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松令 第一百八十五章 事教人一次会
热门推荐:
我在北极抓龙的日子
余笑无声
半山村中的漂亮女人
顶流他妹直播玄学种田后火了
星际大佬穿回现代准备躺平了
70年代:有空间你不打猎倒卖?
开局神豪系统,走向人生巅峰
兄弟结婚,我当新郎不过分吧?
CSGO:我能抽取超能力
“嗯……这听起来很像是被细纱布绞了四五次的绿豆软糕。”
程映雪沉吟着咂了咂嘴——说到质地致密没有气泡,她就突然想起来她娘做出来的绿豆糕了。
那绿豆沙绞得,可比街上最老的那家点心铺子里卖的还要细!
“看着确实有点像。”听到这比喻的老墨工咧嘴一笑——他并不会因着小姑娘将他们杵捣好了的墨团比作糕点而生气,相反,他觉着这姑娘想到的例子非常生动精妙,很适合拿来给以后的学徒们举例。
——毕竟,光凭脑袋去幻想那个“致密如玉、浑无气泡”是很麻烦的,但若换成“断面像上等的软馅点心一样细腻”,这大家基本都能迅速理解到位。
“不过,绿豆软糕里面没那么多胶质,抿起来多少还有些沙沙的——说是加了饴糖的白莲蓉可能更形象点。”顺着程映雪思路继续向下想去的老墨工抿着嘴提出个小小意见,小姑娘听罢略一沉思:“也是,而且白莲蓉咬起来也更有存在感些。”
“是这样的。”老墨工颔首,遂满目期待地巴巴盯紧了小姑娘的面皮,“那,程姑娘,咱们坊中冬日给墨团保温的措施就是这些了——您看您还有别的问题没有。”
“没有的话,小人先继续打扫房间去啦?”
“没有了,老先生,麻烦您啦——您快去忙罢。”程映雪摇头,话毕小心拉上了那扇糊着厚窗纸的窗。
看得出来,坊中墨工们对这屋内各式保温措施布置得都十分细致,不但四方墙角里架设的火盆炭盆位置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就连这糊窗户的纸和那门上设着的棉帘,也都是加厚特制的。
——想要顺顺利利地做出一方好墨,可真是够不容易的呐。
小姑娘如是想着,一面转头朝着院中杵捣得正热火朝天的墨工们去了。
被人攥在手中的木杵自高处坠落,砸在墨团上,登时泄出一声闷响。
彼时那墨已然被人捣过百杵有余,墨工们除了要排挤出墨团内裹挟着的零散气泡,剩下的便是得用那杵子,不断挑拣出那些未化好的胶和未散开的烟。
巳正后的日头渐渐带上了三分灼意,墨工们身上亦已被那日色烤出了一层细密而微薄的汗珠。
程映雪蹲在离众人约莫有个二尺远的地方,盯着墨工们杵捣和捡胶捡烟团子的动作看了半晌,抬头才发现虞修竹这会居然还在捣墨的队伍里跟着学徒们一起杵捣。
他大约是嫌着那道袍的长袖松散着过于碍事,索性便动手将之挽去了臂上——被人翻折得整齐的袍袖下露出少年人一节骨肉匀亭、微现了些许青筋的小臂。
小姑娘这会放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小道士不但手生得好看,躯壳上应当也是很有几分线条的。
——也是,他要是丁点肌肉都没有,哪能刻得动那些砖石木头?
程映雪撑着下颌略微晃了下眼瞳,少顷起身围着那青石墨臼,状似漫不经心地胡乱打了两圈的转。
因着这会在捣墨的大多是些手艺还不够纯熟的学徒,每位墨工每次出杵时的力道、角度,也都会有些细微的不同。
小姑娘绕着那些墨臼们来来回回走了几遭,半晌禁不住悄悄咪咪抬手招呼来了方建元。
“方先生,他们这么杵墨,真的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吗?”程映雪偷感十足地伸手一指墨臼,转头对着墨工飞速眨巴了眼睛。
“什么?”冷不防听见这问题的方建元应声一怔——他一时竟还有点没弄明白她在说的是些什么意思。
“就是,大家下杵子时的力道和角度呀。”小姑娘比划着晃晃指头,“我刚刚观察半天了——有两个人力气掌控得不太好,总是一杵子重、一杵子轻的,旁边那位老先生说过他们很多次了,却还是改不过来。”
“唔,您说那两个——那个肯定会有影响的,而且依着他们那个杵捣方法,最终做出来的墨多半得有没排净的气泡。”方建元挠头,“这种墨,晾干后要么上砚出沙,要么就得裂。”
“但就算是知道这样,我们也还是得让他们先这么继续杵捣下去——因为有些错,你不让他们切身犯上那么一下,他们多半是不会长记性的。”
“——这就叫,‘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会’。”方建元说着朝着小姑娘挤了眼睛,那模样颇有些狡黠。
程映雪听罢面露恍然,但心下犹自有着三分疑虑:“让事来教人的确是个好方法,可这样一来,我们在前面花下的那些功夫会不会就白费了呀?”
“什么烧烟搜烟镕胶用药……这些步骤,个个都麻烦得紧呢!”
“放心吧,程姑娘,那也不会。”方建元气定神闲,“一来,咱们早上刚上甑蒸出来的头一锅墨团,品质都算不上高,基本是给这帮皮猴子们拿来练手用的练手货。”
“二来,学徒们捣出来的墨团也是不会被直接拿去上称入模的——等待会他们捣完了墨,咱还得对那些墨团进行两三道的检验程序:一看色,二看质,三来还得给它们随机切开几道,瞧瞧里头有没有没捡出来的硬胶粒子、没锤出来的大小气孔。”
“三重检验都合格了的墨团才会被人用热布巾包好,送到后面上称入模的,不合格的得被打回去重蒸重做。”
“当然,考虑到要让他们长长记性,”方建元语调微顿,“就算是不合格的墨团,也会被分出来一小块,由着他们自己动手将之团成墨丸,放到晾房里面单独晾晒成型的。”
“所以,要说浪费,这么一套流程下来,咱们是得多少浪费些墨胚子,但量不多,都在可控范围——还能教这些学徒们正儿八经地长个记性。”
“诶,对哦,那会老先生也提过,杵捣好的墨是有评判标准的。”小姑娘重重颔首,“那你们什么时候检查大家锤出来的墨团胚子呐?我能跟着看一眼不?”
“快了,他们眼下捣了已有个快千杵了。”方建元笑着一扬下巴。
“——这是一个人分下一斤不到的小墨,能捣上千二百次就差不离成了,程姑娘,您再等等。”
程映雪沉吟着咂了咂嘴——说到质地致密没有气泡,她就突然想起来她娘做出来的绿豆糕了。
那绿豆沙绞得,可比街上最老的那家点心铺子里卖的还要细!
“看着确实有点像。”听到这比喻的老墨工咧嘴一笑——他并不会因着小姑娘将他们杵捣好了的墨团比作糕点而生气,相反,他觉着这姑娘想到的例子非常生动精妙,很适合拿来给以后的学徒们举例。
——毕竟,光凭脑袋去幻想那个“致密如玉、浑无气泡”是很麻烦的,但若换成“断面像上等的软馅点心一样细腻”,这大家基本都能迅速理解到位。
“不过,绿豆软糕里面没那么多胶质,抿起来多少还有些沙沙的——说是加了饴糖的白莲蓉可能更形象点。”顺着程映雪思路继续向下想去的老墨工抿着嘴提出个小小意见,小姑娘听罢略一沉思:“也是,而且白莲蓉咬起来也更有存在感些。”
“是这样的。”老墨工颔首,遂满目期待地巴巴盯紧了小姑娘的面皮,“那,程姑娘,咱们坊中冬日给墨团保温的措施就是这些了——您看您还有别的问题没有。”
“没有的话,小人先继续打扫房间去啦?”
“没有了,老先生,麻烦您啦——您快去忙罢。”程映雪摇头,话毕小心拉上了那扇糊着厚窗纸的窗。
看得出来,坊中墨工们对这屋内各式保温措施布置得都十分细致,不但四方墙角里架设的火盆炭盆位置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就连这糊窗户的纸和那门上设着的棉帘,也都是加厚特制的。
——想要顺顺利利地做出一方好墨,可真是够不容易的呐。
小姑娘如是想着,一面转头朝着院中杵捣得正热火朝天的墨工们去了。
被人攥在手中的木杵自高处坠落,砸在墨团上,登时泄出一声闷响。
彼时那墨已然被人捣过百杵有余,墨工们除了要排挤出墨团内裹挟着的零散气泡,剩下的便是得用那杵子,不断挑拣出那些未化好的胶和未散开的烟。
巳正后的日头渐渐带上了三分灼意,墨工们身上亦已被那日色烤出了一层细密而微薄的汗珠。
程映雪蹲在离众人约莫有个二尺远的地方,盯着墨工们杵捣和捡胶捡烟团子的动作看了半晌,抬头才发现虞修竹这会居然还在捣墨的队伍里跟着学徒们一起杵捣。
他大约是嫌着那道袍的长袖松散着过于碍事,索性便动手将之挽去了臂上——被人翻折得整齐的袍袖下露出少年人一节骨肉匀亭、微现了些许青筋的小臂。
小姑娘这会放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小道士不但手生得好看,躯壳上应当也是很有几分线条的。
——也是,他要是丁点肌肉都没有,哪能刻得动那些砖石木头?
程映雪撑着下颌略微晃了下眼瞳,少顷起身围着那青石墨臼,状似漫不经心地胡乱打了两圈的转。
因着这会在捣墨的大多是些手艺还不够纯熟的学徒,每位墨工每次出杵时的力道、角度,也都会有些细微的不同。
小姑娘绕着那些墨臼们来来回回走了几遭,半晌禁不住悄悄咪咪抬手招呼来了方建元。
“方先生,他们这么杵墨,真的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吗?”程映雪偷感十足地伸手一指墨臼,转头对着墨工飞速眨巴了眼睛。
“什么?”冷不防听见这问题的方建元应声一怔——他一时竟还有点没弄明白她在说的是些什么意思。
“就是,大家下杵子时的力道和角度呀。”小姑娘比划着晃晃指头,“我刚刚观察半天了——有两个人力气掌控得不太好,总是一杵子重、一杵子轻的,旁边那位老先生说过他们很多次了,却还是改不过来。”
“唔,您说那两个——那个肯定会有影响的,而且依着他们那个杵捣方法,最终做出来的墨多半得有没排净的气泡。”方建元挠头,“这种墨,晾干后要么上砚出沙,要么就得裂。”
“但就算是知道这样,我们也还是得让他们先这么继续杵捣下去——因为有些错,你不让他们切身犯上那么一下,他们多半是不会长记性的。”
“——这就叫,‘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会’。”方建元说着朝着小姑娘挤了眼睛,那模样颇有些狡黠。
程映雪听罢面露恍然,但心下犹自有着三分疑虑:“让事来教人的确是个好方法,可这样一来,我们在前面花下的那些功夫会不会就白费了呀?”
“什么烧烟搜烟镕胶用药……这些步骤,个个都麻烦得紧呢!”
“放心吧,程姑娘,那也不会。”方建元气定神闲,“一来,咱们早上刚上甑蒸出来的头一锅墨团,品质都算不上高,基本是给这帮皮猴子们拿来练手用的练手货。”
“二来,学徒们捣出来的墨团也是不会被直接拿去上称入模的——等待会他们捣完了墨,咱还得对那些墨团进行两三道的检验程序:一看色,二看质,三来还得给它们随机切开几道,瞧瞧里头有没有没捡出来的硬胶粒子、没锤出来的大小气孔。”
“三重检验都合格了的墨团才会被人用热布巾包好,送到后面上称入模的,不合格的得被打回去重蒸重做。”
“当然,考虑到要让他们长长记性,”方建元语调微顿,“就算是不合格的墨团,也会被分出来一小块,由着他们自己动手将之团成墨丸,放到晾房里面单独晾晒成型的。”
“所以,要说浪费,这么一套流程下来,咱们是得多少浪费些墨胚子,但量不多,都在可控范围——还能教这些学徒们正儿八经地长个记性。”
“诶,对哦,那会老先生也提过,杵捣好的墨是有评判标准的。”小姑娘重重颔首,“那你们什么时候检查大家锤出来的墨团胚子呐?我能跟着看一眼不?”
“快了,他们眼下捣了已有个快千杵了。”方建元笑着一扬下巴。
“——这是一个人分下一斤不到的小墨,能捣上千二百次就差不离成了,程姑娘,您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