郎中把脉,提早寻那位宋稳婆来家,预备接生。
还特意请示祖父祖母,如果孙家搬家一时不能安置妥当,可以先请岳母来自家中住着照看孙嫣然。
二老对于孙儿媳妇向来疼爱有加,当下点头答应,让谢凡放心去做考官,不必担心家里。
八月初七日寅时,谢凡吃过尤厨子特意准备的早饭,就出发前往北京贡院。
福顺和顾三郎一路同行,替谢凡拿着随身衣裳行李。
只是到了贡院门口,福顺和顾三郎便不能入内了,贡院中自有军士出来接应。
为首一人先对谢凡客气行了军礼,便有验证谢凡身份。
军士得知谢凡乃是从五品谕德,乃是此次乡试同考官,便又行了一礼,口称“谢谕德”。
再招呼一个属下接过福顺和顾三郎手中包袱,为谢凡安置住处,请谢凡入内堂等候。
片刻之后,所有内外帘考官全部进入考场。
军士首先便要清除闲杂人员,锁住贡院大门,是为“锁院”。
锁院后一应人等再不可随便进出,考官在贡院内一应吃穿生活,都由军士负责。
而对于考官来说,乡试前准备中头一件便是——盟誓。
北直隶府所委派监临官供上香案,又杀了一只公鸡,
再有军士奉上小刀,请诸位考官大人歃血为盟。
想到过几日批阅试卷总得要提笔写字,谢凡特意选了左手。
又担心此时没有卫生消毒意识,刀刃不一定干净,如果感染可麻烦了。
所以小心翼翼在左手指腹划了一道小口,缓缓流出几滴暗红血液。
给谢凡递上刀子的军士是个刀疤脸矮壮汉子。
见谢凡如此小心,伤疤脸上有些掩饰不住的轻蔑神色。
虽然只是瞬间,但谢凡恰巧抬头,刚好瞥见。
谢凡颇有些不好意思,他想:
“战场上刀剑无眼,这军士一定是见惯了血腥,难免觉得我小题大做。”
反而那疤脸汉子有些过意不去,对谢凡挠挠头,方才退出。
最后考官又将青辞在香案前焚烧,主考官带领着众人一起双膝跪地,仰面朝天,赌咒发誓。
虽然所有考官都是进士出身,天子门生,但这誓言非常直白,带着一股毒誓的意味。
谢凡嘴里一边说着:“若不秉公从事,则甘当天谴,不得好死”。
心里一边吐槽:“平日里是‘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时候倒是不讲究这个了,直接说天谴和不得好死。”
盟誓之后内外门也被军士锁住,主考官和同考官在内帘,提调官和监试官等在外帘。
外帘官开始安排考生号房。
内帘官则要正式出题,方好刻印试卷。
为了保证试卷不漏题,乡试、会试的全部考题都需在贡院锁院后,由考官在完全封闭之中,秘密拟定。
准备完成种种事项,已经到了午后。
为了不耽误按时开考,考官需要马上出题,完成之后匠人立刻进行刻印,提调官再连夜将试卷分发给各个考生。
而会试更为严格,考官出完试题还要再加一道程序:
将试题呈送御前,每一科题目都需得皇帝首肯,方才刊印。
因为出题时间紧急,所以考官一旦得知自己出任考官,都会提前酝酿准备。才好在考试前夕将顺利出题。
谢凡在知道出任考官之后,便闭门谢客,一来避嫌,二来准备试题。
只见过岳父孙大人一家,和老师谈起出题时候也屏退了旁人。
对于出题,两位主考官也是胸有成竹,稍微谦让几句,便都说出了大概题目。
时间有限,其余众位同考官也都直抒胸臆,很快各科题目都定了个七七八八。
说到《诗经》一科,谢凡也说出自己精挑细选的题目;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此题出自《诗经·大雅·烝(zhēng)民》,为周宣王重臣尹吉甫所作。
《毛诗序》所谓:“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
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齐,而尹吉甫作诗送之。”
至于诗句内容,所说乃是为臣之道:
既明辨事理,又聪明智慧。善于应对而保全自身品格。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忠诚地侍奉周天子。
作为科举考试题目实在非常贴切,众人一致同意,于是顺利入选。
题目既定,便有军士将题目送出,匠人们马不停蹄开始印刷试卷,而考官则可得片刻喘息。
谢凡刚刚回到自己房间,那刀疤脸军士便送上餐食。
三菜一汤,菜色寻常,但有荤有素,菜肴温热,也好入口。
谢凡见还是这个刀疤脸军士,想着:“看来后面几日都是他照料我了。”当下客气点头道谢,
那刀疤脸军士似乎有些别扭,说了句:“请大人慢用。”就扭头出门了。
等谢凡吃完,他再回来将餐具取走。
晚间不等谢凡开口,又送来大桶热水,供谢凡洗漱。
此次做考官,在贡院中的生活条件可是比当年做考生好了许多。
只是每日里仍然不得自由,除了出题,便是日日阅卷、评卷。
北直隶乡试人数虽不如南直隶,有高达数千人之多,但也有千余。
乡试录取人数皆是定额,而南北两直隶乡试都是一百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