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樱桃 第219章 浴池
下朝后,邠王呆呆地望着手中的宝匣,恍惚起来。难道这么多年,错都在自己身上?
“王爷!”一位小公公小跑来给邠王传话,“皇上请王爷回府更衣后到御书房见驾。”
“啊……知道了。”邠王见小公公一脸稚气,对自己又毕恭毕敬,便想赏他点儿什么。可在身上摸来摸去,只摸到一块王妃送给他的玉佩。忧思顿时涌上心头,邠王鼻子一酸,撇下小公公快步离去。
在上王府换好常服,邠王再次入宫觐见圣上。被皇宫内侍引入御书房,首先进入邠王眼帘的,竟然是高挂在墙上、出于自己之手的《青山图》!
“青……青山图!”邠王激动不已,甚至忘记了君臣之礼。
“邠王。”崇明帝放下手中朱笔,站起来迎接他。
“皇上,”邠王这才注意到崇明帝,“臣弟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平身平身。赐坐。”等邠王坐下,崇明帝又回到桌案前继续批复奏章。“等朕把董固这份奏章批了,再同你说话。”
“董固?”邠王警觉。
“嗯。”崇明帝皱着眉,飞速写下朱批,尔后合起奏章将其放到一边。
“听说他要给宫里上贡新制的‘逍遥丸’?”邠王问。
“嗯?”崇明帝不改严肃,“什么‘逍遥丸’?你听谁说的?”
“不是?那……那臣弟听错了……是王府的人听几个采菌子的农民说的。”
“哼……董固这么多年不见老成,怎么管不住下边人的嘴,净给朕造谣生事。”崇明帝重新打开那封奏章,提笔又加了几行字。
“咳咳……”邠王清清嗓子掩饰说谎的心虚,看来董固送逍遥丸一事并非受皇上指使。“皇上,”他忙转移话题,指指墙上的画作,“为何将这幅画挂在这里?”
“哦,”崇明帝回头看向背后,“朕把它挂在这里,是为了每次进御书房的时候能第一眼看到它。朕非常喜欢你这幅画,它是我上明的江山,是这个世上最美的东西。”
“皇上能喜欢臣弟的拙作,臣弟不胜感激,只恐皇上谬赞!”
“这可不是谬赞。先皇对这幅画颇有微词,是因为他经历过咱们这一辈不曾经历的困苦。他眼里看到的苦难居多,担心咱们不能居安思危,只知乐享江山繁华。但朕不以为然。朕在你的画里看到了上明该成为的样子,上明该保持的样子。这里面有朕的希冀,有天下苍生的希冀。朕把它当做策马之鞭,当头之棒。朕每日看它,就是让自己不要忘了,朕作为皇上、作为天子的目标是什么。”
“皇上……”邠王大受感动。若不是亲身走进御书房,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当今圣上原来有着这样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相比之下自己整日庸碌无为、自怨自艾,实在是不配与皇上相争。
“前段时间政事繁忙:东部闹匪,西部闹旱;北边沙暴袭城,中原洪涝灾害。也就是东南富庶,让朕颇感欣慰;西南——你那边,送来了大批菌料,让朝廷与东北三国签署的贸易订单按时交了货,暂解了兵部军饷的燃眉之急。朕一直想召你来陪陪朕,哪知好不容易有了空闲,又遇上王妃罹难,母后撒手人寰。唉……朕,好累,好乏啊……”
“皇上……臣弟这不是来陪皇上了……”邠王愈发惭愧。
“嗯……还好你来了……”崇明帝按揉着自己的眉心,“今日的政事先放一放,你陪朕一同去沐浴洗尘,放松一下心情吧。”
————
偌大的浴池热气蒸腾,冒着百花与草药香气。邠王和崇明帝沐浴其中,几个内侍给他们拿肩推背。
“既然已经坦诚相待,咱们兄弟也不必君臣相称,循那繁文缛节了;我就和你说说心里话。一泡进这个池子,我就想到,咱们在三十八年前,也是这样一起蜷缩在母亲腹中,紧紧相拥了十个月。所谓手足之情,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崇明帝撩起一汪清水,看着它顺着指缝漏下。
“是啊……”邠王闭上眼享受着推拿,“天底下的所有手足之情,都不会比咱们更甚。”似想到什么往事,他轻轻一笑,“说起来,大哥毕竟是真龙天子,我打娘胎里就争不过大哥。听奶娘说,我刚出生时又瘦又小,几乎没有气息。母后险些要放弃了,唯独奶娘不肯,硬是把我奶活过来。要不然,大哥就要少了我这个兄弟咯。”
“也亏你那时瘦小,先皇才让你学文,让我习武。可没想到,最后上战场带兵打仗的是你,坐在御书房批奏章的是我。造化弄人呀。”崇明帝抓起邠王的右手,翻开他的掌心来看。只见他的手白皙细嫩,只是瘦削异常,似羸弱无力。崇明帝笑笑,意味深长地道:“保养得不错。”
邠王别扭地抽回手,尴尬道:“十几年没有骑过马,摸过弓了……”
“你给上明打下了一个太平盛世,何须再骑马摸弓呢。”崇明帝抱起双臂靠在浴池边,闭上眼让内侍给他按捏头顶。“若不是为了遵循祖制,我真想把你留在身边,一直做我的左膀右臂。”
“臣弟在边关一样可以为皇上分忧!”
“你看你,又来了。不是说好的,此时此刻不论君臣,只论兄弟。”
“是……”
崇明帝睁开眼,吩咐伺候的内侍:“你们都下去吧。”待内侍离开,他又转向邠王:“兵符你拿回去。镇守边关,没有兵怎么行。”
“皇上大哥……”看来崇明帝是真心的,这回反倒让邠王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刚继位的时候曾想过收回你的兵权,是担心你会一时兴起征讨西蛮。可是现在上明已与西蛮修好,西北也安定了。我没有什么缘由收你的兵权,你就好好掌握着,替上明守卫云方吧。”
“我一直不明白,上明为什么要与西蛮修好?皇上大哥没有亲临战场,但是我看得真真切切,那些西蛮是如何霸道无理,烧杀抢掠我上明的!受到这样的屈辱,我们为什么要软下来乞和呢?”
“你可以把西蛮想象成土匪,他们的目的只是来打劫。西蛮的老家远在大洋之外,他们的精兵强将加起来不过几千人。如此长途跋涉攻打上明图什么呢?要来抢夺皇位称帝吗?不会,他们连一句汉话都不会说,如何统治上明的千万子民?他们只是来掠夺的,为了钱财而已。”
“既然他们如此不足为惧,直接歼灭不就一了百了了?更不应该乞和!”
“因为外患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永远与内忧并行。一个强国土崩瓦解,往往从内部开始。”
“内忧?我不明白。”
“说句大不敬的话,先皇禁蜜丸之举实在太操之过急,十分不妥。留下的后患无穷,其弊远远大于利。先皇在位十一年,总共罢免了二百六十七位三品以上官员,并将其中半数问斩;最夸张的一位南扬巡抚,早上走马上任,晚上就被当街问斩。那时候当官的提心吊胆,民众足不出户,生怕受到蜜丸牵连。”
“我知道有一段时间先皇在整顿吏治……但是有这么严重?”
“岂止是严重。二百六十七位,这是什么概念?现今当朝三品以上官员只有一百零九位,先皇这是把满朝官吏翻洗了两番有余啊……如此不稳定的朝纲,人人自危;蜜丸确实被禁了,上明的财力却跟着一蹶不振。各地方税收寥寥,难以为继,只得向朝廷请求拨款。朝廷还要挤出军饷支援西北,捉襟见肘啊。俗语道,苍蝇不抱无缝蛋,就是因为上明内部出了问题,才让西蛮有机可乘。”
“所以……问题出在禁蜜丸上?”
“禁蜜丸的目的没错,错的是方法。先皇担心如果不速战速决,将会禁不彻底、反复无常,以后再禁就难了。没想到蜜丸这个病灶就长在上明的心口,硬生生地拔掉,注定会血如泉涌,代价惨痛。我接手的上明,如一个病入膏肓之人。哪怕西蛮只有万人,也对付不起了。如果强行与西蛮交战,势必会激起民变。一旦民众揭竿而起,嗯……”崇明帝摇摇头,“当年西境一役,我勉强为你调配粮草,本想着如此境况,你知难而退也就罢了;没想到真觉一战成名,立下赫赫战功。早知你能赢,我也就不会与西蛮谈判了。”
“最后谈判了什么结果?”
“除了给他们黄金白银,就是割地。北部大漠荒凉贫瘠,就算给了他们,他们也不会来守。那块地现在被额部占领,以后我迟早要把它夺回来!”
“唉……”邠王陷入了沉思。“那现在的上明,该怎么救治呢……”
“财力是第一位。休整多年,如今的上明兵精粮足;但说攘外安内,还有所欠缺。我们要富庶,就必须打开国门,开启贸易通路。提到这一点,我对你可是有所求啊。”
“何所求?”
“先皇为了禁蜜丸,与西南三国交恶,我们已多年不曾往来。如今毗八国见上明日益强大,似有悔意,主动提出以和亲来换取两国通商。”崇明帝盯着邠王的表情,不再说话。
“和亲……”邠王耳边嗡鸣,思绪凌乱。自己刚丧妻女,突然被要求和亲,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接受的事。
“朕已经想好了。邠王妃和王女于来京途中落难是朕的过错,朕已吩咐宗人府将王妃遗体带回贝都,葬于皇后陵,陪伴先皇太后。而王女,封为云方公主;并在贝都建公主墓,设衣冠冢。朕会时时派人祭扫,你就不必再惦记了,安心和亲吧。”
“皇上……”邠王明白,崇明帝用了“朕”这个自称,说明他这番话是圣旨,是毋庸置疑的。“臣弟……臣弟谢主隆恩……”
“你要理解朕。朕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是为了上明啊。”崇明帝把内侍叫进来,替他拂身更衣。“你回来以后还没有拜见先皇太后吧?五日后是黄道吉日,朕叫宗人府安排了皇后陵的祭扫,你刚好去祭奠一下她老人家。将近二十年没见,她一定想你了。”
“王爷!”一位小公公小跑来给邠王传话,“皇上请王爷回府更衣后到御书房见驾。”
“啊……知道了。”邠王见小公公一脸稚气,对自己又毕恭毕敬,便想赏他点儿什么。可在身上摸来摸去,只摸到一块王妃送给他的玉佩。忧思顿时涌上心头,邠王鼻子一酸,撇下小公公快步离去。
在上王府换好常服,邠王再次入宫觐见圣上。被皇宫内侍引入御书房,首先进入邠王眼帘的,竟然是高挂在墙上、出于自己之手的《青山图》!
“青……青山图!”邠王激动不已,甚至忘记了君臣之礼。
“邠王。”崇明帝放下手中朱笔,站起来迎接他。
“皇上,”邠王这才注意到崇明帝,“臣弟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平身平身。赐坐。”等邠王坐下,崇明帝又回到桌案前继续批复奏章。“等朕把董固这份奏章批了,再同你说话。”
“董固?”邠王警觉。
“嗯。”崇明帝皱着眉,飞速写下朱批,尔后合起奏章将其放到一边。
“听说他要给宫里上贡新制的‘逍遥丸’?”邠王问。
“嗯?”崇明帝不改严肃,“什么‘逍遥丸’?你听谁说的?”
“不是?那……那臣弟听错了……是王府的人听几个采菌子的农民说的。”
“哼……董固这么多年不见老成,怎么管不住下边人的嘴,净给朕造谣生事。”崇明帝重新打开那封奏章,提笔又加了几行字。
“咳咳……”邠王清清嗓子掩饰说谎的心虚,看来董固送逍遥丸一事并非受皇上指使。“皇上,”他忙转移话题,指指墙上的画作,“为何将这幅画挂在这里?”
“哦,”崇明帝回头看向背后,“朕把它挂在这里,是为了每次进御书房的时候能第一眼看到它。朕非常喜欢你这幅画,它是我上明的江山,是这个世上最美的东西。”
“皇上能喜欢臣弟的拙作,臣弟不胜感激,只恐皇上谬赞!”
“这可不是谬赞。先皇对这幅画颇有微词,是因为他经历过咱们这一辈不曾经历的困苦。他眼里看到的苦难居多,担心咱们不能居安思危,只知乐享江山繁华。但朕不以为然。朕在你的画里看到了上明该成为的样子,上明该保持的样子。这里面有朕的希冀,有天下苍生的希冀。朕把它当做策马之鞭,当头之棒。朕每日看它,就是让自己不要忘了,朕作为皇上、作为天子的目标是什么。”
“皇上……”邠王大受感动。若不是亲身走进御书房,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当今圣上原来有着这样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相比之下自己整日庸碌无为、自怨自艾,实在是不配与皇上相争。
“前段时间政事繁忙:东部闹匪,西部闹旱;北边沙暴袭城,中原洪涝灾害。也就是东南富庶,让朕颇感欣慰;西南——你那边,送来了大批菌料,让朝廷与东北三国签署的贸易订单按时交了货,暂解了兵部军饷的燃眉之急。朕一直想召你来陪陪朕,哪知好不容易有了空闲,又遇上王妃罹难,母后撒手人寰。唉……朕,好累,好乏啊……”
“皇上……臣弟这不是来陪皇上了……”邠王愈发惭愧。
“嗯……还好你来了……”崇明帝按揉着自己的眉心,“今日的政事先放一放,你陪朕一同去沐浴洗尘,放松一下心情吧。”
————
偌大的浴池热气蒸腾,冒着百花与草药香气。邠王和崇明帝沐浴其中,几个内侍给他们拿肩推背。
“既然已经坦诚相待,咱们兄弟也不必君臣相称,循那繁文缛节了;我就和你说说心里话。一泡进这个池子,我就想到,咱们在三十八年前,也是这样一起蜷缩在母亲腹中,紧紧相拥了十个月。所谓手足之情,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崇明帝撩起一汪清水,看着它顺着指缝漏下。
“是啊……”邠王闭上眼享受着推拿,“天底下的所有手足之情,都不会比咱们更甚。”似想到什么往事,他轻轻一笑,“说起来,大哥毕竟是真龙天子,我打娘胎里就争不过大哥。听奶娘说,我刚出生时又瘦又小,几乎没有气息。母后险些要放弃了,唯独奶娘不肯,硬是把我奶活过来。要不然,大哥就要少了我这个兄弟咯。”
“也亏你那时瘦小,先皇才让你学文,让我习武。可没想到,最后上战场带兵打仗的是你,坐在御书房批奏章的是我。造化弄人呀。”崇明帝抓起邠王的右手,翻开他的掌心来看。只见他的手白皙细嫩,只是瘦削异常,似羸弱无力。崇明帝笑笑,意味深长地道:“保养得不错。”
邠王别扭地抽回手,尴尬道:“十几年没有骑过马,摸过弓了……”
“你给上明打下了一个太平盛世,何须再骑马摸弓呢。”崇明帝抱起双臂靠在浴池边,闭上眼让内侍给他按捏头顶。“若不是为了遵循祖制,我真想把你留在身边,一直做我的左膀右臂。”
“臣弟在边关一样可以为皇上分忧!”
“你看你,又来了。不是说好的,此时此刻不论君臣,只论兄弟。”
“是……”
崇明帝睁开眼,吩咐伺候的内侍:“你们都下去吧。”待内侍离开,他又转向邠王:“兵符你拿回去。镇守边关,没有兵怎么行。”
“皇上大哥……”看来崇明帝是真心的,这回反倒让邠王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刚继位的时候曾想过收回你的兵权,是担心你会一时兴起征讨西蛮。可是现在上明已与西蛮修好,西北也安定了。我没有什么缘由收你的兵权,你就好好掌握着,替上明守卫云方吧。”
“我一直不明白,上明为什么要与西蛮修好?皇上大哥没有亲临战场,但是我看得真真切切,那些西蛮是如何霸道无理,烧杀抢掠我上明的!受到这样的屈辱,我们为什么要软下来乞和呢?”
“你可以把西蛮想象成土匪,他们的目的只是来打劫。西蛮的老家远在大洋之外,他们的精兵强将加起来不过几千人。如此长途跋涉攻打上明图什么呢?要来抢夺皇位称帝吗?不会,他们连一句汉话都不会说,如何统治上明的千万子民?他们只是来掠夺的,为了钱财而已。”
“既然他们如此不足为惧,直接歼灭不就一了百了了?更不应该乞和!”
“因为外患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永远与内忧并行。一个强国土崩瓦解,往往从内部开始。”
“内忧?我不明白。”
“说句大不敬的话,先皇禁蜜丸之举实在太操之过急,十分不妥。留下的后患无穷,其弊远远大于利。先皇在位十一年,总共罢免了二百六十七位三品以上官员,并将其中半数问斩;最夸张的一位南扬巡抚,早上走马上任,晚上就被当街问斩。那时候当官的提心吊胆,民众足不出户,生怕受到蜜丸牵连。”
“我知道有一段时间先皇在整顿吏治……但是有这么严重?”
“岂止是严重。二百六十七位,这是什么概念?现今当朝三品以上官员只有一百零九位,先皇这是把满朝官吏翻洗了两番有余啊……如此不稳定的朝纲,人人自危;蜜丸确实被禁了,上明的财力却跟着一蹶不振。各地方税收寥寥,难以为继,只得向朝廷请求拨款。朝廷还要挤出军饷支援西北,捉襟见肘啊。俗语道,苍蝇不抱无缝蛋,就是因为上明内部出了问题,才让西蛮有机可乘。”
“所以……问题出在禁蜜丸上?”
“禁蜜丸的目的没错,错的是方法。先皇担心如果不速战速决,将会禁不彻底、反复无常,以后再禁就难了。没想到蜜丸这个病灶就长在上明的心口,硬生生地拔掉,注定会血如泉涌,代价惨痛。我接手的上明,如一个病入膏肓之人。哪怕西蛮只有万人,也对付不起了。如果强行与西蛮交战,势必会激起民变。一旦民众揭竿而起,嗯……”崇明帝摇摇头,“当年西境一役,我勉强为你调配粮草,本想着如此境况,你知难而退也就罢了;没想到真觉一战成名,立下赫赫战功。早知你能赢,我也就不会与西蛮谈判了。”
“最后谈判了什么结果?”
“除了给他们黄金白银,就是割地。北部大漠荒凉贫瘠,就算给了他们,他们也不会来守。那块地现在被额部占领,以后我迟早要把它夺回来!”
“唉……”邠王陷入了沉思。“那现在的上明,该怎么救治呢……”
“财力是第一位。休整多年,如今的上明兵精粮足;但说攘外安内,还有所欠缺。我们要富庶,就必须打开国门,开启贸易通路。提到这一点,我对你可是有所求啊。”
“何所求?”
“先皇为了禁蜜丸,与西南三国交恶,我们已多年不曾往来。如今毗八国见上明日益强大,似有悔意,主动提出以和亲来换取两国通商。”崇明帝盯着邠王的表情,不再说话。
“和亲……”邠王耳边嗡鸣,思绪凌乱。自己刚丧妻女,突然被要求和亲,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接受的事。
“朕已经想好了。邠王妃和王女于来京途中落难是朕的过错,朕已吩咐宗人府将王妃遗体带回贝都,葬于皇后陵,陪伴先皇太后。而王女,封为云方公主;并在贝都建公主墓,设衣冠冢。朕会时时派人祭扫,你就不必再惦记了,安心和亲吧。”
“皇上……”邠王明白,崇明帝用了“朕”这个自称,说明他这番话是圣旨,是毋庸置疑的。“臣弟……臣弟谢主隆恩……”
“你要理解朕。朕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是为了上明啊。”崇明帝把内侍叫进来,替他拂身更衣。“你回来以后还没有拜见先皇太后吧?五日后是黄道吉日,朕叫宗人府安排了皇后陵的祭扫,你刚好去祭奠一下她老人家。将近二十年没见,她一定想你了。”