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温州府奇闻录之墨池奇遇记 > 第三十九集

温州府奇闻录之墨池奇遇记 第三十九集

    这时,这位带帽僧侣又跳落至那女子的面前,准备出招。

    沈渠安见此景,心中想道:“这女子今日已逢难以应付的对手。此刻正是我出手之时,以拯她难。”

    沈正要飞至那女子面前,帮其解围。却见那女子反而先飞至沈渠安的身边。她用右手横跨沈的后脖颈,搭在了沈的右肩上。口中说道:“小兄弟,我等已非他们的对手。来,我带你离去。”说着,夹着沈渠安,“倏”地一下,就飞至大雄宝殿的屋顶。由于沈渠安全然未使功力,故这女子此次用力极大。沈渠安却未有下坠感,可见这女子的力气也是非同寻常的。

    这女子对宝殿下的众僧拱手作揖,道:“小女子今日就是看不惯你们强人所难的做法,故出手相斗。今日到此为止,后会有期!”

    边说着,又夹着沈渠安,再次飞起。逃离了妙果寺。

    有几个僧人在楼下叫着:“方丈,我们追他们去!”

    只听得那带帽的僧侣说道:“穷寇莫追,由他去吧!”

    不多时,寺内的僧人见好戏已结束,便纷纷散去,各做各的事去了。

    那女子带着沈渠安,飞落至松台山山下茂密的树林中。沈渠安平静地说道:“总算脱险了!今日感谢姑娘的搭救之恩,不知姑娘芳名?”

    那女子说道:“没啥!我平素遇之看不顺眼之事,就很想出手相驳。但有时碍于世事无奈,也没做出啥行动来。这次是个例外。”

    “今日是农历初一。”这女子停顿了下,说道,“松台山广场那逢每年的九月初一,都举行文化、商品、书会、美饰品大集市。热闹异常,现在快九时了,我要急着赶去凑热闹。小兄弟,后会有期!”

    说着,她便匆匆离去了。

    沈渠安望着她远去的身影,心中想道:“彼能在危急时刻出手相助他人,真是个不错的女子!”

    沈想到她刚才说的,松台山广场那有大集市。想着:“我也去凑凑热闹去。虽然我不想买什么,单去看看。看看这热闹的场景,也是有趣的。”

    边想着,边缓慢地散步而去。沈渠安与方才那位女子不同。那女子是心急火燎地急冲冲而去。沈却是漫不经心地踱步而去。

    不多时,沈渠安既已晃晃悠悠地来到了松台山广场。他之所以走路晃悠,是由于接连几日地都睡不好觉,身感疲惫。但要是真躺了下来,却又感觉有些睡不着。

    此刻的松台山广场,果真如方才那位女子所言,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常。沈渠安先前所知,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瞿溪镇里都将举行大会市。凡周边的商贾、小贩,一拥而至小小的瞿溪镇内。那盛况是空前的。而每周日,景山下,也都会有摊位云集,人声鼎沸。称为景山周市。在温州府内,也是远近闻名。但这松台山广场内,每逢农历九月初一举行的文化商品大集市,沈渠安先前是闻所未闻,也没有留意。

    沈进入人群,随着比肩接踵的人群大潮,一步一挪地移动着。沈想道:“这中国人口之多,为世界之最。据北洋政府统计数据显示,至民国八年十二月止,全中国人口为四亿两千七百余万人。若是不控制人口,任其这样增长下去,过不了几年,我等都得肩并肩,紧挨着在路上行走了。民国九年时,留法博士张竞生曾在广东向省长陈炯明提议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但未予采纳。实是有些遗憾。”

    这里,笔墨纸砚摊、各种图书摊、古玩字画摊,充斥着整个广场内。

    不知不觉地,沈渠安来到了一家贩卖玉石的摊位前。见得一块小长方形的白玉,甚是令人喜爱。故拿了起来,仔细端详着。这时摊主走了过来,口中说道:“兄弟,要么?”

    沈渠安听其言语,好像是山东口音。因为这个“么”字,在他的口中说出,即是“嚒”的音。沈先前在药铺做学徒时,曾听赖清页说起过,山东做买卖的人,遇见顾客时,通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要嚒?”他的意思,就是问要什么?而不是说要不要。

    抬头见时,见一位满脸胡子渣的胖男子站在了其身边。人高马大,十分魁梧。沈问道:“这个,多少钱?”

    “三千文。”那人回答道。

    “啊!”沈渠安心中想着,“三千文,相当于三十银元。太贵了。”口中嘀咕着:“这么贵啊!”

    “你说什么!”那人恶狠狠地说道。

    “没啥。”沈渠安见那人脸有怒色,便要离去。但那人却上前,说道:“你出多少钱?”

    “我没带那么多钱。”沈说着,继续往前走。这次,那人却拽着沈渠安的衣角,继续怒气冲冲地问道:“你出多少钱?”

    “啊!”沈渠安惊讶道,“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种人!我只是问问价格,就这样纠缠着我。这么贵!谁买?”

    沈渠安扯下他拽着的衣角,快步向前挤入人群中。急冲冲地离去了。心中想道:“有些人,是没有什么理好讲的。就像刚才那位,为了推销他的商品,就在那不断地纠缠我。不想理他,他都继续骚扰我。遇到这样的人,恐怕远远离去是最好的办法。”

    沈随着滚滚人群继续缓慢挪动。见有一人,拉了一板车的旧书,挤在人群中叫卖。沈渠安走进看看了,都是民国初年出版的国学书籍,有《四书》、《五经》之类,还有《论语》、《孟子》。沈渠安想道:“这些书虽是中国经典著作,但我现在对之均无太大兴趣。我先前就读府学新式小学两年,又于大士门九山湖畔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就读新式初级中学三年。知晚清后期掀起的洋务运动,兴新学。西方的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等著作的译本,已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这些著作中的新技术、新思想,比起生涩难懂的《四书》、《五经》,可是有趣多了。故这些国学书,我现在也不大爱看,还是不买为妙。”

    “不知四营堂巷诊所的那位董琼雪医生,是否对这些感兴趣?”沈又想道,“她可是对古旧图书兴趣颇浓的。”

    沈渠安继续顺着人流走动,来到了广场的北侧。此处置了一块空地出来,上方摆着擂台,中有锣鼓所设。沈见擂台的东边,白布黑字横幅上写着:“松台山文化盛会之文武擂台赛。北洋政府温州道文化署举办。民国十一年九月初一。”

    这时一位男子走上擂台前,举起槌棍,在那锣鼓上敲了三下。随后拿着铁皮喇叭,对着台下面的看客们叫喊道:“各位肃静呵!今日,温州府文化署特此举办文武擂台赛。凡自认文艺技术水准登得上台的,但可前来参与比斗。赢了冠军者,可得这镀金的观世音像。”

    之后,他用左手指向身边方桌上的塑像。

    众人见去,见那雕像约两尺之高,像之由上至下,全都涂满金闪闪的色泽,发出亮光。

    擂台上的主持者又说道:“这观世音像,虽非全部是黄金所做,但外层涂有六毫米厚的真黄金。这价格也是不菲的。”

    “那它到底值多少钱?”人群中有人问道。

    “若是依目前市场价,大约,估计是值五十银元。”主持者说道。

    “嗨,没意思!”人群中的一个小青年说道,“只值五十银元。若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只赢得这只值五十银元的奖品。不值得。”

    “价钱虽少,重在参与呀!”主持说着,“有喜好舞文弄墨的,弹琴作画的,尽管上来啊。台下的观众们,俱是评委。我们的评判标准是,要体现出文武之道。即文中有武、武中有文。一定要表现出武、文双色的杀手锏来。所有观众们一致无异议者,即是本次大赛的夺魁者。”

    主持人刚说话,台下便议论纷纷。有人说:“这单文、单武好使唤,这文、武结合如何去显示?”

    另听到一男青年说道:“舞刀弄枪,我倒是会几招。但若将在这其中显示出文来,如何做的到?文、武似乎是两条道。”

    “写字作画,我也会呀!但如何在这当中再表现出武来?好像很难哟。”一女子说道。

    这时主持者大喊道:“欢迎大家上来一展身手啊!请诸位踊跃报名!”

    话虽这么说,但一时间,却无人上去展示。

    约摸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之后,有一男青年左手提着长方形的大木板,右手拎着木桶走了上来。那木板,估计有六平方米光景。而木桶里盛着的,是各种五颜六色的颜料和一些木排笔、刮刀、直画笔等。

    主持者问道:“这位兄弟前来展示何种工艺?”

    男青年答道:“我展示的是温州府独有的民间艺术瓯塑。我将现场展示瓯塑的绘制及制作方法。以飨各位。”

    沈渠安在台下听了后,心中想道:“瓯塑!先前我也曾听闻过。是传统的工艺美术品。但具体的历史、发展及手法特色等,却并不知晓。之前在府中心的大南门文化馆见过两幅瓯塑作品,分别是《西湖天下景》和《雁荡秋色图》。均有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宏伟盛大之感。由此心生敬佩。今日能得机会观之实物创作,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