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温州府奇闻录之墨池奇遇记 > 第四十集

温州府奇闻录之墨池奇遇记 第四十集

    正想着,听到人群中有一小孩叫道:“瓯塑到底是啥?”

    主持者听闻后,对着男青年说道:“请兄弟今日简要介绍下瓯塑艺术!”

    “瓯塑,俗称彩色油坭塑,又称彩色浮雕。是用桐油和泥碾细合成为原料,运用堆塑技艺的手法,所制成的壁画工艺品。”男青年说道,“源于汉代,由中国漆器艺术中的堆漆工艺发展演化而成。其手法特色是:构图自由,层次清晰,色彩明快,立体感强。”

    说完,他开始在擂台东边处搭了个画架,将木板置于其上。而后,用各种工具,着手制作他的工艺品。

    这当时,主持者又拿起铁皮喇叭,对着下面说道:“兄弟们!姐姐妹妹们!还有啥技艺、技巧、妙法的,全都放马过来呀!”

    “呵呵......呵。”台下有几人笑道,“这主持人是要我们上去和他拼命呀!呵呵......”

    之后,有一女子提着四方的竹筐,上了去。主持者同样问道:“这位姐妹是要表演啥技巧的?”

    这女子细声细气地说道:“小女子今日要表演的是瓯绣艺术。”

    “哇!瓯绣艺术耶!”人群中的几个小孩叫道。

    主持者说道:“这瓯绣艺术,不用别人介绍了。我也是知道的。温州府自古就有发达的蚕桑和丝绸业。这瓯绣始于唐代锦衣,兴盛于明清。宋、元年间,温州民间就盛行在鞋、帽、衣服上刺绣,由此发展而来瓯绣技艺。”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瓯绣构图精练,纹理分明。针脚齐整,针法多变。绣面光亮适目,色泽鲜泡调和。”然后转身问了下那女子道:“不知这样形容,是否贴切?”

    “主持人说的十分在理,我也不多介绍了。”随后便走到西边的一张方桌前,从竹筐中取出白色绸缎及七彩针线,铺了开来。开始坐下,细致地刺起绣来。

    主持者又拿着铁皮喇叭,张口说道:“瓯塑、瓯绣,这些古法技艺都有人来展示,还有没有第三人、第四人愿上来挑战的?有不?”

    话音刚落,又一男子急匆匆地跑了上来,拎着一个破布白色麻袋,略带喘气地说道:“我来迟了。今日乐清县至温州府内的道上,到处都是劫匪。我的这包宝物,差点被他们劫了去。”

    主持人好奇地问道:“这是包什么宝贝?”

    那人“哐”地将那个破布白色麻袋置于前方的四方桌上。打了开来,对主持人说:“怒!你看!”

    主持人拿起其中的几件展示给众位看,都是些刀具、木材之类。

    下面有几人说道:“这位是来舞刀弄枪的!”

    那人说着:“非也!小弟今天特意从乐清县赶来此处,是向众人展示黄杨木雕技艺的。”

    说着,找了张竹椅坐下,就开始雕刻木材。

    主持者介绍说道:“这黄杨木雕,是乐清民间雕刻艺术。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黄杨木雕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乐清木雕门类齐全,在秉承传统、保持黄杨木雕的原有风格和神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推陈出新,已由‘单体雕’发展到‘拼雕’、‘群雕’,由普通‘圆雕’发展到‘劈雕’、‘根雕’,技艺更趋精湛,作品更臻完美。”

    “哇!这主持人的学识也很广泛啊。”有人说道。

    “嘿!”另有个人说道,“瞧这主持人的架势,就好像事先已准备好了发言稿。再看刚才那位,好像早已被预先通知了一样。难不成这人,是文化署事先安排好的托,专来为领取这奖品的内线。嘿!”

    “他是不是‘托’,实际上并不重要啊。因为今日,台下所有的看客,才是真正的评委。谁的技艺高超,赢得全体观众一致好评,就赢得奖项。就算他是‘托’,只要他制作的工艺品精良、美妙,让我等大开眼界,我也会选他做冠军。”一人说道。

    “是呀!”另一人说道,“他是不是‘托’根本就不重要,他的技术手法、操作水平才是我等观摩的内容。管他是不是‘托’呢!”

    人群中的大多数人也这么认为。

    台上的三人,开始细致的制作自己的工艺品。却没有第四人上来参赛。

    人群中一人说道:“这瓯塑、瓯绣、黄杨木雕,已是温州府民间艺术的‘三绝’。代表着温州府民间工艺的最高水准。其他人看来是不会再上去挑战了。即便再上去,恐怕终究也不及他们的水准了。”那人停顿了会说道:“我看是不会有人再上去了。”

    “我看也是!”又一人说道。

    沈渠安在台下待了一会,略感只是这样观看着,好像也挺无趣的。故走了上去,想近距离的看看他们的表演技法。

    主持者问道:“这位小兄弟是来表演啥技艺?”

    沈渠安答道:“我不表演啥技艺。只是觉得在下面看,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故来近距离地看看他们的操作工艺。”

    “喔!”主持人说道,“好呀!欢迎各位上台来近处观摩。”

    随后便有人三三两两地走上来观看。

    沈渠安在他们三人处各近距离地看了看。心中想道:“这些技法真是美妙,但我不会。就这样干待着,好像有些无聊。我再去文化盛会里转转去。待会回来看看谁得胜。”

    这时主持人也说道:“诸位呵,这些工艺品的雕琢篆刻,非一时能完成的。这样吧,愿待在这看的也可。觉得还去其他处玩耍的也可。一个时辰之后,大家在汇集至此处,看看这三人中谁的技艺更高超。评选大家心目中的冠军。”

    他说完后,人群中便有好些人去其他地方转去了。

    沈渠安在广场里优哉游哉地转悠。又来到了一家书铺前。见这书铺上,摆满了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新书。都是些洋务运动之后引进的西方书籍及国人著述的自然科学类书籍。有严复翻译的中译本赫胥黎《天演论》,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达尔文的《进化论》汉文版、华蘅芳译著的矿物学专书《金石识别》等等。沈渠安对这些新书的兴趣颇浓,故停留此处,翻阅看看。

    沈看了一会,见当中有一本淡棕色牛皮纸封皮名为《泽雅地质史》的书。沈渠安想道:“这书铺中其余的书,我先前都曾听闻过或在哪看到过。但这本《泽雅地质史》的书,却是闻所未闻。泽雅山区地处温州府西面,有人专门去考察过这里的地质构成么?”

    好奇之余,沈将这本书拿在手里,翻阅了起来。见这是一本装帧设计从左页翻至右页,文字亦是由左至右、横排印制的新式图书。感觉挺舒服。因为现今,虽是民国三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后的第八年,但大多数期刊、书籍仍是采用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传统,由右页翻至左页,文字竖向排列,并由右往左看。沈渠安感觉,这样的装帧方式实则看起书来很费劲的。沈在大士门九山湖畔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就读新式初级中学时,便曾听闻自己的德文老师说过,西方的书籍都是左页翻至右页、文字亦是由左至右、横排印制的。这样印制图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人的眼睛是平行的,横排由左至右地看书,更符合人眼的生理特点。而且,大多数人都用右手写字,横排由左至右地写,也符合人手的书写特点。如中国传统由右至左地写字,很容易将写好的右边字抹掉了。故从科学的角度客观看,西方的书籍装帧样式,更符合人们阅读看书的习惯。沈渠安很赞同这位德文老师的看法。

    沈渠安有时常常想道:“现今提倡新文化运动,为啥大多数书籍的装帧样式仍使用中国古代传统的那种呢?那种由右至左竖排地看书很是费劲啊!看得人眼睛疼。”

    沈翻到这本书的序言页,见其上写着“作者自序”,全文如下:

    “余年少之时学习医学,但无论中医、西医,都甚感学之困难重重。非他原因,旨在对这门学问缺乏兴趣。虽然从外处找得多数医学家列传来看,但结果是单对这些名医家如希波克拉底、盖伦、阿维森纳等的事迹感兴趣,对医学理论及知识、技艺手法等,仍是提不起太大的兴致。故未修满规定学分便以肄业而结束。

    “鉴于有此经验教训,深知欲学得、掌握一门学问,非兴趣不能得之。诸位视之,达尔文在长达五年的航海长途旅行中,历经艰难险阻,收集各类植物、动物、矿物标本。若非有浓厚的兴趣者,不能做此壮举。德国洪堡氏,洋洋洒洒数十万字著之三十卷本的《新大陆亚热带区域旅行记》。若非兴趣所在,何尝能写成此巨著?前些时日,阅之戊戌维新变法者梁启超所著云:“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敝人阅后,深有同感。敝人之所以医业无成,就缘在对医学无兴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